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或许是想寻求一种无害的刺激来平衡生活的寡淡无聊,或许是真的想探明本地这种早已成为传说的职业是否存在过,或许二者兼而有之。总之,他们在深夜的夜宵摊喝完最后一瓶啤酒,嚼完最后一颗油爆花生米,摇摇晃晃回到家,第二天爬起来后并没有忘光此事。至少杨红卫和麻定国明显觉得一想起此事就提起了劲,而在他俩身上,那种活着没劲的感觉像一床厚棉被,捂得太久却又不想动弹,现在他俩终于有了一脚蹬开一跃而起的冲动。廖伟则无可无不可,他只是不想扫朋友的兴罢了,就像当年那两位在小巷里调戏一个落单的姑娘,他尽管兴趣不大还是上去摸了一下那张因惊恐而变形的腰子脸。三人在单位都是闲人,可有可无,或许连这单位也是可有可无的。白天他们有大把的时间研究这件诡异的事,晚上则聚在夜宵摊上展开长久的讨论。他们常去的那家夜宵摊离桥头不远,桥对面蹲伏着黑黝黝的山峦。有时讨论到深处,三人突然沉默下来,齐齐向桥上望去,仿佛一队尸体从山那边过来,在赶尸匠的带领下缓缓上桥,僵硬而庄重地走完回归故土的最后一段路。他们顿时悚然起来,悚然过后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快意,推动着他们继续深入探究。
最初的研究是在网上搜索各种资料。他们很快汇总整理出一份材料。单位打字室的小妹看到题目:赶尸研究,吃惊得眼睛像是要弹出来了。不过尽管这跟单位业务八竿子打不着,她还是匆匆排了一下版,打印出来。低头递材料时,她的手几乎抖起来。好在杨红卫一把扯了过去,转身就走,没有注意到她的异常。她也悟不清心中的恐慌为何而起,对着电脑呆坐了一会儿,便决心忘掉此事,点开了麻将游戏。
这份材料内容丰富而驳杂,有不少含糊甚至自相矛盾之处,这引发了他们接下来许多个夜晚的热烈讨论甚至是激烈争论。首先能够确定的是,本县是赶尸的发源地。在解放前,许多本地人挑上一副货担,或者背上做木匠、篾匠、屋匠活的家伙,外出去讨生计。往西可到四川,往西南可到贵州和云南。找到落脚的地方,便托人带个口信给屋里人。若是盘活自己之外还有盈余,又没有全花在嫖赌上,总能寄些钱回来。至少到了年关,人也会回来一趟,在家中盘桓到一两个月,等天气转暖,又出去闯世界。这些人在外面晃荡过了,就不能再安心总是待在老家。(看到此处,三人都想起自己半生就耗在这个巴掌大的县城,简直是愧对先人)但西南之地山高谷深,虽然人不及这边的头脑活泛,凶险之处还是甚多,在外谋生又难免冲霜冒雨,甚至染上瘴气,如果许久不见音讯,屋里人便在一种无奈的哀戚中默默等待。那个最后的口信抵达后,她就会走到赶尸匠家中,用压得很低的声音说:“师傅,请你去赶一趟脚。”赶尸匠问明地址,收下预付的二十吊铜钱,便掏出张黄纸,请未亡人把死者姓名、生辰八字、死亡日期写好,然后画道符贴在黄纸上。换上法袍,黄纸掖进袍里,他就上路了。那边已有老司将尸体做了处理,赶尸匠付给老司一部分钱后,便将尸体赶回来,再收取另外的二十吊。这种需要打个来回的费用最高。还有一些赶尸匠本来就在异地谋生,他们每具尸体统共只收二十吊,但会等着死上好几个人,将尸体一起赶回来。这笔费用要么是由死者生前付了,要么是由同出谋生的老乡垫付,回来后未亡人再归还并附上谢礼。不管怎么付,开销都比用棺材运回来低廉得多。即便不计开销,从云贵川到本地,一路上山道崎岖,峰险坡陡,抬着副棺材,许多地方简直没法通行。当然,至少四川可以走水路回来,但船家最忌讳死人上船,认为必招致舟毁人亡,给再多的钱也不愿揽这桩晦气活。有些在东边或北边死掉的人,也可以赶回来。但东不过靖州,北不过常德。因为出了这些地界,便不是本族先人的鬼国辖地了,就算是法力精深的老司,也赶不动。说到本族最早的先人,那可是赫赫有名,就是当年跟黄帝老子争天下的蚩尤爷。杨红卫还清晰地记得小时候老辈子提起这桩事时都是撇着嘴巴对黄帝老子表示不屑,认为他是靠找人帮忙才赢了那一仗的,论真实本领,十个黄帝老子也不是蚩尤爷的对手。但蚩尤爷终究是败了,死了很多兄弟和族人。撤退时蚩尤爷不忍心把他们的尸体抛在战场上,命令军师想办法带回去。军师手持蚩尤爷赐予的符节,口念咒语,顿时生起漫天大雾,困住了黄帝的追兵。尸体们都在雾中站了起来,跟随他长途跋涉,回到南方的山地后,才重新倒下。这位军师就是老司之祖,也是所有赶尸匠的祖师爷。老司拥有包括赶尸在内的诸多法力,但赶尸匠只会赶尸。然而即便是赶尸一门,也深不可测,比如让尸体在路上不腐烂(杨红卫据此认为祖先很早就拥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说苗人落后,根本就是个谎言,是黄帝老子那帮家伙的污蔑。另两人虽然没有立表明确赞同,但也都含含糊糊嗯了一声);比如防止随时可能发生的尸变(一想到在荒山野岭中身后的尸体突然扑上来,三人后脑勺都冷飕飕的,连忙灌了口酒);这两样本领虽然厉害,但都比不过那个最精深、最神奇也是最重要的法门:把魂魄封在尸体内并让他站起来(三人在这一项上展开了数次长时间的争论)。
麻定国怀疑这个法门的存在,他点着资料上的某页说,赶尸就是把尸体的两条胳膊绑在两根竹竿上,尸体穿的黑衣袖子很长很大,竹竿很细,从腋下穿过,袖子遮住竹竿,前后两人把一串尸体扛起来走,尸体就像在跳着前进。除非是有人凑近了,打着火把来看,否则是发现不了竹竿的。但没有人会接近夜路上的赶尸匠。至于白天,白天赶尸匠在死人客栈里睡觉,尸体靠墙站在房间的门后。店里伙计只能把饭菜放在门前,敲几下门后离开,由赶尸匠开门自取。赶尸匠在天亮前抵达,在天黑后离开。掌柜收钱时都是低着头的,他们不但害怕去看赶尸匠的身后,连赶尸匠的脸,也不敢直面。所以这个秘密直到赶尸这个行业快要消失时,也没有被揭露。
廖伟既像是在跟他争辩,又像是在帮他进一步夯实怀疑。他说,离现在最近的赶尸,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当时一个南下的解放军战士黄昏时在路上碰到两个人。前面那人倒也罢了,后面那人特别臃肿,穿着大袖黑衣,戴顶高帽,额头上贴张黄纸,把脸都遮住了,纸上画着弯弯曲曲的红色符号,简直古怪到极点。虽然很快有旁人出来解释这是赶尸,战士还是不肯相信,怀疑是国民党敌特分子,便跟踪他们到了死人客店。战士虽然年轻,办事还是有章法,先是在伙计那里调查了赶尸匠点的饭菜,发现量大得足够寻常三个人吃,便硬闯进房间。但桌边确实只坐着赶尸匠一人,尸体就如伙计所言,按规矩站在门后。战士虽然气血旺,还是不敢朝尸体脸上的那张黄纸伸出手,在房间转了一圈后,没发现什么异常,便退了出去。但他老觉得当中藏着什么古怪,夜里在床上翻来捣去睡不着,快要把床捣塌了,脑门前才起了火花,想起桌上摆的碗筷是两副,那个赶尸匠既没有请伙计吃饭,也没有请自己吃饭,难道还请死人吃饭不成?第二天清早,他爬起来,用冷水把困意一把抹去,追上了赶尸匠。在他的喊叫下,赶尸匠虽然停了下来,却没有回头。战士绕到前面,还没开口问话,就发现不对:昨天这赶尸匠还是两只小三角眼,今天就变成了铜铃眼;虽然脸都生得丑,但丑得绝不一样。而且,高矮也不一样。战士拉开了枪栓,逼赶尸匠把尸体额头上那张黄纸揭下来,赫然就是昨天的赶尸匠,只是眼睛闭着,不肯睁开。战士用枪托逼着他睁开了眼,脱了黑袍。原来是有个死人,垂手垂脚的,在他身后挂着。两人轮流背,一天一换。之所以饭菜点得多,那是因为背着死人走路格外耗精力,必须多吃。最令战士气愤并不在这里,而是死人并不是完整的,只有头和四肢是真的,躯体是稻草扎的,这样背起来较轻松,也容易防腐。到了丧家,在赶尸匠将尸体装入棺材之前,其他人是不允许接近尸体的。死者寿服已穿得熨熨帖帖,家属凑前一看,那张脸在昏暗的灯光下恍然如生,似乎还有弹性,便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哪里还有心情去细究当中奥妙。赶尸匠以防止尸变为借口,在家属看过后便将棺材盖合上、钉死。这个秘密也钉进棺材中,直到那个战士出现,才被掀开。这件事之后,赶尸这门职业,算是彻底消失了。回憶文章原载于县文史资料第一期,作者是本地第一任副县长,可谓事实确凿,铁板钉钉。 “什么铁板钉钉,他要是还活着,老子钉穿他的腮帮,看他还敢不敢乱放屁?”杨红卫往小桌上拍了一掌,几乎把本来就松松垮垮的桌子拍趴下。他嘴里喷着酒气,眼睛喷着火,指出该县长也是个南下干部,是黄帝老子的后代,南方的事,根本就搞不清。赶尸从来就是夜里行,日里睡,从来没听说在白天也赶尸的。白天赶着尸体走路,不但人不答应,狗也不答应。他接着指出,那篇文章中说战士头次碰到赶尸匠时,看到他手里拿着个铃铛摇。其实赶尸匠用的是面小锣,叫作阴锣。夜里远远地听到这种锣声,其他人都会把狗喊进屋,把门关得紧紧的。赶尸匠倒不怕狗咬,而是怕狗惊扰了尸体,闹出尸变来。
杨红卫的姑祖母年少时曾在走夜路时碰到过赶尸的,所以他自觉是个权威,而且对尸体会自己走路深信不疑。当廖伟怯怯地提出不同意见,说是听老辈子讲赶很多尸体确实是两个人赶而且也用竹竿时,他恨恨地喝了口酒,横着眼睛说:“酒有假酒,赶尸的里面也有假冒伪劣产品,你们懂么?”
