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确立了以呼包鄂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工业园区(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各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也收到了预期效果。但在近期对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部分地区重点工业园区(以下简称两沿地区)产业发展调研中,感到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意见及建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上来,推动“两沿”地区经济发展,走上“统一规划、统筹协调、优势互补、科学发展、产业升级、共同富裕”的轨道
确立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为支撑,打造内蒙古“西部经济区”,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区情的实际出发,提出并确定的发展战略;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顺应呼包鄂等优势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培育中国西部新的经济增长极,优化内蒙古整体经济结构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意义重大。
然而,调研中我们感到,各地区特别是重点园区(开发区)的发展思路、工作措施,还普遍停留在自我发展、自成体系、“小而全、大而全”的传统发展理念和模式上。在思想认识上,还没有真正树立起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的整体观念,自治区确定的“两沿”地区发展方针、政策措施和规划,还有待进一步落实。表现在工作上,缺乏“积极配合、主动融入、持续发展”的主动性和迫切性。在座谈或听取汇报中,各地区更多地是反映自身如何发展,而将本地区及重点园区(开发区),如何置于“两沿”地区战略,放在“西部经济区”发挥重要作用;将现有企业和新上项目,置于“两沿”地区产业集群中发挥产业链的节点作用,缺乏必要的规划和深入研究。各地区重点园区(开发区)、重点产业和项目建设,相互隔绝,缺乏充分的产业关联与协作。相邻工业园区(开发区)之间的嵌入和互动,无论园区(开发区)之间,还是在三盟市层面上,都显不完备。因此,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两沿”地区的党政主要领导,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这一发展思路的内涵和重大现实意义,切实把本地区经济发展融入“两沿”地区发展规划和“西部经济区”整体发展上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只有把各级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推动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实现区域经济合作共进、互利共赢。
二、把统一规划与分散管理,发挥区域优势与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做大做强能源、煤化工优势产业的同时,从项目立项、资源配置等入手,做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扩大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整体推进“两沿”地区重点产业发展,为“西部经济区”形成,提供强劲支撑
一项规划的编制和确定,旨在解决一定时期制约发展的突出瓶颈问题。《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和《若干政策》的制定,旨在打造“西部经济区”发展新格局,解决“两沿”区域内存在的企业规模不大、产业布局不合理、资源共享程度低、产业衔接不紧密,区位优势不互补等非均衡发展问题。三盟市受资源配置、行政区划、利益分配等因素影响,部分重点园区、集中区和项目建设与自治区统一规划、集约发展的理念、布局要求相差甚远。由于经济发展规划和重点园区建设规划滞后,相邻重点园区(开发区)及项目布局缺乏统一性。园区(开发区)引进的建设项目有些不符合规划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园区(开发区)之间,新建和续建项目,不同程度的存在项目雷同、布局分散等突出问题。乌海及周边重点工业园区、集中区,相同产业在不同园区中都有布局,环境污染较重。利益分配机制短期内难以建立,行政区划和经济一体化不协调的矛盾,已成为规划实施的羁绊。乌斯太开发区的一部分职工在乌达区居住,一个公交线路的设计和开通,就存在不一致的意见,难以协调。乌达区的城市功能与乌斯太开发区的经济功能,得不到很好的互动,难以形成优势互补。东胜轻纺园区内,拟规划建设纺织、制药、食品、白酒等产业,不符合产业功能区划分,容易造成交叉污染。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工业园区、达旗工业园区和乌海市千里山工业园区,都在布局建设同档次的汽车生产、装配项目。但笔者认为,在鄂尔多斯等地建这类汽车项目,不具有比较优势。
