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同伴合作课外阅读是将同伴合作学习理念融入初中生课外阅读中,一起学习课程用书以外的课外读物。用平等的态度,开放的心理,互动的方式,掌握和强化阅读技巧,在相同或不同的阅读任务中,交流阅读信息,分享阅读体会,将“理解”进行碰撞、交流与分享。
关键词:同伴;合作学习;课外阅读;交流;分享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得有智慧的办法,不是补课,也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持续地阅读、阅读、再阅读。”[[[1] 俞彩娥.开展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3):14.]] 那么,在这样一个知识骤增、数据倍涨的被称之为“大数据”的时代,如何让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的初中生重视文本的阅读,是一线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挑战。为了更好的了解所任教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阅读文本的选择、阅读时间的安排及阅读方法的使用等,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喜欢课外阅读(比较喜欢占39.5%、喜欢占37.5%),乐意和班上同学一起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52%),甚至还会选择与同学互相交换书籍看(30.0%),会把好书推荐给同学或好朋友(55.0%)。在选择课外读物时, 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较大(27.0%)。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是比较浓厚的;小学的语文教师也会经常强调课外阅读、给学生推荐课外书籍(44.5%)。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到,我们的学生用在课外阅读中的时间一周平均每天在0分钟—30分钟的占了54.0%,每月平均只读书l—2本书的比例高达59.5%。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的学生热爱阅读,却又止步于阅读呢?细究其因,有家庭中父母亲学历较低、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度不高的;有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有序的、系统的指导严重缺位的;有学生有效的阅读资源匮乏的,等等。
学生热爱课外阅读,却又没有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喜欢与同学一起阅读,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展开。美國著名教育家福茨(Fouts)在新近修订的《教育改革研究》(第四版)一书中重申:“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它至少也是最大的之一”。[ Vermette, p. Four Fatal Flaws: Avoiding the Common Mistakes of Novice User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 High School journal, 1994(3):225-260.] 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已经处在全球化和互相信赖的社团中,生活在需要成员间高度合作的复杂社会组织中。生活不是仅靠知识就行,甚至仅有能力也是不够的,其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有志趣相投、鼎力相助的同伴。基于此,笔者试图在教学中探索将同伴合作学习理念融入初中生课外阅读中,让学生一起读书。
1.同伴合作课外阅读的界定:课外阅读新模式
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笔者对“同伴合作课外阅读”界定为: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在课堂学习之外,几名相同年龄层次或心理发展处于同一水平的学生,一起学习课程用书以外的课外读物。用平等的态度,开放的心理,互动的方式,强化和掌握阅读技巧,在相同或不同的阅读任务中,交换阅读信息,分享阅读体会,将“理解”碰撞、交流,从而使同伴在对彼此“理解”反思的基础上[[[2]孙芳.阅读学习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2.6]],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实现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水平、促进写作技能的目的。
2.讨论交流会的组织:思想的碰撞与升华
在同伴合作课外阅读中,定期组织讨论交流会是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交流与分享想法的一种模式。
这一环节,笔者采用了卡甘合作结构法中的“思考—配对—分享(Think-Pair-Share)”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3]马兰,盛群力.多彩合作课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2:61]]。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学生与同伴配对,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每一个学生都花一些时间单独进行思考。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之间不能相互交流。
第二步:同伴4人相互交换想法。
第三步:教师随机请学生在班级中发言。发言的学生可以谈谈他们同伴4人讨论交流后的看法,而不是他自已个人的看法。
同伴合作讨论交流中,对课外书中提到的某个词语、某一句话、某个观点,都可能产生4种或4种以上的看法。当同伴们争持不下的时候,如何解决困难是同伴合作课外阅读经常碰到事情。笔者观察到学生是这样做协调的:
精英联盟组的同伴4人对于《活着》一书中,“福贵”到底是一头牛还是一个人深感不解。矛盾在此产生。
熊同学:肯定是一头牛,因为文章开头就有讲到老头儿赶牛时还叫它“福贵”呢!
