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动画片里,动画角色犹如魔术表演中的魔术师,以带动观众的好奇心走向故事的发展以至结局,影片中若是没有动画角色的表演,故事将会很难发生扣人心悬的情节,甚至会停滞不前。可见,动画角色在影片中毋庸置疑的重要性。优秀的动画角色是动画片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如何设计出优秀的角色造型也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迪士尼公司的作品在动画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它是动画行业的先锋,也是动画发展的标杆,必有其成功的核心竞争力及其原因。我国也有着辉煌的动画历史和独特的“中国学派”,曾经的动画作品也深受大家的追捧与喜爱。本论文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取长补短,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希望能为我国动画造型的设计提出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继承与创新;基本特征;局限性;民族性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038-01
一、序论
中国早期动画受美国影响,50年代逐渐受到前苏联动画的影响,更加倾向于动画的教育功能。但值得肯定的是,中国早期动画打开了民族风格之门。中国动画造型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57年创作的《骄傲的将军》是中国第一部成功地走上“中国民族道路”的佳作,可以算是“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80年代初期,仅有少量外国动画片被引入国门。80年代中后期外国动画则以汹涌之势打开了国门,其新鲜刺激的风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80年代中期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美国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大受欢迎,紧接着播出的《变形金刚》,更使中国儿童“走火入魔”。此后美、日动画片如潮水般涌入国门,《蓝精灵》、《花仙子》、《聪明的一休》等彻底征服了中国观众。80年代以后,我们也拍了一些优秀的系列片,如轰动一时的5集动画系列片《黑猫警长》,广受小观众欢迎的13集剪纸系列片《葫芦兄弟》及其续集《葫芦小金刚》,令人耳目一新的13集木偶系列片《阿凡提的故事》,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集数太少,生产周期太长,远远不能适应电视对动画的需求量。
二、继承、发展与创新性
继承: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1955年,继万氏兄弟之后,美影厂厂长特伟开始倡导中国动画的民族化,也正是这次民族风格的重新启动,使中国动画的独特风格日臻成熟,在世界上真正确立了“中国学派”的重要地位。事实上对“中国学派”形成过程影响最大的是相关艺术和戏曲。在两者的影响下,形成了中国动画的审美特征:程式化和意象化。
发展创新:水墨动画和其他动画新片种的出现体现了“中国学派”的创新元素,尽管这种创新是有局限的,它的本质上是套用和借鉴,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创新。但是其中包含的中国因素,对“中国学派”的形成和认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品牌是产品被认知的标识,是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而生存的特征。民族品牌的确立的第一步是中国的动画艺术家对民族风格的觉知。中国动画民族品牌确立的第二步是动画艺术家们的不断创新。
(一)动画民族艺术探索日臻成熟 动画片的数量增多,动画片的题材和类型得到了拓展;动画片既注重形式的民族化,更注重内涵的民族化;中国动画与世界交流加强,民族性基础上开始追求国际性;艺术工作者的鼎力加盟,推动中国动画民族风格的成熟。(二)动画民族艺术探索出现的问题 民族文化内涵没有与时俱进;动画艺术探索的两极分化。(三)90年代初,动画人最迫切的任务简单降化为提高动画产量来满足国内观众的需求,因此动画系列片逐渐成为动画创作的主体,而艺术片短片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另一方面,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逐渐丧失,引领了国产动画几个时代的民族化大潮销声退去,曾经辉煌的“中国学派”分崩离析。
三、动画角色的基本特征
(一)简约性:动画中的造型一般都会将物体次要的、琐碎的部分尽量舍弃,以达到最大程度降低工作量和成本的目的。(二)艺术性:前辈们对动画的艺术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尝试,不仅儿童画、水墨画、装饰画可以做成动画造型,绘画以外的其他艺术形式也不例外。(三)夸张性:对现实中的形体进行某一方面的夸大是几乎每一个动画造型中必有的特性。(四)动态性:动画之所以不同于绘画就在于它不是单帧静态图片而是要“动”的,因此不論是角色还是背景,除了设计出静态时的形状外,也要绘制出行为和动作中的外观,以及处于不同情境下的状态。
四、传统文化的优点和局限性
