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西经济运行周期问题的研究

来源 :柴达木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mey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周期波动存在于任何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是政府在实施宏观经济调控中不容忽略的重要因素。研究海西的经济运行周期问题,对各级党政部门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经济波动的规律,制定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决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海西州的经济周期波动状况
  
  经济周期是国民经济扩张与收缩、波峰与波谷不断交替的运动,用以反映国民经济在动态增长中运行的起伏状态。鉴于海西经济发展特点和统计历史资料的原因,将经济的发展分为1952-1985年和1986-2004年两个阶段。
  海西建政以前,经济发展处于以农牧业为主的自然经济时期。1950年全州总人口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0.4万人,牧业人口1.2万人,实有耕地1.45万亩,各类牲畜存栏45万头(只),农牧业产值241万元。5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地质勘探队进入盆地,拉开了海西开发建设的序幕。1956-1986年这一阶段,海西经济发展具有农业相对于工业发展速度低、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小、第三产业发展处于起步时期的特点,因此在这里仅就工业的发展来反映海西经济波动的状况。工业的发展可分为4个周期。
  第一周期(1956-1964年):1956年9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支援克拉玛依和柴达木油区》的社论,掀起了以石油勘探为先导的开发建设高潮。这一周期国家累计投入11700万元进行柴达木资源的开发,以1961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88万元为最高。州内职工人数从1954年的729人增加到最高年份1960年的5.79万人。期间工业生产年均增速达57.1%。周期扩张长度5年,扩张差16584万元,1960年达到峰值16637万元。随后由于忽视了柴达木正处于社会主义起始阶段,经济基础薄弱、资金不足、技术力量缺乏、自然条件差等基本事实,对当时的形势做出错误的分析,对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做出了不符合实际的估量,提出了过高过急的要求和不符合柴达木实际的方针口号,如:“苦战五年,改变柴达木落后面貌”,“使生活资料达到基本自给,生产资料自给有余”等等,致使经济发展严重受挫,工业生产进入收缩期长达4年,呈大起大落的特点。另外,由于经济的剧烈波动,从1959年8月到1960年底,全州撤销、合并大小机构141个,精简职工16447名,占当时全州职工总数的38.98%。
  第二周期(1964-1968年):通过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按照国家政策和农牧业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有条件地发展工业,加大资源勘探力度,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财贸、科教文卫事业。期间工业生产年均增速4%,扩张长度3年,扩张差1544万元,收缩长度为2年,收缩差为1179万元,工业经济呈平稳低速发展特点。
  第三周期(1968-1979年):采取了大力发展基础工业的政策和措施,加快轻工业和手工业发展步伐,努力提高自给水平。充分利用盐湖资源,发展以盐为主体的化学工业。期间工业生产年均增速13.2%,扩张长度11年,扩张差10638万元,收缩长度1年,收缩差3962万元。立足本地区资源优势,遵照“可能、需要”的原则,工业经济取得较快发展。
  第四周期(1979-1982年):根据国内、国际市场变化情况,依靠地方可供发展的财力、物力和其他可以利用的资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煤炭、电力、地方建材、盐化工业以及食品加工和少数民族特需用品为主的轻手工业。期间工业生产年均下降5%,扩张长度2年,收缩长度2年,扩张差2452万元,收缩差3714万元,工业经济发展呈窄幅下降的特点。
  到1986年,经过建州以后30多年的发展,海西农牧业产值达到10484万元(现价),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金融商贸、教育卫生等事业已初具规模,1986-2004年的经济发展用地区生产总值来衡量分析其特点。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可分为6个周期。
  第一周期(1986-1990年):通过调整种植业、畜牧业内部比例关系,把畜牧业放在重要的位置,实行农林牧三业并举,促进了农村牧区经济全面协调地发展;地方工业采取面向市场,立足当地资源,本着“小型为主、先易后难、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和“以销定产”的原则,有计划地开发“小、富、稀、贵”矿藏资源,大力发展国内外市场紧块的原材料工业。这一周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7.5%,扩张长度2年,扩张差32.6个百分点,收缩长度3年,收缩差40.6个百分点。
  第二周期(1990-1992年)、第三周期(1992-1994年)、第四周期(1994-1996年 )、 第五周期(1996-1999年),这四个周期共同的特点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和几十年的资源开发建设,地区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盐化工业、铅锌开采业、石棉采选业已形成规模。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到1991年初共完成投资49.06亿元,原油产量突破100万吨大关,工业总产值3.38亿元,占当年地区工业总产值的36.2Z;青海盐湖集团一期20万吨工程于1992年9月正式竣工投产,当年钾肥产量(折纯)18.9万吨,工业总产值1.1亿元,占地区工业总产值的12.5%;西部矿业注册资本1.59亿元,年处理矿石100万吨,1992年生产铅精矿1.9万吨,锌精矿2.7万吨,工业总产值1.2亿元,占当年地区工业总产值的13.5Z;茫崖石棉矿1993年国家投资1.8亿元,建成3万吨选矿厂,当年生产石棉2.68万吨,工业总产值0.53亿元,占当年地区工业总产值5.67Z。到1999年州内五大工业(青海石油局1999年8月重组改制为青海石油管理局和青海油田分公司两个企业)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达到40.07亿元,占地区工业总产值的88.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1Z,成为地区主导产业。可以说在这一时期,上述五大企业的发展波动左右了全州经济的发展的周期及波动。
  第六周期(1999-2004年),这一周期累计完成投资307亿元,年均增长21.8%,分别是“七五”前30年的10倍,“八五”时期的6.4倍,“九五”时期的2.65倍。受投资拉动,地区生产总值较1999年增长1.25倍,年均增速达18.1%,分别高于“八五”时期、“九五” 时期4.9个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扩张长度2年,扩张差11.1个百分点,收缩长度3年,收缩差8.4个百分点,周期发展速度仅次于1956-1964年周期速度,是海西历史上第二个高速发展时期,且呈平稳发展态势,可以说此周期经济发展速度及质量居建州以来各周期之最。   
  二、经济周期的成因分析
  