麻定国说:“那他们也收到了钱,也把尸体赶回来了。”
“那叫抬回来,法力不行。”
“尸体没有腐烂,还是有法力的。”
“法力肯定是有点的,不然谁敢带着尸体走夜路。但最厉害的法力他们肯定没有。”
关于最厉害的法力是不是存在,三人争来论去,还是没有统一意见。杨红卫姑祖母已经过世了,也没人录下她的回忆发表出来,但他觉得姑祖母七十多岁时讲话嘴巴不漏风,还能嚼炒黄豆,不会记错。她要不是从坎上不小心摔下来,绝对能活过百岁。他想姑祖母既然见过,跟她同辈的老人说不定也见过,便提议去找熟识的老辈人问问,问到的才是真东西。其他两人也觉得这份资料里面鸡叫鸭喊,声口不一,只怕是靠不住,不如去问问那些老辈人。
三人先是在城里转悠,四处打探。老辈人坐在竹椅上,摇着蒲扇,一个个都闲得发慌。见有小辈前来搭话,都很欢喜,精神陡长,恨不能把积攒在肚皮里的陈年烂谷子都倒出来。但说到尸体走路,他们确实没有见过。从前城里倒是有几个赶尸匠,一个个都丑绝了,小孩子见了会吓哭。他们那时还小,都不敢挨近。只是听大人说,这种人身上阴气重,就算在太阳底下,靠近了寒毛也会竖起来。还说他们一辈子难得讨到老婆。
听到这里,麻定国问:“讨不到老婆怎么办,难道还像和尚那样憋一辈子?”
“实在憋不住,那就去找下江来的女人呗。那些下江女人其实也不太情愿,但收了双倍的价钱,把脸一蒙,也就任他们搞一回喽。”
说这话的老人年轻时放过排,谈到此处,脸上漾出笑容,显然是想起了当排客时的风流勾当。麻定国的爷爷也当过排客,晓得老人所说的下江女人是指从下游来的娼妓。当年水运昌盛的时候,县城是山货的一个集散地,热闹非凡。所谓下江,是指城边这条大河往下通达的一切地方。益阳是下江,南京也是下江。他忍不住跟老人话起排客往事。老人顿时滔滔不绝。廖伟也觉得这些事比赶尸还有味些。只有杨红卫有些不耐烦,但他觉出这个老人对赶尸有点了解,还是捺住性子听完了他的长篇回忆,然后把话题扯回来,问起赶尸匠是怎么练成的。
“嘿嘿,这个你是问对人了,这条街上恐怕只有我清楚。有一样我是看过他们练的,就是在太阳底下转,要转得急,转个十多二十圈后突然喊停,马上就要辨得清朝向,面朝东就要喊出是东,面朝北就要喊出是北。到了这一步,才算过关。”
“还有么?”
“还有一样,我是听说的。就是白天师傅放个东西在坟头上,徒弟深更半夜去把那个东西取回来。”
“还有么?”
“我今天有点困了,以后再跟你们慢慢讲。”老人说完,狡黠地一笑,起身去搬动竹椅。当年在江上冲波斩浪的力气已经抛掷光了,这把轻巧的竹椅他也得出动两手去拖。廖伟帮他将竹椅拎回屋里。
回来的路上,杨红卫时而按捺不住地打旋,麻定国也兴致勃勃地喊停,发问。回答得倒是快,但没有一次答对。事实上,本地人习惯了说前后左右,对东南西北分不太清。两人忍不住骂骂咧咧。倒是廖伟还记得上学时老师教过的:上北下南,左东右西。但他也只有概念,没有方位感。三人都觉得可以练一练,好玩。
第二天上午,三人本想溜出单位,到河边练习这门功夫,却没有走成。单位新近调来个副局长,是个三十出头的女人。她一上任,就决心扭转旷工现象,发布了新的考勤办法。三人本来没当回事,还做好了顶嘴的准备。但女副局长跨过了批评教育环节,直接宣布扣奖金。虽然只是小惩,但那也是两顿夜宵钱。更重要的是,伤面子。三人在单位上虽是混日子,只求轻松,不求上进,但对面子还是看重的。杨红卫和麻定国二话不说就冲进女副局长办公室,廖伟拉扯不住,也跟了进去,准备附和着吵上几句。
女副局长很镇定,坐在新配置的办公桌后用普通话说:“有什么意见跟你们股长提,由他向我汇报。不要越级,这是起码的规矩。你们也上了这么久的班了,这点规矩应该懂。”
杨红卫说:“你的意思就是老子还不够资格跟你讲。”
“有没有资格,要靠自己的表现说话。”
“老子上了二十多年班了,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
“上了二十多年班,怎么还是现在这个样子?”
杨红卫胸脯和眼睛都鼓了起来,却说不出话。女副局长拿过桌上一份文件,若无其事地看了起来。门口已经聚集了几个人,工会主席随后也进来了,半哄半劝把三人拉走。
杨红卫吼了起来:“烂×,搞得老子火起来了,看老子不把你戳烂!”
麻定国跟着说:“一个××,才到这里来就到处乱夹人。”
工会主席把脸一沉,说:“你们也是单位里的人,讲点素质好不好。我告诉你们,老板是支持她的。你们不要搞得她跑到老板那里去告状。”
三人对一把手还有些畏火的,工会主席也是老资格,家里又是街上的,他们在他面前也不敢太过分,遂恨恨地走了。找了个僻静角落,三人蹲下来抽烟。杨红卫和麻定国又把女副局长骂了一通。廖偉不作声,等他们骂完后,突然蹦出句:“你们觉得她像不像一个人?” 麻定国问:“像哪个?”
“以前你们堵在巷子里摸过的那个。”
“我们摸得太多了,你讲的是哪个?”
“就是那个不哭不闹,只顾捂着胸脯往角落里躲的。”
“那是个细妹子。”
“那细妹子长到现在,也差不多这么大了。脸型也像。”
杨红卫说:“我反正没印象了。”
麻定国说:“你这么一讲,我还有点印象。有点像,但也不太像。”
“反正我们要小心点,万一是她呢?”
杨红卫说:“要是她还好些。只恨当时没……”
麻定国说:“我们也只是乱摸几下,真的来,哪个敢?要坐牢的。”
“只要没人看到,来了也就来了。”
“也只看到你讲,从没看到你真行动。”
“你以为老子不敢?老子只是不缺女的。”
“嘿嘿,你算了吧。”
廖伟说:“算了,算了,等下班后,我们先去河边练一下转圈。”
杨红卫说:“到河边练什么,就在这里练。”
“不太好吧。”
“有什么不好,反正我们是在单位里,又不是旷工。”
“对,就在这里练,看她奈得我们卵何?”
杨红卫和麻定国霍然竖了起来,廖伟也慢慢升上来。对着太阳辨明方向后,他们就轮流转起来。辨对了几次后,他们转得兴奋起来,声音也涨高了。远处有人指指点点,还有人走过来,他们只当没看见。工会主席接到报告,出来看了一会,摇摇头,又回办公室去了。
经过十几天的练习,三人都达到了一停下就能准确喊出方位的地步。他们觉得自己正在成为身怀绝技的人,不再像过去那样活得松松垮垮,而是走路都带着风,看人时有傲然之色。为了保持住这份傲然,他们决定通过那惊悚的一关。黄昏时他们去了城西的坟山,选定了一座坟,然后两人先走,剩下的那人把一样东西藏在指定的地方。至于是什么东西,只有放的人清楚。
晚上三人在河邊吃夜宵,除了谈论赶尸就是骂女副局长,到了子时,突然就一齐沉默下来,看着杯中的酒。过了一会,杨红卫毅然站了起来,把杯中酒一饮而光,也不说话,转身就走。另两人盯着他的背影。那背影消失许久了,他俩才收回目光,继续喝酒闲扯,声音却是小了许多,聊得也心不在焉。后来他俩索性不说话了,只是喝酒,嚼凉菜,不时往西边瞄上一眼。
杨红卫回来时是咬紧牙关的,脸显得有几分狰狞。其他两人看着他,都没作声。他慢慢地从裤袋里摸出带链子的钥匙扣,往桌上一拍,然后坐了下来,斜睨着麻定国。
“是的么?”
麻定国把钥匙扣从桌上拎了起来,链子在灯光下晃着冷光。瞅了片刻,他点点头。
“该你了。”
麻定国喉结滚动了一下,也没再喝酒,就站起来,两只手攥得紧紧的,几乎是冲进夜色中。
等他走远了,廖伟问:“没碰到什么吧?”
“等下你自己去了,就晓得了。”
廖伟脸顿时就变白了,后悔自己问句这样的鬼话。他恨不得打自己一耳光,也恨不得打杨红卫一耳光。但他谁的耳光都没打,只是低头喝着闷酒,心里突然爆出个念头:麻定国最好别回来了。这个念头把他吓了一跳,连忙把心思使劲转到眼前的酒菜上。
尽管去的时间比较久,麻定国还是又出现了,并带回了一个烟盒。杨红卫把烟盒拿起来,从里面倒出根半截烟,说了句,被鬼抽了一半,然后嘿嘿笑起来。
廖伟脸色更白了,目光先是落在桌面上,然后又掉在脚下。
“现在太晚了,我明天夜里再去。”
“那不行!”