邱同学:我倒觉得是一个人。文章中“福贵”称自己为“福贵”。
罗同学:难道这是作者在描写一头牛的故事吗?
严同学:可是,一头牛怎么可会跑到烟花之地去呢?
熊同学:牛的世界我们又怎么会懂得?难道你们当过牛吗?
严同学:假如你是一个人,你会用牛来称呼自己吗?
熊同学:可是文章开始的时候也有说骂那头牛不勤奋,不肯干活啊。
严同学:那是谁在骂呢?可能是“福贵”在骂牛呢。
同伴4人此时已是个个面红耳赤。
同伴4人带着疑问在课外继续阅读余下的内容。一周后的星期三下午自习课上,严同学认真的说出:“我读完了,我认为‘福贵’就是一个人,开篇福贵是在用外人的角度来对晚年买来的牛讲述自己一生的故事。”话音刚落,其余同伴又各自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思想在同伴的“争吵”中碰撞、升华。
3.阅读成果的分享:课堂生成更精彩
课外阅读要得到重视,不能停留于一般提倡,光有阅读量的要求也不行,关键还要有相应的的分享。 3.1“你读过这本书吗”
笔者安排一个固定的时段,同伴4人每次都有机会介绍他们想跟大家分享的书,让学生畅所欲言他们所阅读的书,以及他们最喜欢并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去阅读的书。
每个同伴合作组负责阅读一本书,同伴4人从相互问问题中展开讨论。这段期间,老师要游走于各组,随时掌握各组讨论进展以便适时提供帮助。同伴对成员提出的想法进行讨论交流,并做出修改;确定每一个同伴的意见后将这些意见排序,然后由同伴4人一起到讲台上朗读给全班同学听。也就是说,同伴4人在讨论交流后要把各自写下的内容整理成一段文章。
此时,各小组上台发表“成果”,笔者建议整个过程尽可能的“煞有介事”: 上台发表的同伴4人同时站在讲台上,形成一种审议团的气势;也让班上同学觉得这项活动不是玩玩而已。台上的同伴先介绍作品的书名及作者,然后将刚刚与同伴讨论出的文段依次读出。此时,可以让讲台上的同学提问班上是否有人被该小组陈述的句子所吸引,已经想读一读那本书了。接下来是提问时间。班上同学提出所有对那本书的疑问与好奇之处。
这项活动的教育价值在于:学生首先通过自主阅读把一本书读透,与同伴讨论起来才有味道;同伴之间互相指正、修改,让写出来的句子尽量符合文意。从提出自已的想法,到向全班解释何以如此的原由,甚至为自已的想法辩解;这是一个绝佳的学习经验。同学们的思想在与同伴的讨论交流中互相激荡,彼此间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对作品的主题或者该作者的相关作品做更为深入的阅读。
3.2趣味“读书墙”
阅读区的墙饰和布告栏也应该成为阅读区环境的一部分,墙饰与布告栏是学生展现自已阅读历程的一个平台,学生应该成为这个阅读环境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与阅读区之间形成一种密不可分的联系。墙饰与布告栏可以展示如下一些内容:
(1)学生自制的图书;
(2)学生的新书介绍、书评、读书心得;
(3)学生评选的最喜欢的作者或者最喜欢的图书排行榜;
(4)写给图书作者或者插画作者的信,以及作者的回信;
在初中阶段开展同伴合作课外阅读,学生是课外阅读的“主人”,同伴合作讨论交流的组织、阅读成果的分享等,需要学生与同伴在讨论、交流、合作中共同完成。同伴合作學习让学生成为课外阅读舞台的主角,让学生把课外阅读视为有意识的发自内心需求的活动,让学生与同伴在合作学习中学会阅读,发现自我、感悟自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2]俞彩娥.开展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3):14.
[3]Vermette, p. Four Fatal Flaws: Avoiding the Common Mistakes of Novice User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 High School journal, 1994(3):225-260.