  纵观海西50年的经济的发展,经济周期波动共发生10次,其中波动剧烈的经济周期有3次。分析成因如下:
  1.海西经济周期波动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影响较大。改革开放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指导思想是:不断地追求和推动经济的粗放性、外延性的超高速扩张,与其说是一种经济周期,不如说是一种政治周期。波动的特征概括为:谷位深,峰位高,振幅大、扩张长度短,即“大起大落”。改革开放后,国家宏观指导思想发生转变,加强了“逆周期”调节,海西经济虽受州内大企业影响但趋于平缓,波动特征概括为:谷位上升、峰位下降、振幅减少、扩张长度均衡延长,即在增长中逐步走向稳定。改革前后的变化可概括为:由“大起大落”型转向“高位—平缓”型。这充分表明,海西经济的周期波动在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产业结构不合理引起经济波动。在1956-1964年这一经济周期表现的尤为突出,工业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一产、三产的发展速度。一产、三产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中出现结构性矛盾,加大了供求的约束作用,造成经济波动的扩张期不能持久,发展因 “瓶颈”的制约而进入收缩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引起经济剧烈波动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3. 投资的波动决定着经济的波动,并大于经济波动的幅度。固定资产对经济波动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乘数—加速数机制而形成。海西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的,固定资产投资一方面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工具,另一方面投资服务政治需要,这样往往就会做出扩张经济加大投资规模的决策,因此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一直是海西经济波动的主要震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宏观经济调控工具的增多以及决策的科学化,近年波动周期明显变长,波动幅度相应减小,从下图可以看出,两者波幅、波峰、波谷基本吻合,经济发展的波动与投资的变化呈同步特征。
  4.1999年以来通过实施州属企业的破产重组,企业焕发生机,发展速度加快,在地区工业经济中占的比例有所提高。自2001年起,州属工业增速保持年均增长24.7%的速度,高于地区工业增长速度8.7个百分点,所占比重由1999年的11.1Z升至2004年的16%,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一方面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体制的改革创新,有力地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平衡周期振幅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扩大开放,运用骨干项目招商引资,使得高投入、低产出,资源浪费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经济的内在增长方式逐步转变。中信国安、浙玻集团、内蒙庆华、山川股份等不同所有制的企业来海西投资兴业,不仅加快了资源开发的步伐,在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方面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5.消费需求的变化,带动经济增长呈良性循环。从最终消费看,海西1999-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速15.4%,最高年份2002年增速达到24.5%,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5.69亿元,占GDP的15.6%。虽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一部分在州外完成,但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是区别以往经济周期的又一特点。
  
