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学生作为高等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在行为上有其独特性和规律性。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就高职学生体育锻炼的行为取向进行调查分析,从而指导高职学生体育锻炼工作,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
【关键词】高职学生 体育锻炼 行为取向 思想倾向
高等职业教育是立足于高等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建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教育,要求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特定的职业所必需的能力,因此,高职教育已成为一种谋生教育。为使学生在大学期间职业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身心也必须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体育锻炼是培养学生职业品质和团队精神的一种教育形式,是高职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就学生的性别差异导致体育锻炼主观倾向、影响因素的差异与实施体育锻炼行为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及问卷调查,就目前高职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取向与实施进行专题分析,以便为进一步了解高职学生的体育现状。本文采用了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问卷以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及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900份,收回有效问卷828份。
2结果与分析
2.1当代高职学生特点
高职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已进入青春期,其身体形态、机体代谢功能都已日趋完善。他们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其生理和心理在不断向成熟发展。
2.1.1生理方面
此阶段高职学生身体形态发展已趋完善;这一阶段表现出青春期的特点:即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相互关系更完善,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明显提高。由于神经过程的灵敏性高,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机能旺盛;易出现疲劳,但恢复较快。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和机能的迅速发展为提高思维能力创造条件。这个时期由于分泌活动发生变化,性腺活动加强,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等现象。
2.1.2心理方面
高职学生朝气蓬勃、求知欲强、能善于独立思考,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同时又情绪化强,易冲动蛮干,在客观条件未具备时,急于求成,对控制情绪、情感的能力差。
2.2高职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因素
动机因素是人们为什么能够思维与行动的原因,是决定思想和行动的因素;对行为的发动、维持、制止以及选择做出解释,其体现在人对行为的主观的思想的倾向和主观意识上。
2.2.1高职学生主观思想倾向
高职学生作为高等职业发展的一个生机勃勃的群体,有强烈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来宣泄自我的情绪和缓解自身压力。他们精力旺盛,需要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身心健康的发展。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有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倾向。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男女生间没有明显的差异,都有很高的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57.7%的学生有较强的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思想倾向;29.3 %的学生有参与的主观意愿;只有不到1.3%学生不愿意参与。可以肯定地说,处在大学期间的学生有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观倾向性。这与他们现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相吻合。
2.2.2高职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因素
高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有其必然的动机因素。从内在动机上说大部分同学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身体技能的代谢水平,去适应未来激烈的社会环境和职业需要;为将来更好的从事职业储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这种内在的动机是长期的、持续的、在主观意识中难于动摇。从外在动机上说,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从而在各种体育竞赛中去的好的成绩。外在动机虽然在时间和维持程度上比不上内在动机,但其具有较强的刺激效能,在短时间内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3高职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实施状况
通过调查发现能够真正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的学生并没有像其主观思想行为倾向中表现出来的那么一致。
从表2中我们发现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率并不像其主观倾向性表现的那么多,每星期进行四次或四次以上的体育锻炼的学生只有不到总人数的5%;而近有50%的学生每周只参与一次或少于一次的体育锻炼。这明显与他们的主观思想倾向相违背,主观思想在行动中得的不到实施。他们主观上的愿望只代表一种思想倾向,而能否实施于具体的实践行动之中,客观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2.4影响高职学生体育锻炼外在因素
