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愚公”和一座荒山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rgbedr544y4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在1600亩的荒山面前,人会陡地感到自身的渺小与无助。然而,让荒山长满树的朴素愿望,让许登金和滕继功两位年轻人无所畏惧地扛起铁锨走进了北阳山——
  
  2008年11月底,笔者来到许登金用生命浇灌的荒山——距离石河子市约10公里的北阳山时,看到他正顶着寒风,拼命地在挖树坑。尽管他用了10年的时间在荒山播绿,但在北阳山,除了十几棵大榆树分散在起伏的山峦中外,其余的1万多棵树,大多只有拇指一般粗细,四散在不同的地块,一点都不起眼。没有见到想像中粗壮的树木、成片的树林。
   许登金,这个只有28岁的年轻人,眼神中却没有丝毫的落寞。他微笑着告诉笔者:因为没有水,十年来自己陆续种下去的10万多棵树中,已有大半枯死了。面对这种近似于毁灭性的打击,许登金痴心不改,语气坚定地说:
  
  要让北阳山长满绿色
  
  许登金的家就在北阳山下,父母都是石河子乡的农民。七八岁起,他就山上山下跑来跑去地玩。“那时山上的草齐膝高,春天满山遍野的野花,还有野生动物出没。”他动情地回忆道。然而,在短短的四五年时间里,因为人为破坏,野生植被销声匿迹,山,变得光秃秃的了。
  15岁那年,他参军去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8岁时转业回到石河子乡。眼前的北阳山已经让他认不出来了。他的心隐隐作痛。
  “北阳山的绿化,直接关系到石河子的生态环境,我要让北阳山长满绿色的树!”这个念头跳出来的刹那间,他觉得自己仿佛变成了一棵树——顽强地长在荒山上的树。他要把根牢牢地扎在大山里。他把想法告诉了父母。家人都以为他八成是疯了。要知道,他面对的是一座荒山,一个人怎能与一座山抗衡?百般阻挠无效,父母把他赶出了家门。
  许登金的想法却得到了儿时的伙伴——石河子乡农民滕继功的响应。“从小我就喜欢树。如果能用一生的时间去种树,看着一座荒山慢慢变绿,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情!”滕继功把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租了出去,然后,就头也不回地和许登金一起上了北阳山。
  
  只有热情是不够的
  
  1998年间,他们在半山腰挖了一个地窝子住了下来。没有水、没有电,甚至除了馍馍、面条再没有任何可吃的,但这两个“疯子”却不觉得苦,白天黑夜里都在想着一件事,就是种树。因为没有任何交通工具,每到春秋两季植树“黄金季节”,他们就以惊人的毅力千辛万苦地把买来的树苗或好心人送给的树苗拉到山上,再一个一个地挖树坑,把树一棵一棵地种上。没有水浇树,许登金就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拉拉车,从山下的渠道里拉水。一个大油桶一次能装200多公斤的水,一个人在前面拉、一个人在后面推,一天10几趟,周而复始,手被磨出了泡,浑身上下到处都是被树枝划伤的痕迹,但他们却不怕苦和累。
  最难熬的是晚上。漫漫长夜啊,两个活生生的年轻人,面对周围死一般的沉寂。他们经常说着说着就把话停了下来。两个人都感到了对方内心的沉重。实在压抑不住了,他们就冲着荒山拼命地大喊几声,然后,再倾听大山空旷的回音。山,一点点地拂去了他们的焦虑。第二天,他们会依然微笑着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我们凭着一腔热情种树。那时我们不知道,只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每年栽树,每年不见树,很多的树都是枯死的。2002年间,他们从团场拉来了600多棵沙枣树,当年全部都种活了,可到了第二年,沙枣树却再也不肯开花吐香了。
   许登金和滕继功常常望着这些死去的树木发呆。“已经流不出眼泪了,不知道也不敢想自己还能坚持多久。”
  这时,两人的精力、体力都消耗到了极点。更要命的是,因为长期大量、不停地投入,两人已经身无分文,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维持了。他们不得不作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暂时撤出荒山,去工厂打工。
   在打工的日子里,他们开始冷静地思考一些以前没有考虑过的问题。仅仅依靠两个人的力量,要想让荒山上长满生态林,的确太难了。能不能种些经济林,以树养树?
   思路渐渐地清晰起来。2004年,他们离开工厂,又回到了北阳山。此时,许登金的身边又多了一个人——妻子尉霞。她和他是当兵时认识的。丝丝缕缕的牵挂让许登金在最困难的时候想到了她。依然那么浪漫——他给远在甘肃的她打电话说:我承包了一片荒山,和我一起来种树吧。“种树”这两个字让她的心怦然一动。没有任何犹豫,她很快就买好了火车票。
  “面对这样一座荒山,你后悔过吗?”记者问她。
  “没有。既然选择了他就要面对这座山。”他们自己动手,在山脚下盖起了房子。
  这份爱,纯粹而又圣洁。为了缓解手头的拮据,去年,尉霞到市区的一家服装店打工,每月挣的千余元钱除了贴补家用外,全部投到了荒山。然而,当看到许登金和滕继功根本无暇照料自己,每日三餐以馍馍充饥时,她心疼地对许登金说:再这样下去,你们会累垮的。她毅然辞掉了工作,又回到了北阳山。每天,除了做饭时间,她和他们一同种树、谈树、想树,单调的日子被他们过得有滋有味。
  