(一)优点: 开启了民族化风格,既要吸收民间艺术的优良传统,又要发挥想象创造力,要有装饰味,但又不同于一般人间的东西,造型要求简练中有变化,色彩要求统一中求丰富。奠定传统伦理模式的叙述基础,继承了“伦理层面的悲剧冲突”与“伦理化的主人公”之间延续中国传统的伦理模式,构筑起“中国学派”的一个鲜明而独特的美学特征。(二)局限:重说教、轻艺术;重美术形式、轻动画本性;戏剧冲突单一化。
五、中国动画角色造型的出路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模仿期是一个过渡的过程,但是在借鉴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所谓的“取其精华,去除糟粕”的“拿来主义”才是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国产动漫新作借鉴日式风格要掌握一个“度”,从《大闹天宫》、《黑猫警长》到《宝莲灯》,我国优秀的动画作品都具有原创精神和民族文化特色。事实上,我国并不缺乏原创人才,动画产业系统需要能做到的正是去发掘和引导这些鲜活的原创力,去投入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培养和激励这些原创力量。然而,就当前情况来看,国产动画的各种资本链条更类似于试探、实验的性质,由于没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市场模式作为保证,大多数动画制作企业现阶段仍然是在艰难度日,动画作品的质量也没有显著提高,目标市场仍然是大多定位在低幼儿童市场,缺少适合老幼皆宜观赏的实力派作品。这直接导致国产动画片交易市场难以形成,收购价格被电视台极力压制,远远低于制作成本。然而如果不实施强硬的产权维护,则将会有数百亿的市场被侵权盗版行为吞噬。在吸收具有民族特色文化基础之上的动画片,应是我们的一个出发点和突破点,建立起一个完善、专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已成为发展我国动漫产业的当务之急。
六、结束语
在动画片里,动画角色就像真实的演员一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它是决定动画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动画片中的艺术灵魂和核心。一个成功的动画形象不仅可以深入人心,而且可以发展为更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产业化品牌商品。在实际发展中需要立足市场,培养人才,正确定位,动画造型需要结合本国文化,走中国特色之路,学会经营和发展动画形象的相关衍生品,将中国动画形成完整产业链发展,让中国动画走出一片新的天地。
作者简介:於友忠(1984.04-),男,汉族,安徽,助教。本科,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动画。参与项目:1、省级特色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项目,2016年12月结题。2、院长青年基金项目——高职动漫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计划2015年底结题。3、参与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动漫设计与制作。
关键词:继承与创新;基本特征;局限性;民族性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038-01
一、序论
中国早期动画受美国影响,50年代逐渐受到前苏联动画的影响,更加倾向于动画的教育功能。但值得肯定的是,中国早期动画打开了民族风格之门。中国动画造型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57年创作的《骄傲的将军》是中国第一部成功地走上“中国民族道路”的佳作,可以算是“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80年代初期,仅有少量外国动画片被引入国门。80年代中后期外国动画则以汹涌之势打开了国门,其新鲜刺激的风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80年代中期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美国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大受欢迎,紧接着播出的《变形金刚》,更使中国儿童“走火入魔”。此后美、日动画片如潮水般涌入国门,《蓝精灵》、《花仙子》、《聪明的一休》等彻底征服了中国观众。80年代以后,我们也拍了一些优秀的系列片,如轰动一时的5集动画系列片《黑猫警长》,广受小观众欢迎的13集剪纸系列片《葫芦兄弟》及其续集《葫芦小金刚》,令人耳目一新的13集木偶系列片《阿凡提的故事》,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集数太少,生产周期太长,远远不能适应电视对动画的需求量。
二、继承、发展与创新性
继承: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1955年,继万氏兄弟之后,美影厂厂长特伟开始倡导中国动画的民族化,也正是这次民族风格的重新启动,使中国动画的独特风格日臻成熟,在世界上真正确立了“中国学派”的重要地位。事实上对“中国学派”形成过程影响最大的是相关艺术和戏曲。在两者的影响下,形成了中国动画的审美特征:程式化和意象化。