高职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客观因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场地、器材是制约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择项的重要因素。学生较强的主观倾向往往因为场地、器材等外在因素的制约而改变主观倾向而转向其他的活动。而主观倾向是体育锻炼的动机因素,是体育锻炼发动、维持的根本源泉。
在主观倾向得不到满足时,主观思想倾向就转为消极状态。进而由锻炼逐步变成少锻炼乃至不锻炼的状态。所以应加强学校场地器材的建设和完善,来满足学生主观倾向的需要,使学生逐步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同时我们发现男女生因同伴因素而影响体育锻炼的比率差距较大。女生中因同伴而放弃体育锻炼的比率为8.2%;而男生中只有不到3.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女生有较强的从众心理;这于女生较为含蓄内向的情感特点相吻合。
2.5高职学生体育锻炼择项情况
由于高职学生正处在青春年龄时期和良好的文化生活环境中,易于接受新的事物和思想,所以在体育锻炼择项上应体现出多样性和广泛性。但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这与我们设想的相差甚大。
由表4中我们发现青海高职院校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择项面窄。同时男女生也有明显的差异性。男生中60%以上的学生选择三大球类项目进行体育锻炼。女生61.9%的学生选择健美操、羽毛球作为锻炼的项目。男生明显倾向于较激烈有对抗性的球类项目。而女生则较多的选择运动量较小或有塑身作用的如舞蹈、健美操、羽毛球等项目,这也与其完善自我的主观动机的倾向性相吻合。
2.6高职学生体育锻炼择项的主观思想
性别上的差异和特点是造成高职学生不同择项观的原因。如下表所示
从表5中明显体现出男女生间的差异,36.5%的男生是为因为具有挑战性而选择锻炼项目。这说明男生有较强的情感外倾性,以我为主、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敢于挑战自我、表现自我。而女生中只有11.9%的女生选择具有挑战性项目。这恰恰是女生情感内倾,易受他人行为选择的影响。这说明在大学期间男生已有较强的成人特性,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能力。而女生回避对抗性项目,而趋向娱乐性和形态美的项目。同时女生较为含蓄内向的情感特点导致她们在择项上较多地趋向同学及同伴间的择项;而放弃主观上的意愿。
同时我们发现场地、器材等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学生选择锻炼项目的主观意愿,这也是高职学生择项面窄的原因之一。
3结论与建议
3.1青海高职学院学生体育锻炼的行为取向取决于学生的性别和主观倾向。我们在体育教育上应明确性别的差异和主观倾向性差异,使学生的主观倾向性尽量得到满足。
3.2加强对体育各个项目的教育和指导,使高职学生的体育锻炼的主观倾向性成发散型,从而拓展学生体育锻炼的择项面。
3.3加强和完善对体育锻炼场地和器材的建设,从而减少因客观因素导致学生的主观倾向得不到满足,而转向消极状态。
【参考文献】
[1]刑庆和等.关于高校女生体育教学的研究[J].体育科学, 1999.5
[2]梁建平.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思想与行为状态分析[J] .体育科学, 2000.2
[3]胡小岗.大学生体育技能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J]. 体育科学,2003.1
[4]黄希庭..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J].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5
[5]朱菊芳,张天峰.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4
【关键词】高职学生 体育锻炼 行为取向 思想倾向
高等职业教育是立足于高等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建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教育,要求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特定的职业所必需的能力,因此,高职教育已成为一种谋生教育。为使学生在大学期间职业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身心也必须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体育锻炼是培养学生职业品质和团队精神的一种教育形式,是高职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就学生的性别差异导致体育锻炼主观倾向、影响因素的差异与实施体育锻炼行为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及问卷调查,就目前高职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取向与实施进行专题分析,以便为进一步了解高职学生的体育现状。本文采用了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问卷以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及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900份,收回有效问卷828份。
2结果与分析
2.1当代高职学生特点
高职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已进入青春期,其身体形态、机体代谢功能都已日趋完善。他们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其生理和心理在不断向成熟发展。
2.1.1生理方面
此阶段高职学生身体形态发展已趋完善;这一阶段表现出青春期的特点:即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相互关系更完善,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明显提高。由于神经过程的灵敏性高,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机能旺盛;易出现疲劳,但恢复较快。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和机能的迅速发展为提高思维能力创造条件。这个时期由于分泌活动发生变化,性腺活动加强,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等现象。
2.1.2心理方面
高职学生朝气蓬勃、求知欲强、能善于独立思考,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同时又情绪化强,易冲动蛮干,在客观条件未具备时,急于求成,对控制情绪、情感的能力差。
2.2高职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因素
动机因素是人们为什么能够思维与行动的原因,是决定思想和行动的因素;对行为的发动、维持、制止以及选择做出解释,其体现在人对行为的主观的思想的倾向和主观意识上。
