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人群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型别分布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Heart2010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我国一般人群HPV型别的感染情况及分布特点,为宫颈癌一级预防及人群筛查提供参考。

方法

2004年5月至2007年4月在城乡各4个地区对17~59岁妇女,采用液基细胞学、HPV检测筛查宫颈癌,并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第二代杂交捕获HPV检测初筛阳性采用Linear Array技术和混合HPV寡聚探针酶联免疫技术进行分型检测。细胞学和/或HPV阳性者再转诊做阴道镜和组织活检。

结果

6 723名研究对象HPV总感染率为15.5%。HPV感染率随年龄变化呈双峰状态,城市妇女感染高峰在17~24岁组及40~44岁组,农村妇女在17~24岁组和45 ~49岁;HPV感染率也随宫颈细胞学和组织学病变程度呈上升趋势(χ2=62.857和χ2=22.113,均P<0.001)。HPV16是最常见(3.2%)的高危型别,其次是HPV58(1.8%)、52(1.5%)、18(1.0%)和33(1.0%)。常见的其他型别包括HPV66(0.64%)、42(0.58%)、53(0.46%)。农村妇女HPV16感染率高于城市妇女(χ2=4.696,P<0.05)。

结论

我国女性人群HPV感染率较高,随年龄变化呈双峰型分布。HPV16为一般人群宫颈病变中最常见型别,HPV58和18是优势感染型别。在制订我国宫颈癌综合预防策略时应考虑HPV感染型别分布的特征。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了解抗病毒治疗(ART)对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抗体阳转的预防效果。方法以2008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所有上报到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HIV单阳家庭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相依协变量Cox模型分析ART对阴性配偶HIV抗体阳转的预防效果。结果共纳入7 694个HIV单阳家庭,其中394个家庭的阴性配偶发生HIV抗体阳转。总HIV抗体阳转率为2.5/10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Embase及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与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纳入2000年1月至2014年10月有关UC病因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Stata 12.0软
目的探讨间质金属蛋白酶-9(MMP- 9)-1562C/T(rs3918242)以及MMP- 2-1306C/T(rs24386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遗传易感性以及与中心性肥胖交互作用。方法对545例NAFLD患者和636例正常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rs24386以及rs3918242基因型、非条件logisti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居民耐多药结核病(MDR-TB)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及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与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中1990-2013年与MDR-TB发病危险因素有关的研究,同时手工检索相关资料。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所获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