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糖尿病孩子的心理健康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9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上看起来糖尿病是一种身体疾病,实际上是一种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与心理因素有关的身体疾病。面上看起来糖尿病是一种身体疾病,实际上是一种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与心理因素有关的身体疾病。换句话说,心理因素可以促使糖尿病的发生并可能加重症状,或影响到治疗效果。在心理因素中,紧张、过分担心、失望、情绪激动等情绪对糖尿病的发生和波动影响较大。另外,家庭因素也可能影响到孩子的糖尿病治疗。如父母关系不和、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对孩子的忽视,都会使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照顾;如果父母对患病的孩子过分地控制、过分溺爱也会影响病情,使孩子依赖性强,任性,甚至会采取不服从治疗的方式来威胁家长,以期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肯定会导致病情的反复波动。
  
  糖尿病患儿的常见心理问题
  
  1.如果患儿的患病时间长而且病情控制不好,身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不足,可能影响到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严重时甚至影响到智力的正常发育。
  2.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和痛苦,饮食的限制,经常去医院看医生、服药、打针等,都给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多困难和限制,使他们感受到自己与其他同学不一样,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如不愉快、不开心、自卑、缺乏自信、孤独感、被同学抛弃感。这些孩子的内心活动和情感特别丰富,对事物很敏感,如果家长或周围的人不能理解他们的心情,常常会使他们感到非常绝望;也有的孩子则可能表现出过分烦躁的情绪,容易发脾气,特别任性、对抗父母、拒绝治疗等。
  3,孩子不能理解为什么别人健康,而自己要生病,很小的孩子有时会归罪于自己不好或做了什么错事、坏事。年龄大一些的孩子认为自己患病给父母带来经济负担,让父母担忧,特别是如果家长将对疾病的担心传递给孩子时,不仅让孩子处于更加担心、紧张的状态之中,而且产生对不起父母、自责、内疚等心理。
  4.孩子生病以后,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会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照顾,或对孩子过多干涉,不让做这个,也不让做那个,很多孩子可以独立做的日常生活小事情也由家长代劳,这样的过度保护和关照一方面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让孩子失去了培养独立性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变得依赖性非常强,适应能力很差。
  因此,在治疗糖尿病儿童的过程中,家长应该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因素,使孩子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既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又能让孩子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心理得到健康地发展。
  
  家长应该采用哪些方法来使孩子心理健康呢?
  