“你放了什么东西,我明天翻倍赔给你。”
“不是这回事,就现在去。”
廖伟抬起头,看到四道目光都朝自己砍来,那两张脸也像鬼一样难看,只有喝了一大口酒,又问老板要了一小瓶二两五装的劲酒,拖着两条腿往黑夜深处挪去。
麻定国说:“他会不会跑回家去?”
“那不会。除非他不想跟我们玩了。”
“那也是,除了我们,就没人跟他玩了。”
“他人还是好,就是胆子细了点。”
“只要过了这一关,他胆子就变大了。”
“那肯定。你放了什么?”
“一块石头。”
“嘿嘿,难怪你不肯要他赔。赔你两块石头,你是拿去炒菜呢还是拿着当饭吃?”
“是块金子我也不要他赔。我就要他去拿。”
“你被吓到了么?”
“你没被吓到?”
“那种地方,随便什么响动都吓人。不过也很刺激。”
“那些混黑社会的只怕也没这个胆。”
“那当然。我们现在是什么人,他们想都想不到。”
“你还真的想赶尸?”
“要真的可以把尸体赶起来,那班也不用上了,到处去表演,可以赚大钱。”
“我们是搞着好玩的,莫太当真。”
“我本来就当真。”
“嘿嘿,那我就看着你把尸体从地上赶起来。你莫到时赶半天也没看到起来啊?”
“总有办法的。”
最后一点菜都吃完了,还不见人回来。他们要老板再炒碟小河虾上来。老板却说没有了,其实是催他俩走了。他俩心知太晚了,不好赖着不走,便结了账。两人互相看了一眼,便往西边走去。快要到坟山的时候,他们看到了廖伟。他勾着头,还在往前走。两人停住步子,眼见他就要撞上来了。
“喂!”
廖伟抬起头,目光直直的,仿佛不认识他们。
“真的撞到鬼了?”
廖伟把手中石头往下一甩。两人连忙后退。石头弹了起来,从麻定国的腿边擦过去。
“你发癫了!”
“你放块石头做什么?” “怎么啦?放块石头不行啊?”
“你要我半夜里去坟山拿块石头!”廖伟罕见地吼了起来。
麻定国还是没觉得放块石头有什么错。杨红卫上前一步,揽住他的肩,说:“好啦好啦。下次要他放块手表。”
“没有下次了。”
“对,已经过了关了,我们都练成了。”
麻定国说:“接下来不晓得还有什么名堂?”
廖伟说:“再有什么名堂,反正半夜去坟山我是不会干的。”
“好,好。再有什么也是我们三个一起干,不会让你落单。”
廖伟不再作声。见他情绪渐渐平息下来,杨红卫便把手抽回来,双手向前,跳了起来。麻定国嘎嘎大笑起来。笑完后,也抬起双手,跟在后面蹦。廖伟没有蹦,但看着他俩一起一落,到底忍不住咧嘴一笑。
第二天,他们提前下班,去街上找那个老人。老人这次说的却是儿子如何不孝顺的事。经过他们反复提示后,才说:“赶尸匠那套把戏,我只晓得这么多了。”
杨红卫说:“你再想一想,看还有什么?”
老人摇摇头,又慢吞吞地说:“那几个赶尸匠都有徒弟,都是从乡下带出来的。后来没生意了,那些徒弟也回去了。要是还有活着的,也跟我差不多大。”
“哪个乡?”
“那我就不晓得了。”
三人见问不出什么来了,只有离开。
廖伟觉得可能到此为止了,感到一阵轻松。
麻定国却问:“接下来怎么搞?”
杨红卫蹙紧眉头,一语不发。快到分手的时候,他说:“资料上不是说赶尸要用到朱砂吗?我们明天就去那个产朱砂的乡里转转。”
廖伟说:“明天还要上班呢。”
“妈的。那就星期六去,就当去乡里吃农家乐。”
其实他们第二天就动身了,因为到单位后,发现女副局长去市里开会去了。快到中午的时候,他们坐中巴车赶到那个乡,在镇上吃了顿饭,然后四处打听。镇上的老人都知道赶尸这回事,但没一个會。倒是有人提供了一条线索:二十里外有个寨子,里面有个老屠夫,能够把死猪赶着走。
杨红卫嚷着就要直奔寨子,其他两人都劝他明天再去,但他不依,说杀猪一般是在清早,明天去,那就又要等一天。其他两人觉得他说得也在理,便一齐跳上辆小三轮,颠簸着往寨上去了。
车子只能开到山脚,他们爬了段山路,才进了寨。寨中有不少穿苗服的中老年人,也有打扮时髦的年轻男女。他们在一个年轻伢子的带领下,见到了老屠夫。老屠夫穿着破了两个洞的套头汗衫,坐在屋檐下,捧着根手臂长的旱烟管。见到他们出现,老屠夫以为是来收购新鲜猪肉和猪下水的。待到听说是来看赶死猪的,他又一屁股坐下,眼睛盯着地上的青岩板,从旱烟管中喷出青烟来。杨红卫也不慌,蹲在他面前,自个儿点了根烟,从世人已经不相信赶尸这回事说起,说到他们为了证明这回事付出了很多,还被单位领导扣了奖金。
听着听着老屠夫往地上呸了一口,说:“先前的事,他们懂个屁!”
“是的,是的,他们就是些屁人。我们晓得你老人家懂,特意过来请教的。”
“你们要搞清这些事干嘛?又不能靠这个过活了。”
“我们就是想争这口气,证明我们的先人是有大本事的,不能任外面的人乱讲。”
“嗯,嗯。”老屠夫又把他们逐一打量了,眼神变得和善起来,“你们今晚住哪儿?”
“我问过了,寨子里有农家乐,我们就住那里。”
“嗯。明上午正好要杀只猪,就在前面大坪里,你们过来看。”
“好,好。你还没吃夜饭吧?我们请你到农家乐去吃。”
“你们是客,哪要你们请。要是不嫌弃,就到我这里吃。我炒几碗腊肉,开坛苞谷酒,你们吃完了,再去那里困觉。”
“还要麻烦你老人家,那不好意思。我们是一个县的,也算不得客。”
“寨子外面来的,就是客。我反正一个人过,你们来了,就吃餐热闹饭。”
“那我们就不讲客气了,陪你老人家喝个尽兴。”
老屠夫笑了起来,一张黝黑的脸尽是沟沟壑壑。
杨红卫向其他两人使个眼色,说:“我们到厨房去帮师傅打下手。”
说是打下手,其实菜也是他们炒了,饭也是他们煮了,最后连酒也是倒在碗里捧到老屠夫面前。屋里太暗,他们就把桌椅搬到屋前小坪里。月亮从屋后露出半边脸的时候,他们就喝开了。老屠夫姓龙,他们龙师傅龙师傅的喊得甚是亲热。喝到半酣,龙师傅主动承认,自己当年学过赶尸,但没等学全,就没生意了,师傅回乡下种田,自己只好回寨里,改学杀猪。
杨红卫说:“不管怎么讲,你老人家是这世上最后一个会赶尸的人。”
“嘿嘿,也算,也不算。”
“那当然算。”
龙师傅不作声,只是喝酒,把腊肉嚼得很响。过了许久,他才说:“当初要不是穷,又长得丑,我是不得去学这个名堂的。”
麻定国问:“那怎么不一开始就学杀猪?”
“我十来岁的时候,寨里没有猪杀,都是靠打猎过活。到了五十年代,才慢慢兴起养猪。”
“你老人家后来成家了没有?”
“成什么家?一个人过,自在得很。我师傅、师伯他们也是一辈子单身。”
“是啊,一个人过,最自在。我现在也是一个人过。”
杨红卫说:“我也是。”
“你们样子不算丑,又是城里人,怎么没讨老婆呢?”
麻定国说:“我是讨了又离了。他是把老婆打跑了。”
“哦,那你呢?”
“有是有,不过三天两头吵架,过得也没什么意思。”
“嗯。反正人都是自己招呼自己,谁靠谁都靠不到。”
杨红卫说:“正是这个理。龙师傅,还是你看得透。”
“你们要是跟死人打过交道,也早就看透了。” 麻定国问:“死人到底会不会走路,从云南四川走到我们这里来?”
龙师傅又嘿嘿笑了两声,说:“我讲过了,我没学全,也没看全。”
杨红卫说:“你就别多嘴了,明天龙师傅会给我们看的。喝酒,喝酒。”
四只碗碰在一起,碗中的月亮差点荡了出来。
三人后来也没去农家乐,就在龙师傅的偏屋里睡了一夜稻草铺。虽然虱子不少,但因为酒喝得透,倒也能睡进去。
第二天是龙师傅把他们喊醒的。虽然浑身发痒,但看赶死猪的劲头盖过了这种痒。他们连早餐都不想吃了。龙师傅却要吃早饭,还要喝点早酒。他们也就耐着性子陪着喝。喝得脸微微透红,龙师傅才转回里屋,拿出个小荷包。这小荷包沉甸甸的,上面还绣了些古怪的符号。他把荷包挂在腰间,围上皮护兜,从栏里赶出头大猪。
坪上聚了一堆人,案板也摆好了,上面悬着把油亮的杀猪刀。有个嘴巴往外翻露着大门牙的年轻人跑过来,喊了声师傅。龙师傅点点头,也不下令绑猪,而是取下杀猪刀,慢慢悠悠地靠近那头猪,又跟着它小跑了幾步,突然矮下身去,右手揪住它的头皮,刀子同时从脖子处送进去,然后顺势一掀,猪就侧躺在地上。徒弟把个大盆往它脖子下一递,正好垫住了。血喷进盆中。
三人看得有些呆了。
麻定国说:“这样杀猪,我还是头次见到。”
那个把他们带到龙师傅家的年轻人正好站在旁边,他满脸放光地说:“这叫杀跑猪。没见过吧?”
