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了的相思帕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o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唐以降,在手帕这一方微小的天地中,上演了一幕幕情挚意浓的故事,而传颂至今者亦不胜枚举。元稹《莺莺传》中,罗帕传情愫;秦观《望海潮》中,香帕寄相思;明傳奇《蕉帕记》中,帕巾为诱饵;明武宗眼前婀娜的李凤姐手中,丝帕更平添几许风韵、几多情致……
  《手帕》一文,从手帕由“人们随身必带之物”沦落到现在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已不知其为何物的现状,表达了“世风渐进”的“一次性年代”给人造成的一种心理落寞,同时也让一种对生活的不可把握感和对价值观的怀疑在读者内心深处潜生暗长。
  文章引用历史与文学之实例,将手帕作为随身携带备用之物所蕴含的特定意义加以文学化、传奇化。原来平常的“丝罗织品”,因了“丝”与“思”同音,“隐寓思念恋人之意”而成了爱情信物,其作用是现代一纸结婚证无法可比的。在文章首尾处对现代人漠视手帕的描述中,我们顿悟,原来,手帕在传统意义上已成了一种价值观念的寄寓,一种社会习气的风标。现代的文明人随手丢掉一次性纸巾的同时,也让人们固守了上千年的忠贞、情谊、信念、爱情随风而逝。
  其实手帕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道具,用以抹拭涕泗之外,它还可以妥帖地插入左襟袋中增添洋服之雅致,可以让母亲轻轻揩拭后还婴孩以洁净的面孔,可以弥补我们某时某刻自然姿势的不足。
  可是,手帕所承载的又何止是相思、爱情?今天我们丢弃的又何止是一件物品、一种习惯?
  有时想想,由古至今,有多少类似手帕的物件出现又消失,它们的命运变迁更多地折射出人类自身的发展前进。若手帕在做了我们步入文明时代的桥梁后被我们拆除,那么我们问心无愧。就怕在丢掉手帕的同时,也丢掉了我们为人的某些珍贵的东西!
  所以,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好好读一读这篇《手帕》!
其他文献
世界经典名著《荆棘鸟》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长篇代表作。该书自1977年问世以后,迅速成为风靡全球的“国际畅销小说”,被读者誉为“第二部《飘》”。后来,它又以电影、电视连续剧等形式面世,也同样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荆棘鸟》成为备受读者喜爱的小说,其原因不仅仅在于其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独特的叙事结构及其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语言,更在于小说以克利里一家人的感情经历,对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
期刊
少年行  李 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 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少年行  王 维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在古典诗歌史上,以“少年”为题材来歌咏少年意气风发、志在凌云的诗作不乏其篇,其中以李白、王维诗作中所塑造的少年形象最为人所称道。李白和王维都曾以《少年行》这一乐府旧题,写下了歌咏少年的组诗。上面所选的两首诗,分别是
期刊
如同“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一样,“相思”主题也像是古今诗文中绵绵不绝的溪流,从悠悠远古,涌流至今。《诗经》即有语云“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以夸张和比喻,表达了对意中人强烈的相思之情。古诗十九首又云“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写出了相思带给人的可终老一生的忧伤。唐诗中涌现了大量抒写相思的佳作: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流传至今,脍炙人口;而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期刊
梅吉·克利里出生在新西兰一个职业剪羊毛工的家庭里。梅吉有五个哥哥和一对双胞胎弟弟,父亲帕迪每年靠为人帮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母亲菲则在家默默承受着繁重家务的重压,一家人在贫困中艰难度日。  小梅吉9岁的一天,帕迪失业了。就在全家人为生计而烦恼时,帕迪收到断绝联系几十年的嫡亲姐姐玛丽·卡森的来信。玛丽比帕迪大11岁,年轻时嫁给了富有的迈克尔·卡森,33岁就守了寡,独生子幼年就夭折了。玛丽拥有全澳大利亚
期刊
经过半年多星际旅行,美国“勇气”号火星车于太平洋时间3日20时35分左右,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并于20时52分向地球发回第一个信息。美国宇航局宣布这一登陆计划取得成功。  宇航局华裔科学家沈毓贤说,“勇气”号登陆过程中全球共有3个联络站,分别位于西班牙马德里、澳大利亚堪培拉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它们能接收全空域的通信信号,“勇气”号外部为登陆舱,只有火星车和登陆舱都发回信号,才能证实整个登陆计划成功
期刊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画竹  郑 燮  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遒。  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诗中的“龙孙”指什么?请分析本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哲理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两首同题诗,读后回答问题。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晚偏知春气暖
期刊
《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从1921年12月4日开始在《晨报》副刊上连载,每周一章,到次年2月12日登毕,共9章。  《阿Q正传》以其巨大的讽刺力量,从一开始连载,就引起强烈的反响。人们纷纷猜测:小说的作者是谁?阿Q究竟指谁?因为这篇作品发表时用的笔名是“巴人”,所以人们猜想作者是四川人;又因为阿Q的某一“行状”有点像自己某件私事,于是又疑心为某个朋友所作,因为此事只有这位朋友知道。当《阿Q正传
期刊
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于对外物的具体描写,曲折地反映出作者的内心情感,外物与内情融合一起,构成多姿多彩又含蓄隽永的艺术境界,这是中国散文的一个优良传统。外物有多种,居室屋宇乃其一。  约1200年前,生活在安史之乱之后中唐时期的刘禹锡写过一篇《陋室铭》,借描述简陋居室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刘禹锡很有抱负,他曾参加王叔文集团,推行过一些变革措施;改革失败后,长期被贬。《陋室铭》是刘禹锡积极参加政
期刊
读完《今世的五百次回眸》,荡气回肠之感油然而生。毕淑敏毕竟是驾驭文字的高手,先带着读者兜了一个大大的圈子,而且让你兜得乐颠颠的,差不多就完全认同了她的选择:从今往后,就什么事情也不干,整天地这边看看,那边瞧瞧,关注自然,关注人类吧。峰回路转,“突然就笑了”,作者顿悟了,于是毅然决然地作出了“从此不再东张西望,只心定如水,把握当前”的决定,艺术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念,给读者以深深的启迪。  其实,既
期刊
老实地说,笔者原本是一个对小小说有成见的人。心里说:只有那么点儿字数,既要讲述故事,又要塑造人物,那怎么可能写得好?及至有一天我读了斯特林堡的《半张纸》,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少见多怪。不由得想起了毛泽东那句流传甚广的话:“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实践论》)  这篇小说只有区区一千五百字,但写了主人公两年由甜到苦、由合到散的生活:从恋爱到结婚,新婚燕尔,小两口周末经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