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是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很多学科的学习都是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的。数学就是小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很多知识点比较抽象,还会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计算能力等,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会感到有些困难,也会觉得数学比较枯燥无趣。在传统的教學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着教师灌输的大量知识,课堂参与度很低。新课改以来更注重学生发挥自主性,而教师更多的则是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课堂提问则是引导启发学生开拓思维的重要手段,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探讨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对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设计;提问教学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几乎每节课教师都会提出不同目的的问题。有些问题是为了更好的引入知识点内容,有些问题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果课堂问题设计的好,那么往往能够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给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获得更好地教学效果,但是如果课堂问题设计的不好,则很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分析小学数学课堂问题的重要性和具体策略,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显得十分必要。
一、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对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涉及到一些并不需要学生回答的提问,目的是通过提出的有趣问题让学生拥有想要参与进来的兴趣,从而获得更好地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比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警察根据罪犯的脚印,就能判断出罪犯的身高么?”很明显大部分的学生都不知道究竟是为什么,因为疑问就会对问题产生兴趣,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引出因为人体脚长和身高的比例是1∶7,所以通过脚长就能估算出身高。然后在学生产生兴趣的时候顺利的引入知识点。
2.吸引学生注意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很多知识,给学生提问让他们自己思考,远远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效果更好,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好的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一堂课的时间里学生很难做到全程高度集中,而提问会让他们变得紧张,从而迅速的集中注意力。例如在讲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时候,教师提问“如何区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并找学生根据具体的例子来回答。其实就是考察对它们定义的理解和对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让其他学生根据回答问题学生的总结去判断一组数据谁是平均数谁是众数谁是中位数。例如最近一次测验中数学成绩前5名的得分分别为98分,97分,95分,95分,91分让学生说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知平均数按照公式计算为95.2,众数为出现次数最多的95,中位数为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后排在中间的95分,让学生充分理解了三者之间的差别,同时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3.保护学生的思考热情。如果教师在经常直接提出难度非常大的问题,就会让一些反应较慢的学生觉得自己什么问题都回答不上从而失去想要参与课堂的欲望。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提出很多有层次的问题,学生就会发现,自己能够回答出老师的很多问题,从而增加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愿意花时间去思考更难的问题,保护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提高课堂问题有效性的策略
1.课堂提问需要有很强的目的性。课堂提问是为了更好的引发学生思考,所以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不能单纯的为了提问而提问。要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和考察目的进行提问,无论问题的答案是开放式的开始封闭式的,教师对于答案都应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不能提出一个连自己都不知道答案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提出来就不具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
2.课堂提问需要具有启发性。设计问题的一大目的就是为了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得到问题的答案,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想让课堂提问拥有更好的启发性就必须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过于简单则无法起到启发的作用,问题过难则又让学生没有思考问题的意愿。所以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难度适中和题目的趣味性,要吸引学生参与到问题中来。
3.課堂提问需要更具层次性。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样的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的时候也应该具有层次性,涉及逐渐推进的问题。否则直接丢出一个很深奥的问题,学生就会完全不知应该如何解答,但是由简单的、学过的问题,引入新知识或者难度更大一些的问题,学生就很容易将知识串联起来,将问题解决。同样的也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
三、结束语
新课改以来,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还需对课堂教学的很多环节都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课堂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增加课堂趣味性、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要想更好的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就需要注重课堂问题设计的目的性、启发性以及层次性,提高课堂问题的有效性,发挥课堂提问的应有效果,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魏平,王淇.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现状调查及策略探寻[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4(01).
[2]陈明贵.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设计;提问教学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几乎每节课教师都会提出不同目的的问题。有些问题是为了更好的引入知识点内容,有些问题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果课堂问题设计的好,那么往往能够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给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获得更好地教学效果,但是如果课堂问题设计的不好,则很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分析小学数学课堂问题的重要性和具体策略,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显得十分必要。
一、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对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涉及到一些并不需要学生回答的提问,目的是通过提出的有趣问题让学生拥有想要参与进来的兴趣,从而获得更好地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比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警察根据罪犯的脚印,就能判断出罪犯的身高么?”很明显大部分的学生都不知道究竟是为什么,因为疑问就会对问题产生兴趣,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引出因为人体脚长和身高的比例是1∶7,所以通过脚长就能估算出身高。然后在学生产生兴趣的时候顺利的引入知识点。
2.吸引学生注意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很多知识,给学生提问让他们自己思考,远远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效果更好,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好的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一堂课的时间里学生很难做到全程高度集中,而提问会让他们变得紧张,从而迅速的集中注意力。例如在讲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时候,教师提问“如何区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并找学生根据具体的例子来回答。其实就是考察对它们定义的理解和对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让其他学生根据回答问题学生的总结去判断一组数据谁是平均数谁是众数谁是中位数。例如最近一次测验中数学成绩前5名的得分分别为98分,97分,95分,95分,91分让学生说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知平均数按照公式计算为95.2,众数为出现次数最多的95,中位数为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后排在中间的95分,让学生充分理解了三者之间的差别,同时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3.保护学生的思考热情。如果教师在经常直接提出难度非常大的问题,就会让一些反应较慢的学生觉得自己什么问题都回答不上从而失去想要参与课堂的欲望。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提出很多有层次的问题,学生就会发现,自己能够回答出老师的很多问题,从而增加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愿意花时间去思考更难的问题,保护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提高课堂问题有效性的策略
1.课堂提问需要有很强的目的性。课堂提问是为了更好的引发学生思考,所以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不能单纯的为了提问而提问。要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和考察目的进行提问,无论问题的答案是开放式的开始封闭式的,教师对于答案都应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不能提出一个连自己都不知道答案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提出来就不具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
2.课堂提问需要具有启发性。设计问题的一大目的就是为了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得到问题的答案,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想让课堂提问拥有更好的启发性就必须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过于简单则无法起到启发的作用,问题过难则又让学生没有思考问题的意愿。所以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难度适中和题目的趣味性,要吸引学生参与到问题中来。
3.課堂提问需要更具层次性。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样的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的时候也应该具有层次性,涉及逐渐推进的问题。否则直接丢出一个很深奥的问题,学生就会完全不知应该如何解答,但是由简单的、学过的问题,引入新知识或者难度更大一些的问题,学生就很容易将知识串联起来,将问题解决。同样的也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
三、结束语
新课改以来,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还需对课堂教学的很多环节都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课堂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增加课堂趣味性、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要想更好的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就需要注重课堂问题设计的目的性、启发性以及层次性,提高课堂问题的有效性,发挥课堂提问的应有效果,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魏平,王淇.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现状调查及策略探寻[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4(01).
[2]陈明贵.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