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通过实行民主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人文管理制度;实行“连带”考核,为教师创造浓郁的教学研究氛围,取得了目标明确、优化管理体制的成效,使学校的办学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 人文管理 实践 探索
酒泉第四中学是国家、省、市、区投资兴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7080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213人,有56个教学班, 3000多名学生就读,是目前肃州区规模较大的寄宿制学校之一。建校两年来,学校采取精细化、人性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打造高效课堂,先后被评为区级示范校、特色学校、平安校园,2011年被司法部、关工委等部门评为“全国普法教育先进单位”,被区委、区政府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园林绿化示范校”、防震科普示范校,被确定为“全国寄宿制学校管理机制”试点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目标,优化管理体制
酒泉第四中学创建后,学校提出了“低起点、高要求、抓基础、重特长”的原则,把“高标准、严管理、重个性、促发展”作为办学宗旨,以“给学生最美好的经历,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为办学理念,以“崇德、博学、励志、尚美”为培养目标,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挖掘教师潜力,构建校长至学科组长、学生会到班干部的管理机制,在管理制度上力求渗透人文关怀。
1.实行民主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人文管理制度。为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学校在制定考核方案时充分发挥民主,通过校委会、教师大会、备课组长会、学科代表会进行讨论,参考了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使学校的量化考核制度更趋合理,更具有了人文关怀。
2.实行“连带”考核,为教师创造研究氛围。为了加强管理,促进教师间的沟通合作,学校出台了“连带”考核制度。以十七个备课组为单位,实行组内考核、组际竞争的方式,平时的常规抽查和所有教研活动均采用这种方法,一个人的成绩代表备课组中每个成员的成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样每位教师都不愿因自己而影响其他人,他们相互学习、团结协作、积极努力、共同提高。
二、细雨润物,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
1.用爱的管理来规范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在的家庭只有一到两个孩子,他们绝大部分没离开过父母,年仅十几岁就到校住宿,不但是学习方式的改变,而且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他们面临着离开父母和家庭,自主完成学习、生活自理等实际困难。为打消孩子和家长们的顾虑,学校实施“全天候管理”方式:从学生的起床、上操、就餐、自习、就寝、物品使用等小事入手,教职工既当教师又当保育员,与学生交朋友、建亲情,教学生叠被、打饭、洗衣、洗浴,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能力,通过树立生活小主人、优秀宿舍长、班级十星、特长明星等楷模的形式,使学生逐步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以温和细腻的育人方法,关怀学生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把爱的管理渗透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各个空间。
2.以爱的活动锻炼学生,教会学生丰富生活。
寄宿制学校的最大特点就是孩子在校时间长,学校抓住这一特点,在校园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绘画、舞蹈、书法、计算机、体育等兴趣小组,孩子们办的语文手抄报、英语手抄报、新蕊广播站、学生作文集等深受欢迎。每年开展讲故事、演讲、朗读、体操、拔河、篮球、书法等比赛,结合十·一、六·一、七·一、元旦、教师节等节日开展活动,为他们创造了体驗开心、激动的机会。
三、丰富内涵,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督促教师学习提高,学校把教师的基本功和专业知识列入考核内容,有计划地对教师的普通话、专业知识、现代教育手段、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培训考核,强化工作措施,细化工作安排,形成了“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除个人自主学习外,学校定出专门时间对教师进行培训,每学期人均培训时间达到20天以上。为尽快转变教师观念,加快本校的课程改革步伐,学校投入资金编辑出版了四期《课改之旅》,收集教师论文120余篇,订了三十多种教学刊物,印发了有关课程改革方面的资料。通过培训与自学的形式,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特别是能够进行反思式学习。在我区教育局组织的全区教师理论与知识考试中,我校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立足长远,把学校工作向外发展延伸
为了加强文明建设,学校提出了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的“一带二工程”,就是学校班子起模范作用,班子成员带教师,老师带学生,一个学生带两名家长,一家带两家……这样学生把他在校时形成的爱读书的行为习惯,刷牙、洗脚等卫生习惯,遵守公共道德、自立自强的生活习惯和团结友爱、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带回家去,带进社会中,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精细化的管理,使学校的办学效益有了明显提高。2010年10月,我校承担了肃州区中小学布局调整会议的现场会;2011年4月,我校又承担了全区学校安全管理及宿舍文化建设现场会,并做了经验交流;2011年11月,我校承办了全区中小学安全教育现场会。我负责研究的课题《寄宿制学校精细化研究》被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确定为“十二五”规划课题。
