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大迁移的新趋势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iveadva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国人口大迁移的新趋势


  1、省级:粤浙人口再集聚与渝皖川回流并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跨省人口迁移经历从“孔雀东南飞”到回流中西部,再到近年粤浙人口再集聚和回流中西部并存3个阶段。
  从常住人口变化看,2001-2010年、2011-2015年、2016-2019年,粤、浙常住人口年均增加分别为179、82、168万和85、18、78万,而江苏3个时期分别为54、21、23万;皖、川、桂、豫、渝、黔、鄂等中西部省份由2001-2010年的年均负增长转为2011年后的正增长;东北三省由2001-2010年的年均正增长转为2011-2015年的负增长,近4年减幅扩大。
  从剔除自然增长因素之后的人口迁移看:
  近4年广东、浙江年均人口净流入分别由2011-2015年的14、-7万大幅回升至2016-2019年的76、46万,呈现明显的人口再集聚趋势;
  上海、北京因近年严控人口规模,均由人口净流入转变为净流出;
  山东近年经济转型落后,年均人口净流出规模较2011-2015年继续扩大;
  中部省份除安徽由年均凈流出转为净流入外,其余各省均为持续净流出状态;
  重庆、四川、陕西近年人口持续回流,其中重庆、四川近4年年均人口净流入规模在10万以上;
  东北三省经济持续低迷,人口净流出规模持续扩大,辽宁由2001-2010年年均人口净流入14万下滑至2011-2015年的2.3万,近4年年均净流出5万。
  2、城市:深圳、广州、杭州、长沙年均净流入超20万
  人口持续向少数核心城市集聚。近4年深圳、广州、杭州、长沙4市年均净流入超20万,北京年均净流出超10万。2001-2010年、2011-2015年、2016-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单位中,人口净流入的分别有155(1市数据缺失)、133(8市数据缺失)、126个(8市数据缺失),人口净流入城市数量占比分别为46.1%、40.4%、38.3%;3个时期人口净流出城市数量分别为181、196、203个,占比分别为53.9%、59.6%、61.7%。
  具体来看,深、广、杭3城以活跃的新经济产业和较为宽松的人才政策,吸引人口大规模流入,3城近4年常住人口年均净流入分别达28、28、27万,较2011-2015年均有大幅增长。长沙、宁波、西安、成都、郑州、重庆近4年常住人口年均净流入规模均在10万以上,这几个城市均为所在都市圈核心城市,近年城市发展较为快速,“抢人”力度较大。
  从全域层面看,近4年来一、二线城市人口年均增速为1.33%、0.69%,人口持续流入但增速放缓;三、四线城市人口年均增速为0.38%、0.34%,人口持续流出。根据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市政治地位等,我们将337个地级及以上单位划分为一、二、三、四线城市。
  总体来看,2000-2019年一线、二线城市人口占比分别由3.7%、17.3%增至5.3%、20.6%,三、四线城市则由30.9%、43.5%降至30.5%、40.5%。
  从趋势看,2001-2010年、2011-2015年、2 016 -2 019年,一线城市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3.42%、1.49%、1.33%,二线城市分别为1.81%、1. 0 0%、0 . 6 9%,均远高于全国人口平均增速的0.57%、0.50%、0.46%。一、二线城市人口保持集聚,但增速持续放缓。上述3个时期,三线城市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0.52%、0.40%、0.38%,略低于全国平均增速;四线城市仅分别为0.15%、0.36%、0.34%,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三、四线城市人口仍持续流出。
  3、都市圈城市群: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年均净流入超60万

  近4年广佛肇、杭州、上海、深莞惠等10个都市圈年均净流入人口规模超10万;人口净流出都市圈增至10个,京沪都市圈人口向周边疏解。2000-2019年,33个都市圈土地面积仅占全国16.2%,其常住人口合计占比由47.8%提升至51.7%、GDP合计占比由63.2%提升至65.7%,人口、经济进一步向都市圈集聚;2001-2010年、2011-2015年、2016-2019年人口净流出的都市圈分别有6、9、10个,近4年人口流出都市圈主要分布在东北、山东半岛、京津冀等地区。
  具体看,近4年人口年均净流入超10万的都市圈有10个,其中广佛肇、杭州、上海、深莞惠、长株潭5个都市圈年均净流入规模超20万,宁波、重庆、西安、成都、郑州5个都市圈年均净流入规模在10万-20万之间。
  从都市圈内部看,近4年核心城市、周边城市人口均为净流出的有哈尔滨、长吉、乌鲁木齐都市圈,核心城市人口净流入,但都市圈整体净流出的有济南、南昌、石家庄、青岛等7个都市圈,反映这些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人口吸引力不足,周边城市人口主要向都市圈外流出。
  此外,近年京沪大力控人,核心城市人口净流出,周边城市净流入,其中上海都市圈近4年核心城市年均人口净流出0.6万,但周边城市年均净流入规模达26万。