三盟市重点工业园区多数在规划扩区,自治区规划确定的跨盟市集中区扩区建设,三盟市间缺乏统筹。争市场、争资源、争生产要素的矛盾,已成共性。国家限制发展的煤化工项目,存在重复建设问题。乌海三个工业园区中,已开工建设的捣固焦生产项目,预计二年内,将建成并形成2300万吨的生产能力,而乌海每年焦煤生产量仅是2100万吨左右;按13∶1计算,因焦炭生产,就导致近千万吨的焦煤缺口。其它煤化工产品,如PVC生产项目,也存在产能过剩。去年全国PVC需求1500多万吨,生产与需求已处在供过于求的状态。不完全统计,三盟市的PVC产能,将达到500万吨。如果加上其它地区的生产能力,届时,我区PVC生产将面临更加繁重的结构调整任务。电力滞销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煤化工项目,立项时配套了自备电厂,估计装机容量超过数百万千瓦。我区目前电力装机总量为5400万千瓦,有近2000万千瓦电量滞销。多晶硅产能也面临潜在过剩的风险。据中国领先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欧洲国家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削减光伏行业的补贴。考虑到欧洲对全球光伏产品销售的巨大影响,推测全球光伏市场将在今明两年急剧下降。目前全球多晶硅需求6-5万吨。据发改委提供的情况,我区已核准的多晶硅产能就达4-5万吨。因此,三盟市,甚至“两沿”地区,在落实自治区规划时,特别是在编制详规和城市体系建设规划时,必须考虑上述因素,严把项目准入关。如,明确自备电厂的建设要以热定电,纯发电项目应停止建设;对重点园区(开发区)、集中区产业发展,要准确定位,并制定统一的项目准入标准。今后发改委对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或不是延伸存量产业的上游项目,应停止核准。重点园区的协调机构,要引导园区和项目分工协作、错位发展,逐步杜绝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三、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和完善“两沿”地区重点产业发展的政策、办法,消除区域内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强重点园区(开发区)、集中区及项目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下发的《内蒙古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对各地重点园区(开发区)、集中区,产业功能划分、项目建设都做了明确规定,是指导“两沿”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自治区有关部门和“两沿”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和辖区经济一体化要求,尽快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细化和落实好自治区制定的各项政策。在重点园区(开发区)相对集中的呼包鄂、乌海周边,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近期,应成立以自治区综合部门为牵头单位,相关盟市有关领导、旗县区及重点园区(开发区)主要领导参加的协调议事机构(必要时牵头人适当高配),研究推进相邻重点园区(开发区)的重大政策制定,具体项目衔接落实等,至关全局和区域发展问题,力争在决策层面上,达到杜绝重复建设和资源配置无序的目标。
从三盟市情况看,各地都成立了领导小组,而且在园区集中的呼包鄂和乌海、阿盟,也相继成立了跨地区的协调议事机构。但工作程序、办事制度、相关运行规则等,缺乏必要的硬约束。在项目规划建设管理的推进上,无论发展理念还是工作措施,都还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重点园区之间功能分区作用不明显,主次分工不明确,“融入”只是讲在口头上。乌达区与乌斯太开发区的协调机构反复多次,哪个区发挥什么功能和作用,至今没能协调统一。合作共建机制尚未建立,跨行政区域的一些重大问题,难以统筹协调。
此外,重点园区(开发区)集中区及项目的规划、建设、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三盟市重点园区建设中,规划建设管理也有非常成功的例子。阿盟乌斯太开发区,基本做到按 功能分区,按产业联动布局,上游产品和下游产品协作紧密。但有些重点园区(开发区),缺乏统一规划,或规划起点不高、定位不科学,缺少前瞻性。一个园区内,即规划食品生产,又有其它工业产品。多数项目的施工现场,存在脏、乱、差和不够严格的现场管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管理体制不顺、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落实等是主要原因。加之重点园区多为封闭运行,当地管理部门的监管缺失,加剧了这些问题的产生。当务之急,是理顺重点园区管理体制。对自治区确定的沿黄河沿交通干线重点园区管理机构,要统一核定机构和编制,适当增加人员。建立重点园区合作共建机制,成立合作共建园区管理办公室,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加快编制重点园区(开发区)规划,划定重点园区(开发区)四至范围,为自治区重点工业园区、集中区扩区升级,奠定基础。
