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运动技能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遵循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和教学原则,强化高中体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体育教学 运动技能
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运动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逐渐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一、全面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本,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体育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针对新课改下的运动技能教学,体育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灵活,教学组织要新颖。运动技能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在进行技能教学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适宜的运动量,也就是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运动量,使学生的运动技能有所提高。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总结出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运动技能教学新模式并最终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
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运动技能教学往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充满激情,兴趣转移的青春时代,教学时要向趣味化、多样化发展,让运动基本技术的学习与体育游戏有机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学习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呢?有学者认为:“成功乐趣的获得是学生学习欲望的前提。”这用在体育教学中恰如其分。运动技能的提高是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第一要素,也是学生体验体育运动挑战自我、展示自我、交流结友的前提条件。
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成功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的产生和保护起到促进作用,如果在教学中忽视运动技能的提高,总是在简单重复低水平的运动技术动作,就会使学生丧失对体育学习的信心,不能认识到自己赶超的目标,没有继续学习的动机。学生有了成功体验,自然而然会对体育学习感兴趣,久而久之无意中就能养成愿学、想学、乐学、好学的良好习惯。学生在课堂中能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取决于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和年龄特点,在教材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制定上,是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完成能力。
三、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和教学原则
运动技能是一种动作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为完成体育活动的特定任务而将种种动作顺利表现出来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无时不在运用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1.运动技能形成一般要经历认知定向、动作系统初步形成、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意识对动作的控制作用逐渐减弱,整个动作系统转向自动化,动作反馈由外反馈逐步转向内反馈,动作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增强,协调化的运动模式得以建立。运动技术具有正规性、完整性、层次性和系统性。在运动技术教学时尤其要重视其层次性与系统性,使教学有序地遵循其自身规律进行,并且要根据学会的难易程度区分,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教学。
2.运动技能教学必须遵循练习律。练习律是指运动技能必须在后天经过反复练习而获得。运动技能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练习而逐步完善的。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是练习—矫正错误—再练习—再矫正错误—直至正确无误,完全熟练的过程,不断重复的身体练习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3.运动技能教学必须遵循反馈律。有反馈的学习对运动技能形成的影响是极大的。反馈有外部(即行为结果的知觉)和内部(即肌肉运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初期,学习者主要依靠自己行为结果的知觉强化技能。某些运动技能的结果容易被察觉,如投篮是否命中,排球是否过网,等等,而更多运动技能的结果是不容易被察觉的,特别是初学者对自己的动作过程或姿势是否正确不易察觉。这时,教师要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可以当面指出,也可以采取一些其他手段让学习者获得真实与客观的信息。技能学习的后期,在动作技术要领已基本掌握的条件下,反馈信息主要来自于内部,协调平衡、节奏等感觉只能靠学习者自己体会,这时应强调主动练习来积累经验。也就是说,练习初期反馈十分必要,而且要有足够的反馈次数,从技能的保持来说反馈练习十分重要。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对完整动作情况的恰当评价,以避免盲目、机械的重复练习。
以上几种规律和原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背离这几种规律就会影响运动技能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56.
[2]李龙军,常保荣.运动技能教学时体育教学的主旋律[J].新西部,2007.18:162-166.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体育教学 运动技能
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运动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逐渐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一、全面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本,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体育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针对新课改下的运动技能教学,体育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灵活,教学组织要新颖。运动技能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在进行技能教学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适宜的运动量,也就是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运动量,使学生的运动技能有所提高。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总结出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运动技能教学新模式并最终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
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运动技能教学往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充满激情,兴趣转移的青春时代,教学时要向趣味化、多样化发展,让运动基本技术的学习与体育游戏有机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学习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呢?有学者认为:“成功乐趣的获得是学生学习欲望的前提。”这用在体育教学中恰如其分。运动技能的提高是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第一要素,也是学生体验体育运动挑战自我、展示自我、交流结友的前提条件。
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成功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的产生和保护起到促进作用,如果在教学中忽视运动技能的提高,总是在简单重复低水平的运动技术动作,就会使学生丧失对体育学习的信心,不能认识到自己赶超的目标,没有继续学习的动机。学生有了成功体验,自然而然会对体育学习感兴趣,久而久之无意中就能养成愿学、想学、乐学、好学的良好习惯。学生在课堂中能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取决于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和年龄特点,在教材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制定上,是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完成能力。
三、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和教学原则
运动技能是一种动作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为完成体育活动的特定任务而将种种动作顺利表现出来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无时不在运用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1.运动技能形成一般要经历认知定向、动作系统初步形成、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意识对动作的控制作用逐渐减弱,整个动作系统转向自动化,动作反馈由外反馈逐步转向内反馈,动作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增强,协调化的运动模式得以建立。运动技术具有正规性、完整性、层次性和系统性。在运动技术教学时尤其要重视其层次性与系统性,使教学有序地遵循其自身规律进行,并且要根据学会的难易程度区分,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教学。
2.运动技能教学必须遵循练习律。练习律是指运动技能必须在后天经过反复练习而获得。运动技能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练习而逐步完善的。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是练习—矫正错误—再练习—再矫正错误—直至正确无误,完全熟练的过程,不断重复的身体练习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3.运动技能教学必须遵循反馈律。有反馈的学习对运动技能形成的影响是极大的。反馈有外部(即行为结果的知觉)和内部(即肌肉运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初期,学习者主要依靠自己行为结果的知觉强化技能。某些运动技能的结果容易被察觉,如投篮是否命中,排球是否过网,等等,而更多运动技能的结果是不容易被察觉的,特别是初学者对自己的动作过程或姿势是否正确不易察觉。这时,教师要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可以当面指出,也可以采取一些其他手段让学习者获得真实与客观的信息。技能学习的后期,在动作技术要领已基本掌握的条件下,反馈信息主要来自于内部,协调平衡、节奏等感觉只能靠学习者自己体会,这时应强调主动练习来积累经验。也就是说,练习初期反馈十分必要,而且要有足够的反馈次数,从技能的保持来说反馈练习十分重要。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对完整动作情况的恰当评价,以避免盲目、机械的重复练习。
以上几种规律和原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背离这几种规律就会影响运动技能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56.
[2]李龙军,常保荣.运动技能教学时体育教学的主旋律[J].新西部,2007.18:16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