“绝,真绝。”
“那还用讲。这一手,也只有在我们寨子里才能看到。”
龙师傅盯着猪的脖子,表情像块岩石。见血自动止住后,他便喊徒弟一起把猪翻正,让它趴在地上。三人想围拢,却被其他人挡住了。杨红卫急得叫了起来。龙师傅回过头,向他招了招手,寨上人才放他过去,其他两个却还是被挡住。廖伟无所谓。麻定国急得干瞪眼,但这不是在街上,是在山寨里,虽然他身上也流着蚩尤的血,但不敢跟这些山上的人硬顶。
杨红卫见龙师傅取下荷包,从里面陆续拎出血红的朱砂,分别塞进猪的两耳、嘴巴和屁眼,再围着猪转起圈来。他发现龙师傅转圈跟寻常走路不同,便格外提起神来观摩。龙师傅身子微蹲,每走两步,第三步后脚是并上去的。重新开步时,必然是换一只脚。看明白后,如果不是怕冲撞了龙师傅,他真想跟在后面走两圈。走完第九圈,龙师傅正好停在猪头边。猛地一掌拍在头盖骨处,他大喝一声:“起!”那本已瘫在地上的猪竟然打了个激灵,起身跃出一丈,然后继续往前跑。等它快跑到案板处时,龙师傅又喝了一声:“止!”那猪立刻软了下去,贴在地上,再也不见动了。
寨中人都喝起彩来。三人却连彩也忘了喝,竖在那里像三根木头。
等龙师傅杀完猪,卖完肉,三人才拢上前去。杨红卫把凑齐的两千块钱双手端着,递到他面前。
龙师傅没接,瞪着他。
“龙师傅,这是我们一点小意思。”
“在我那里喝顿酒,还要收你们的钱,你们这是小看我姓龙的了。”
“绝对不是这个意思。这是,拜师钱。”
“拜什么师?你们未必想学杀猪?”
“不是杀猪,是,跟你老人家学法术。”
把头用力一摇,龙师傅说:“我当年没出师,教不得。再讲现在学了也没用。这门法术,就到我这里为止了。”
杨红卫还想说点什么,龙师傅的徒弟说:“师傅连我都不教,你们就莫想了。快走吧!”
见寨里其他人都露出敌意,杨红卫不敢再拗下去,但他坚持把钱留下,说是表达对龙师傅的敬意,感谢他让自己和兄弟们开了眼界。龙师傅倒不好意思起来,吩咐徒弟从家里取来二三十斤腊肉、一坛苞谷酒,让他们带回去,又送了六颗朱砂,说是放在家里带在身上都可以辟邪。
出了寨子,杨红卫还几步一回望。
麻定国说:“你还看什么呢?这辈子也只能看这一回了。”
廖伟说:“看这一回也算没白看,太神了。就是有点贵,两千块钱呢。”
杨红卫没接话,从口袋里取出朱砂,放在掌中打量了一回,又小心翼翼地放回去。
麻定国说:“龙师傅是送给我们三个的,你可别独占了。”
杨红卫眼睛鼓了起来,爆出两蓬冷光。
“你瞪我干什么?未必我讲得不对啊。”
“算了,先莫跟他吵。龙师傅不肯教,他心里正烦得很呢。”
“我也烦得很。好容易找到了,却没学到。”
杨红卫阴阴地笑了一下,说:“谁讲没学到?”
其他两人都面露惊疑之色。
麻定国问:“你学到了什么?”
“回去再告诉你们。”
脚下出现一个陡坡。他们不再说话,把精神贯注于脚下,免得滑到旁边的山谷中去。
回到城里,第二天还得上一天班。他们去了单位,却被告知连续旷工两天,要加倍罚。执行的人苦着脸说,我也是没办法啊,又说副局长去市里开会,走之前还特意叮嘱要留神他们三个。诉完苦衷后,他往二楼挤了挤眼,说:“她回来了。”
三人冲进女副局长办公室,大吵了一回,把局长也招来了。女副局长点着他们对局长说:“他们要再这样,只有下岗。要不然,这摊我就不管了。”
局长黑着脸说:“你们听到了么?都是上了一二十年班的人了,要懂点规矩。”
不敢跟局长顶撞,三人憋了一肚子火退了出来。门外几个看热闹的人尾随上来。
“她讲了,晓得你们三个是老油条,她就是要放到油锅里再炸一炸。”
“哎,把你们炸了,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没卵事,天天也要坐在这里,屁股快要坐出疮来了。”
杨红卫冷笑一声,说:“是她炸了我们还是我们炸了她,还不晓得呢?”
“好。你是我们单位第一条好汉,你要撑不住那就真的要变天了。” 杨红卫不再接话,加快了步伐。其他两人阴沉着脸,跟了上去。
接下来大半天杨红卫都没说话,只是眯着眼抽烟。麻定国不停地絮叨,说是不能这么就让人把钱给扣了,一个月就这么点钱,还要吃饭呢。廖伟说,有什么办法呢,人家是领导,说扣钱就扣钱,说下岗就下岗。杨红卫听到这里,又冷笑了一声。其他两人期待他说点什么,他却盯着窗外看。
下班后,杨红卫请其他两人到小饭馆里吃了一顿,却不许喝酒,说是吃完了就去河滩上修炼,练完了再去夜宵摊喝酒。
麻定国问:“还练什么?”
“练转圈。怎么转,我已经看会了。”
“没这么简单吧。”
“当然没这么简单。龙师傅转的时候手上还捏着诀,我也看清了。他嘴上讲不教,实际上已经做给我看了。你们以为那两千块我是白送的?”
他说得斩钉截铁,其他两人无法置疑,只有称赞他悟性高,又说龙师傅到底是个高人,传法也传得这么有套路。
“那当然。我只要稍微呆滞一点,过了就过了,他不会传第二遍。”
“高!你现在是高人的徒弟了,也快成高人了。”
他露出睥睨之色,扫了两个兄弟一眼,说:“你们放心,我不会对你们两个保密的。我会什么,你们也会。”
他这么一说,其他两人倒有点迫不及待地想去练了,吃饭的速度便比往常快了些。
出了饭馆,天色像清水中掺了些墨,虽然一切景物都还历历分明,色调终究有些晦暗了。风中的热意消退大半,透出些爽快的意思,所以人反而精神起来。他们冲到河边,拣了一处僻静的地方,捏着诀,学着龙师傅的步伐转动起来。转着转着,白天里的不愉快就被甩到对岸的山里面去了。
“你们在干什么?”
三人惊了一跳,停下来,就看到女副局长从块大岩石后转了出来。他们都没接话,看着她走过来。
杨红卫回过神来,眯起眼睛,说:“领导,这是下班时间,你还来盯我们的梢?”
“我盯你们的梢干什么?这是我散步的地方。”
“那我们就不晓得了。”
“你们不上班,就为了搞这些鬼名堂。”
“这不是什么鬼名堂。讲了你也不懂。”
“我的水平未必比你们差,有什么你们懂我不懂的。你是不敢讲吧?”
“我告诉你,我们是在练法术。”
“法术,什么法术?”
杨红卫欲言又止。
麻定国说:“讲出来吓死你?”
“讲吧,不要故作神秘。”
“赶尸。”
女副局长愣了一下,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盯着他们看了一会,摇摇头,说:“有空多琢磨下业务,少搞些这样的封建迷信。”
杨红卫说:“你不懂就别乱喷,什么封建迷信,这是法术,是,非,非物质……”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吧。我告诉你们,这不可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封建迷信。我劝你们一句,到此为止,安心上班,不要传出去成为笑话。”
“你个×,你才是笑話!”
“你嘴巴放干净点!我是你领导。”
“老子打死你!”杨红卫大吼一声就扑上去,把女副局长一把推倒,骑了上去。
女副局长尖叫起来,从地上摸起一块卵石,拍在他脸上。他抓她的手腕,另一只手摸起块更大的卵石。
另两人本想着他把女副局长打一顿,也算出了口气。看到这场面,连忙冲上去,抓腕的抓腕,箍身的箍身,合力把他从女副局长身上拖起来。
女副局长从地上爬起来,也不说话,转身就跑。她穿着平跟鞋,跑得还不慢。眼见她跑出几丈远了,杨红卫怒火难平,拔脚去追,却被廖伟死死拖住。他愈加暴怒,猛一转身,下狠力往他胸前一推。廖伟往后踉跄了几步,还是没收住,后脑勺磕在大岩石上,两眼一下子变木了,身体滑了下去。
麻定国连忙冲上去,把他抱住,一手捂住他脑后。摇了几下后,麻定国凄厉地叫起来:“你莫搞怪!你还有老婆的呢!”
杨红卫站在那里发呆。
“你快过来看看!”
他移了过去,蹲下去瞅瞅他脑后,又试了试他的鼻息。
“没救了。”
“怎么没救了?快送医院。”
“我要坐牢了。”
“快送医院,只要救过来,你就不会坐牢。”
“我怎么就把你打死了?我怎么就没把那个×打死呢?”
“快一起把他扶起来啊!”麻定国的脸都喊变形了。
杨红卫摇摇头,喃喃地说:“来不及了!”
“你要不肯扶,我就背他走!”
杨红卫打了个激灵,眼中射出炽热的光来:“背什么背,我要把他赶着走。”
“你发癫了!”
