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薄弱环节 优质均衡地推进义务教育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V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进一步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提高义务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加快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并在城镇学校学位供给、学生寄宿需求、学校教学生活条件、教育信息化、“体美劳”教育条件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绘制了总体目标。
  《意见》规划了三项重点任务,即持续改善农村基本办学条件、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稳步提升学校办学能力,还就落实各级责任、科学编制规划、切实保障经费和做好督导检查提出了工作要求。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的教育需求不断增长,义务教育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意见》提出了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目标要求,规划了具有更高着眼点和更准着力点的重点任务。改革需要良好的政策保障,政策的科学性在于抓住关键性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在这方面,《意见》展示了一些精彩亮点。
  明确提出鼓励各地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尽管各界对于九年一贯制学校有一些不同观点,但综合看来,其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缓解“小升初”择校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均有积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集中区域办学优势,统筹合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各级管理岗位可以统筹合并,减少行政人员比例,提高管理效率,将有限的编制资源充实到一线教育教学岗位。教师资源可做综合调剂,合理交叉任课,这不仅优化了师资配置,也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教室、体育场馆、实验室等教育教学空间均可以有效共享,这无疑提高了各类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缓解“小升初”择校压力。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读完小学后即直接升入本校初中,继续就近入学,不必参加派位,也不必参加各种形式的竞争性择校活动,择校压力得以有效缓解。此外,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择校压力的缓解使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得到较大减轻,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时间。学校可以在教育教学的理念、课程、模式和方法等方面做到九年贯通,有利于创造一个持续稳定的学校环境。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挖掘区域办学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并不断总结经验,推动政策探索和管理创新。
  要求各地牢固树立“节俭办教育”的理念,不得规划建设豪华学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关键在于加强薄弱环节,应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关注薄弱学校,加大资源倾斜,大力补齐短板。但近年来,关于一些地区甚至是贫困地区建设豪华学校、超豪华学校的新闻屡见报端。豪华学校建设乱象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拉大了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差距,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背道而驰。《意见》精准针对豪华学校建设现象,发出严格的禁止令。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有效执行,后续还需重点针对问题背后的地方教育政绩观、深层次的制度性障碍来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和配套细则。
  重点强调各地高度重视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诚然离不开校舍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等硬件保障,但在教育的所有影响因素中,人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基础和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推进实施,偏远农村地区学校总体办学条件已发生很大改变,但一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却并未达到预期。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当前一些地区教育经费投入“重硬轻软”,即多集中于硬件设施的改善,而忽视了对于农村教师待遇、培训、专业发展等的投入。《意见》在关注义务教育整体提升的同时,明确要求各地做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并就教师收入、住房保障、专业发展和职称评定等提出具体要求,瞄准了义务教育发展薄弱环节的最薄弱点,抓住了短板中的短板,这些措施将真正带来教育生态的改变。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
  (摘自《中國教育报》,题目略有变动)
  (责任编辑:朱福昌)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目前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理想信念薄弱、厌学、叛逆、自闭等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結合“四史”科学内涵及逻辑联系研讨,探索开展“四史”学习在新时代学校教育中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时代意义及具体举措,为引导学生克服消极情绪、冷静辨析社会现象,为培养文化、制度自信打好基础。   [关键词] “四史”教育;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史贯穿着新中国的发
[摘 要]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基于MPBL新型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围绕搜集资料、剖析问题、思辨分析、活动探究、参与实践等方面入手,基于MPBL模式构筑完整的议题式教学模式,进而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全面提升政治核心素养。   [关键词] MPBL模式;政治议题式教学  《政治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强调学生
[摘 要] 小学班级德育管理包含丰富内容,班主任执行班级管理制度时,需要借助更多辅助手段,而信息时代下的网络应用,自然成为班主任的首选。学生对网络应用有特殊情结,班主任针对性布设德育管理任务,利用网络进行多元沟通,借助网络建立辅学体系,都可以为学生思想品质成长创造条件。   [关键词] 小学德育;网络应用;班级管理  网络时代已经到来,对学校教育管理带来更多冲击,班级德育管理也不例外,班主任借助
[摘 要] 绘本,对于绝大多数的青少年儿童来说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读物。阅读绘本,不仅是对知识的了解,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提升。绘本创作,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可以通过文字和图画的结合,来表达自己内心中的所看所想、所感所悟,也是语文、科学、自然、美术等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新课标中显示,在“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与美术新课标有着共同的可参考依据。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
摘要: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变电站与数字化变电站及传统变电站在一次设备上的主要区别是一次设备智能化。本文简略介绍智能变电站的定义、结构及特征,探讨智能变电站中一次设备智能化应用的有关问题,总结智能变电站与数字化变电站及传统变电站在一次设备上的主要区别。   关键词:电气一次设备;智能化改造;传感技术;电子电力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智能化电站是智能电网组建的
期刊
[摘 要] 本文提出要以生活为源头,在链接中双本合一;以核心为载体,在品味中双本合一;以想象为抓手,在体悟中双本合一;以体验为桥梁,在对话中双本合一;以迁移为渠道,在共情中双本合一。通过多维整合,落实语文教学人本与文本的“双本合一”。   [关键词] 多维整合;双本合一;迁移共情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课文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元素,积极的情感是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