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可以低到尘埃里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qx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读:
  在笔者眼里,认为能按下读书的悬念,让语文有语文味,且能播下“读书种子”的课就是好课。教材文本都只是“例子”和“引擎”,我们一堂课如能拈着一朵花,相机诱导读者发现美、审鉴美、思慕美,善莫大焉!“书生角色”既是内涵,更是外延,在这样的“课堂主体”面前,所有的教学之“术”无足轻重,语文教与学的水准线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我们做一个读者、学者、作者。
  温儒敏教授在《语文课要“减肥”“消肿”》一文中曾引用梁增红老师的一段话:
  “把注意力放在了语文课以外的各种活动上,语文课逐渐式微,买椟还珠,语文课堂教学是伴娘拐着新郎跑。繁花似锦的形式如雨后春笋,什么课前三分钟演讲,什么拓展延伸,什么课本剧表演,什么语文综合活动,吹拉弹唱进课堂,声光电齐上,‘武装到牙齿’,一时满目生机盎然,一派欣欣向荣。可是,妖艳无比的打扮,却没有改变语文教学令人尴尬的处境。”
  梁老师把这些现象归纳为“外延无限延伸,内涵不断虚脱”。
  我的理解是:语文课如果太注重花哨形式,而忽视“语文味”和“读书种子”的内核,那是“内涵虚脱”的失真失色的“假语文课”。那什么是好的语文课?我认为能按下读书的悬念,让语文有语文味,且能播下“读书种子”的课就是好课。教材文本都只是“例子”和“引擎”,我们一堂课如能拈着一朵花,相机诱导读者发现美、审鉴美、思慕美,善莫大焉!
  “书生角色”既是内涵,更是外延,在这样的“课堂主体”面前,所有的教学之“术”无足轻重,语文教与学的水准线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我们做一个读者、学者、作者也。
  语文课于“文”伊始,达“人”为要,须有文字优雅、文辞训练、文本得意、文学渐染、文化涵养、文人情怀,是谓我的“六文”语文教学观。教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把“都是月亮惹出的‘荷塘’风流——从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中悦读‘月色’”作为文本导读的钥匙,产生五个悦读板块:①“久在樊笼里”,内心如何得静——从文中摘录作者的几个相关“情语”,品读限定性副词的含蓄美;②“复得返自然”,“莲”的心事——换读几个自然段;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文人才子的“美人情结”——赏读几个比喻句;④“人生若只如初见”,总有一种情怀叫人感动,总有一些经典叫人铭记——诵读经典语段,传承经典笔墨;⑤“风流的荷塘,多情的自清”,读写随笔——写点随笔文字,课外阅读《朱自清散文选》《人,诗意地栖居》等。
  “老师,我们既然无法逃遁尘世,何不如莲花一般不蔓不枝,在俗世洪流中坚守一颗初心呢?”多年后有学生如是对我说。
  “时光《匆匆》,生之背、死之影,生命脆弱,生活沉重,但我们心中有《绿》,有《荷塘月色》,一切不惧!”已为人父(母)的学生还记得中学的課文。
  “假如天空睡了,大地还醒着;假如大地睡了,道路还醒着;假如道路睡了,河流还醒着;假如河流睡了,月色还醒着;假如月色睡了,荷塘还醒着……”感谢毕业后有学生还记得老师的导课诗。
  刷题之后有分数,毕业之后学生不再有记忆;美读之后留情怀,读者的回忆里永远有一份美好。
  阅读是发现、审美和成长,我们把时光和记忆“浪费”在美好的经典上。“悦读”才是硬道理,“读”领风骚!
  每个清晨,迎着霞光,“我们是朗读者”;每个深夜,完成课业,“我们是夜读者”。每逢高一的第一个学期,我都要成立读书社和文学社,“只要你来,便是读者、学者、作者”,也许来者寥寥,甚至只有几个学生,但我每个周末都会组织半天时间的读书活动,形式有主题悦读、问题研读、自由阅读、专题读写、主题诵读、赏读品茗、辩论时评、个性创作、书法练习、唱歌赛诗、读书故事等。一直坚持到高三,甚至毕业之后。一届结束,新一届又是开始。
  我有了这几个骨干分子,在平常的语文课上,他们都将成为我课堂上的朗读者和阅读写作的带头人,课后带动一班同学办文学月报、学期社刊,带动写作投稿参赛的文学作品。这些年来,学生们发表获奖的作品不少,2017年高三备考期间,我班还有学生偷偷参赛,获得全国校园文学奖项。这些,都是他们中学时代最青涩最美丽的记忆。
  因为读书,才会遇见;因为读书,所以成长。精读、泛读也好,散读、全阅也罢,一路跌跌撞撞、摸爬滚打地“读”来,他们才不至于在他们升入大学的时候说,“我读了一个假的高中”,才不至于在他们摇晃脑袋的时候说,“我的脑袋里都是水和试题”。也只有这样,他们才有了语文素养和成长的精神底色。
  我多年来坚持走一条“只关乎读书无关考点”的净语文之路,怀抱“培养语文素养、蓄养汉语情怀”这一目标,逐渐形成“净语文”的“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读者、学者、作者主体意识;既关乎汉语素养情怀,又关乎语文水平考评。
  我认为,语文老师的作用就是呵护学生的语文心,让学生滋蔓汉语的那份天真烂漫,使他们对语文的爱不至于在我们手中无疾而终,并使这种爱在他们心里慢慢发芽、开花。我在语文课堂上一直坚持让学生阅读文学、文化经典,每周不少于一节课,我会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框架和组合,即便是教读课文,“旁逸斜出”者居多。我坚信,人类一流的思想文化精粹、文学经典作品,才是我们和学生们最好的精神食粮。很多次,我所教的学生因为读这些“闲书”而“误”了学校组织的阶段考试,但我甘愿受罚挨批,而学生沮丧的时候,我告诉他们:假如分数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考试看最后,语文还有诗!