他盯着麻定国,慢慢地逼近,脸比庙里的判官还要狰狞。
麻定国的脸其实比判官好看不到哪去,却骇得从地上弹起来,使劲跑,一边跑一边喊:“你发癫了!我要喊人来。”
杨红卫冷笑一声,没去追,而是把尸体往后拖了一丈远。几分钟前还暖热鲜活的身体这时像石头一样又硬又沉。他从口袋里掏出朱砂,塞进廖伟嘴里,塞进廖伟两耳,又翻过来,褪下裤子,往廖伟屁眼里塞了一颗。然后他站了起来,左手捏诀,身体微蹲,围着尸体转起圈来。
人们赶过来的时候,杨红卫还在沉稳地转着圈,一点也没加快速度。人们看到他脸上焕发着迷狂的光彩。谁也没有再走近,只是围成个圈子,屏住气看着他转完了最后一圈。
他正好在尸体头部停住,矮下身去,左手还是捏着诀,右手在尸体天灵盖上猛拍一掌,以全部的力量大喝一声:
“起!”
最初的研究是在网上搜索各种资料。他们很快汇总整理出一份材料。单位打字室的小妹看到题目:赶尸研究,吃惊得眼睛像是要弹出来了。不过尽管这跟单位业务八竿子打不着,她还是匆匆排了一下版,打印出来。低头递材料时,她的手几乎抖起来。好在杨红卫一把扯了过去,转身就走,没有注意到她的异常。她也悟不清心中的恐慌为何而起,对着电脑呆坐了一会儿,便决心忘掉此事,点开了麻将游戏。
这份材料内容丰富而驳杂,有不少含糊甚至自相矛盾之处,这引发了他们接下来许多个夜晚的热烈讨论甚至是激烈争论。首先能够确定的是,本县是赶尸的发源地。在解放前,许多本地人挑上一副货担,或者背上做木匠、篾匠、屋匠活的家伙,外出去讨生计。往西可到四川,往西南可到贵州和云南。找到落脚的地方,便托人带个口信给屋里人。若是盘活自己之外还有盈余,又没有全花在嫖赌上,总能寄些钱回来。至少到了年关,人也会回来一趟,在家中盘桓到一两个月,等天气转暖,又出去闯世界。这些人在外面晃荡过了,就不能再安心总是待在老家。(看到此处,三人都想起自己半生就耗在这个巴掌大的县城,简直是愧对先人)但西南之地山高谷深,虽然人不及这边的头脑活泛,凶险之处还是甚多,在外谋生又难免冲霜冒雨,甚至染上瘴气,如果许久不见音讯,屋里人便在一种无奈的哀戚中默默等待。那个最后的口信抵达后,她就会走到赶尸匠家中,用压得很低的声音说:“师傅,请你去赶一趟脚。”赶尸匠问明地址,收下预付的二十吊铜钱,便掏出张黄纸,请未亡人把死者姓名、生辰八字、死亡日期写好,然后画道符贴在黄纸上。换上法袍,黄纸掖进袍里,他就上路了。那边已有老司将尸体做了处理,赶尸匠付给老司一部分钱后,便将尸体赶回来,再收取另外的二十吊。这种需要打个来回的费用最高。还有一些赶尸匠本来就在异地谋生,他们每具尸体统共只收二十吊,但会等着死上好几个人,将尸体一起赶回来。这笔费用要么是由死者生前付了,要么是由同出谋生的老乡垫付,回来后未亡人再归还并附上谢礼。不管怎么付,开销都比用棺材运回来低廉得多。即便不计开销,从云贵川到本地,一路上山道崎岖,峰险坡陡,抬着副棺材,许多地方简直没法通行。当然,至少四川可以走水路回来,但船家最忌讳死人上船,认为必招致舟毁人亡,给再多的钱也不愿揽这桩晦气活。有些在东边或北边死掉的人,也可以赶回来。但东不过靖州,北不过常德。因为出了这些地界,便不是本族先人的鬼国辖地了,就算是法力精深的老司,也赶不动。说到本族最早的先人,那可是赫赫有名,就是当年跟黄帝老子争天下的蚩尤爷。杨红卫还清晰地记得小时候老辈子提起这桩事时都是撇着嘴巴对黄帝老子表示不屑,认为他是靠找人帮忙才赢了那一仗的,论真实本领,十个黄帝老子也不是蚩尤爷的对手。但蚩尤爷终究是败了,死了很多兄弟和族人。撤退时蚩尤爷不忍心把他们的尸体抛在战场上,命令军师想办法带回去。军师手持蚩尤爷赐予的符节,口念咒语,顿时生起漫天大雾,困住了黄帝的追兵。尸体们都在雾中站了起来,跟随他长途跋涉,回到南方的山地后,才重新倒下。这位军师就是老司之祖,也是所有赶尸匠的祖师爷。老司拥有包括赶尸在内的诸多法力,但赶尸匠只会赶尸。然而即便是赶尸一门,也深不可测,比如让尸体在路上不腐烂(杨红卫据此认为祖先很早就拥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说苗人落后,根本就是个谎言,是黄帝老子那帮家伙的污蔑。另两人虽然没有立表明确赞同,但也都含含糊糊嗯了一声);比如防止随时可能发生的尸变(一想到在荒山野岭中身后的尸体突然扑上来,三人后脑勺都冷飕飕的,连忙灌了口酒);这两样本领虽然厉害,但都比不过那个最精深、最神奇也是最重要的法门:把魂魄封在尸体内并让他站起来(三人在这一项上展开了数次长时间的争论)。
麻定国怀疑这个法门的存在,他点着资料上的某页说,赶尸就是把尸体的两条胳膊绑在两根竹竿上,尸体穿的黑衣袖子很长很大,竹竿很细,从腋下穿过,袖子遮住竹竿,前后两人把一串尸体扛起来走,尸体就像在跳着前进。除非是有人凑近了,打着火把来看,否则是发现不了竹竿的。但没有人会接近夜路上的赶尸匠。至于白天,白天赶尸匠在死人客栈里睡觉,尸体靠墙站在房间的门后。店里伙计只能把饭菜放在门前,敲几下门后离开,由赶尸匠开门自取。赶尸匠在天亮前抵达,在天黑后离开。掌柜收钱时都是低着头的,他们不但害怕去看赶尸匠的身后,连赶尸匠的脸,也不敢直面。所以这个秘密直到赶尸这个行业快要消失时,也没有被揭露。
廖伟既像是在跟他争辩,又像是在帮他进一步夯实怀疑。他说,离现在最近的赶尸,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当时一个南下的解放军战士黄昏时在路上碰到两个人。前面那人倒也罢了,后面那人特别臃肿,穿着大袖黑衣,戴顶高帽,额头上贴张黄纸,把脸都遮住了,纸上画着弯弯曲曲的红色符号,简直古怪到极点。虽然很快有旁人出来解释这是赶尸,战士还是不肯相信,怀疑是国民党敌特分子,便跟踪他们到了死人客店。战士虽然年轻,办事还是有章法,先是在伙计那里调查了赶尸匠点的饭菜,发现量大得足够寻常三个人吃,便硬闯进房间。但桌边确实只坐着赶尸匠一人,尸体就如伙计所言,按规矩站在门后。战士虽然气血旺,还是不敢朝尸体脸上的那张黄纸伸出手,在房间转了一圈后,没发现什么异常,便退了出去。但他老觉得当中藏着什么古怪,夜里在床上翻来捣去睡不着,快要把床捣塌了,脑门前才起了火花,想起桌上摆的碗筷是两副,那个赶尸匠既没有请伙计吃饭,也没有请自己吃饭,难道还请死人吃饭不成?第二天清早,他爬起来,用冷水把困意一把抹去,追上了赶尸匠。在他的喊叫下,赶尸匠虽然停了下来,却没有回头。战士绕到前面,还没开口问话,就发现不对:昨天这赶尸匠还是两只小三角眼,今天就变成了铜铃眼;虽然脸都生得丑,但丑得绝不一样。而且,高矮也不一样。战士拉开了枪栓,逼赶尸匠把尸体额头上那张黄纸揭下来,赫然就是昨天的赶尸匠,只是眼睛闭着,不肯睁开。战士用枪托逼着他睁开了眼,脱了黑袍。原来是有个死人,垂手垂脚的,在他身后挂着。两人轮流背,一天一换。之所以饭菜点得多,那是因为背着死人走路格外耗精力,必须多吃。最令战士气愤并不在这里,而是死人并不是完整的,只有头和四肢是真的,躯体是稻草扎的,这样背起来较轻松,也容易防腐。到了丧家,在赶尸匠将尸体装入棺材之前,其他人是不允许接近尸体的。死者寿服已穿得熨熨帖帖,家属凑前一看,那张脸在昏暗的灯光下恍然如生,似乎还有弹性,便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哪里还有心情去细究当中奥妙。赶尸匠以防止尸变为借口,在家属看过后便将棺材盖合上、钉死。这个秘密也钉进棺材中,直到那个战士出现,才被掀开。这件事之后,赶尸这门职业,算是彻底消失了。回憶文章原载于县文史资料第一期,作者是本地第一任副县长,可谓事实确凿,铁板钉钉。 “什么铁板钉钉,他要是还活着,老子钉穿他的腮帮,看他还敢不敢乱放屁?”杨红卫往小桌上拍了一掌,几乎把本来就松松垮垮的桌子拍趴下。他嘴里喷着酒气,眼睛喷着火,指出该县长也是个南下干部,是黄帝老子的后代,南方的事,根本就搞不清。赶尸从来就是夜里行,日里睡,从来没听说在白天也赶尸的。白天赶着尸体走路,不但人不答应,狗也不答应。他接着指出,那篇文章中说战士头次碰到赶尸匠时,看到他手里拿着个铃铛摇。其实赶尸匠用的是面小锣,叫作阴锣。夜里远远地听到这种锣声,其他人都会把狗喊进屋,把门关得紧紧的。赶尸匠倒不怕狗咬,而是怕狗惊扰了尸体,闹出尸变来。
杨红卫的姑祖母年少时曾在走夜路时碰到过赶尸的,所以他自觉是个权威,而且对尸体会自己走路深信不疑。当廖伟怯怯地提出不同意见,说是听老辈子讲赶很多尸体确实是两个人赶而且也用竹竿时,他恨恨地喝了口酒,横着眼睛说:“酒有假酒,赶尸的里面也有假冒伪劣产品,你们懂么?”