四、下大力气从自治区的层面上,协调国家相关部门解决资源配置、政策准入等影响生产建设的具体问题
(一)煤炭资源的配置问题
三盟市中的多数项目,特别是投资较大的生产项目,各级政府都以不同形式承诺配置煤炭资源。这是大项目落地的直接动因。我们初步测算,一个投资在20亿元的项目,即使项目建成后产品没有销路,甚至企业倒闭,仅配置的煤炭资源价值,就能抵顶项目建设投入。如果项目建成后搁置,光靠销售煤炭,也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各地建设项目雷同的根本原因。资源配置政策落实不到位,跨地区配置资源难以兑现,加之国家对煤炭资源的探采政策严控,是许多承诺配置资源的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或建成不投产的主要原因。鄂尔多斯市有30多个符合条件的项目未配置资源,由此直接导致新项目开工不足。鄂尔多斯市、乌海市、阿拉善盟,重点工业园区投资亿元以上新项目,开工率分别为37.1%、53.8%和14.3%。有些2009年开工建设的项目,目前仅完成办公设施;有的项目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但没有施工。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自治区对煤炭资源配置应专题研究。可以借鉴办理“转龙湾”煤田手续那样,争得国家对整装煤田的开发支持,设置整装煤田矿权,然后划整为零配置已落地的项目。同时,清理和摸清分散在部分地区国资公司的煤炭资源情况,对已配置资源,但建设进度缓慢,或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应收回矿权。尽快制定出台煤炭资源配置实施细则,对已承诺配置资源且符合产业升级要求的项目,抓紧办理相关手续。建立配置煤炭资源项目投资评估监督机制,确保投资到位。对跨盟市配置煤炭资源的,由盟市汇总,自治区政府一次性核定总量,盟市再根据项目建设情况,配置煤炭资源,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二)土地资源问题
我区是土地实行占补平衡,补大于占的地区。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园区扩张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乌海某重点园区一个陕动汽车项目,占地面积达到1200亩,一些新项目落地,却面临“地荒”。今后凡是新建园区或现有重点园区(开发区)扩区,都要尽可能向荒地、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土地阔展。我区荒地、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土地面积广阔,只要工作做细,对荒地、沙地、戈壁未利用土地实行差别管理政策,国家能够支持我区增加建设用地和年度用地计划规模。自治区在编制或修订“两沿”地区体系规划或土地利用规划时,要统筹配置土地资源,重点向工业用地倾斜,优先满足自治区重点园区(开发区)、集中区内项目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制定项目投资强度标准,对两年以上未利用的预留用地,应收回重新分配;对已关停项目尽快拆除,通过调整存量土地,实现集约用地。杜绝项目“跑马圈地”再次发生。
(三)水资源问题
水资源短缺影响经济发展,制约项目建设,是我们所到之处,普遍反应的问题。我区西部水资源总体短缺与局部分配过剩的矛盾,是历史形成的。随着西部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这一矛盾日显突出。据业内人士测算,今后几年,因工业用水不足,将使我区西部GDP减少千亿元。仅阿盟乌斯太开发区在2020年前,工业用水缺口就达1万多亿立方米。按万元GDP耗水100立方米计算,乌斯太开发区将减少100亿元GDP。而相邻的巴彦淖尔市水资源储量相对充足,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62%的水量,集中在巴彦淖尔市。该市GDP总量在全区仅占7.2%。制定和实施西部分水政策,均衡“两沿”地区生产用水,已成为当务之急。但据反映,上届自治区政府确定的鄂、巴两市水权置换,至今没有落实。对此,自治区政府应组织专门力量,专题研究水资源统筹问题,推进区域内水权转换。同时,积极探索跨省区水权转换,协调水利部黄委会,重新编制我区水资源配置利用规划,统筹利用区域内水资源,保障工业用水需求。
(四)环境容量问题
“十一五”以来,国家对新建项目实行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责任制。一些地区及重点园区(开发区)、集中区,都面临新建项目环境容量不够的问题。对于像阿盟因历史上工业基础薄弱,所核定的控制基数较小造成的容量不够,应积极向国家提出增加容量;对那些因污染严重超标,造成的容量不够,要严格执行强制减排措施,对于限期不达标的要收回资源,停业整改。把腾出的环境容量,用于那些高附加值、低排放、绿色产业发展上。
(五)政策准入问题
三盟市反映,因环境评价审批、煤炭出辖区加价等因素,已经成为建设项目落地慢,不能按期投产的政策壁垒。一些煤化工项目,因没有及时编报环评,又赶上国家限止产能过剩,环评审批难以通过,影响项目建设和投产。目前,多数新建园区都在编制园区建设规划,已有重点园区也在进行规划修编,但多数重点园区(开发区),都没有编制本区域的环境影响报告,环评审批面临许多问题。突出的是,在建项目的环评执行率较低。鄂尔多斯市、乌海市、阿拉善盟重点园区续建项目,环评执行率分别为54%、78%和80%。新开工项目环评审批任务巨大,其中,鄂尔多斯市2011年亿元以上未获得环评审批的项目24个,占新开工项目的70%以上,涉及投资1200亿元。
