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可以深切感受到新时代、新思想、新方略的磅礴气势,也领悟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
自信首先体现在根植厚重历史文化的哲学思辨之美。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蕴藏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渊源。这部著作收录99篇文章,其中35篇引用历代先贤经邦济世、治国安民的典籍策论、诗词歌赋、至理名言130余条,其中,《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引文18条,《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引文12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更是引文达20条之多。只有熟知经史子集,通晓历史传承,才可能这样在传统的史海钩沉与当代的问题导向中,出典信手拈来,引用游刃有余,融汇珠联璧合。习总书记如此频繁地引经据典,本身就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和倡导推崇。通览全书,习总书记总是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对先哲思想从时代的高度进行新的哲学思考和阐述,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华文化点点滴滴融入一篇篇光辉文献,展现古老东方智慧、哲学的思辨锋芒、时代的精神特质。比如,书中谈中国梦时引申《礼记·大学》的“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谈共享发展时丰富《吕氏春秋》的“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也”,谈从严治军援引《说苑·指武》的“令行禁止,王者之师”,谈人类命运共同体时宣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等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凡此种种,都是立足时代的抚今追昔,实实在在地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自信体现在构建宏大思想体系的思维逻辑之美。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有序传承和创新发展,更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实现中国梦的壮丽前景。坚定的文化自信,包含着深厚历史底蕴、强大前进定力、雄浑政治底气。而建立在这种自信下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系,必然有一个博大缜密的思想建构逻辑。这部著作共17个专题,始终贯穿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一条红线,始终围绕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擘画设计,既有论述大政方针的重要讲话,又有研究重要工作的谈话要点,既有中国故事的精彩演讲,又有针对关键问题的深刻批示,每一个专题谈一个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专题的文章都按发表先后时间顺序编排,清晰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这部著作第一专题共收录了8篇文献,首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行了宏伟构想、战略筹划和政治宣示,随后,沿着中国梦这一理论和实践的逻辑起点,在各个专题逐一系统论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美丽中国,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如同构建思想大厦一样为我们描绘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时代底色,立起了“党领导一切”“四个自信”的信仰支柱,搭建了“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等四梁八柱,勾画了美丽中国的生活愿景,构筑了钢铁长城的战略支撑,营造了大国外交的和谐环境,等等。
自信体现在心系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家国情怀之美。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是对中华民族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生动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家国情怀的精髓在于责任和担当,表现在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生活美好幸福的理想追求。通读该书,我们总是能从论述中体会到这样一种浓浓的人民情怀、国家情怀、天下情怀。比如,习总书记鲜明表达对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视,指出千千万万个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明确提出“中国梦必须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谈“四个全面布局”时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谈打赢脱贫攻坚战时要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秉承空谈误国、实干兴国的价值。
自信首先体现在根植厚重历史文化的哲学思辨之美。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蕴藏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渊源。这部著作收录99篇文章,其中35篇引用历代先贤经邦济世、治国安民的典籍策论、诗词歌赋、至理名言130余条,其中,《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引文18条,《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引文12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更是引文达20条之多。只有熟知经史子集,通晓历史传承,才可能这样在传统的史海钩沉与当代的问题导向中,出典信手拈来,引用游刃有余,融汇珠联璧合。习总书记如此频繁地引经据典,本身就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和倡导推崇。通览全书,习总书记总是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对先哲思想从时代的高度进行新的哲学思考和阐述,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华文化点点滴滴融入一篇篇光辉文献,展现古老东方智慧、哲学的思辨锋芒、时代的精神特质。比如,书中谈中国梦时引申《礼记·大学》的“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谈共享发展时丰富《吕氏春秋》的“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也”,谈从严治军援引《说苑·指武》的“令行禁止,王者之师”,谈人类命运共同体时宣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等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凡此种种,都是立足时代的抚今追昔,实实在在地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自信体现在构建宏大思想体系的思维逻辑之美。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有序传承和创新发展,更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实现中国梦的壮丽前景。坚定的文化自信,包含着深厚历史底蕴、强大前进定力、雄浑政治底气。而建立在这种自信下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系,必然有一个博大缜密的思想建构逻辑。这部著作共17个专题,始终贯穿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一条红线,始终围绕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擘画设计,既有论述大政方针的重要讲话,又有研究重要工作的谈话要点,既有中国故事的精彩演讲,又有针对关键问题的深刻批示,每一个专题谈一个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专题的文章都按发表先后时间顺序编排,清晰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这部著作第一专题共收录了8篇文献,首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行了宏伟构想、战略筹划和政治宣示,随后,沿着中国梦这一理论和实践的逻辑起点,在各个专题逐一系统论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美丽中国,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如同构建思想大厦一样为我们描绘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时代底色,立起了“党领导一切”“四个自信”的信仰支柱,搭建了“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等四梁八柱,勾画了美丽中国的生活愿景,构筑了钢铁长城的战略支撑,营造了大国外交的和谐环境,等等。
自信体现在心系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家国情怀之美。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是对中华民族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生动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家国情怀的精髓在于责任和担当,表现在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生活美好幸福的理想追求。通读该书,我们总是能从论述中体会到这样一种浓浓的人民情怀、国家情怀、天下情怀。比如,习总书记鲜明表达对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视,指出千千万万个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明确提出“中国梦必须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谈“四个全面布局”时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谈打赢脱贫攻坚战时要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秉承空谈误国、实干兴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