麻定国说:“那他们也收到了钱,也把尸体赶回来了。”
“那叫抬回来,法力不行。”
“尸体没有腐烂,还是有法力的。”
“法力肯定是有点的,不然谁敢带着尸体走夜路。但最厉害的法力他们肯定没有。”
关于最厉害的法力是不是存在,三人争来论去,还是没有统一意见。杨红卫姑祖母已经过世了,也没人录下她的回忆发表出来,但他觉得姑祖母七十多岁时讲话嘴巴不漏风,还能嚼炒黄豆,不会记错。她要不是从坎上不小心摔下来,绝对能活过百岁。他想姑祖母既然见过,跟她同辈的老人说不定也见过,便提议去找熟识的老辈人问问,问到的才是真东西。其他两人也觉得这份资料里面鸡叫鸭喊,声口不一,只怕是靠不住,不如去问问那些老辈人。
三人先是在城里转悠,四处打探。老辈人坐在竹椅上,摇着蒲扇,一个个都闲得发慌。见有小辈前来搭话,都很欢喜,精神陡长,恨不能把积攒在肚皮里的陈年烂谷子都倒出来。但说到尸体走路,他们确实没有见过。从前城里倒是有几个赶尸匠,一个个都丑绝了,小孩子见了会吓哭。他们那时还小,都不敢挨近。只是听大人说,这种人身上阴气重,就算在太阳底下,靠近了寒毛也会竖起来。还说他们一辈子难得讨到老婆。
听到这里,麻定国问:“讨不到老婆怎么办,难道还像和尚那样憋一辈子?”
“实在憋不住,那就去找下江来的女人呗。那些下江女人其实也不太情愿,但收了双倍的价钱,把脸一蒙,也就任他们搞一回喽。”
说这话的老人年轻时放过排,谈到此处,脸上漾出笑容,显然是想起了当排客时的风流勾当。麻定国的爷爷也当过排客,晓得老人所说的下江女人是指从下游来的娼妓。当年水运昌盛的时候,县城是山货的一个集散地,热闹非凡。所谓下江,是指城边这条大河往下通达的一切地方。益阳是下江,南京也是下江。他忍不住跟老人话起排客往事。老人顿时滔滔不绝。廖伟也觉得这些事比赶尸还有味些。只有杨红卫有些不耐烦,但他觉出这个老人对赶尸有点了解,还是捺住性子听完了他的长篇回忆,然后把话题扯回来,问起赶尸匠是怎么练成的。
“嘿嘿,这个你是问对人了,这条街上恐怕只有我清楚。有一样我是看过他们练的,就是在太阳底下转,要转得急,转个十多二十圈后突然喊停,马上就要辨得清朝向,面朝东就要喊出是东,面朝北就要喊出是北。到了这一步,才算过关。”
“还有么?”
“还有一样,我是听说的。就是白天师傅放个东西在坟头上,徒弟深更半夜去把那个东西取回来。”
“还有么?”
“我今天有点困了,以后再跟你们慢慢讲。”老人说完,狡黠地一笑,起身去搬动竹椅。当年在江上冲波斩浪的力气已经抛掷光了,这把轻巧的竹椅他也得出动两手去拖。廖伟帮他将竹椅拎回屋里。
回来的路上,杨红卫时而按捺不住地打旋,麻定国也兴致勃勃地喊停,发问。回答得倒是快,但没有一次答对。事实上,本地人习惯了说前后左右,对东南西北分不太清。两人忍不住骂骂咧咧。倒是廖伟还记得上学时老师教过的:上北下南,左东右西。但他也只有概念,没有方位感。三人都觉得可以练一练,好玩。
第二天上午,三人本想溜出单位,到河边练习这门功夫,却没有走成。单位新近调来个副局长,是个三十出头的女人。她一上任,就决心扭转旷工现象,发布了新的考勤办法。三人本来没当回事,还做好了顶嘴的准备。但女副局长跨过了批评教育环节,直接宣布扣奖金。虽然只是小惩,但那也是两顿夜宵钱。更重要的是,伤面子。三人在单位上虽是混日子,只求轻松,不求上进,但对面子还是看重的。杨红卫和麻定国二话不说就冲进女副局长办公室,廖伟拉扯不住,也跟了进去,准备附和着吵上几句。
女副局长很镇定,坐在新配置的办公桌后用普通话说:“有什么意见跟你们股长提,由他向我汇报。不要越级,这是起码的规矩。你们也上了这么久的班了,这点规矩应该懂。”
杨红卫说:“你的意思就是老子还不够资格跟你讲。”
“有没有资格,要靠自己的表现说话。”
“老子上了二十多年班了,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
“上了二十多年班,怎么还是现在这个样子?”
杨红卫胸脯和眼睛都鼓了起来,却说不出话。女副局长拿过桌上一份文件,若无其事地看了起来。门口已经聚集了几个人,工会主席随后也进来了,半哄半劝把三人拉走。
杨红卫吼了起来:“烂×,搞得老子火起来了,看老子不把你戳烂!”
麻定国跟着说:“一个××,才到这里来就到处乱夹人。”
工会主席把脸一沉,说:“你们也是单位里的人,讲点素质好不好。我告诉你们,老板是支持她的。你们不要搞得她跑到老板那里去告状。”
三人对一把手还有些畏火的,工会主席也是老资格,家里又是街上的,他们在他面前也不敢太过分,遂恨恨地走了。找了个僻静角落,三人蹲下来抽烟。杨红卫和麻定国又把女副局长骂了一通。廖偉不作声,等他们骂完后,突然蹦出句:“你们觉得她像不像一个人?” 麻定国问:“像哪个?”
“以前你们堵在巷子里摸过的那个。”
“我们摸得太多了,你讲的是哪个?”
“就是那个不哭不闹,只顾捂着胸脯往角落里躲的。”
“那是个细妹子。”
“那细妹子长到现在,也差不多这么大了。脸型也像。”
杨红卫说:“我反正没印象了。”
麻定国说:“你这么一讲,我还有点印象。有点像,但也不太像。”
“反正我们要小心点,万一是她呢?”
杨红卫说:“要是她还好些。只恨当时没……”
麻定国说:“我们也只是乱摸几下,真的来,哪个敢?要坐牢的。”
“只要没人看到,来了也就来了。”
“也只看到你讲,从没看到你真行动。”
“你以为老子不敢?老子只是不缺女的。”
“嘿嘿,你算了吧。”
廖伟说:“算了,算了,等下班后,我们先去河边练一下转圈。”
杨红卫说:“到河边练什么,就在这里练。”
“不太好吧。”
“有什么不好,反正我们是在单位里,又不是旷工。”
“对,就在这里练,看她奈得我们卵何?”
杨红卫和麻定国霍然竖了起来,廖伟也慢慢升上来。对着太阳辨明方向后,他们就轮流转起来。辨对了几次后,他们转得兴奋起来,声音也涨高了。远处有人指指点点,还有人走过来,他们只当没看见。工会主席接到报告,出来看了一会,摇摇头,又回办公室去了。
经过十几天的练习,三人都达到了一停下就能准确喊出方位的地步。他们觉得自己正在成为身怀绝技的人,不再像过去那样活得松松垮垮,而是走路都带着风,看人时有傲然之色。为了保持住这份傲然,他们决定通过那惊悚的一关。黄昏时他们去了城西的坟山,选定了一座坟,然后两人先走,剩下的那人把一样东西藏在指定的地方。至于是什么东西,只有放的人清楚。
晚上三人在河邊吃夜宵,除了谈论赶尸就是骂女副局长,到了子时,突然就一齐沉默下来,看着杯中的酒。过了一会,杨红卫毅然站了起来,把杯中酒一饮而光,也不说话,转身就走。另两人盯着他的背影。那背影消失许久了,他俩才收回目光,继续喝酒闲扯,声音却是小了许多,聊得也心不在焉。后来他俩索性不说话了,只是喝酒,嚼凉菜,不时往西边瞄上一眼。
杨红卫回来时是咬紧牙关的,脸显得有几分狰狞。其他两人看着他,都没作声。他慢慢地从裤袋里摸出带链子的钥匙扣,往桌上一拍,然后坐了下来,斜睨着麻定国。
“是的么?”
麻定国把钥匙扣从桌上拎了起来,链子在灯光下晃着冷光。瞅了片刻,他点点头。
“该你了。”
麻定国喉结滚动了一下,也没再喝酒,就站起来,两只手攥得紧紧的,几乎是冲进夜色中。
等他走远了,廖伟问:“没碰到什么吧?”
“等下你自己去了,就晓得了。”
廖伟脸顿时就变白了,后悔自己问句这样的鬼话。他恨不得打自己一耳光,也恨不得打杨红卫一耳光。但他谁的耳光都没打,只是低头喝着闷酒,心里突然爆出个念头:麻定国最好别回来了。这个念头把他吓了一跳,连忙把心思使劲转到眼前的酒菜上。
尽管去的时间比较久,麻定国还是又出现了,并带回了一个烟盒。杨红卫把烟盒拿起来,从里面倒出根半截烟,说了句,被鬼抽了一半,然后嘿嘿笑起来。
廖伟脸色更白了,目光先是落在桌面上,然后又掉在脚下。
“现在太晚了,我明天夜里再去。”
“那不行!”
“你放了什么东西,我明天翻倍赔给你。”
“不是这回事,就现在去。”
廖伟抬起头,看到四道目光都朝自己砍来,那两张脸也像鬼一样难看,只有喝了一大口酒,又问老板要了一小瓶二两五装的劲酒,拖着两条腿往黑夜深处挪去。
麻定国说:“他会不会跑回家去?”