   把植树者的名字刻在石碑上
  
  看到儿子如此执著,许登金的父母开始理解儿子、支持儿子。老两口不仅掏出了所有积蓄,还把房屋抵押出去,全力支持儿子种树。一些村民主动借钱给这两个年轻人,鼓励他们种树。滕继功家人也倾尽所有,资助儿子。就这样,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他们四处筹措到了200余万元,全部投入到了荒山建设中。
  2007年,许登金和滕继功投资十几万元,在北阳山下打了一口200多米深的井。目前,他们正在铺设滴灌设施,很快就会把水引到山上。这样,树木的成活率就可以达到90%以上。
  不再蛮干,哪些地方用来种生态林,哪些地方用来种经济林、育树苗等等,一个长远规划在许登金和滕继功头脑中形成了。他们计划在北阳山种植40万棵树。
  “我们要投入一生的精力去做这件事,而且,只要活着,我们决不让人砍伐一棵树。”两人立下誓言。为了实现目标,他们把时间抓得更紧了。从2008年3月初到现在,他们就不分昼夜,玩命般地种下了5000多棵榆树、白蜡树及少量桃树、李子树。
  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如今,北阳山开始出现大片大片的绿色植被,还有了呱呱鸡等野生动物。
  许登金和滕继功两位“愚公”在荒山植树的事迹渐渐传开了。今年3月间,一家林场无偿将价值6万多元的榆树苗送给了许登金。石河子乡的一些村民也被这两个小伙子的精神感动了,他们时常过来帮着挖些树坑或种种树。石河子绿化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许登金和滕继功是目前石河子唯一坚持在荒山大规模种植生态林且不图任何回报的人。绿化办给他们提供了各种便利。
   “两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更多的人能来北阳山种树。我们会把每一个植树者的名字都刻在石碑上。如果植树的人多了,越来越多的荒山才会变成绿色的山。”
  是的,如果每个人都能为荒山绿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生活中才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绿色。<<
其他文献
2009年书市的情况会胜过去年,金融危机对出版业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因为人们的高档消费会受到影响,出行消费也受到制约,大家可能更多地待在家里,因此会利用这些时间享受低价位的文化产品,比如图书。    路金波:中生代作家确立江湖地位    万榕书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10年前,他以网络写手“李寻欢”成名,7年前,他又成功转型成为出版人,旗下有王朔、韩寒、安妮宝贝、郭妮等畅销写手。  按理说,每年的图
期刊
“范跑跑”再就业?无须惊诧!    因在汶川地震中扔下学生独自逃生引发网民愤怒,并被称为“范跑跑”的原北大历史系高材生范美忠,将正式受聘于北京某教育机构,担任文科教研室主任和潜能开发研究院研究员。  范美忠再就业的消息,一经公布,旋即引来不少非议。不少人认为范美忠没有教师资格证,因此没有资格从教。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读,因为从范美忠受聘的岗位看,其从事的是教育工作,而非教师工作。而且需理清的是,范美
期刊
王丹汝国家级心理咨询师   新疆海景心理咨询中心、共青团乌鲁木齐市委员会乌鲁木齐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中心、共青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委员会兵团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心理学讲师。  咨询电话:0991-4552507    从前,一老一少两个和尚下山化缘,回来的路上经过一条河,河边一位妇女因河水太深而过不了河正在伤心难过,老和尚思索了一下将妇人背过了河。过了河之后,老和尚放下妇人跟小和尚一
期刊
