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不仅要承担语言的教学,还要推进弥补和推进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充分挖掘课文的德育教学素材,通过课本格言警句、课文背景、作者生平、辩论、古代启蒙读物的教学渗透德育教学,不仅可行,而且收效良好。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德育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教育”,俗话说文以载道,这个“道”可以说是道理,也可以说人的品格和德行,不是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通过登岳阳楼,睹物思情,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的感概,杜甫写的《茅屋被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出杜甫追求天下人幸福,自己受尽千辛万苦也愿意的伟大无私的思想。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认为德育教育是思品课的事情,学科教学是互相弥补、互相配合、互相渗透、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问题,要以发展变化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本文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通览教材,挖掘德育教学素材
最新版的语文教材编排非常科学,体现了学生认知规律,彰显学生的感情世界,同时教材的编写,大自然为学生提供不同季节的生动自然景观,每个单元的课文集中地说明了一个德育教学的主题,每位语文教师在备课是从宏观上要把握好,形成一个渗透德育教学的体系。比如:现行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一单元有《长城》、《颐和园》,渗透了弘扬祖国文化,祖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第二单元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史安西》,渗透要尊重友情的思想感情,第三单元有一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写了少年周恩来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理想,要树立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责任意识,第五单元的一组课文,鼓励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奥秘。在这样课文编排中,只要从宏观微观双向把握,语文的德育教育就会疏通一个完整体系,从而为语文中的德育教育提供较大的舞台。
二、在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的背景介绍和作者介绍可以渗透德育教学,我记得在教学《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介绍了当时战火纷飞、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学校四处迁徙,人们流离失所,激起学生对革命先烈无比敬重,缅怀先烈,对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无比珍惜,树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在教学“早”这课时,介绍作者鲁迅,鲁迅的就是我们学生学习的楷模,学生为鲁迅的才华所折服,为他深邃的思想所仰慕,为他的革命精神所崇拜,在语文教学中,背景和作者生平蕴含很多德育素材,我们要深深地挖掘,这常常也是语文教师容易忽视的环节。
三、课文中格言警句是德育教学奇葩
单元结束后有个单元训练,里面有很多格言警句,格言警句、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精炼语言,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言简意赅,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快餐,易懂易记,起到学习语言和德育教育一箭双雕的效果。比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吾辈方少年,更应惜光阴”,词句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把光阴与黄金相比,类比贴切,更突显出时间的珍贵,对学生起到了善待时间努力学习的教育效果。再如:“院子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育不出栋梁材”这样学生深刻认识到艰苦的环境会磨练人们的意志,自然不会怨天怨地,更大开发学生自身潜能。又如:“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听君一席谈,甚读十年书”。
四、组织辩论会,在论中悟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辩论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不仅可以训练敏锐的思维方式,快速的应变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变中悟道深刻,针对学生中产生的拜金主义思想,我组织“钱是否万能”为主题辩论会,通过正反双方辩论,学生深刻认识到“钱是生活中工具,生活中离不开钱,在生活中有着很大作用,除了钱还有很多东西是人们不能用金钱买得到的,如人格、情感、审美情趣、健康”。通过辩论学生从拜金主义思想中走出来了,对有些格言能辩证地看待。莎士比亚说的:“金钱有着无边力,能使丑的变成美的,不道德变成道德的,红的变成白的,它控制了法律、政治等。”学生认识到任何格言警句的正确性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随着时间环境推移有些也就不是真理了,产生辩证看问题的方式,不得不说辩论会在德育渗透中产生的巨大力量。
五、读古代启蒙读物,弘扬中国传统美德
让学生在读、诵、看经典时,可以播下中国的传统美德,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督促学生把经典落实到行动中,学以致用,谈谈学生学《弟子规》的前后变化。
孝方面。《弟子规》的开头“入则孝”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几句话看似简单,但当今有几个孩子能做到呢?尤其被父母捧上掌上明珠,娇惯了的独生子女,父母叫了半天才答应甚至不搭理者多。父母命做一些家务,口应无动于衷者多,父母说一两句不是便顶嘴抗辩者居多,学生自从学了这句后,懂得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父母恩情大如天,不能忤逆在堂前”的道理,每次回家认真落实,主动料理家务,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主动与父母沟通。
