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年前,新四军组建于拯救民族危亡的伟大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的性质正如毛主席所说,是一支共产党所领导的完全彻底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军队。因此,新四军所表现出来的铁军精神,必然传承了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进而将其发扬光大。新四军的重要领导人项英当年发表《保持和发扬新四军的优良传统》一文,深刻阐述了党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在新四军中的承继关系,他在文中指出:“我军的一切优良传统,是构成我军战斗力的因素,坚强战斗力的基础,使我军能够成为以最劣势武器对抗优势之敌,能够逐渐由劣势转为优势,这是革命军队的特点,也是革命军队能够最终战胜敌人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正是在这篇文章中,项英从十个方面对保持和发扬优良传统加以具体阐述。即:(1)官兵平等友爱团结。(2)坚持政治工作制度。(3)军队与民众打成一片。(4)艰苦奋斗坚持到底。(5)自我牺牲英勇奋斗。(6)自觉地遵守纪律。(7)绝对废除肉刑和打骂制度。(8)不断学习军事政治。(9)培养和发扬优良的战斗作风。(10)夺取敌人的武器来武装自己。这十条要求,每一条都是新四军铁军精神的具体体现,被称之为新四军的十条军规,对新四军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四军制定了十条军规,要求战士做到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首先做到,率先垂范。项英还对新四军中的全体党员提出了六个“最”的要求,即“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工作中都要作模范,做到在新四军内部最能团结友愛;在行动上,最能服从命令、遵守纪律;在学习中,最虚心,力求进步;对群众,最能爱护群众、关心群众利益;在平时日常生活中最能吃苦耐劳;在战场上,最坚决勇敢、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不怕流血牺牲。”八年抗战中,新四军伤亡将士8万余人,其中50%为共产党员,团以上干部就有350多位。新四军的奉献牺牲,赢得了赫赫战绩,有国民党军的记者评价:“新四军在战绩上比三战区所辖任何一个集团军要多到10倍,不仅在三战区,在五战区内,在游击战的战绩上,也超过五战区任何一个集团军。”有国军将领承认:“新四军的武器是第三位,战斗力却是第一位。”有美国记者著书赞叹:新四军是“一支日本最怕的军队”。
新四军的十条军规,成为这支抗战铁军在战火中淬炼,发展壮大的纪律保证,给了广大人民群众耳目一新的观感,使人民群众看到了抗战的前途和国家的希望。1938年4月,新四军在皖南岩寺集结整编,发布布告“本军奉命抗敌,志在保国保民。士兵历受训练,纪律素称严明。沿途秋毫无犯,买卖更见公平。为着国族利益,决不重记旧恨。军民联成一体,相敬相爱相亲。”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北撤时,《抗敌报》刊载了一首《新四军告别皖南民众歌》。歌词写道:“……当年京沪大撤退,兵荒马乱苦难当。……后来来了新四军,军民合作一条心。……谁说抗战没办法,办法要学新四军。第一抗战要坚决,军民杀敌要牺牲。……第二主要是团结,不分工农商学兵。第三重要是建军,不爱钱来不扰民。试看我军千千万,哪个不爱老百姓?”新四军铁的纪律,来自信仰的感召,来自信念的鼓舞,来自“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的历史追求。1938年5月26日,新四军军部从太平县麻村移驻南陵县土塘村。该村位于泾县和南陵县的交界处。此前,国民党军第一○八师、一四四师等先后驻扎过该村。他们经常要粮草,抓壮丁,欺民女,百般骚扰,闹得群众不得安宁。因此当新四军大队人马开来时,老百姓纷纷离家躲避。可新四军来到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还帮老百姓打扫房屋。农民陶方义腿上患了肿毒,留在家里没走。一位战士得知后,立即将他搀扶到卫生队包扎上药。陶方义为表感谢之情,第二天买了一只鸡,送到卫生队。战士们婉言谢绝,并诚恳地对他说:“我们是新四军,就是当年的红军,和老百姓是一家人。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治疗疾病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消息传开后,群众奔走相告,都放心地回来了。同样,新四军先遣支队初到苏南时,饱受国民党散兵游勇和土匪武装之害的群众,不知道这支衣衫褴褛的队伍是什么样的武装,见了他们就跑,有些地方还不准他们住房子,买粮食,甚至向他们开枪。但他们坚决执行革命纪律,群众不愿借房子时,他们就在村外或者田野宿营,即便是下雨天,他们也只站在门外和靠着屋檐下过夜。模范的纪律,最终感动了群众,收获了民心。
创业艰难百战多。粟裕将军1978年6月15日视察云岭时,曾饱含深情地说:“新四军军部虽然在云岭这个地方,但是新四军的活动不只是在云岭,主要是在大江南北,皖东、苏北、浙东、豫皖苏地区、鄂豫皖边区等敌后广大地区作战。在敌后建立广大抗日民主根据地、组织地方武装,建立地方政权,帮助发展地方党,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有力地打击了敌人,这是值得我们大宣传而特宣传的。”
全面抗战八年,新四军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越战越勇,迅速发展壮大,从成立之初的1万余人,枪不满6000,发展到抗战结束主力部队21万人、地方部队近10万人、民兵96万人,建立了地跨苏、浙、皖、豫、鄂、湘、赣7省的华中抗日根据地,成为华中抗战的中流砥柱。