  近4年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年均净流入超60万,山东半岛、中原、哈长、京津冀、海峡西岸5个城市群年均人口净流出超10万。中国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等19个城市群。
  总体上看,人口、经济已高度集中于19个城市群,近年愈发向核心城市群集聚。2000-2019年,全国19个城市群土地面积占全国38.5%,其常住人口占比由82.7%提升至85.3%,GDP合计占比由88.4%提升至90.7%。除2011-2015年、2016-2019年天山北坡城市群数据缺失外,2001-2010年、2011-2015年、2016-2019年人口净流出的城市群分别有5、8、7个。

  具体看,全国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土地面积仅占全国2.9%,2000-2019年常住人口合计占比由13.9%提升至16.4%,GDP合计占比由26.8%提升至29.4%;近4年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年均人口净流入分别为66万、62万,较2011-2015年的3万、15万大幅扩大。
  在重庆、成都都市圈引领下,西部的成渝城市群由2001-2010年的年均净流出63万变为2011-2015年年均净流入19万,2016-2019年年均净流入扩大至27万。东北、山东、中原等区域近年面临产业结构单一、经济转型缓慢等问题,呈现人口净流出趋势。2011-2015年、2016-2019年,山东半岛、哈长城市群人口净流出规模扩大,京津冀城市群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上述3个及中原、海峡西岸城市群近4年年均净流出人口规模超10万。

二、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影响重大


  1、人口流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潜力更大
  “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人口迁移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
  第一,人口流入增加年轻劳动力供给,缓解老龄化压力。深圳近5年常住人口净流入达166万,2015年老龄化率仅2.9%。迁移人口主要是年轻人口。
  从国际来看,美国自建国就是一个以移民为主的国家。根据美国移民统计年鉴数据,1820-2018年总计有8496万人获得合法居留权,其中1991-2018年20-64岁工作年龄移民占比始终维持在70%以上。长期宽松的国际移民体系,保证了美国国内人口中国际移民数量与人口总量的持续增长,稳定增长的劳动力为美国经济腾飞提供了人口红利,实现了对英国等欧洲传统资本主义强国的赶超。
  从国内来看,深圳40年前只是宝安县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渔村,得益于友好的人才政策,深圳吸引大量人口流入,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1980-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1310.6万人,其中2015-2019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53.2万、户籍人口年均增量32.5万,常住人口累计净流入166万人。2000-2015年深圳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1.2%升至2.9%,远低于全国、北京、上海的10.5%、10.7%、12.8%。
  第二,人口流入增加人才供给,促进创新发展。1982-2015年深圳6岁以上人口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比重由4.8%升至21.8%,助力创新创意之都建设。
  从国际来看,美国开放的国际移民体系吸收了大量优秀外国人才。1930年代移居美国的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冯卡门等科学家,在美国的计算机、航空、核武器等领域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根据诺贝尔基金会披露,截至2019年美国籍诺贝尔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获得者中,有25.8%为国际移民。
  从国内来看,1979年深圳本地科教资源极少,但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和大量办学,高学历人才比例快速提升,从“制造工厂”迈向“硬件硅谷”、“创新之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支柱。1982-2015年深圳市6歲以上人口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比重由0.9%提升至21.8%,远高于全国的13.3%,虽然仍低于北京的42.3%、上海的28.7%,但差距在迅速缩小。
  其三,集聚效应增强城市竞争力,助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成为世界级城市群与现代化产业中心。集聚效应通过3方面增强城市竞争力。
  1)规模效应:人口集聚降低企业生产与城市公共服务的边际成本。
  2)专业化分工:流动人口的多样性带来不同领域的比较优势,通过在不同部门的相互协作,实现专业化分工。