今后,学校将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积极探索寄宿制办学的路子,不断总结规模办学的新规律,不断完善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模式,为教育改革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 人文管理 实践 探索
酒泉第四中学是国家、省、市、区投资兴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7080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213人,有56个教学班, 3000多名学生就读,是目前肃州区规模较大的寄宿制学校之一。建校两年来,学校采取精细化、人性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打造高效课堂,先后被评为区级示范校、特色学校、平安校园,2011年被司法部、关工委等部门评为“全国普法教育先进单位”,被区委、区政府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园林绿化示范校”、防震科普示范校,被确定为“全国寄宿制学校管理机制”试点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目标,优化管理体制
酒泉第四中学创建后,学校提出了“低起点、高要求、抓基础、重特长”的原则,把“高标准、严管理、重个性、促发展”作为办学宗旨,以“给学生最美好的经历,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为办学理念,以“崇德、博学、励志、尚美”为培养目标,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挖掘教师潜力,构建校长至学科组长、学生会到班干部的管理机制,在管理制度上力求渗透人文关怀。
1.实行民主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人文管理制度。为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学校在制定考核方案时充分发挥民主,通过校委会、教师大会、备课组长会、学科代表会进行讨论,参考了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使学校的量化考核制度更趋合理,更具有了人文关怀。
2.实行“连带”考核,为教师创造研究氛围。为了加强管理,促进教师间的沟通合作,学校出台了“连带”考核制度。以十七个备课组为单位,实行组内考核、组际竞争的方式,平时的常规抽查和所有教研活动均采用这种方法,一个人的成绩代表备课组中每个成员的成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样每位教师都不愿因自己而影响其他人,他们相互学习、团结协作、积极努力、共同提高。
二、细雨润物,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
1.用爱的管理来规范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在的家庭只有一到两个孩子,他们绝大部分没离开过父母,年仅十几岁就到校住宿,不但是学习方式的改变,而且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他们面临着离开父母和家庭,自主完成学习、生活自理等实际困难。为打消孩子和家长们的顾虑,学校实施“全天候管理”方式:从学生的起床、上操、就餐、自习、就寝、物品使用等小事入手,教职工既当教师又当保育员,与学生交朋友、建亲情,教学生叠被、打饭、洗衣、洗浴,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能力,通过树立生活小主人、优秀宿舍长、班级十星、特长明星等楷模的形式,使学生逐步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以温和细腻的育人方法,关怀学生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把爱的管理渗透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各个空间。
2.以爱的活动锻炼学生,教会学生丰富生活。
寄宿制学校的最大特点就是孩子在校时间长,学校抓住这一特点,在校园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绘画、舞蹈、书法、计算机、体育等兴趣小组,孩子们办的语文手抄报、英语手抄报、新蕊广播站、学生作文集等深受欢迎。每年开展讲故事、演讲、朗读、体操、拔河、篮球、书法等比赛,结合十·一、六·一、七·一、元旦、教师节等节日开展活动,为他们创造了体驗开心、激动的机会。
三、丰富内涵,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督促教师学习提高,学校把教师的基本功和专业知识列入考核内容,有计划地对教师的普通话、专业知识、现代教育手段、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培训考核,强化工作措施,细化工作安排,形成了“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除个人自主学习外,学校定出专门时间对教师进行培训,每学期人均培训时间达到20天以上。为尽快转变教师观念,加快本校的课程改革步伐,学校投入资金编辑出版了四期《课改之旅》,收集教师论文120余篇,订了三十多种教学刊物,印发了有关课程改革方面的资料。通过培训与自学的形式,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特别是能够进行反思式学习。在我区教育局组织的全区教师理论与知识考试中,我校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立足长远,把学校工作向外发展延伸
为了加强文明建设,学校提出了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的“一带二工程”,就是学校班子起模范作用,班子成员带教师,老师带学生,一个学生带两名家长,一家带两家……这样学生把他在校时形成的爱读书的行为习惯,刷牙、洗脚等卫生习惯,遵守公共道德、自立自强的生活习惯和团结友爱、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带回家去,带进社会中,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精细化的管理,使学校的办学效益有了明显提高。2010年10月,我校承担了肃州区中小学布局调整会议的现场会;2011年4月,我校又承担了全区学校安全管理及宿舍文化建设现场会,并做了经验交流;2011年11月,我校承办了全区中小学安全教育现场会。我负责研究的课题《寄宿制学校精细化研究》被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确定为“十二五”规划课题。
今后,学校将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积极探索寄宿制办学的路子,不断总结规模办学的新规律,不断完善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模式,为教育改革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