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合唱需要老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教师在合唱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选择合适的年龄段学习合唱,定期进行合唱练习,教学方法要科学,相信合唱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 合唱 声部 音准 音程 节奏感
合唱艺术一直是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古往今来,已有无数作曲家为人们留下了精美的合唱作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报了合唱兴趣班,但是由于一些老师的合唱教学不得法或其他原因造成不少孩子越学越厌倦,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基于这些情况,在这里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点滴体会。
一、把握合适的年龄段学习合唱
很多孩子参加合唱兴趣班是为了丰富课余生活,最重要的是合唱能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乐趣。但一旦进入实际学习过程,就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了。像一、二年级小朋友相互协调配合能力还不太强,合唱效果不是很令人满意,孩子学习合唱的热情就会大大降低,所以学习合唱时的年龄不宜太小。最好是在三年级左右,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注意力比较集中,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较容易理解,合唱的基本要求也能心领神会。
二、定期进行合唱练习
合唱是需要训练的,需要有固定的练习时间。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年级进行合理安排。对于初学的孩子,可一周上一节合唱课,而且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这样便于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慢慢的可适当增加为每周两到三次,逐步加长练习合唱的时间。同时在教材的选用上,应尽可能多选用儿童喜爱的歌曲,那样的话孩子对所唱的内容就感兴趣多了。
三、注意合唱的科学性
学好合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孩子声部。合唱老师首先要认真备课,熟悉孩子声部,对所有合唱学员逐个进行了解、分析,把他们的音色、音区、个性特点等条件做简要记录,相互对比,从而确定每个孩子适合的声部。在分声部的时候,万不可将歌唱能力弱的孩子全部分到低声部,那样对整个合唱队是非常不利的。
2.合唱姿势。由于合唱靠呼吸发声,在训练中,胸、腹、声带有较大的运动量,合唱的训练一般采用上身正直、浅坐的姿势。身体坐在凳子三分之二的部位,微向前倾。两脚平放地面,两眼平视,稍提眉,略带笑容,全身自然放松,但应该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以便随时能做出歌唱的一系列动作。
3.科学的发声训练。声乐界有“谁懂得歌唱的呼吸,谁就会唱歌”之说,可见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少儿呼吸方法应通过具体形象的比喻等通俗的方法逐渐培养获得,坚持每次上课前进行科学正规的发声练习,逐渐掌握头声,避免大声喊叫的歌唱,从而使歌唱的声音谐和、纯净、舒适。如“打哈欠”“惊叹”“闻花”等呼吸时的状态体会气息保持。比如“惊叹”:想象有一位离别很久的好友,突然出现在你面前,你惊奇的倒抽一口气,几秒钟后仿佛有一股力量将小腹向后推压,就是所谓快吸慢呼。
4.节奏、音准训练。节奏感是每个学习合唱的孩子所面临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所以老师要高度重视教学过程中节奏的训练。孩子们由于内心节奏感不稳定,容易“抢拍”,可用如下方法训练:手拍(左手打节拍,右手打节奏。老师说节奏号,孩子拍相应的节奏。熟练后可尝试老师拍节奏,孩子说出相应的节奏号)、心拍(在心里将每小节的节奏念准确)等。
和谐是合唱对声音的基本要求,所以合唱音准要求非常高。音准训练应该由浅入深地进行,先练习音阶、音程、旋律,再过渡到简单的和弦训练,其中音程训练尤为重要,孩子们演唱时容易唱不准的音程有大小七度、增减音程。坚持每堂课练唱这些音程,让孩子们做到嘴里唱着自己声部的音符,耳朵兼听其他组所唱的旋律,通过训练使孩子的音准能力大大提高,为多声部教学做铺垫。
5.先难后易。合唱歌曲中,许多歌曲的主旋律声部在学唱前就已经很熟悉了,而其他声部相对比较陌生,所以开始的时候可先学不熟悉的声部,等孩子们完全唱好后,再学主旋律声部,最后完整的合起来练习,多个声部一起练唱时,为了使低声部音准不走调,可以先请高声部孩子力度弱些,突出低声部,逐步熟悉旋律后,再将高声部显出来。这样有先后、主次的安排,非常有利于孩子循序渐进的学习合唱。
6.拓展训练。上面是初学合唱孩子必做的要点,对于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我建议他们多听多看,有时也会向他们推荐大师的CD及优秀的音乐会。另外,鼓励他们尽量表达自己的意愿。如果孩子茫然没有方向,我便播放几首歌曲给他们做参考,通常孩子们比较快的就能选择哪首是他们喜欢的。
再者在孩子学习合唱的过程中,鼓励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有许多孩子在初学合唱时很有兴趣,但学合唱并非那么简单,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如果老师埋怨声声,会使孩子丧失自信心,不久合唱便成为孩子害怕的事情了,所以老师应在孩子学习合唱的过程中要多多鼓励,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那么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形成了。