总之,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丰富语文教学功能,同时加强了各科教学渗透。但在语文教学方法、素材的选择上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现实生活、学生思想意识来定,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德育渗透做到有的放失,才能更有力地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进程。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德育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教育”,俗话说文以载道,这个“道”可以说是道理,也可以说人的品格和德行,不是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通过登岳阳楼,睹物思情,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的感概,杜甫写的《茅屋被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出杜甫追求天下人幸福,自己受尽千辛万苦也愿意的伟大无私的思想。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认为德育教育是思品课的事情,学科教学是互相弥补、互相配合、互相渗透、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问题,要以发展变化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本文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通览教材,挖掘德育教学素材
最新版的语文教材编排非常科学,体现了学生认知规律,彰显学生的感情世界,同时教材的编写,大自然为学生提供不同季节的生动自然景观,每个单元的课文集中地说明了一个德育教学的主题,每位语文教师在备课是从宏观上要把握好,形成一个渗透德育教学的体系。比如:现行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一单元有《长城》、《颐和园》,渗透了弘扬祖国文化,祖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第二单元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史安西》,渗透要尊重友情的思想感情,第三单元有一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写了少年周恩来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理想,要树立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责任意识,第五单元的一组课文,鼓励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奥秘。在这样课文编排中,只要从宏观微观双向把握,语文的德育教育就会疏通一个完整体系,从而为语文中的德育教育提供较大的舞台。
二、在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的背景介绍和作者介绍可以渗透德育教学,我记得在教学《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介绍了当时战火纷飞、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学校四处迁徙,人们流离失所,激起学生对革命先烈无比敬重,缅怀先烈,对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无比珍惜,树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在教学“早”这课时,介绍作者鲁迅,鲁迅的就是我们学生学习的楷模,学生为鲁迅的才华所折服,为他深邃的思想所仰慕,为他的革命精神所崇拜,在语文教学中,背景和作者生平蕴含很多德育素材,我们要深深地挖掘,这常常也是语文教师容易忽视的环节。
三、课文中格言警句是德育教学奇葩
单元结束后有个单元训练,里面有很多格言警句,格言警句、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精炼语言,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言简意赅,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快餐,易懂易记,起到学习语言和德育教育一箭双雕的效果。比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吾辈方少年,更应惜光阴”,词句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把光阴与黄金相比,类比贴切,更突显出时间的珍贵,对学生起到了善待时间努力学习的教育效果。再如:“院子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育不出栋梁材”这样学生深刻认识到艰苦的环境会磨练人们的意志,自然不会怨天怨地,更大开发学生自身潜能。又如:“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听君一席谈,甚读十年书”。
四、组织辩论会,在论中悟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辩论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不仅可以训练敏锐的思维方式,快速的应变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变中悟道深刻,针对学生中产生的拜金主义思想,我组织“钱是否万能”为主题辩论会,通过正反双方辩论,学生深刻认识到“钱是生活中工具,生活中离不开钱,在生活中有着很大作用,除了钱还有很多东西是人们不能用金钱买得到的,如人格、情感、审美情趣、健康”。通过辩论学生从拜金主义思想中走出来了,对有些格言能辩证地看待。莎士比亚说的:“金钱有着无边力,能使丑的变成美的,不道德变成道德的,红的变成白的,它控制了法律、政治等。”学生认识到任何格言警句的正确性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随着时间环境推移有些也就不是真理了,产生辩证看问题的方式,不得不说辩论会在德育渗透中产生的巨大力量。
五、读古代启蒙读物,弘扬中国传统美德
让学生在读、诵、看经典时,可以播下中国的传统美德,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督促学生把经典落实到行动中,学以致用,谈谈学生学《弟子规》的前后变化。
孝方面。《弟子规》的开头“入则孝”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几句话看似简单,但当今有几个孩子能做到呢?尤其被父母捧上掌上明珠,娇惯了的独生子女,父母叫了半天才答应甚至不搭理者多。父母命做一些家务,口应无动于衷者多,父母说一两句不是便顶嘴抗辩者居多,学生自从学了这句后,懂得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父母恩情大如天,不能忤逆在堂前”的道理,每次回家认真落实,主动料理家务,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主动与父母沟通。
总之,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丰富语文教学功能,同时加强了各科教学渗透。但在语文教学方法、素材的选择上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现实生活、学生思想意识来定,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德育渗透做到有的放失,才能更有力地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