巴彦淖尔市从甘其毛道进口的煤炭,鄂尔多斯市辖区的煤炭,每吨都加价或变相加价外销,影响相邻的乌海、阿盟用煤企业生产。这些自治区也应尽快清理和摸底,从政策层面上制定统一的政策,尽快加以解决。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上来,推动“两沿”地区经济发展,走上“统一规划、统筹协调、优势互补、科学发展、产业升级、共同富裕”的轨道
确立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为支撑,打造内蒙古“西部经济区”,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区情的实际出发,提出并确定的发展战略;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顺应呼包鄂等优势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培育中国西部新的经济增长极,优化内蒙古整体经济结构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意义重大。
然而,调研中我们感到,各地区特别是重点园区(开发区)的发展思路、工作措施,还普遍停留在自我发展、自成体系、“小而全、大而全”的传统发展理念和模式上。在思想认识上,还没有真正树立起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的整体观念,自治区确定的“两沿”地区发展方针、政策措施和规划,还有待进一步落实。表现在工作上,缺乏“积极配合、主动融入、持续发展”的主动性和迫切性。在座谈或听取汇报中,各地区更多地是反映自身如何发展,而将本地区及重点园区(开发区),如何置于“两沿”地区战略,放在“西部经济区”发挥重要作用;将现有企业和新上项目,置于“两沿”地区产业集群中发挥产业链的节点作用,缺乏必要的规划和深入研究。各地区重点园区(开发区)、重点产业和项目建设,相互隔绝,缺乏充分的产业关联与协作。相邻工业园区(开发区)之间的嵌入和互动,无论园区(开发区)之间,还是在三盟市层面上,都显不完备。因此,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两沿”地区的党政主要领导,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这一发展思路的内涵和重大现实意义,切实把本地区经济发展融入“两沿”地区发展规划和“西部经济区”整体发展上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只有把各级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推动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实现区域经济合作共进、互利共赢。
二、把统一规划与分散管理,发挥区域优势与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做大做强能源、煤化工优势产业的同时,从项目立项、资源配置等入手,做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扩大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整体推进“两沿”地区重点产业发展,为“西部经济区”形成,提供强劲支撑
一项规划的编制和确定,旨在解决一定时期制约发展的突出瓶颈问题。《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和《若干政策》的制定,旨在打造“西部经济区”发展新格局,解决“两沿”区域内存在的企业规模不大、产业布局不合理、资源共享程度低、产业衔接不紧密,区位优势不互补等非均衡发展问题。三盟市受资源配置、行政区划、利益分配等因素影响,部分重点园区、集中区和项目建设与自治区统一规划、集约发展的理念、布局要求相差甚远。由于经济发展规划和重点园区建设规划滞后,相邻重点园区(开发区)及项目布局缺乏统一性。园区(开发区)引进的建设项目有些不符合规划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园区(开发区)之间,新建和续建项目,不同程度的存在项目雷同、布局分散等突出问题。乌海及周边重点工业园区、集中区,相同产业在不同园区中都有布局,环境污染较重。利益分配机制短期内难以建立,行政区划和经济一体化不协调的矛盾,已成为规划实施的羁绊。乌斯太开发区的一部分职工在乌达区居住,一个公交线路的设计和开通,就存在不一致的意见,难以协调。乌达区的城市功能与乌斯太开发区的经济功能,得不到很好的互动,难以形成优势互补。东胜轻纺园区内,拟规划建设纺织、制药、食品、白酒等产业,不符合产业功能区划分,容易造成交叉污染。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工业园区、达旗工业园区和乌海市千里山工业园区,都在布局建设同档次的汽车生产、装配项目。但笔者认为,在鄂尔多斯等地建这类汽车项目,不具有比较优势。