[4]孙芳.阅读学习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2.6.
[5]马兰,盛群力.多彩合作课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2:61.
关键词:同伴;合作学习;课外阅读;交流;分享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得有智慧的办法,不是补课,也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持续地阅读、阅读、再阅读。”[[[1] 俞彩娥.开展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3):14.]] 那么,在这样一个知识骤增、数据倍涨的被称之为“大数据”的时代,如何让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的初中生重视文本的阅读,是一线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挑战。为了更好的了解所任教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阅读文本的选择、阅读时间的安排及阅读方法的使用等,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喜欢课外阅读(比较喜欢占39.5%、喜欢占37.5%),乐意和班上同学一起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52%),甚至还会选择与同学互相交换书籍看(30.0%),会把好书推荐给同学或好朋友(55.0%)。在选择课外读物时, 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较大(27.0%)。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是比较浓厚的;小学的语文教师也会经常强调课外阅读、给学生推荐课外书籍(44.5%)。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到,我们的学生用在课外阅读中的时间一周平均每天在0分钟—30分钟的占了54.0%,每月平均只读书l—2本书的比例高达59.5%。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的学生热爱阅读,却又止步于阅读呢?细究其因,有家庭中父母亲学历较低、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度不高的;有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有序的、系统的指导严重缺位的;有学生有效的阅读资源匮乏的,等等。
学生热爱课外阅读,却又没有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喜欢与同学一起阅读,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展开。美國著名教育家福茨(Fouts)在新近修订的《教育改革研究》(第四版)一书中重申:“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它至少也是最大的之一”。[ Vermette, p. Four Fatal Flaws: Avoiding the Common Mistakes of Novice User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 High School journal, 1994(3):225-260.] 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已经处在全球化和互相信赖的社团中,生活在需要成员间高度合作的复杂社会组织中。生活不是仅靠知识就行,甚至仅有能力也是不够的,其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有志趣相投、鼎力相助的同伴。基于此,笔者试图在教学中探索将同伴合作学习理念融入初中生课外阅读中,让学生一起读书。
1.同伴合作课外阅读的界定:课外阅读新模式
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笔者对“同伴合作课外阅读”界定为: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在课堂学习之外,几名相同年龄层次或心理发展处于同一水平的学生,一起学习课程用书以外的课外读物。用平等的态度,开放的心理,互动的方式,强化和掌握阅读技巧,在相同或不同的阅读任务中,交换阅读信息,分享阅读体会,将“理解”碰撞、交流,从而使同伴在对彼此“理解”反思的基础上[[[2]孙芳.阅读学习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2.6]],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实现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水平、促进写作技能的目的。
2.讨论交流会的组织:思想的碰撞与升华
在同伴合作课外阅读中,定期组织讨论交流会是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交流与分享想法的一种模式。
这一环节,笔者采用了卡甘合作结构法中的“思考—配对—分享(Think-Pair-Share)”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3]马兰,盛群力.多彩合作课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2:61]]。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学生与同伴配对,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每一个学生都花一些时间单独进行思考。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之间不能相互交流。
第二步:同伴4人相互交换想法。
第三步:教师随机请学生在班级中发言。发言的学生可以谈谈他们同伴4人讨论交流后的看法,而不是他自已个人的看法。
同伴合作讨论交流中,对课外书中提到的某个词语、某一句话、某个观点,都可能产生4种或4种以上的看法。当同伴们争持不下的时候,如何解决困难是同伴合作课外阅读经常碰到事情。笔者观察到学生是这样做协调的:
精英联盟组的同伴4人对于《活着》一书中,“福贵”到底是一头牛还是一个人深感不解。矛盾在此产生。
熊同学:肯定是一头牛,因为文章开头就有讲到老头儿赶牛时还叫它“福贵”呢!
邱同学:我倒觉得是一个人。文章中“福贵”称自己为“福贵”。
罗同学:难道这是作者在描写一头牛的故事吗?
