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秧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生态生理机制:Ⅲ.秧苗地面水平向上的分布格局及其生态生理效应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2784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抛秧稻无株行距规格,因而秧苗在田间水平上的分布明显有别于插稻,这是两种稻作方式原初的,根本性的分异点之一。研究表明,抛秧稻秧苗水平向上的分布总体虽呈均匀随机型,但按Dirichlet棋盘形嵌图方法得到的具体各穴所占的凸多边形形状,面积各异,整体与局部呈分形特征,这种分布格局直接影响植株的空间分布,强化了个,群体的不整齐性,加上垂直方向上产生的植株生育效应,使冠层错落,冠层小气候温,光,湿,风等有所改善,在水平分布上的随机性,局部产生了大小不等无苗空档,空档周围的植株生长有一定的调节补偿作用,只有空档见方面
其他文献
以13个玉米自交系材料,在红土(PH4.24)和潮土(PH7.95)两种土壤条件下,对玉米苗期的生物学和营养学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耐酸玉米自交系的苗期耐酸特性表现在生长速率较快、叶色较绿、干重
试验以sh2胚乳突变体(超甜玉米)为材料,以普通杂交玉米(掖单12)为对照,比较了两者于6℃,10℃和25℃条件下吸胀的生理生化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经6℃和10℃吸胀处理的超甜玉米种子发芽
以常规水稻品种特青为材料,对谷壳在水稻结实过程中的作用和某些生理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水稻结实过程中,谷壳中叶绿素含量随着谷粒育实程度的提高而不煌增加,在谷壳内空
研究了10个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杂交组合的子一代(F1)及其亲本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在这10个杂交组合中,虽然只有4个杂交组合的F1的PSⅡ总的光化学量子产额(Yield)和光化学荧
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比技术与光合速率的测定,比较了高、中、低磷素利用效率共8个小麦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WUE)与光合作用特性。土壤干旱条件下,叶片宽度和单叶干重显著减少,δ^13C温提高约2‰
选用缺Zn敏感水稻品种IR26和耐缺Zn水稻品种IR8192-31-2,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缺Zn敏感和耐性水稻品种根生长和根区主要有机酸分布受HCO3^-影响的差异。在低锌浓度下,HCO3^-严
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渍水时间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营养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孕穗期以前,土壤渍水可刺激次生根的发生,使表层次生根数增多,根系中N含量及分配比例、可溶
本文通过肥控结合对高产棉叶内源激素的影响及其棉株的生理生化代谢研究表明:肥料和缩节安(DPC)化控配合能促进结铃期棉叶中IAA、GA和ZR含量的提高,降低ABA的含量,从而诱导根系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