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册亨县实验小学贵州册亨552200)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但许多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导致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鉴于此,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在教学古诗词方面的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质量
古诗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教好这部分内容,对于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少年儿童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些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一、反复诵读,重视对诗词的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与默读…有些诗文还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小学生在古诗词的诵读中难以准确把握诗人丰富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发挥主体精神,作为诗词的“第一读者”。首先有感于自我的生命,诉之于自我的感情,用诗歌强烈深沉的情感打动学生,使之产生共鸣,受到感动,才能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激起他们的生命情趣,由感知情感美、人格美向“善”的方面迁移,从而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理性教育,感悟人生真谛。形成自己良好的情感素养。教师在指导诵读时首先要把握诗词的节奏。
古诗词的节奏并不复杂,如五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三”或“二/一/二”的形式:七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二/三”或“二/二/二/一”的形式。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注意语调、声调的把握,读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情感的投入。每首古诗词的感情基调都是不一样的。或昂扬激越或低沉悲凉:或痛心悲愤或恬淡宁静。一般来说,平声流畅舒缓,仄声雄健挺拔,平仄的高低错落,自然形成情感的波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读的环节,让那些文字符号转为可感的声音形象,读出感情。最后主客体感情互为交融,完成情感教育。比如教授李白的七绝《望天门山》,我让学生用缓慢、婉转、低沉的声调反复吟咏: 天门一中断一楚江一开,碧水一东流一至此一回。两岸一青山一相对一出,孤帆一一片一日边一来。此诗读起来气势飞扬,荡气回肠。流畅的节奏仿佛使人在音乐中进入美的情境,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仿佛看到了青山、碧水、红日、白帆,感受到了大好河山的雄壮美。在这诵读中,学生的情感仿佛与李白的情感相融合,激起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细读文本,加强对诗词的理解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古诗文教学离不开对字词语句的理解。有时字词理解了,就理解诗意,体味到作者的感情了
1、诗题
有些诗,从它的题目,就可以知道整首诗到底写的什么内容。例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从题目就可见作者在西湖上饮酒碰到了开头是晴朗的,后来下雨了这样的景象。又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一读而知是写的夏天的荷花。可要是结合诗题细读全诗,你就会发现作者是借物抒情,写下了对林子方上京为官的无限祝福。
2、词语
例如,同是写送别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就能体会到诗人送别时的感情是不同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别辛渐时心中充满了伤感与凄凉,到底送别的辛渐是何人呢?为何这样悲痛呢?一定与诗人的“亲友”有关。而《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前两句写景,写到“朝”雨与“轻”尘,写到客舍“青青”而柳色“新”,用语轻快,一派为送别故人而洗扫一翻的新气象。从中可见,作者送别故人并不像《阳关三叠》那样凄婉哀伤,因为他们虽然有可能生离死别,可毕竟只是“故人”,有可能几十年没见面了碰巧在这儿遇到,送他一程,向他敬酒,劝他“更”尽一杯。所以,作者还能带着轻松的心情像一个主人送别客人那样看看周围明丽洁净的景色。这也正是禅宗对王维的影响而王维的恬淡心理在这首诗中的表现。
3、诗句
一首诗,每每有两句是重点句,有些甚至成为了名句。那就抓住其中的重点去理解就即可。例如,《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样,把握了古诗文教学的重点,就能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突出要点,使某一教学环节成为亮点。可见,教学设计是离不开教师对文本的研读与精心的安排的。
三、创设情境,激发对诗词的兴趣
古诗最重要的特点是讲究意境,这是诗人的情感理想同客观现实的高度统一,是一种独特美妙的艺术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的“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大多是抒情诗,有的是寓情于景,有的是情景交融,有的是直接抒情。吟咏这些古诗,可以给人以情的感染、情的陶冶。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深刻体验,具体感受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鸣。骆宾王的《鹅》这首古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如:鹅的色彩、形象、动作等等。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是难以给学生一个丰满的形象认识的。因此,我根据诗意绘制了一幅活动的幻灯投影片。画面上,那长着一身洁白的羽毛,有着两只红红的脚掌的鹅,在清澈浅绿的湖水中悠闲自在地拨着掌,欢快地引颈高歌。湖面上水波微微荡漾,荷叶轻轻摇晃,荷花的香味沁人心脾…教学时诗画对照,相映成趣,为学生的再造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的、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这样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结语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尽一切努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古诗的过程是一个愉悦的文化之旅,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在其乐融融中感受诗韵、诗情、诗意,让他们陶醉其间,让他们心旷神怡,感受古诗的朦胧之美、含蓄之美、神秘之美。
参考文献
[1] 方泽生,谈古典诗词鉴赏教学的切入点[J],教育艺术,2008
[2] 蒋大立,诵读古典诗词提高学生素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