三盟市重点工业园区多数在规划扩区,自治区规划确定的跨盟市集中区扩区建设,三盟市间缺乏统筹。争市场、争资源、争生产要素的矛盾,已成共性。国家限制发展的煤化工项目,存在重复建设问题。乌海三个工业园区中,已开工建设的捣固焦生产项目,预计二年内,将建成并形成2300万吨的生产能力,而乌海每年焦煤生产量仅是2100万吨左右;按13∶1计算,因焦炭生产,就导致近千万吨的焦煤缺口。其它煤化工产品,如PVC生产项目,也存在产能过剩。去年全国PVC需求1500多万吨,生产与需求已处在供过于求的状态。不完全统计,三盟市的PVC产能,将达到500万吨。如果加上其它地区的生产能力,届时,我区PVC生产将面临更加繁重的结构调整任务。电力滞销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煤化工项目,立项时配套了自备电厂,估计装机容量超过数百万千瓦。我区目前电力装机总量为5400万千瓦,有近2000万千瓦电量滞销。多晶硅产能也面临潜在过剩的风险。据中国领先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欧洲国家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削减光伏行业的补贴。考虑到欧洲对全球光伏产品销售的巨大影响,推测全球光伏市场将在今明两年急剧下降。目前全球多晶硅需求6-5万吨。据发改委提供的情况,我区已核准的多晶硅产能就达4-5万吨。因此,三盟市,甚至“两沿”地区,在落实自治区规划时,特别是在编制详规和城市体系建设规划时,必须考虑上述因素,严把项目准入关。如,明确自备电厂的建设要以热定电,纯发电项目应停止建设;对重点园区(开发区)、集中区产业发展,要准确定位,并制定统一的项目准入标准。今后发改委对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或不是延伸存量产业的上游项目,应停止核准。重点园区的协调机构,要引导园区和项目分工协作、错位发展,逐步杜绝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三、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和完善“两沿”地区重点产业发展的政策、办法,消除区域内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强重点园区(开发区)、集中区及项目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下发的《内蒙古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对各地重点园区(开发区)、集中区,产业功能划分、项目建设都做了明确规定,是指导“两沿”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自治区有关部门和“两沿”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和辖区经济一体化要求,尽快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细化和落实好自治区制定的各项政策。在重点园区(开发区)相对集中的呼包鄂、乌海周边,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近期,应成立以自治区综合部门为牵头单位,相关盟市有关领导、旗县区及重点园区(开发区)主要领导参加的协调议事机构(必要时牵头人适当高配),研究推进相邻重点园区(开发区)的重大政策制定,具体项目衔接落实等,至关全局和区域发展问题,力争在决策层面上,达到杜绝重复建设和资源配置无序的目标。
从三盟市情况看,各地都成立了领导小组,而且在园区集中的呼包鄂和乌海、阿盟,也相继成立了跨地区的协调议事机构。但工作程序、办事制度、相关运行规则等,缺乏必要的硬约束。在项目规划建设管理的推进上,无论发展理念还是工作措施,都还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重点园区之间功能分区作用不明显,主次分工不明确,“融入”只是讲在口头上。乌达区与乌斯太开发区的协调机构反复多次,哪个区发挥什么功能和作用,至今没能协调统一。合作共建机制尚未建立,跨行政区域的一些重大问题,难以统筹协调。
此外,重点园区(开发区)集中区及项目的规划、建设、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三盟市重点园区建设中,规划建设管理也有非常成功的例子。阿盟乌斯太开发区,基本做到按 功能分区,按产业联动布局,上游产品和下游产品协作紧密。但有些重点园区(开发区),缺乏统一规划,或规划起点不高、定位不科学,缺少前瞻性。一个园区内,即规划食品生产,又有其它工业产品。多数项目的施工现场,存在脏、乱、差和不够严格的现场管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管理体制不顺、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落实等是主要原因。加之重点园区多为封闭运行,当地管理部门的监管缺失,加剧了这些问题的产生。当务之急,是理顺重点园区管理体制。对自治区确定的沿黄河沿交通干线重点园区管理机构,要统一核定机构和编制,适当增加人员。建立重点园区合作共建机制,成立合作共建园区管理办公室,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加快编制重点园区(开发区)规划,划定重点园区(开发区)四至范围,为自治区重点工业园区、集中区扩区升级,奠定基础。
四、下大力气从自治区的层面上,协调国家相关部门解决资源配置、政策准入等影响生产建设的具体问题
(一)煤炭资源的配置问题
