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眼球贫困”的沐川实践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3287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沐川县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定把“绿色发展、生态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价值取向,围绕“生态文明示范县、生态康养旅居地、生态脱贫示范区”目标,实施绿色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
  坚持三条路径 构建四项机制
  沐川县以持续的绿色经济发展巩固脱贫奔康的强力支撑,走出生态脱贫的路子。坚持三条路径。一是凝聚绿色发展共识,引领生态脱贫观念,不断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的县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实现路径。二是建强“绿色银行”,奠定生态脱贫基础,持之以恒大规模开展“生态绿化、重塑山川”行动,锻造出蓝天、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三是发展绿色经济,强大生态脱贫支撑,以生态脱贫为抓手,坚持走现代林业、有机农业、生态养殖、农文旅融合、城乡一体并举之路。
  构建四项机制。一是责任压实机制。由书记、县长任总指挥,构建四大战区脱贫攻坚作战体系,落实战区指挥长和县级领导任乡镇工作组组长负责制;构建并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四片四包四全一统领”网格化工作机制。二是精准推进机制。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精准制定县、乡、村、户脱贫攻坚规划,分类推进“五个一批”精准措施。三是群众路线机制。全县党员干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争当脱贫攻坚全能手。四是稳定脱贫机制。坚持科学分类找准致贫原因,系统分析梳理形成长效帮扶机制,落实保基本的社会保障机制、保脱贫的收入增收机制、稳长远的巩固提升机制。
  建强五类产业 落实六个保障
  沐川县坚持把生态特色产業发展作为强县之本、脱贫之基、奔康之源。一是构建产业体系。围绕林竹、茶叶、生态养殖、果蔬、中药材等五大特色产业,形成“五业六带百基地”的特色产业体系。二是做强产业规模。全县产业园区和基地总规模达到53万亩,农业产业龙头企业18家,农业小微加工企业54家,实现特色农业及融合发展综合年产值31.72亿元。三是强化助农增收。坚持把做大产业基地作为“摇钱树”,把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作为“领头羊”。
  沐川县坚持把彻底解决住房危、道路破、就学难、看病贵、饮水差、无收入等困难摆在脱贫攻坚的首位。一是安全住房保障。全县共投入安全住房资金65013.7万元,新建和改建农房12025户,其中,易地扶贫搬迁2453户,危房改造和破旧房提升改造9554户,建设新村聚居点25个。二是公共服务保障。抓实抓细教育扶贫,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播。精准实施健康扶贫,累计投入资金2.85亿元改善提升医疗条件。三是政策兜底保障。按政策年投入1658万元,切实解决无劳动能力农村人口的生活困难,将10442名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兜底。四是就业扶持保障。扎实推动产业帮扶、技能培训、定岗吸纳等措施,不断增加贫困劳动力就业收入。五是基础设施保障。开工建设仁沐新高速,加快建设沐五快速公路,构建绿色交通网。全面完成783公里农网升级改造,实现安全用电有保障。六是四项基金保障。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加强部门联动,补齐脱贫攻坚产业、教育、医疗三大短板。截至2018年4月底,沐川县“四项扶贫基金”累计规模达7964万元。(作者系中共沐川县委副书记)(责编:范吴瑕)
其他文献
1931年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首先揭示了文献集中与分散规律,发现某时期某学科1/3的论文刊登在3.2%的期刊上;196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了二次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发现75%的文献出现
菌株283-1是一株中度嗜盐紫色硫细菌,对其耐盐特性和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283-1在改良的Pfennig紫色硫细菌培养基中最大能耐受2.3mol·L-1 NaCl,其生长对Na
以壶瓶枣为对象,利用Field Spec3型近红外光谱仪进行采集光谱,分析了扫描次数对鲜枣近红外光谱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同一位置扫描1次、3次、6次时,吸光度△A值和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