放归黄羊“小贝”,营救“雪山之王”,呵护“天外来客”,武警新疆森林总队巴州支队的官兵守好驻地“绿色家园”这道防线流血流汗,在所不惜……    在祖国西北边陲,驻守着一支年轻而又特殊的武装力量……武警新疆森林总队巴州支队。他们常年战斗在森林,防火执勤、灭火作战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第一线,悉心呵护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家园。组建6年来,官兵们穿林海,攀雪山,翻达坂、渡急流,与当地林业、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
期刊
手机的普及,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的生活日常用品。它已不单单是简单的用来打电话、发短信的通信工具,更是一种身份的代表,虚荣心的满足。追逐品牌,追求时尚个性已成为大学生“择机”的标准。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走在大学校园中,大家突然发现,几乎所有的大学生们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手机,如果没有的话,便会被说成是一种落伍,见到哪个同学换了个新款手机,于是大家便会以羡慕的眼光来看。那些没有
期刊
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夏训诚研究员担任队长和首席科学家,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刘嘉麒院士参加的罗布泊考察结束了,三大发现惊世骇俗。    次科考于2008年11月25日由库尔勒市出发,12月18日抵达敦煌,历时24天,行程4000公里,先后考察了小河墓地遗址、塔里木河中下游、尉犁罗布人村寨、台特玛湖罗布人村寨新遗址、米兰古城、新老阿不旦、楼
期刊
古老的民谚说:“人的肚脐在肚皮,世界的肚脐在帕米尔。”而帕米尔高原的标志性景观,就是号称“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    慕士塔格峰,海拔7500米,位于帕米尔高原深处,以海拔4100米的苏巴什大坂为界,山北属于克孜勒苏自治区州的阿克陶县,柯尔克孜族牧民祖祖辈辈在这里游牧;山南则属于喀什地区的塔什库尔干县,这里则是塔吉克民族繁衍生息的家园。      万山之祖冰山之父     慕士塔格峰有“冰山之
期刊
1954年,新疆一份全新的反映青年活动的刊物《新疆青年报》诞生了,从此,新疆青年运动的痕迹有了一个历史的见证人,他是新疆青年发展史一个完整的记录,曾影响了几代新疆青年的成长和世界观的形成。    500期,50余载的历史    《新疆青年报》就是今天《新疆青年》和《新晨》杂志的前身,她始创于1954年5月4日,是出版维、汉两种文体的报纸,四开纸周报,1959年1月改为周三报。由于当时国内刚刚解放,
期刊
2008年10月24日,王燕娜入选“新疆十大杰出青年”,一个平凡的女孩子为何能荣获如此高的荣誉?下文讲述的就是这个平凡女孩子不平凡的故事。    王燕娜,祖籍河南,少时家贫,父母没有固定工作,主要依靠父亲在工地上打工维持生计。王燕娜3岁时,随父母迁往中营宫村(即现在桂林路社区)居住。    清贫的生活磨励出浓浓亲情     王燕娜父母长期在外奔波于生计,无暇顾及家中老人和孩子,当同龄人还在父母怀抱
期刊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掀开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1954年5月4日,《新疆青年报》在青年的节日里诞生,从此伴随新疆青年建设边疆、奉献青春的坚定步伐一路走来。    自治区成立50多年来,新疆工业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走向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从过去的“一黑一白”发展战略,到如今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锐意进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