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凝炼党和人民军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深刻地指出:“我们党是用革命理论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纪念新四军成立80周年,目的在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启示我们,光荣传统不能丢,丢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就变了质。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 李赞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四军制定了十条军规,要求战士做到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首先做到,率先垂范。项英还对新四军中的全体党员提出了六个“最”的要求,即“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工作中都要作模范,做到在新四军内部最能团结友愛;在行动上,最能服从命令、遵守纪律;在学习中,最虚心,力求进步;对群众,最能爱护群众、关心群众利益;在平时日常生活中最能吃苦耐劳;在战场上,最坚决勇敢、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不怕流血牺牲。”八年抗战中,新四军伤亡将士8万余人,其中50%为共产党员,团以上干部就有350多位。新四军的奉献牺牲,赢得了赫赫战绩,有国民党军的记者评价:“新四军在战绩上比三战区所辖任何一个集团军要多到10倍,不仅在三战区,在五战区内,在游击战的战绩上,也超过五战区任何一个集团军。”有国军将领承认:“新四军的武器是第三位,战斗力却是第一位。”有美国记者著书赞叹:新四军是“一支日本最怕的军队”。
新四军的十条军规,成为这支抗战铁军在战火中淬炼,发展壮大的纪律保证,给了广大人民群众耳目一新的观感,使人民群众看到了抗战的前途和国家的希望。1938年4月,新四军在皖南岩寺集结整编,发布布告“本军奉命抗敌,志在保国保民。士兵历受训练,纪律素称严明。沿途秋毫无犯,买卖更见公平。为着国族利益,决不重记旧恨。军民联成一体,相敬相爱相亲。”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北撤时,《抗敌报》刊载了一首《新四军告别皖南民众歌》。歌词写道:“……当年京沪大撤退,兵荒马乱苦难当。……后来来了新四军,军民合作一条心。……谁说抗战没办法,办法要学新四军。第一抗战要坚决,军民杀敌要牺牲。……第二主要是团结,不分工农商学兵。第三重要是建军,不爱钱来不扰民。试看我军千千万,哪个不爱老百姓?”新四军铁的纪律,来自信仰的感召,来自信念的鼓舞,来自“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的历史追求。1938年5月26日,新四军军部从太平县麻村移驻南陵县土塘村。该村位于泾县和南陵县的交界处。此前,国民党军第一○八师、一四四师等先后驻扎过该村。他们经常要粮草,抓壮丁,欺民女,百般骚扰,闹得群众不得安宁。因此当新四军大队人马开来时,老百姓纷纷离家躲避。可新四军来到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还帮老百姓打扫房屋。农民陶方义腿上患了肿毒,留在家里没走。一位战士得知后,立即将他搀扶到卫生队包扎上药。陶方义为表感谢之情,第二天买了一只鸡,送到卫生队。战士们婉言谢绝,并诚恳地对他说:“我们是新四军,就是当年的红军,和老百姓是一家人。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治疗疾病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消息传开后,群众奔走相告,都放心地回来了。同样,新四军先遣支队初到苏南时,饱受国民党散兵游勇和土匪武装之害的群众,不知道这支衣衫褴褛的队伍是什么样的武装,见了他们就跑,有些地方还不准他们住房子,买粮食,甚至向他们开枪。但他们坚决执行革命纪律,群众不愿借房子时,他们就在村外或者田野宿营,即便是下雨天,他们也只站在门外和靠着屋檐下过夜。模范的纪律,最终感动了群众,收获了民心。
创业艰难百战多。粟裕将军1978年6月15日视察云岭时,曾饱含深情地说:“新四军军部虽然在云岭这个地方,但是新四军的活动不只是在云岭,主要是在大江南北,皖东、苏北、浙东、豫皖苏地区、鄂豫皖边区等敌后广大地区作战。在敌后建立广大抗日民主根据地、组织地方武装,建立地方政权,帮助发展地方党,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有力地打击了敌人,这是值得我们大宣传而特宣传的。”
全面抗战八年,新四军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越战越勇,迅速发展壮大,从成立之初的1万余人,枪不满6000,发展到抗战结束主力部队21万人、地方部队近10万人、民兵96万人,建立了地跨苏、浙、皖、豫、鄂、湘、赣7省的华中抗日根据地,成为华中抗战的中流砥柱。
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凝炼党和人民军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深刻地指出:“我们党是用革命理论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纪念新四军成立80周年,目的在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启示我们,光荣传统不能丢,丢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就变了质。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 李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