[3] 钱旭东,小学师资培养中的语文诗词教学法课程改革试探[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9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但许多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导致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鉴于此,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在教学古诗词方面的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质量
古诗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教好这部分内容,对于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少年儿童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些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一、反复诵读,重视对诗词的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与默读…有些诗文还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小学生在古诗词的诵读中难以准确把握诗人丰富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发挥主体精神,作为诗词的“第一读者”。首先有感于自我的生命,诉之于自我的感情,用诗歌强烈深沉的情感打动学生,使之产生共鸣,受到感动,才能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激起他们的生命情趣,由感知情感美、人格美向“善”的方面迁移,从而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理性教育,感悟人生真谛。形成自己良好的情感素养。教师在指导诵读时首先要把握诗词的节奏。
古诗词的节奏并不复杂,如五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三”或“二/一/二”的形式:七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二/三”或“二/二/二/一”的形式。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注意语调、声调的把握,读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情感的投入。每首古诗词的感情基调都是不一样的。或昂扬激越或低沉悲凉:或痛心悲愤或恬淡宁静。一般来说,平声流畅舒缓,仄声雄健挺拔,平仄的高低错落,自然形成情感的波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读的环节,让那些文字符号转为可感的声音形象,读出感情。最后主客体感情互为交融,完成情感教育。比如教授李白的七绝《望天门山》,我让学生用缓慢、婉转、低沉的声调反复吟咏: 天门一中断一楚江一开,碧水一东流一至此一回。两岸一青山一相对一出,孤帆一一片一日边一来。此诗读起来气势飞扬,荡气回肠。流畅的节奏仿佛使人在音乐中进入美的情境,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仿佛看到了青山、碧水、红日、白帆,感受到了大好河山的雄壮美。在这诵读中,学生的情感仿佛与李白的情感相融合,激起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细读文本,加强对诗词的理解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古诗文教学离不开对字词语句的理解。有时字词理解了,就理解诗意,体味到作者的感情了
1、诗题
有些诗,从它的题目,就可以知道整首诗到底写的什么内容。例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从题目就可见作者在西湖上饮酒碰到了开头是晴朗的,后来下雨了这样的景象。又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一读而知是写的夏天的荷花。可要是结合诗题细读全诗,你就会发现作者是借物抒情,写下了对林子方上京为官的无限祝福。
2、词语
例如,同是写送别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就能体会到诗人送别时的感情是不同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别辛渐时心中充满了伤感与凄凉,到底送别的辛渐是何人呢?为何这样悲痛呢?一定与诗人的“亲友”有关。而《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前两句写景,写到“朝”雨与“轻”尘,写到客舍“青青”而柳色“新”,用语轻快,一派为送别故人而洗扫一翻的新气象。从中可见,作者送别故人并不像《阳关三叠》那样凄婉哀伤,因为他们虽然有可能生离死别,可毕竟只是“故人”,有可能几十年没见面了碰巧在这儿遇到,送他一程,向他敬酒,劝他“更”尽一杯。所以,作者还能带着轻松的心情像一个主人送别客人那样看看周围明丽洁净的景色。这也正是禅宗对王维的影响而王维的恬淡心理在这首诗中的表现。
3、诗句
一首诗,每每有两句是重点句,有些甚至成为了名句。那就抓住其中的重点去理解就即可。例如,《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样,把握了古诗文教学的重点,就能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突出要点,使某一教学环节成为亮点。可见,教学设计是离不开教师对文本的研读与精心的安排的。
三、创设情境,激发对诗词的兴趣
古诗最重要的特点是讲究意境,这是诗人的情感理想同客观现实的高度统一,是一种独特美妙的艺术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的“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大多是抒情诗,有的是寓情于景,有的是情景交融,有的是直接抒情。吟咏这些古诗,可以给人以情的感染、情的陶冶。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深刻体验,具体感受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鸣。骆宾王的《鹅》这首古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如:鹅的色彩、形象、动作等等。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是难以给学生一个丰满的形象认识的。因此,我根据诗意绘制了一幅活动的幻灯投影片。画面上,那长着一身洁白的羽毛,有着两只红红的脚掌的鹅,在清澈浅绿的湖水中悠闲自在地拨着掌,欢快地引颈高歌。湖面上水波微微荡漾,荷叶轻轻摇晃,荷花的香味沁人心脾…教学时诗画对照,相映成趣,为学生的再造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的、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这样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结语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尽一切努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古诗的过程是一个愉悦的文化之旅,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在其乐融融中感受诗韵、诗情、诗意,让他们陶醉其间,让他们心旷神怡,感受古诗的朦胧之美、含蓄之美、神秘之美。
参考文献
[1] 方泽生,谈古典诗词鉴赏教学的切入点[J],教育艺术,2008
[2] 蒋大立,诵读古典诗词提高学生素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
[3] 钱旭东,小学师资培养中的语文诗词教学法课程改革试探[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