2.2.1高职学生主观思想倾向
高职学生作为高等职业发展的一个生机勃勃的群体,有强烈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来宣泄自我的情绪和缓解自身压力。他们精力旺盛,需要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身心健康的发展。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有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倾向。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男女生间没有明显的差异,都有很高的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57.7%的学生有较强的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思想倾向;29.3 %的学生有参与的主观意愿;只有不到1.3%学生不愿意参与。可以肯定地说,处在大学期间的学生有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观倾向性。这与他们现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相吻合。
2.2.2高职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因素
高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有其必然的动机因素。从内在动机上说大部分同学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身体技能的代谢水平,去适应未来激烈的社会环境和职业需要;为将来更好的从事职业储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这种内在的动机是长期的、持续的、在主观意识中难于动摇。从外在动机上说,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从而在各种体育竞赛中去的好的成绩。外在动机虽然在时间和维持程度上比不上内在动机,但其具有较强的刺激效能,在短时间内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3高职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实施状况
通过调查发现能够真正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的学生并没有像其主观思想行为倾向中表现出来的那么一致。
从表2中我们发现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率并不像其主观倾向性表现的那么多,每星期进行四次或四次以上的体育锻炼的学生只有不到总人数的5%;而近有50%的学生每周只参与一次或少于一次的体育锻炼。这明显与他们的主观思想倾向相违背,主观思想在行动中得的不到实施。他们主观上的愿望只代表一种思想倾向,而能否实施于具体的实践行动之中,客观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2.4影响高职学生体育锻炼外在因素
高职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客观因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场地、器材是制约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择项的重要因素。学生较强的主观倾向往往因为场地、器材等外在因素的制约而改变主观倾向而转向其他的活动。而主观倾向是体育锻炼的动机因素,是体育锻炼发动、维持的根本源泉。
在主观倾向得不到满足时,主观思想倾向就转为消极状态。进而由锻炼逐步变成少锻炼乃至不锻炼的状态。所以应加强学校场地器材的建设和完善,来满足学生主观倾向的需要,使学生逐步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同时我们发现男女生因同伴因素而影响体育锻炼的比率差距较大。女生中因同伴而放弃体育锻炼的比率为8.2%;而男生中只有不到3.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女生有较强的从众心理;这于女生较为含蓄内向的情感特点相吻合。
2.5高职学生体育锻炼择项情况
由于高职学生正处在青春年龄时期和良好的文化生活环境中,易于接受新的事物和思想,所以在体育锻炼择项上应体现出多样性和广泛性。但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这与我们设想的相差甚大。
由表4中我们发现青海高职院校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择项面窄。同时男女生也有明显的差异性。男生中60%以上的学生选择三大球类项目进行体育锻炼。女生61.9%的学生选择健美操、羽毛球作为锻炼的项目。男生明显倾向于较激烈有对抗性的球类项目。而女生则较多的选择运动量较小或有塑身作用的如舞蹈、健美操、羽毛球等项目,这也与其完善自我的主观动机的倾向性相吻合。
2.6高职学生体育锻炼择项的主观思想
性别上的差异和特点是造成高职学生不同择项观的原因。如下表所示
从表5中明显体现出男女生间的差异,36.5%的男生是为因为具有挑战性而选择锻炼项目。这说明男生有较强的情感外倾性,以我为主、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敢于挑战自我、表现自我。而女生中只有11.9%的女生选择具有挑战性项目。这恰恰是女生情感内倾,易受他人行为选择的影响。这说明在大学期间男生已有较强的成人特性,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能力。而女生回避对抗性项目,而趋向娱乐性和形态美的项目。同时女生较为含蓄内向的情感特点导致她们在择项上较多地趋向同学及同伴间的择项;而放弃主观上的意愿。
同时我们发现场地、器材等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学生选择锻炼项目的主观意愿,这也是高职学生择项面窄的原因之一。
3结论与建议
3.1青海高职学院学生体育锻炼的行为取向取决于学生的性别和主观倾向。我们在体育教育上应明确性别的差异和主观倾向性差异,使学生的主观倾向性尽量得到满足。
3.2加强对体育各个项目的教育和指导,使高职学生的体育锻炼的主观倾向性成发散型,从而拓展学生体育锻炼的择项面。
3.3加强和完善对体育锻炼场地和器材的建设,从而减少因客观因素导致学生的主观倾向得不到满足,而转向消极状态。
【参考文献】
[1]刑庆和等.关于高校女生体育教学的研究[J].体育科学, 1999.5
[2]梁建平.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思想与行为状态分析[J] .体育科学, 2000.2
[3]胡小岗.大学生体育技能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J]. 体育科学,2003.1
[4]黄希庭..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J].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5
[5]朱菊芳,张天峰.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