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超市,你会发现很多食品都打出“非油炸”的宣传口号来吸引消费者,非油炸的方便面、膨化食品等也因此要比同类型的油炸食品销量更大。那么,“非油炸”就一定有利于健康吗?非油炸的食品,就一定意味着低脂肪吗?其实,“非油炸”未必就是健康低脂的。
非油炸≠低脂肪
每次去电影院,薇薇都喜欢抱一大桶爆米花,边吃边看。反正不是油炸的食物,她就认为没问题,连方便面薇薇也会选“非油炸”标识的,这样更无需担心摄入太多脂肪啦。然而,薇薇的体重却始终未曾下降。难道“非油炸”也含脂肪?
Yes!不少所谓非油炸的脆片食品,为了使其口感酥脆,往往要加入高饱和的油脂(其中含有大量的棕榈酸或硬脂酸)。电影院、小摊贩所卖的爆米花应当是真正的非油炸食品,但是,它们会加入不少植物油或奶油,以增加酥脆口感和香气。纯粹的膨化食品中,比如一些新品种的米花、杂粮米花,很多品种加入了大量人造奶油,其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
另外,西饼屋里面出售的奶油蛋糕、面包、饼干,统统都是用焙烤的方法加工,而非油炸。但这些食物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入人造奶油、人造黄油、植物起酥油等氢化植物油,其中同样含有臭名昭著的反式脂肪酸。
那些美味的虾条、妙脆角之类膨化食品,是用挤压膨化方法生产的,不需要油炸。但这绝对不意味着低脂肪。美味膨化食品的脂肪含量通常都在15%以上,少数产品甚至高达30%以上,比起油炸制成的锅巴和油炸方便面来毫不逊色。
非油炸也可能产生致癌物
油炸食品如油炸薯片、方便面等,脂肪含量高,会带来过多的能量;加工时温度较高,淀粉容易在高温油炸时产生丙烯酰胺这样的致癌物。那么,“非油炸”就没有致癌物质吗?
以目前市面上的一些薯片为例,普通的薯片是油炸出来的,而非油炸的薯片是烘烤出来的。而烘焙的温度往往要达到200℃以上,甚至于有些时候,焙烤的温度比油炸的温度还要高。而当烤制温度超过140℃,同样会产生丙烯酰胺。因此,油炸食品不健康,“非油炸”也未必健康。
而各种“蔬菜脆片”、“水果脆片”等食品,常常打着健康食品的旗号出售,它们又是怎样加工出来的呢?原来,它们是低温油炸的产品。通过抽真空的方法,可以降低油脂的沸点,让它在不到100度的温度下就沸腾。由于温度较低,氧气减少,营养素的损失比较小,油脂氧化过程大大延缓,也不产生丙烯酰胺和苯并芘类致癌物。油炸到酥脆状态之后,再甩去表面上粘附的油脂,产品看起来清爽可人,一点没有油炸的迹象。吃起来呢,也是松脆可口,意犹未尽。
但是,也不要以为这种产品就可以像水果那样放心大吃——因为油炸毕竟是油炸。温度低虽然比较安全,却往往会提高油炸食品的吸油量。所以,这类产品的油脂含量相当可观,通常在15%~30%之间。要知道,水果、薯类本身的脂肪含量,都在1%以下。
所以,凡是松脆可口的食物,都很难甩开高脂肪高能量的麻烦。即便有了非油炸的称号,即便是果蔬作为原料,也一样需要高度注意。日常生活中,少量吃一点松脆小食是快乐的事情,若因为一个概念炒作而安慰自己,放任自己大量、尽情地吃,就不太明智啦。
油炸与否,不是食物健康的标准
由此看来,是不是“非油炸”并不是判断食品健康与否的准则。选择健康的食物,一定要从多方面入手。
1、要看食物的配料表。配料表揭示了食物的真相,表明食物是由哪些原料加工而来的。在配料表中,有这样一个规律,排在最前面的成分,是含量最高的。因此你可以通过看配料表来判断这个食物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如果主要成分是油脂等高热量的原料,那这种食物的热量肯定低不了。
2、要看食物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表。营养成分表更加直观地标明了食物中的热量以及各种主要营养素的含量。对于现代人来说,同样类型的食物,油脂含量越高,越不利于健康;热量越高,越不利于健康;食盐含量越高,越不利于健康。通过对比营养成分表,可以多选择那些能量较低、微量营养素含量较高的食物。
3、要看食物的加工方法。油炸的加工不利于健康,这是众所周知的。同时,我们要挑选那些加工温度低、加工过程简单的食品,这样的食品营养素保存率最高,也最安全。
4、选择食品时还应该多关注其中添加的色素、香精、防腐剂等成分,尽量选择天然或构成简单一些的食物。尽管这些食品添加剂对人体不会构成伤害,但它们对人体也没什么好处,所以能不吃就不吃,能少吃就少吃。
5、挑选薯片、饼干时,尽量买厚一些的。因为食物越脆越薄,丙烯酰胺含量越高,如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就比薯条高10倍。因为食物越薄,制作时接受的温度就越高,产生的有害物质就越多。
非油炸≠低脂肪
每次去电影院,薇薇都喜欢抱一大桶爆米花,边吃边看。反正不是油炸的食物,她就认为没问题,连方便面薇薇也会选“非油炸”标识的,这样更无需担心摄入太多脂肪啦。然而,薇薇的体重却始终未曾下降。难道“非油炸”也含脂肪?