  我一直建设语文课的“六一”日程,即每天坚持练字一刻、赏读一文、背诵一篇、微写一段、练习一题、时评一事。除了在本校本组实验推行外,也相约外校的几个老师一道参与进来,通过几年的实践,逐渐形成自己“净语文”的外延特色。
  在“诗意语文”和“语文味”的感召下,我的净语文有“三大主意”和“八大注意”之内涵。
  且读且悦且珍惜,读经典,是净语文的第一主意;种桃种李种春风,练经典,是净语文的第二主意;春风得意彩笔疾,写经典,是净语文的第三主意。有了“三大主意”,在“读和写共生,人与文齐飞”中,用诗书喂养心灵,用语言驾驭心思,用写作调养身心。
  “三大主意”即情有“读”钟,心之所“练”,自然“写”生的悦读、悦练、悦写的经典主义。
  读什么?从《古文观止》到《资治通鉴》,再到《论语》《史记》《诗经》等,从中国名著到外国名著,从古典诗词到现代诗歌。语文的“培根固本”至关重要,我们读古典诗文,就是在打底和练童子功,“背”不在多,但“诵读”可以博广一些,关键在于融合和熏染。
  练什么?走在诗意语文的习得道路上:对句、习字、听话、演说、编导、歌唱、吟诵、鉴赏、背记、摘录抄写、炼字炼句、日记微写、填词作赋、仿写化用等。至于考点模拟,我是先不理睬的,因为我明白把人文、经典、个性、生命、诗意的语文“窄化为考点——考点演化为练习——练习异化为分数”的无比可笑与荒唐。我也去参加全市、区的高三模拟命题比赛,其结果自然是不获奖,或者最多得个三等奖。我庆幸自己内心依然保持着一种对高考应试的警惕性和“扫除力”。我很少拿高考模拟套题让学生做,基本不做“可做可不做的”练习,我坚持拟制自己的语文原创题。
  写什么?我要求学生一定先从仿写古典诗词和学写现代诗歌开始,文言写作可以尝试,然后是自由创作,因为语文就是诗和自然,这是一种悦写。高考应试作文也搞,但到高三会考前夕写几篇,不晚,并且用“写三篇不如写三遍”的做法,可以写出一些学生自己的经典之作,成为高考作文的先期准备。
  “八大注意”除了注重“六文”学习观外,还注意有二:注意净语文的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注意语文学习的评价标准,即学分百分制,不以分数论成绩,建立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成长档案,收集读书笔记、研究性课题报告、文学作品、获奖证书、教师评价、考试成绩等,综合考评学生的语文水平。
  “见到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张爱玲的这段话对于语文教学的意义就是:教材教学可以低到尘埃里,关键是播下“读书种子”开出花来。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新安六路崛起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敖小英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教材是教学的蓝本,是一种科学的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研磨。研读教材、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是教学预设的前提,是正确施教的根本保证。课程改革给教材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教材的色彩亮丽了,习题的编排有趣了,呈现的方式多样了,特别是融合现代技术、生活气息、实践常识的面孔,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因此,我们要深挖新教材的底蕴,把握准最新的数学教育理念,从容地行走在课程改革的大道上。  一、展现教材中的生
期刊
导读:  眼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其原因之一是作业设计得不合理。较高质量的作业,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之,较低质量的作业,不仅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学习兴趣渐淡,而且学习效果不好。  作业,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设计优秀的数学作业,不仅能够体现教师的文化素养,而且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率。一份好
期刊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不理想,相比国际上同行业的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普遍偏低。企业不愿意进行安全生产投入的行为,导致了我国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局面。首先,通
这学期,杏园小学邀约我到校调研,校领导全面介绍和展示了“对话式”学习者课堂教学的情况,以及学校在2017年“第三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展示“汉字漂流”产生的良好影响,身临其境,在阅读满目实践案例中,对杏园“对话式”学习者课堂探索与实践有三点深刻印象。  一是注重教学方式的选择性,“乐融”选择“对话”总相宜  学校在发展中有诸多问题需要破解。选择,是一项很重要的管理科学和艺术,也是学校管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