发展创新:水墨动画和其他动画新片种的出现体现了“中国学派”的创新元素,尽管这种创新是有局限的,它的本质上是套用和借鉴,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创新。但是其中包含的中国因素,对“中国学派”的形成和认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品牌是产品被认知的标识,是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而生存的特征。民族品牌的确立的第一步是中国的动画艺术家对民族风格的觉知。中国动画民族品牌确立的第二步是动画艺术家们的不断创新。
(一)动画民族艺术探索日臻成熟 动画片的数量增多,动画片的题材和类型得到了拓展;动画片既注重形式的民族化,更注重内涵的民族化;中国动画与世界交流加强,民族性基础上开始追求国际性;艺术工作者的鼎力加盟,推动中国动画民族风格的成熟。(二)动画民族艺术探索出现的问题 民族文化内涵没有与时俱进;动画艺术探索的两极分化。(三)90年代初,动画人最迫切的任务简单降化为提高动画产量来满足国内观众的需求,因此动画系列片逐渐成为动画创作的主体,而艺术片短片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另一方面,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逐渐丧失,引领了国产动画几个时代的民族化大潮销声退去,曾经辉煌的“中国学派”分崩离析。
三、动画角色的基本特征
(一)简约性:动画中的造型一般都会将物体次要的、琐碎的部分尽量舍弃,以达到最大程度降低工作量和成本的目的。(二)艺术性:前辈们对动画的艺术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尝试,不仅儿童画、水墨画、装饰画可以做成动画造型,绘画以外的其他艺术形式也不例外。(三)夸张性:对现实中的形体进行某一方面的夸大是几乎每一个动画造型中必有的特性。(四)动态性:动画之所以不同于绘画就在于它不是单帧静态图片而是要“动”的,因此不論是角色还是背景,除了设计出静态时的形状外,也要绘制出行为和动作中的外观,以及处于不同情境下的状态。
四、传统文化的优点和局限性
(一)优点: 开启了民族化风格,既要吸收民间艺术的优良传统,又要发挥想象创造力,要有装饰味,但又不同于一般人间的东西,造型要求简练中有变化,色彩要求统一中求丰富。奠定传统伦理模式的叙述基础,继承了“伦理层面的悲剧冲突”与“伦理化的主人公”之间延续中国传统的伦理模式,构筑起“中国学派”的一个鲜明而独特的美学特征。(二)局限:重说教、轻艺术;重美术形式、轻动画本性;戏剧冲突单一化。
五、中国动画角色造型的出路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模仿期是一个过渡的过程,但是在借鉴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所谓的“取其精华,去除糟粕”的“拿来主义”才是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国产动漫新作借鉴日式风格要掌握一个“度”,从《大闹天宫》、《黑猫警长》到《宝莲灯》,我国优秀的动画作品都具有原创精神和民族文化特色。事实上,我国并不缺乏原创人才,动画产业系统需要能做到的正是去发掘和引导这些鲜活的原创力,去投入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培养和激励这些原创力量。然而,就当前情况来看,国产动画的各种资本链条更类似于试探、实验的性质,由于没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市场模式作为保证,大多数动画制作企业现阶段仍然是在艰难度日,动画作品的质量也没有显著提高,目标市场仍然是大多定位在低幼儿童市场,缺少适合老幼皆宜观赏的实力派作品。这直接导致国产动画片交易市场难以形成,收购价格被电视台极力压制,远远低于制作成本。然而如果不实施强硬的产权维护,则将会有数百亿的市场被侵权盗版行为吞噬。在吸收具有民族特色文化基础之上的动画片,应是我们的一个出发点和突破点,建立起一个完善、专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已成为发展我国动漫产业的当务之急。
六、结束语
在动画片里,动画角色就像真实的演员一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它是决定动画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动画片中的艺术灵魂和核心。一个成功的动画形象不仅可以深入人心,而且可以发展为更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产业化品牌商品。在实际发展中需要立足市场,培养人才,正确定位,动画造型需要结合本国文化,走中国特色之路,学会经营和发展动画形象的相关衍生品,将中国动画形成完整产业链发展,让中国动画走出一片新的天地。
作者简介:於友忠(1984.04-),男,汉族,安徽,助教。本科,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动画。参与项目:1、省级特色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项目,2016年12月结题。2、院长青年基金项目——高职动漫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计划2015年底结题。3、参与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动漫设计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