“那不会。除非他不想跟我们玩了。”
“那也是,除了我们,就没人跟他玩了。”
“他人还是好,就是胆子细了点。”
“只要过了这一关,他胆子就变大了。”
“那肯定。你放了什么?”
“一块石头。”
“嘿嘿,难怪你不肯要他赔。赔你两块石头,你是拿去炒菜呢还是拿着当饭吃?”
“是块金子我也不要他赔。我就要他去拿。”
“你被吓到了么?”
“你没被吓到?”
“那种地方,随便什么响动都吓人。不过也很刺激。”
“那些混黑社会的只怕也没这个胆。”
“那当然。我们现在是什么人,他们想都想不到。”
“你还真的想赶尸?”
“要真的可以把尸体赶起来,那班也不用上了,到处去表演,可以赚大钱。”
“我们是搞着好玩的,莫太当真。”
“我本来就当真。”
“嘿嘿,那我就看着你把尸体从地上赶起来。你莫到时赶半天也没看到起来啊?”
“总有办法的。”
最后一点菜都吃完了,还不见人回来。他们要老板再炒碟小河虾上来。老板却说没有了,其实是催他俩走了。他俩心知太晚了,不好赖着不走,便结了账。两人互相看了一眼,便往西边走去。快要到坟山的时候,他们看到了廖伟。他勾着头,还在往前走。两人停住步子,眼见他就要撞上来了。
“喂!”
廖伟抬起头,目光直直的,仿佛不认识他们。
“真的撞到鬼了?”
廖伟把手中石头往下一甩。两人连忙后退。石头弹了起来,从麻定国的腿边擦过去。
“你发癫了!”
“你放块石头做什么?” “怎么啦?放块石头不行啊?”
“你要我半夜里去坟山拿块石头!”廖伟罕见地吼了起来。
麻定国还是没觉得放块石头有什么错。杨红卫上前一步,揽住他的肩,说:“好啦好啦。下次要他放块手表。”
“没有下次了。”
“对,已经过了关了,我们都练成了。”
麻定国说:“接下来不晓得还有什么名堂?”
廖伟说:“再有什么名堂,反正半夜去坟山我是不会干的。”
“好,好。再有什么也是我们三个一起干,不会让你落单。”
廖伟不再作声。见他情绪渐渐平息下来,杨红卫便把手抽回来,双手向前,跳了起来。麻定国嘎嘎大笑起来。笑完后,也抬起双手,跟在后面蹦。廖伟没有蹦,但看着他俩一起一落,到底忍不住咧嘴一笑。
第二天,他们提前下班,去街上找那个老人。老人这次说的却是儿子如何不孝顺的事。经过他们反复提示后,才说:“赶尸匠那套把戏,我只晓得这么多了。”
杨红卫说:“你再想一想,看还有什么?”
老人摇摇头,又慢吞吞地说:“那几个赶尸匠都有徒弟,都是从乡下带出来的。后来没生意了,那些徒弟也回去了。要是还有活着的,也跟我差不多大。”
“哪个乡?”
“那我就不晓得了。”
三人见问不出什么来了,只有离开。
廖伟觉得可能到此为止了,感到一阵轻松。
麻定国却问:“接下来怎么搞?”
杨红卫蹙紧眉头,一语不发。快到分手的时候,他说:“资料上不是说赶尸要用到朱砂吗?我们明天就去那个产朱砂的乡里转转。”
廖伟说:“明天还要上班呢。”
“妈的。那就星期六去,就当去乡里吃农家乐。”
其实他们第二天就动身了,因为到单位后,发现女副局长去市里开会去了。快到中午的时候,他们坐中巴车赶到那个乡,在镇上吃了顿饭,然后四处打听。镇上的老人都知道赶尸这回事,但没一个會。倒是有人提供了一条线索:二十里外有个寨子,里面有个老屠夫,能够把死猪赶着走。
杨红卫嚷着就要直奔寨子,其他两人都劝他明天再去,但他不依,说杀猪一般是在清早,明天去,那就又要等一天。其他两人觉得他说得也在理,便一齐跳上辆小三轮,颠簸着往寨上去了。
车子只能开到山脚,他们爬了段山路,才进了寨。寨中有不少穿苗服的中老年人,也有打扮时髦的年轻男女。他们在一个年轻伢子的带领下,见到了老屠夫。老屠夫穿着破了两个洞的套头汗衫,坐在屋檐下,捧着根手臂长的旱烟管。见到他们出现,老屠夫以为是来收购新鲜猪肉和猪下水的。待到听说是来看赶死猪的,他又一屁股坐下,眼睛盯着地上的青岩板,从旱烟管中喷出青烟来。杨红卫也不慌,蹲在他面前,自个儿点了根烟,从世人已经不相信赶尸这回事说起,说到他们为了证明这回事付出了很多,还被单位领导扣了奖金。
听着听着老屠夫往地上呸了一口,说:“先前的事,他们懂个屁!”
“是的,是的,他们就是些屁人。我们晓得你老人家懂,特意过来请教的。”
“你们要搞清这些事干嘛?又不能靠这个过活了。”
“我们就是想争这口气,证明我们的先人是有大本事的,不能任外面的人乱讲。”
“嗯,嗯。”老屠夫又把他们逐一打量了,眼神变得和善起来,“你们今晚住哪儿?”
“我问过了,寨子里有农家乐,我们就住那里。”
“嗯。明上午正好要杀只猪,就在前面大坪里,你们过来看。”
“好,好。你还没吃夜饭吧?我们请你到农家乐去吃。”
“你们是客,哪要你们请。要是不嫌弃,就到我这里吃。我炒几碗腊肉,开坛苞谷酒,你们吃完了,再去那里困觉。”
“还要麻烦你老人家,那不好意思。我们是一个县的,也算不得客。”
“寨子外面来的,就是客。我反正一个人过,你们来了,就吃餐热闹饭。”
“那我们就不讲客气了,陪你老人家喝个尽兴。”
老屠夫笑了起来,一张黝黑的脸尽是沟沟壑壑。
杨红卫向其他两人使个眼色,说:“我们到厨房去帮师傅打下手。”
说是打下手,其实菜也是他们炒了,饭也是他们煮了,最后连酒也是倒在碗里捧到老屠夫面前。屋里太暗,他们就把桌椅搬到屋前小坪里。月亮从屋后露出半边脸的时候,他们就喝开了。老屠夫姓龙,他们龙师傅龙师傅的喊得甚是亲热。喝到半酣,龙师傅主动承认,自己当年学过赶尸,但没等学全,就没生意了,师傅回乡下种田,自己只好回寨里,改学杀猪。
杨红卫说:“不管怎么讲,你老人家是这世上最后一个会赶尸的人。”
“嘿嘿,也算,也不算。”
“那当然算。”
龙师傅不作声,只是喝酒,把腊肉嚼得很响。过了许久,他才说:“当初要不是穷,又长得丑,我是不得去学这个名堂的。”
麻定国问:“那怎么不一开始就学杀猪?”
“我十来岁的时候,寨里没有猪杀,都是靠打猎过活。到了五十年代,才慢慢兴起养猪。”
“你老人家后来成家了没有?”
“成什么家?一个人过,自在得很。我师傅、师伯他们也是一辈子单身。”
“是啊,一个人过,最自在。我现在也是一个人过。”
杨红卫说:“我也是。”
“你们样子不算丑,又是城里人,怎么没讨老婆呢?”
麻定国说:“我是讨了又离了。他是把老婆打跑了。”
“哦,那你呢?”
“有是有,不过三天两头吵架,过得也没什么意思。”
“嗯。反正人都是自己招呼自己,谁靠谁都靠不到。”
杨红卫说:“正是这个理。龙师傅,还是你看得透。”
“你们要是跟死人打过交道,也早就看透了。” 麻定国问:“死人到底会不会走路,从云南四川走到我们这里来?”
龙师傅又嘿嘿笑了两声,说:“我讲过了,我没学全,也没看全。”
杨红卫说:“你就别多嘴了,明天龙师傅会给我们看的。喝酒,喝酒。”
四只碗碰在一起,碗中的月亮差点荡了出来。
三人后来也没去农家乐,就在龙师傅的偏屋里睡了一夜稻草铺。虽然虱子不少,但因为酒喝得透,倒也能睡进去。
第二天是龙师傅把他们喊醒的。虽然浑身发痒,但看赶死猪的劲头盖过了这种痒。他们连早餐都不想吃了。龙师傅却要吃早饭,还要喝点早酒。他们也就耐着性子陪着喝。喝得脸微微透红,龙师傅才转回里屋,拿出个小荷包。这小荷包沉甸甸的,上面还绣了些古怪的符号。他把荷包挂在腰间,围上皮护兜,从栏里赶出头大猪。
坪上聚了一堆人,案板也摆好了,上面悬着把油亮的杀猪刀。有个嘴巴往外翻露着大门牙的年轻人跑过来,喊了声师傅。龙师傅点点头,也不下令绑猪,而是取下杀猪刀,慢慢悠悠地靠近那头猪,又跟着它小跑了幾步,突然矮下身去,右手揪住它的头皮,刀子同时从脖子处送进去,然后顺势一掀,猪就侧躺在地上。徒弟把个大盆往它脖子下一递,正好垫住了。血喷进盆中。
三人看得有些呆了。
麻定国说:“这样杀猪,我还是头次见到。”
那个把他们带到龙师傅家的年轻人正好站在旁边,他满脸放光地说:“这叫杀跑猪。没见过吧?”