  三、避免经济波动应采取的措施
  
  1.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缓解瓶颈制约、保障发展需求。 “十五”期间,国家实施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投资了基础条件,我们抓住了机遇,利用国债等国家投资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优化了发展环境。促使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而从今年开始,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转向 “双稳健”,而且这一政策在短期内不会改变。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客观环境的变化,分析国家政策的变化,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投资渠道,把政策机遇和海西的优势资源、特色工业结合起来,充分考虑资源开发和城镇建设的需要。加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基础建设与资源开发规划相协调,与城镇规划建设相衔接,与工业发展需要相适应,提高经济发展抗波动的水平和能力。
  2.加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改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新的社会发展战略定位,经济高速增长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海西步入发展新阶段后日益凸显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要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重点解决好贫困、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分配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把扩大就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调控目标。切实完善以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五大保险为基础,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为配套,社会互助、社会优待、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最大可能消除经济周期波动的不利因素。
  3.推进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力争在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方面迈出新步伐。要全面落实发展民营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科技型与外向型并重,促进民营经济速度加快、总量增加、素质提高,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市政建设及公共设施建设,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经营社会化。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利益分配关系,规范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形成政府改善环境、企业贡献利税、人民创造财富的新机制。发挥资源富集、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低等比较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重点引进一批经济实力雄厚、企业知名度高、投资规模大、产品开发能力强、符合产业规划和政策导向的项目和企业,不断改进和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形成选商挑商的新机制。
  4.着力推进海西工业化发展。要依托资源优势,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目标,实现资源开发利用新的飞跃,延长产品的产业链,增加资源开采的附加值,促进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和循环利用,实现资源开发利用边际效益的最大化,大力推进海西工业化进程。这是新时期推进柴达木资源开发利用由量的增加向质的飞跃转变的重要形式,也是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抗经济周期波动的内在动力。
  5.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从经济增长的过程来看,决定经济增长的生产率因素是综合要素生产率,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来自科技进步的作用,科技发展滞后和劳动者素质不高是制约海西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的更大“瓶颈”。因此,一方面要加大科技攻关力度,要整合科研力量,支持企业同省内外包括国外有实力的科研院所联合协作,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全国乃至世界先进水平,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项目和产品。另一方面,要依靠新技术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延伸、构建油气化工、盐湖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属等产业链,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提高经济整体抗波动能力。
  6.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海西和谐发展。海西的改革和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为了更好地把全面建设海西和谐社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至关重要的是,在领导和管理经济社会工作中,做到把握全局,搞好统筹兼顾,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新体制机制,统筹考虑,全面把握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宏观调控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正确地履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几个主要方面的职能。同时,抓紧研究制定统筹兼顾的政策和规划,合理调整与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从财政、税收、投资、分配等方面采取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体制、制度、机制和法制建设。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从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抓起,着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总体来讲,从海西新的经济周期形成看,自2004年起,海西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扩张期,经济发展中稳定增长趋势日趋明显。根据经济运行态势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适时适度的调节,对于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分重要,这既是近年来海西经济发展实践得出的基本经验,也是政府调控经济的一般要求。
  (作者单位:海西州统计局)
其他文献
文章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即市场驱动型、政府驱动型和混合驱动型,并且剖析了中国目前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优缺点,为中国低碳
曹操与傅玄同为开一代风气之先者,但二者所处环境不同,各人经历不同,从而造就了各自不同的乐府诗风格。曹操乐府诗内容丰富、气魄宏大,情真、意浓;傅玄乐府诗内容贫瘠、气骨
人们在工作繁重精冲紧张时,往往感到疲劳困倦,影响工作效率。如何振奋精神驱散疲劳呢?最近美国学者针对引起疲劳的原因。提出了消除疲劳的五种方法。一、睡眠要充足。睡眠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密度的增大,财富集中度的上升,巨灾风险以其不易控制、随机性很高、破坏性巨大的特点,开始频繁地威胁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威胁着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
我站在了黄河人海口!  承蒙中国散文学会王宗仁、董彩峰老师的关心,我能有幸参加中国散文学会于10月23日至26日在山东东营市举办的“黄河人海流笔会”。这不,我也像模像样地与王宗仁、陈亚军、陈长吟等作家在一起,乘游船在黄河人海口巡视。
期刊
1936年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奥地利队和罗马尼亚队争夺第十届乒赛男团斯韦思林杯比赛时,奥罗两队总共激战了二十六个小时,持续了三个晚上奥队才以五比四结束战斗。
一、篮球运动员的准备活动 1.准备活动的目的进行运动和练习的时候,不是立刻进入主要的运动方面,在此之前有一个作为准备阶段的准备活动练习。①精神方面的准备在睡眠和休息
2004年9月份,在西宁召开的省妇联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省内外各大媒体的记者不约而同地把镜头对准了都兰县热水乡赛什堂村妇女代表会主任才项吉。因为在她的领导下,藏族妇女带头发展舍饲畜牧业,在海西乃至全省还是件稀罕事。
历经四十载隔绝,台湾体育界终于冲破政治困扰,跨越社会制度屏障,相继派体育团队来大陆参赛。自今年四月十七日台北体操队率先抵京起,先后有十几支团队登陆,参加正式国际比赛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我国人口多、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增长与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