  1.家长要以平静的心态来对待疾病,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对疾病的过分担心、焦虑或抱怨,以宽松的气氛来谈论疾病,孩子自然也会受到父母的情绪感染而消除这些不良情绪。
  2.家长或医生要使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话语给孩子解释糖尿病的一般常识。例如,为什么会患病?疾病可能会产生哪些使身体不舒服的情况?如何调节饮食?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服药、打针?用药对自己有没有影响?哪些活动不能参加?能不能缓解、治愈?自己应该怎样配合治疗等。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孩子的自责感,还能减轻或缓解孩子的担心、焦虑、烦躁等情绪。
  3.对不能理解成人的言语教育的年幼孩子.可以用实例来教育。例如.周围其他孩子生病后如何配合治疗,获得疾病缓解或治愈,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得到同学老师欢迎,用这样的例子来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希望,增强孩子的信心,消除抑郁悲观情绪。
  4.鼓励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各种学校活动,教育孩子在学校如何与同学相处和交流,如何关心和帮助同学,尽量让他们在心理上感受到自己与其他同学一样,受同学欢迎.融入班集体,能为别人提供帮助,使他们有价值感、成就感,消除自卑、孤独感、被抛弃感等不良情绪,培养自信心。
  5.在家里让孩子做日常的生活小事,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做好了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做得不好也不要立即当面责怪。这不仅是增加自信的好方法之一,同时还能锻炼孩子做事的协调、组织和安排能力。如果孩子将这些能力和技巧在学校发挥出来,自信心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6.父母和老师应鼓励孩子发挥一些他有兴趣且有能力做好的特长,如绘画、音乐、下棋、讲故事等,在其他人在场时,为孩子提供一些能够享受和展示孩子特长的机会,这样也可逐渐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如果家长通过努力,处理孩子的心理问题仍然感到有困难,或者孩子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情绪和行为等心理问题时,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指导和帮助。心理医生可以提供对孩子的心理治疗,对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等服务,必要时也可能给孩子服用一些抗抑郁药物或抗焦虑药物来减轻孩子的不良情绪。
  (编辑/徐红宾)
其他文献
赵先生因肝硬化住进了消化科,住院没几天突然出现心慌、出汗、颤抖、烦躁、有饥饿感等症状,好在医生很有经验立即检查了他的血糖,结果竟是发生了可怕的低血糖,血糖仅为2.7mmol/L,后经静脉推注葡萄糖低血糖症状才很快消失。为什么肝脏病人会出现低血糖呢?这要从肝脏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说起。  肝脏是我们体内的重要器官,它就像一座复杂的化工厂,体内许多物质的合成、分解、代谢、转化。排泌都离不开功能正常的肝脏
期刊
数字化生存    当发现小雨时的尿糖“++++”、血糖22.1mmol/L时,我们的心碎了!小雨时共住院17天,出院时医生叮嘱我们每天要检测血糖、饮食要定时定量、胰岛素比例要适当调节、多运动等等,从此雨时的生活中充满了数字。  我们给她制了三张表:作息时间表、血糖检测表、营养配餐表,将小雨时每日的血糖、饮食、运动等情况记录在案。一天测4次血糖,打两针胰岛素,小雨时表现得非常勇敢和可爱,经常主动伸出
期刊
我今年63岁,确诊为2型糖尿病已有14个年头。自1992年起整整10年间,我一直在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广告上叫得很响的保健品也试过几种。虽然药物品种不断变换,但由于我没有注意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我的血糖时高时低,始终未能达标。  从2002年下半年起.我在内分泌科专家的劝告下,开始用胰岛素诺和灵30日注射治疗。我发现,自从用上了胰岛素后,精神和体力大有改善,体重也恢复了正常,但不知是药量保守还是
期刊
2004年初,我患上糖尿病。护士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要给我注射胰岛素,当时我心里陡然一惊,好像护士一针扎下去,就会把我扎向万劫不复的深渊,从此就像吸毒的“隐君子”离不开鸦片一样依赖上胰岛素。我本能地把胰岛素拒于千里之外,就是不让护士注射,没办法护士只好悻悻地走了。  后来在医生的耐心开导下,我很不情愿地接受了胰岛素治疗。    偷偷停掉胰岛素才知糖尿病顽固    出院后,我还是背着医生偷偷停掉了胰岛
期刊
沙袋的制备:将1个能装30斤大米的空袋子装入细沙子,将袋子口扎结实,在沙袋子的周围用0.5~1.0厘米厚的海绵包裹,然后再在外面包一层布。主要是避免沙袋过硬伤及手部。  悬挂沙袋子:在家中阳台一角悬吊好沙袋子,并将沙袋置于自己胸部水平高度,以便双手平伸能恰好击中沙袋中部,一定要固定牢固,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准备要求:锻炼前先喝100~300毫升温开水,然后根据气温调整衣服的多少。练习前将舌尖抵上
期刊
美国礼来公司生产的“优伴笔”,由于具备使用起来携带方便,剂量准确,注射时疼痛较少,视窗比较大,剂量调错后可以回调等优点,深受糖尿病患者的青睐。但在使用过程中,每次更换针头要将笔芯安装针头端用75%的酒精消毒。临床上要求应该都是在一个平面上进行消毒,而该产品笔芯安装针头的小头端与笔芯架的衔接处不在一个水平面上,笔芯凹进去离笔芯架有2毫米的距离,如果是平面消毒,棉签是不能够接触到笔芯头端的,若不注意就
期刊
来到湖南省城长沙,正赶上南方的梅雨季节,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阴冷潮湿的天气令初来乍到的记者有些措手不及。在这种天气里采访一位饱受病痛折磨的病童,似乎有几分“天意”,似乎是上苍已经认识到了他们的过错,在暗自为这位天真可爱的小姑娘而流泪。记者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敲开了这位身受1型糖尿病折磨的小女孩的家门,迎上前来的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她热情地将记者迎进门,边喊大伯边让座招待起记者来。记者打量着这个
期刊
糖尿病性骨关节病是糖尿病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出现骨关节症状者约1%~2%,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于20~70岁,多为糖尿病病程较长而控制不良者,平均病史约为10年。病程较长的糖尿病病人骨关节病症状有:腰酸、背痛、四肢关节无痛性肿胀,局部发热,双下肢袜套状感觉障碍,无触痛或无痛性骨折,关节韧带松弛或者有半脱位等。    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的病因    1.骨代谢:糖尿病患者骨量的丢失
期刊
糖尿病会给孩子的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如男孩将来可能有性功能障碍、女孩容易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等。浙江省儿童医院近年来对约100名糖尿病患儿做了调查,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4个月,最大的21岁,病程最长的达13年,最短的只有一个月。调查显示:因为患病,85%的患儿较同龄孩子更具有自卑感和羞愧感;65%的患儿抱怨没人喜欢自己,情绪容易波动。加上孩子从小就要接受治疗,如频繁地血糖监测和药物注射、不能随意吃自己喜爱
期刊
常常有病友向我提出关于胰岛素治疗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属于病友不懂,有些是听信误传后的疑惑。现对一些常见问题做一回答:    用胰岛素后是否可换口服药    对于这一问题,主要根据患者的胰岛功能来判断。如果患者的胰岛功能尚可,以往用口服药物也可以使血糖降下来,那么,在使用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后,可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将胰岛素撤下来,再换上口服药物,这是允许的。有一些病友,原来使用口服降糖药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