三盟市中的多数项目,特别是投资较大的生产项目,各级政府都以不同形式承诺配置煤炭资源。这是大项目落地的直接动因。我们初步测算,一个投资在20亿元的项目,即使项目建成后产品没有销路,甚至企业倒闭,仅配置的煤炭资源价值,就能抵顶项目建设投入。如果项目建成后搁置,光靠销售煤炭,也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各地建设项目雷同的根本原因。资源配置政策落实不到位,跨地区配置资源难以兑现,加之国家对煤炭资源的探采政策严控,是许多承诺配置资源的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或建成不投产的主要原因。鄂尔多斯市有30多个符合条件的项目未配置资源,由此直接导致新项目开工不足。鄂尔多斯市、乌海市、阿拉善盟,重点工业园区投资亿元以上新项目,开工率分别为37.1%、53.8%和14.3%。有些2009年开工建设的项目,目前仅完成办公设施;有的项目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但没有施工。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自治区对煤炭资源配置应专题研究。可以借鉴办理“转龙湾”煤田手续那样,争得国家对整装煤田的开发支持,设置整装煤田矿权,然后划整为零配置已落地的项目。同时,清理和摸清分散在部分地区国资公司的煤炭资源情况,对已配置资源,但建设进度缓慢,或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应收回矿权。尽快制定出台煤炭资源配置实施细则,对已承诺配置资源且符合产业升级要求的项目,抓紧办理相关手续。建立配置煤炭资源项目投资评估监督机制,确保投资到位。对跨盟市配置煤炭资源的,由盟市汇总,自治区政府一次性核定总量,盟市再根据项目建设情况,配置煤炭资源,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二)土地资源问题
我区是土地实行占补平衡,补大于占的地区。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园区扩张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乌海某重点园区一个陕动汽车项目,占地面积达到1200亩,一些新项目落地,却面临“地荒”。今后凡是新建园区或现有重点园区(开发区)扩区,都要尽可能向荒地、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土地阔展。我区荒地、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土地面积广阔,只要工作做细,对荒地、沙地、戈壁未利用土地实行差别管理政策,国家能够支持我区增加建设用地和年度用地计划规模。自治区在编制或修订“两沿”地区体系规划或土地利用规划时,要统筹配置土地资源,重点向工业用地倾斜,优先满足自治区重点园区(开发区)、集中区内项目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制定项目投资强度标准,对两年以上未利用的预留用地,应收回重新分配;对已关停项目尽快拆除,通过调整存量土地,实现集约用地。杜绝项目“跑马圈地”再次发生。
(三)水资源问题
水资源短缺影响经济发展,制约项目建设,是我们所到之处,普遍反应的问题。我区西部水资源总体短缺与局部分配过剩的矛盾,是历史形成的。随着西部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这一矛盾日显突出。据业内人士测算,今后几年,因工业用水不足,将使我区西部GDP减少千亿元。仅阿盟乌斯太开发区在2020年前,工业用水缺口就达1万多亿立方米。按万元GDP耗水100立方米计算,乌斯太开发区将减少100亿元GDP。而相邻的巴彦淖尔市水资源储量相对充足,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62%的水量,集中在巴彦淖尔市。该市GDP总量在全区仅占7.2%。制定和实施西部分水政策,均衡“两沿”地区生产用水,已成为当务之急。但据反映,上届自治区政府确定的鄂、巴两市水权置换,至今没有落实。对此,自治区政府应组织专门力量,专题研究水资源统筹问题,推进区域内水权转换。同时,积极探索跨省区水权转换,协调水利部黄委会,重新编制我区水资源配置利用规划,统筹利用区域内水资源,保障工业用水需求。
(四)环境容量问题
“十一五”以来,国家对新建项目实行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责任制。一些地区及重点园区(开发区)、集中区,都面临新建项目环境容量不够的问题。对于像阿盟因历史上工业基础薄弱,所核定的控制基数较小造成的容量不够,应积极向国家提出增加容量;对那些因污染严重超标,造成的容量不够,要严格执行强制减排措施,对于限期不达标的要收回资源,停业整改。把腾出的环境容量,用于那些高附加值、低排放、绿色产业发展上。
(五)政策准入问题
三盟市反映,因环境评价审批、煤炭出辖区加价等因素,已经成为建设项目落地慢,不能按期投产的政策壁垒。一些煤化工项目,因没有及时编报环评,又赶上国家限止产能过剩,环评审批难以通过,影响项目建设和投产。目前,多数新建园区都在编制园区建设规划,已有重点园区也在进行规划修编,但多数重点园区(开发区),都没有编制本区域的环境影响报告,环评审批面临许多问题。突出的是,在建项目的环评执行率较低。鄂尔多斯市、乌海市、阿拉善盟重点园区续建项目,环评执行率分别为54%、78%和80%。新开工项目环评审批任务巨大,其中,鄂尔多斯市2011年亿元以上未获得环评审批的项目24个,占新开工项目的70%以上,涉及投资1200亿元。
巴彦淖尔市从甘其毛道进口的煤炭,鄂尔多斯市辖区的煤炭,每吨都加价或变相加价外销,影响相邻的乌海、阿盟用煤企业生产。这些自治区也应尽快清理和摸底,从政策层面上制定统一的政策,尽快加以解决。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