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老师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目的。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仍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尤其是乡镇中学,因为它的教学辅助工具相对缺少。众所周知,这样是不可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浅析一下我在这方面教学中的点滴经验。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是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的重要手段。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十分重要,这三种能力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阅读、理解课文相结合。二是理解、运用相结合。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尽力让学生融会贯通。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想说、敢说、会说,为的是学生更好地理解并驾驭我们的语言。
二、培养阅读能力,其次要教给科学的阅读方法
1.指导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首先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1)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
如在教学胡适老先生写的《我的母亲》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教”向“学”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给学生上好精读课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阅读能力,还需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自然就会主动起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某句话、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去帮助解决。
四、培养阅读能力,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会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书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却把疑难解决了。
有位教师教了韩愈的《马说》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千里马常有,却为什么不常被人发现呢,换句话说能人常有,却为什么不被重用呢?”我压根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这时我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是什么原因呢?”这时有个学生回答道:“是因为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不辨忠奸,听信谗言。”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课外书上读《和氏璧》古文中也读到了这种悲剧。”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拓宽了学生视野。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的作用不可估量。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之,只要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我们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稳步提高。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浅析一下我在这方面教学中的点滴经验。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是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的重要手段。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十分重要,这三种能力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阅读、理解课文相结合。二是理解、运用相结合。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尽力让学生融会贯通。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想说、敢说、会说,为的是学生更好地理解并驾驭我们的语言。
二、培养阅读能力,其次要教给科学的阅读方法
1.指导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首先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1)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
如在教学胡适老先生写的《我的母亲》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教”向“学”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给学生上好精读课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阅读能力,还需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自然就会主动起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某句话、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去帮助解决。
四、培养阅读能力,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会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书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却把疑难解决了。
有位教师教了韩愈的《马说》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千里马常有,却为什么不常被人发现呢,换句话说能人常有,却为什么不被重用呢?”我压根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这时我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是什么原因呢?”这时有个学生回答道:“是因为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不辨忠奸,听信谗言。”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课外书上读《和氏璧》古文中也读到了这种悲剧。”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拓宽了学生视野。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的作用不可估量。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之,只要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我们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