Yes!不少所谓非油炸的脆片食品,为了使其口感酥脆,往往要加入高饱和的油脂(其中含有大量的棕榈酸或硬脂酸)。电影院、小摊贩所卖的爆米花应当是真正的非油炸食品,但是,它们会加入不少植物油或奶油,以增加酥脆口感和香气。纯粹的膨化食品中,比如一些新品种的米花、杂粮米花,很多品种加入了大量人造奶油,其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
另外,西饼屋里面出售的奶油蛋糕、面包、饼干,统统都是用焙烤的方法加工,而非油炸。但这些食物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入人造奶油、人造黄油、植物起酥油等氢化植物油,其中同样含有臭名昭著的反式脂肪酸。
那些美味的虾条、妙脆角之类膨化食品,是用挤压膨化方法生产的,不需要油炸。但这绝对不意味着低脂肪。美味膨化食品的脂肪含量通常都在15%以上,少数产品甚至高达30%以上,比起油炸制成的锅巴和油炸方便面来毫不逊色。
非油炸也可能产生致癌物
油炸食品如油炸薯片、方便面等,脂肪含量高,会带来过多的能量;加工时温度较高,淀粉容易在高温油炸时产生丙烯酰胺这样的致癌物。那么,“非油炸”就没有致癌物质吗?
以目前市面上的一些薯片为例,普通的薯片是油炸出来的,而非油炸的薯片是烘烤出来的。而烘焙的温度往往要达到200℃以上,甚至于有些时候,焙烤的温度比油炸的温度还要高。而当烤制温度超过140℃,同样会产生丙烯酰胺。因此,油炸食品不健康,“非油炸”也未必健康。
而各种“蔬菜脆片”、“水果脆片”等食品,常常打着健康食品的旗号出售,它们又是怎样加工出来的呢?原来,它们是低温油炸的产品。通过抽真空的方法,可以降低油脂的沸点,让它在不到100度的温度下就沸腾。由于温度较低,氧气减少,营养素的损失比较小,油脂氧化过程大大延缓,也不产生丙烯酰胺和苯并芘类致癌物。油炸到酥脆状态之后,再甩去表面上粘附的油脂,产品看起来清爽可人,一点没有油炸的迹象。吃起来呢,也是松脆可口,意犹未尽。
但是,也不要以为这种产品就可以像水果那样放心大吃——因为油炸毕竟是油炸。温度低虽然比较安全,却往往会提高油炸食品的吸油量。所以,这类产品的油脂含量相当可观,通常在15%~30%之间。要知道,水果、薯类本身的脂肪含量,都在1%以下。
所以,凡是松脆可口的食物,都很难甩开高脂肪高能量的麻烦。即便有了非油炸的称号,即便是果蔬作为原料,也一样需要高度注意。日常生活中,少量吃一点松脆小食是快乐的事情,若因为一个概念炒作而安慰自己,放任自己大量、尽情地吃,就不太明智啦。
油炸与否,不是食物健康的标准
由此看来,是不是“非油炸”并不是判断食品健康与否的准则。选择健康的食物,一定要从多方面入手。
1、要看食物的配料表。配料表揭示了食物的真相,表明食物是由哪些原料加工而来的。在配料表中,有这样一个规律,排在最前面的成分,是含量最高的。因此你可以通过看配料表来判断这个食物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如果主要成分是油脂等高热量的原料,那这种食物的热量肯定低不了。
2、要看食物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表。营养成分表更加直观地标明了食物中的热量以及各种主要营养素的含量。对于现代人来说,同样类型的食物,油脂含量越高,越不利于健康;热量越高,越不利于健康;食盐含量越高,越不利于健康。通过对比营养成分表,可以多选择那些能量较低、微量营养素含量较高的食物。
3、要看食物的加工方法。油炸的加工不利于健康,这是众所周知的。同时,我们要挑选那些加工温度低、加工过程简单的食品,这样的食品营养素保存率最高,也最安全。
4、选择食品时还应该多关注其中添加的色素、香精、防腐剂等成分,尽量选择天然或构成简单一些的食物。尽管这些食品添加剂对人体不会构成伤害,但它们对人体也没什么好处,所以能不吃就不吃,能少吃就少吃。
5、挑选薯片、饼干时,尽量买厚一些的。因为食物越脆越薄,丙烯酰胺含量越高,如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就比薯条高10倍。因为食物越薄,制作时接受的温度就越高,产生的有害物质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