“绝,真绝。”
“那还用讲。这一手,也只有在我们寨子里才能看到。”
龙师傅盯着猪的脖子,表情像块岩石。见血自动止住后,他便喊徒弟一起把猪翻正,让它趴在地上。三人想围拢,却被其他人挡住了。杨红卫急得叫了起来。龙师傅回过头,向他招了招手,寨上人才放他过去,其他两个却还是被挡住。廖伟无所谓。麻定国急得干瞪眼,但这不是在街上,是在山寨里,虽然他身上也流着蚩尤的血,但不敢跟这些山上的人硬顶。
杨红卫见龙师傅取下荷包,从里面陆续拎出血红的朱砂,分别塞进猪的两耳、嘴巴和屁眼,再围着猪转起圈来。他发现龙师傅转圈跟寻常走路不同,便格外提起神来观摩。龙师傅身子微蹲,每走两步,第三步后脚是并上去的。重新开步时,必然是换一只脚。看明白后,如果不是怕冲撞了龙师傅,他真想跟在后面走两圈。走完第九圈,龙师傅正好停在猪头边。猛地一掌拍在头盖骨处,他大喝一声:“起!”那本已瘫在地上的猪竟然打了个激灵,起身跃出一丈,然后继续往前跑。等它快跑到案板处时,龙师傅又喝了一声:“止!”那猪立刻软了下去,贴在地上,再也不见动了。
寨中人都喝起彩来。三人却连彩也忘了喝,竖在那里像三根木头。
等龙师傅杀完猪,卖完肉,三人才拢上前去。杨红卫把凑齐的两千块钱双手端着,递到他面前。
龙师傅没接,瞪着他。
“龙师傅,这是我们一点小意思。”
“在我那里喝顿酒,还要收你们的钱,你们这是小看我姓龙的了。”
“绝对不是这个意思。这是,拜师钱。”
“拜什么师?你们未必想学杀猪?”
“不是杀猪,是,跟你老人家学法术。”
把头用力一摇,龙师傅说:“我当年没出师,教不得。再讲现在学了也没用。这门法术,就到我这里为止了。”
杨红卫还想说点什么,龙师傅的徒弟说:“师傅连我都不教,你们就莫想了。快走吧!”
见寨里其他人都露出敌意,杨红卫不敢再拗下去,但他坚持把钱留下,说是表达对龙师傅的敬意,感谢他让自己和兄弟们开了眼界。龙师傅倒不好意思起来,吩咐徒弟从家里取来二三十斤腊肉、一坛苞谷酒,让他们带回去,又送了六颗朱砂,说是放在家里带在身上都可以辟邪。
出了寨子,杨红卫还几步一回望。
麻定国说:“你还看什么呢?这辈子也只能看这一回了。”
廖伟说:“看这一回也算没白看,太神了。就是有点贵,两千块钱呢。”
杨红卫没接话,从口袋里取出朱砂,放在掌中打量了一回,又小心翼翼地放回去。
麻定国说:“龙师傅是送给我们三个的,你可别独占了。”
杨红卫眼睛鼓了起来,爆出两蓬冷光。
“你瞪我干什么?未必我讲得不对啊。”
“算了,先莫跟他吵。龙师傅不肯教,他心里正烦得很呢。”
“我也烦得很。好容易找到了,却没学到。”
杨红卫阴阴地笑了一下,说:“谁讲没学到?”
其他两人都面露惊疑之色。
麻定国问:“你学到了什么?”
“回去再告诉你们。”
脚下出现一个陡坡。他们不再说话,把精神贯注于脚下,免得滑到旁边的山谷中去。
回到城里,第二天还得上一天班。他们去了单位,却被告知连续旷工两天,要加倍罚。执行的人苦着脸说,我也是没办法啊,又说副局长去市里开会,走之前还特意叮嘱要留神他们三个。诉完苦衷后,他往二楼挤了挤眼,说:“她回来了。”
三人冲进女副局长办公室,大吵了一回,把局长也招来了。女副局长点着他们对局长说:“他们要再这样,只有下岗。要不然,这摊我就不管了。”
局长黑着脸说:“你们听到了么?都是上了一二十年班的人了,要懂点规矩。”
不敢跟局长顶撞,三人憋了一肚子火退了出来。门外几个看热闹的人尾随上来。
“她讲了,晓得你们三个是老油条,她就是要放到油锅里再炸一炸。”
“哎,把你们炸了,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没卵事,天天也要坐在这里,屁股快要坐出疮来了。”
杨红卫冷笑一声,说:“是她炸了我们还是我们炸了她,还不晓得呢?”
“好。你是我们单位第一条好汉,你要撑不住那就真的要变天了。” 杨红卫不再接话,加快了步伐。其他两人阴沉着脸,跟了上去。
接下来大半天杨红卫都没说话,只是眯着眼抽烟。麻定国不停地絮叨,说是不能这么就让人把钱给扣了,一个月就这么点钱,还要吃饭呢。廖伟说,有什么办法呢,人家是领导,说扣钱就扣钱,说下岗就下岗。杨红卫听到这里,又冷笑了一声。其他两人期待他说点什么,他却盯着窗外看。
下班后,杨红卫请其他两人到小饭馆里吃了一顿,却不许喝酒,说是吃完了就去河滩上修炼,练完了再去夜宵摊喝酒。
麻定国问:“还练什么?”
“练转圈。怎么转,我已经看会了。”
“没这么简单吧。”
“当然没这么简单。龙师傅转的时候手上还捏着诀,我也看清了。他嘴上讲不教,实际上已经做给我看了。你们以为那两千块我是白送的?”
他说得斩钉截铁,其他两人无法置疑,只有称赞他悟性高,又说龙师傅到底是个高人,传法也传得这么有套路。
“那当然。我只要稍微呆滞一点,过了就过了,他不会传第二遍。”
“高!你现在是高人的徒弟了,也快成高人了。”
他露出睥睨之色,扫了两个兄弟一眼,说:“你们放心,我不会对你们两个保密的。我会什么,你们也会。”
他这么一说,其他两人倒有点迫不及待地想去练了,吃饭的速度便比往常快了些。
出了饭馆,天色像清水中掺了些墨,虽然一切景物都还历历分明,色调终究有些晦暗了。风中的热意消退大半,透出些爽快的意思,所以人反而精神起来。他们冲到河边,拣了一处僻静的地方,捏着诀,学着龙师傅的步伐转动起来。转着转着,白天里的不愉快就被甩到对岸的山里面去了。
“你们在干什么?”
三人惊了一跳,停下来,就看到女副局长从块大岩石后转了出来。他们都没接话,看着她走过来。
杨红卫回过神来,眯起眼睛,说:“领导,这是下班时间,你还来盯我们的梢?”
“我盯你们的梢干什么?这是我散步的地方。”
“那我们就不晓得了。”
“你们不上班,就为了搞这些鬼名堂。”
“这不是什么鬼名堂。讲了你也不懂。”
“我的水平未必比你们差,有什么你们懂我不懂的。你是不敢讲吧?”
“我告诉你,我们是在练法术。”
“法术,什么法术?”
杨红卫欲言又止。
麻定国说:“讲出来吓死你?”
“讲吧,不要故作神秘。”
“赶尸。”
女副局长愣了一下,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盯着他们看了一会,摇摇头,说:“有空多琢磨下业务,少搞些这样的封建迷信。”
杨红卫说:“你不懂就别乱喷,什么封建迷信,这是法术,是,非,非物质……”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吧。我告诉你们,这不可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封建迷信。我劝你们一句,到此为止,安心上班,不要传出去成为笑话。”
“你个×,你才是笑話!”
“你嘴巴放干净点!我是你领导。”
“老子打死你!”杨红卫大吼一声就扑上去,把女副局长一把推倒,骑了上去。
女副局长尖叫起来,从地上摸起一块卵石,拍在他脸上。他抓她的手腕,另一只手摸起块更大的卵石。
另两人本想着他把女副局长打一顿,也算出了口气。看到这场面,连忙冲上去,抓腕的抓腕,箍身的箍身,合力把他从女副局长身上拖起来。
女副局长从地上爬起来,也不说话,转身就跑。她穿着平跟鞋,跑得还不慢。眼见她跑出几丈远了,杨红卫怒火难平,拔脚去追,却被廖伟死死拖住。他愈加暴怒,猛一转身,下狠力往他胸前一推。廖伟往后踉跄了几步,还是没收住,后脑勺磕在大岩石上,两眼一下子变木了,身体滑了下去。
麻定国连忙冲上去,把他抱住,一手捂住他脑后。摇了几下后,麻定国凄厉地叫起来:“你莫搞怪!你还有老婆的呢!”
杨红卫站在那里发呆。
“你快过来看看!”
他移了过去,蹲下去瞅瞅他脑后,又试了试他的鼻息。
“没救了。”
“怎么没救了?快送医院。”
“我要坐牢了。”
“快送医院,只要救过来,你就不会坐牢。”
“我怎么就把你打死了?我怎么就没把那个×打死呢?”
“快一起把他扶起来啊!”麻定国的脸都喊变形了。
杨红卫摇摇头,喃喃地说:“来不及了!”
“你要不肯扶,我就背他走!”
杨红卫打了个激灵,眼中射出炽热的光来:“背什么背,我要把他赶着走。”
“你发癫了!”
他盯着麻定国,慢慢地逼近,脸比庙里的判官还要狰狞。
麻定国的脸其实比判官好看不到哪去,却骇得从地上弹起来,使劲跑,一边跑一边喊:“你发癫了!我要喊人来。”
杨红卫冷笑一声,没去追,而是把尸体往后拖了一丈远。几分钟前还暖热鲜活的身体这时像石头一样又硬又沉。他从口袋里掏出朱砂,塞进廖伟嘴里,塞进廖伟两耳,又翻过来,褪下裤子,往廖伟屁眼里塞了一颗。然后他站了起来,左手捏诀,身体微蹲,围着尸体转起圈来。
人们赶过来的时候,杨红卫还在沉稳地转着圈,一点也没加快速度。人们看到他脸上焕发着迷狂的光彩。谁也没有再走近,只是围成个圈子,屏住气看着他转完了最后一圈。
他正好在尸体头部停住,矮下身去,左手还是捏着诀,右手在尸体天灵盖上猛拍一掌,以全部的力量大喝一声: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