  3)学习效应:不同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的人口集聚,促进知识、技能的共享与传播。改革开放早期,大规模流动人口向长三角、珠三角等地集聚,形成劳动力供给规模效应,使其在纺织、低端制造业迅速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
  近年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进一步发挥其在各类人才、资本、创新资源集聚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集群融合发展,形成协同集聚的合理空间布局。
  其四,人口流入扩大消费需求。2016-2019年人口净流入排名靠前的城市中,深圳、杭州、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幅均达19%以上。人口流入增加当地人口规模,扩大消费需求,并且消费增速与人口流入正相关。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2019年中国城市消费总额前十强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重庆、成都、武汉、深圳、杭州、南京、苏州,这些城市的人口规模也绝大部分位列全国前15。
  从消费增速来看,2016-2019年人口净流入排名靠前的城市中,深圳、杭州、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幅均达19%以上,长沙更是高达27.4%;而北京受限于控人政策,人口净流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幅仅11.5%。

  2、人口流出地区老龄化加重,经济社会发展压力明显
  人口净流出加重老龄化,加重养老负担,严重拖累财政,制约经济活力。2019年辽宁、吉林、黑龙江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比分别为27.5%、16.7%、21.9%,远高于全国的12.3%。尽管老龄化是整体趋势,但是人口净流出地区会更严重。
  人口迁移扩大各地养老保险可持续性的不均衡程度,在充实流入地的养老金账户的同时,也加重了人口流出地的平衡压力。东北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分别在2010、2015年陷入负增长,2011年以来小学生数大幅负增长。   20 0 0 -2018年东北6 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由6 . 6%上升到13 .4%,辽宁、吉林、黑龙江分别由7.9%、6.0%、5.6%升至15.0%、12.4%、12.2%,而同期全国从7.0%升至11.9%。2018年辽宁、吉林、黑龙江养老金抚养比(在职人数/退休人数)分别为1.53、1.42、1.27,远低于全国的2.55,意味着全国大概每2.6个在职人员供养1个退休人员,而东北大概每1.5个在职人员供养1个退休人员,负担较重。
  黑龙江、辽宁、吉林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于2013、2015、2015年开始入不敷出,2016年黑龙江的累计结余转负。从养老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时间看,2018年广东、北京、云南、四川、浙江等经济发达、人口净流入或老龄化较低的省份居于前列,吉林、辽宁、黑龙江位列全国倒数5名内,分别为5.2、2.8、-3.1个月,远低于全国的14.7个月。
  东北财政形势严峻,老龄化严重拖累财政。2019年吉林、黑龙江、辽宁财政收入增幅居全国倒数,其中吉林、黑龙江负增长,而同年辽宁、黑龙江、吉林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比分别为27.5%、 21.9%、16.7%,明显高于全国的12 .3%、江苏的11.2%、浙江的10.6%。
  3、人口向大都市圈大城市群集中,房地产市场将更加分化
  人口集聚分化促使中国房地产市场不断分化,在少子老龄化背景下,未来房地产市场将更加分化,需求向大都市圈大城市群集中。
  中國少子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2019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为1.5左右,并仍存在“全面二孩”的生育堆积效应。按此趋势,中国人口总量将在十四五时期陷入负增长,未来越来越多的地区面临人口收缩。
  从需求端看,20-59岁的主力置业人群2013年见顶,住宅新开工面积2011、2013年达超过14亿平米的双峰,未来住房需求将平稳回落。
  从政策端看,在“房住不炒”、“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政策指引下,房地产市场销售回归居民自住需求。
  按照历史规律,未来经济基本面好、人口流入的高能级区域的房地产市场更有潜力。到2030年1.7亿新增城镇人口的约80%将分布在19个城市群,约60%将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中原、山东半岛等七大城市群。
  从城市和都市圈来看,2030年中国有望形成10个以上(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重庆、武汉、成都、南京、东莞等)1000万级城市和12个以上(上海、北京、广佛肇、深莞惠、郑州、成都、杭州、苏锡常、青岛、重庆、武汉、南京等)2000万级大都市圈。
