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收获,以人文素养的提升为追求,侧重其基础能力、阅读活动参与和阅读策略方面的教学,促进阅读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09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核心素养教学要求下,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语文教学任务群中处于核心的位置。何以言之?语文教学研究专家指出,语文核心素养实际上就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性素养,知识与语言的积累、阅读与理解的能力、语文思维和写作表达能力以及人文审美素养等[1]。这些素养的培育都离不开阅读教学,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语文专业阅读能力,才能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强化自身各方面素养,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拓展视野,提高综合语文素质。
而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要以建构阅读能力为核心,但是素质教育提出让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方式,给学生更多空间自主获得知识,体验学习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务必注重学生的阅读学习体验,以参与意识和内在人文素养的提升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快乐阅读,让学生在心灵上获得审美体验,从而内化阅读的诸多技巧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以下笔者主要从三方面,结合具体阅读教学案例,简要分析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获得心灵的升华,从而提高整体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首先,让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获得阅读基础能力的提高。快乐阅读实际上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相对于传统阅读教学,要以学生的审美体验、阅读感受为基础展开教学,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基础的阅读素养,掌握基础阅读技能。基础的阅读技能包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基础能力的提升与快乐的阅读相融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积极性自主性,让阅读活动富有趣味和探究价值[2],在亲自思考分析中,学生的内心与阅读文本之间产生共鸣,从而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积累阅读经验。
例如,阅读文本《小珊迪》,英国作家斯坦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这篇记叙文,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底层贫苦儿童的剥削压榨,表现了底层儿童善良、诚实的美好品质;也表达了作者的人文主义关怀,对人性美好的赞扬,对丑恶社会的厌恶。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创新问题的设置,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分析热情,训练阅读分析能力。以往传统的以能力训练为核心的阅读教学会直接让学生分析小珊迪的人物形象,忽略阅读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无法全身心融入阅读过程中,对人物对经历和命运、性格的分析理解不够深刻全面。而快乐阅读背景下,教师可以设置类似于“如果小珊迪是你身边的同学,你喜欢他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来引领学生的分析思考,学生会用心去体会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同时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也水到渠成,自然巧妙。学生会在自觉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对人物特征和经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全面的答案。
第二,还是以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为前提,侧重对学生内心情感的调动,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与概括能力。如在概括《小珊迪》文本主旨的时候,主旨是多样化的,能否准确理解和概括出文章的主旨,在于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达到综合复杂的效果。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概括文本的主旨,学生会不知道从何下手,甚至对作家为什么写作这篇记叙文都不甚了了。但是,如果先带领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和社会贫富差距有基本了解之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要更深入,不会仅仅停留在人物鉴赏这个层面,而会对社会的一部分群体的境遇进行思考,从而概括出更全面深刻的主旨。与此同时,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文本的内容不尽相同,在调动学生心理体验的同时,文本的内容和主旨也对学生的内心产生反作用,使学生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对身边的人和事更有同情心,学会以关爱、友善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和事,获得心灵的升华。
其次,阅读能力的提高要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实现,学生也只有在阅读活动的参与中快乐阅读,以阅读的文学光芒照亮学生的心灵,才能实现情感陶冶和价值观的建立。阅读活动的建构要走出以往传统的阅读课,阅读活动不仅要求有阅读的过程,而且更加追求阅读的活动性和学生的参与性。素质教育下学生的阅读学习要能发挥学生的阅读个性,使其在个性化和互动的阅读中感受阅读的快乐,爱上阅读,自觉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文学和人文素养。例如,在活动中学生分享阅读经验,交流阅读心得,互换阅读内容,丰富阅读积累,发现自己的阅读方向。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是不一样的,并且学生的阅读内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明显的倾向。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受到阅读经验和积累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交流互动中,学会分享,学会阅读,发现其他同学阅读的亮点,找到自身阅读的不足,从而提高自主完善的学习意识,拓展阅读方向,为今后的丰富阅读奠定基础。
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课下阅读互动小组,以学生的家庭位置进行划分,方便学生就近面对面共读作品,增强小组的内部交流,鼓励学生在课下集中开展小组内阅读活动。同龄人之间的自由交流展示,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让他们轻松快乐地阅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小组内部成员确定本组的阅读内容,了解小组阅读兴趣,顺势加以指导,指导小组制订具体的课下阅读计划,并监督學生执行。教师负责每学期末之前组织小组举办课下阅读成果展示活动,课外与校内活动相得益彰,促进小组内部的交流共享,让阅读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收获心灵的快乐。
最后,阅读能力的提升还讲求具体阅读策略的训练。学生掌握的阅读策略越多,在阅读中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策略包括细读,主要是单篇阅读;双篇阅读(多篇群文阅读),主要是比较阅读;整本书的阅读这三种。第一,单篇阅读教学的时候,要侧重学生对句子含义的把握,训练学生准确理解语句含义和文本思想内容的能力,对段落进行整体与结构上的分析。第二,多篇或双篇的比较阅读时,要更加注重学生不同阅读感受的比较,对多个文本之间的文体、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学习,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性把握。第三,整本书的阅读在小学阶段十分必要。书籍的选择以及阅读的步骤计划,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需求,在考虑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学会把握整本书的情节、人物、故事背景、现实意义等,从而在阅读中促使文本对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启发。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快乐阅读体验,快乐并不是情绪的高亢,而是一种理想自由的阅读状态,学生具备自己的阅读空间,享受阅读体验,并获得心灵的完善,实现阅读教学的人文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文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7(01).