严同学:可是,一头牛怎么可会跑到烟花之地去呢?
熊同学:牛的世界我们又怎么会懂得?难道你们当过牛吗?
严同学:假如你是一个人,你会用牛来称呼自己吗?
熊同学:可是文章开始的时候也有说骂那头牛不勤奋,不肯干活啊。
严同学:那是谁在骂呢?可能是“福贵”在骂牛呢。
同伴4人此时已是个个面红耳赤。
同伴4人带着疑问在课外继续阅读余下的内容。一周后的星期三下午自习课上,严同学认真的说出:“我读完了,我认为‘福贵’就是一个人,开篇福贵是在用外人的角度来对晚年买来的牛讲述自己一生的故事。”话音刚落,其余同伴又各自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思想在同伴的“争吵”中碰撞、升华。
3.阅读成果的分享:课堂生成更精彩
课外阅读要得到重视,不能停留于一般提倡,光有阅读量的要求也不行,关键还要有相应的的分享。 3.1“你读过这本书吗”
笔者安排一个固定的时段,同伴4人每次都有机会介绍他们想跟大家分享的书,让学生畅所欲言他们所阅读的书,以及他们最喜欢并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去阅读的书。
每个同伴合作组负责阅读一本书,同伴4人从相互问问题中展开讨论。这段期间,老师要游走于各组,随时掌握各组讨论进展以便适时提供帮助。同伴对成员提出的想法进行讨论交流,并做出修改;确定每一个同伴的意见后将这些意见排序,然后由同伴4人一起到讲台上朗读给全班同学听。也就是说,同伴4人在讨论交流后要把各自写下的内容整理成一段文章。
此时,各小组上台发表“成果”,笔者建议整个过程尽可能的“煞有介事”: 上台发表的同伴4人同时站在讲台上,形成一种审议团的气势;也让班上同学觉得这项活动不是玩玩而已。台上的同伴先介绍作品的书名及作者,然后将刚刚与同伴讨论出的文段依次读出。此时,可以让讲台上的同学提问班上是否有人被该小组陈述的句子所吸引,已经想读一读那本书了。接下来是提问时间。班上同学提出所有对那本书的疑问与好奇之处。
这项活动的教育价值在于:学生首先通过自主阅读把一本书读透,与同伴讨论起来才有味道;同伴之间互相指正、修改,让写出来的句子尽量符合文意。从提出自已的想法,到向全班解释何以如此的原由,甚至为自已的想法辩解;这是一个绝佳的学习经验。同学们的思想在与同伴的讨论交流中互相激荡,彼此间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对作品的主题或者该作者的相关作品做更为深入的阅读。
3.2趣味“读书墙”
阅读区的墙饰和布告栏也应该成为阅读区环境的一部分,墙饰与布告栏是学生展现自已阅读历程的一个平台,学生应该成为这个阅读环境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与阅读区之间形成一种密不可分的联系。墙饰与布告栏可以展示如下一些内容:
(1)学生自制的图书;
(2)学生的新书介绍、书评、读书心得;
(3)学生评选的最喜欢的作者或者最喜欢的图书排行榜;
(4)写给图书作者或者插画作者的信,以及作者的回信;
在初中阶段开展同伴合作课外阅读,学生是课外阅读的“主人”,同伴合作讨论交流的组织、阅读成果的分享等,需要学生与同伴在讨论、交流、合作中共同完成。同伴合作學习让学生成为课外阅读舞台的主角,让学生把课外阅读视为有意识的发自内心需求的活动,让学生与同伴在合作学习中学会阅读,发现自我、感悟自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2]俞彩娥.开展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3):14.
[3]Vermette, p. Four Fatal Flaws: Avoiding the Common Mistakes of Novice User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 High School journal, 1994(3):225-260.
[4]孙芳.阅读学习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2.6.
[5]马兰,盛群力.多彩合作课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