合唱需要老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相信合唱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 合唱 声部 音准 音程 节奏感
合唱艺术一直是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古往今来,已有无数作曲家为人们留下了精美的合唱作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报了合唱兴趣班,但是由于一些老师的合唱教学不得法或其他原因造成不少孩子越学越厌倦,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基于这些情况,在这里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点滴体会。
一、把握合适的年龄段学习合唱
很多孩子参加合唱兴趣班是为了丰富课余生活,最重要的是合唱能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乐趣。但一旦进入实际学习过程,就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了。像一、二年级小朋友相互协调配合能力还不太强,合唱效果不是很令人满意,孩子学习合唱的热情就会大大降低,所以学习合唱时的年龄不宜太小。最好是在三年级左右,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注意力比较集中,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较容易理解,合唱的基本要求也能心领神会。
二、定期进行合唱练习
合唱是需要训练的,需要有固定的练习时间。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年级进行合理安排。对于初学的孩子,可一周上一节合唱课,而且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这样便于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慢慢的可适当增加为每周两到三次,逐步加长练习合唱的时间。同时在教材的选用上,应尽可能多选用儿童喜爱的歌曲,那样的话孩子对所唱的内容就感兴趣多了。
三、注意合唱的科学性
学好合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孩子声部。合唱老师首先要认真备课,熟悉孩子声部,对所有合唱学员逐个进行了解、分析,把他们的音色、音区、个性特点等条件做简要记录,相互对比,从而确定每个孩子适合的声部。在分声部的时候,万不可将歌唱能力弱的孩子全部分到低声部,那样对整个合唱队是非常不利的。
2.合唱姿势。由于合唱靠呼吸发声,在训练中,胸、腹、声带有较大的运动量,合唱的训练一般采用上身正直、浅坐的姿势。身体坐在凳子三分之二的部位,微向前倾。两脚平放地面,两眼平视,稍提眉,略带笑容,全身自然放松,但应该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以便随时能做出歌唱的一系列动作。
3.科学的发声训练。声乐界有“谁懂得歌唱的呼吸,谁就会唱歌”之说,可见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少儿呼吸方法应通过具体形象的比喻等通俗的方法逐渐培养获得,坚持每次上课前进行科学正规的发声练习,逐渐掌握头声,避免大声喊叫的歌唱,从而使歌唱的声音谐和、纯净、舒适。如“打哈欠”“惊叹”“闻花”等呼吸时的状态体会气息保持。比如“惊叹”:想象有一位离别很久的好友,突然出现在你面前,你惊奇的倒抽一口气,几秒钟后仿佛有一股力量将小腹向后推压,就是所谓快吸慢呼。
4.节奏、音准训练。节奏感是每个学习合唱的孩子所面临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所以老师要高度重视教学过程中节奏的训练。孩子们由于内心节奏感不稳定,容易“抢拍”,可用如下方法训练:手拍(左手打节拍,右手打节奏。老师说节奏号,孩子拍相应的节奏。熟练后可尝试老师拍节奏,孩子说出相应的节奏号)、心拍(在心里将每小节的节奏念准确)等。
和谐是合唱对声音的基本要求,所以合唱音准要求非常高。音准训练应该由浅入深地进行,先练习音阶、音程、旋律,再过渡到简单的和弦训练,其中音程训练尤为重要,孩子们演唱时容易唱不准的音程有大小七度、增减音程。坚持每堂课练唱这些音程,让孩子们做到嘴里唱着自己声部的音符,耳朵兼听其他组所唱的旋律,通过训练使孩子的音准能力大大提高,为多声部教学做铺垫。
5.先难后易。合唱歌曲中,许多歌曲的主旋律声部在学唱前就已经很熟悉了,而其他声部相对比较陌生,所以开始的时候可先学不熟悉的声部,等孩子们完全唱好后,再学主旋律声部,最后完整的合起来练习,多个声部一起练唱时,为了使低声部音准不走调,可以先请高声部孩子力度弱些,突出低声部,逐步熟悉旋律后,再将高声部显出来。这样有先后、主次的安排,非常有利于孩子循序渐进的学习合唱。
6.拓展训练。上面是初学合唱孩子必做的要点,对于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我建议他们多听多看,有时也会向他们推荐大师的CD及优秀的音乐会。另外,鼓励他们尽量表达自己的意愿。如果孩子茫然没有方向,我便播放几首歌曲给他们做参考,通常孩子们比较快的就能选择哪首是他们喜欢的。
再者在孩子学习合唱的过程中,鼓励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有许多孩子在初学合唱时很有兴趣,但学合唱并非那么简单,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如果老师埋怨声声,会使孩子丧失自信心,不久合唱便成为孩子害怕的事情了,所以老师应在孩子学习合唱的过程中要多多鼓励,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那么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形成了。
合唱需要老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相信合唱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