[2]周慧娟.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6(24).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09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核心素养教学要求下,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语文教学任务群中处于核心的位置。何以言之?语文教学研究专家指出,语文核心素养实际上就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性素养,知识与语言的积累、阅读与理解的能力、语文思维和写作表达能力以及人文审美素养等[1]。这些素养的培育都离不开阅读教学,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语文专业阅读能力,才能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强化自身各方面素养,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拓展视野,提高综合语文素质。
而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要以建构阅读能力为核心,但是素质教育提出让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方式,给学生更多空间自主获得知识,体验学习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务必注重学生的阅读学习体验,以参与意识和内在人文素养的提升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快乐阅读,让学生在心灵上获得审美体验,从而内化阅读的诸多技巧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以下笔者主要从三方面,结合具体阅读教学案例,简要分析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获得心灵的升华,从而提高整体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首先,让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获得阅读基础能力的提高。快乐阅读实际上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相对于传统阅读教学,要以学生的审美体验、阅读感受为基础展开教学,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基础的阅读素养,掌握基础阅读技能。基础的阅读技能包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基础能力的提升与快乐的阅读相融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积极性自主性,让阅读活动富有趣味和探究价值[2],在亲自思考分析中,学生的内心与阅读文本之间产生共鸣,从而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积累阅读经验。
例如,阅读文本《小珊迪》,英国作家斯坦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这篇记叙文,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底层贫苦儿童的剥削压榨,表现了底层儿童善良、诚实的美好品质;也表达了作者的人文主义关怀,对人性美好的赞扬,对丑恶社会的厌恶。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创新问题的设置,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分析热情,训练阅读分析能力。以往传统的以能力训练为核心的阅读教学会直接让学生分析小珊迪的人物形象,忽略阅读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无法全身心融入阅读过程中,对人物对经历和命运、性格的分析理解不够深刻全面。而快乐阅读背景下,教师可以设置类似于“如果小珊迪是你身边的同学,你喜欢他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来引领学生的分析思考,学生会用心去体会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同时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也水到渠成,自然巧妙。学生会在自觉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对人物特征和经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全面的答案。
第二,还是以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为前提,侧重对学生内心情感的调动,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与概括能力。如在概括《小珊迪》文本主旨的时候,主旨是多样化的,能否准确理解和概括出文章的主旨,在于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达到综合复杂的效果。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概括文本的主旨,学生会不知道从何下手,甚至对作家为什么写作这篇记叙文都不甚了了。但是,如果先带领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和社会贫富差距有基本了解之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要更深入,不会仅仅停留在人物鉴赏这个层面,而会对社会的一部分群体的境遇进行思考,从而概括出更全面深刻的主旨。与此同时,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文本的内容不尽相同,在调动学生心理体验的同时,文本的内容和主旨也对学生的内心产生反作用,使学生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对身边的人和事更有同情心,学会以关爱、友善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和事,获得心灵的升华。
其次,阅读能力的提高要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实现,学生也只有在阅读活动的参与中快乐阅读,以阅读的文学光芒照亮学生的心灵,才能实现情感陶冶和价值观的建立。阅读活动的建构要走出以往传统的阅读课,阅读活动不仅要求有阅读的过程,而且更加追求阅读的活动性和学生的参与性。素质教育下学生的阅读学习要能发挥学生的阅读个性,使其在个性化和互动的阅读中感受阅读的快乐,爱上阅读,自觉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文学和人文素养。例如,在活动中学生分享阅读经验,交流阅读心得,互换阅读内容,丰富阅读积累,发现自己的阅读方向。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是不一样的,并且学生的阅读内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明显的倾向。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受到阅读经验和积累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交流互动中,学会分享,学会阅读,发现其他同学阅读的亮点,找到自身阅读的不足,从而提高自主完善的学习意识,拓展阅读方向,为今后的丰富阅读奠定基础。
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课下阅读互动小组,以学生的家庭位置进行划分,方便学生就近面对面共读作品,增强小组的内部交流,鼓励学生在课下集中开展小组内阅读活动。同龄人之间的自由交流展示,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让他们轻松快乐地阅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小组内部成员确定本组的阅读内容,了解小组阅读兴趣,顺势加以指导,指导小组制订具体的课下阅读计划,并监督學生执行。教师负责每学期末之前组织小组举办课下阅读成果展示活动,课外与校内活动相得益彰,促进小组内部的交流共享,让阅读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收获心灵的快乐。
最后,阅读能力的提升还讲求具体阅读策略的训练。学生掌握的阅读策略越多,在阅读中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策略包括细读,主要是单篇阅读;双篇阅读(多篇群文阅读),主要是比较阅读;整本书的阅读这三种。第一,单篇阅读教学的时候,要侧重学生对句子含义的把握,训练学生准确理解语句含义和文本思想内容的能力,对段落进行整体与结构上的分析。第二,多篇或双篇的比较阅读时,要更加注重学生不同阅读感受的比较,对多个文本之间的文体、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学习,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性把握。第三,整本书的阅读在小学阶段十分必要。书籍的选择以及阅读的步骤计划,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需求,在考虑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学会把握整本书的情节、人物、故事背景、现实意义等,从而在阅读中促使文本对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启发。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快乐阅读体验,快乐并不是情绪的高亢,而是一种理想自由的阅读状态,学生具备自己的阅读空间,享受阅读体验,并获得心灵的完善,实现阅读教学的人文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文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7(01).
[2]周慧娟.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