其他文献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前所未有的 “民工潮” 在广东逐步形成。人口流动的趋势  中国人口流向的总体趋势,就过去一段时间而言,整体是由中西部地区往东南地区流动,我们称之为“孔雀东南飞”。因为那个年代高速公路、高铁较少,总体流向还是往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个方向流动。往长三角走的是318国道,往珠三角走的是321国道。  当时的321国道集聚了大量的农民工。10年前我写了一篇
期刊
近期的健康险市场上,出现了一类可以比肩百万医疗险的普惠式健康险。这类保险一般是由政府来主导,投保人不需要体检,也无需健康告知,一般缴费几十元,就可获得年度最高300万的医疗报销保额。这究竟是什么保险?是否值得入手呢?什么是普惠式健康险  普惠式健康险,是指在社會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政府主导、商保承办、自愿参保、多渠道筹资”的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
期刊
不要相信那些一年创立、两年融资、三年上市的故事,更不要相信有人在厕所用6分钟搞定永远也花不完的钱的故事,否则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这些故事,几乎肯定是吹嘘的;即便不是吹嘘的,故事的主人公也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幸运儿,即便跟你吹牛的那个人就是那个幸运儿,也不等于你会是下一个幸运儿。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  在我看来,人可以分为两类:侠客型和团队型。侠客型的人喜欢单打独斗,适合做艺术、工程
期刊
12年前,随着中本聪发表《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支付系统》这篇论文,区块链技术构建的奇妙世界正式被打开。在全世界“技术极客”的技术创新和“科技巨头”的应用探索的共同推动下,区块链技术应用范围持续扩展。  根据工信部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区块链在中国已经实现了11个金融场景和13个实体商业场景的广泛“落地”。2020年以来,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速,以5G和区块链为
期刊
一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收盘,国内7家百亿级私募第三季度末的97只重仓股中,10月以来表现最强的个股与表现最差的个股,涨跌幅差距高达66.13个百分点。  私募投资人士指出,虽然百亿级私募在个股“捉牛”上的选股思路值得学习借鉴,但截至目前尚未在第四季度有所表现的重仓股,其中长期表现也同样值得跟踪关注。重仓股表现迥异  来自WIND及国内某私募监测机构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第三季度末
期刊
“两年,长租公寓爆仓比P2P更厉害。”爱家副总裁胡景晖对长租行业的预测如今一语成谶,长租公寓的爆雷事件,似乎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尽管如此,近日的蛋壳公寓被卷入其中时,却还是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  明明今年1月才在纽交所上市,如此迅速地坠入深渊,也的确足够令人唏嘘。就连央视都以“断网、欠债、降租金,蛋壳公寓深陷流动性危机”为题做了曝光。那么,以蛋壳公寓为代表的租赁市场现在又是个什么光景呢?蛋壳公寓
期刊
前段時间,80后、90后、00后出生人口统计数据图在网上疯狂刷屏,引发热议。随着出生率日渐下降,人口问题成了大家的关注焦点。  我们知道,人口对于经济、楼市、城市都意义重大,而人口问题也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关卡。人口负增长,就在7年后?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出生人口峰值出现在80后这代人身上,1980-1989这10年出生的人口为2.22亿。到上世纪90年代,这个数据开始出现下滑,90后
期刊
陳楚明 自作诗跋汉双凤啄食砖拓本 40X48cm荔枝歌 28X59cm  万物斯通,皆循于道。违离道本,何堪为艺?唐宋有韩柳欧苏,昌明文以载道,故有古文运动之盛。元明有赵黄倪王、文祝唐沈,践行笔墨文意,故有文人画勃兴。清季以降,书家多能诗能文、能书能画,又有兼善于印者,至此五绝全矣。然则民国以来,风起云涌,文艺巨变,吴缶翁之后,古风庶几荡然无存焉。  人心不古,艺坛无道,必追逐名利,哗众取宠,咸不
期刊
11月的A股市场表现得波澜不惊,但是影响资本市场的大事却连连发生。国内是蚂蚁金服的IPO被叫停,美国是大选至今悬而未决。马云和特朗普以及一众利益相关者成了11月清凉秋风中的热锅蚂蚁。  马云外滩讲话不赘述,笔者也无意去揣测其讲话的动机和背景,只是想从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来看看蚂蚁暂停IPO的意义。首先,蚂蚁金服不是一家科技公司,它是一个披着互联网外衣的小贷公司,只是换了马甲而已。因此以贷款机构接受监管
期刊
前段时间,有投资者收到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通知,银行强制提前终止。银行为何会这样做,合理吗?一、理财产品为何提前终止?  前段时间提前终止的是工商银行的“安享长盈”系列理财产品,该系列产品针对财富客户发售,风险等级均为PR3级,2018年发行,预期收益率大多在5.5%~6.1%之间,远高于同期发行的普通理财产品。  银行为何要提前终止理财产品?  根据银行的说法,由于产品不符合资管新规要求,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