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控技能大赛的开展是以推动高职院校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数控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满足制造业发展对高水平数控人才需求为目的。本文通过对数控技能大赛所折射出问题的分析,得出对中职数控专业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数控技能大赛 中职 教学改革 数控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 A
数控类技能大赛作为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的重要窗口,突出职教特色、重视综合能力、展示专业技能。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教学成果的展示平台,既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又考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因此,技能大赛对数控专业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和深刻的教学启示:
一、形成新的办学模式
几年来,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赛题每年都有新变化,从刚开始单一的零件加工过渡到了配合面加工,如今竞赛赛题逐步走向完成一定功能的组合装配件加工,竞赛赛件越来越贴近企业生产实践,且来源于企业典型零件特征,外形借鉴航天、液压及模具行业零件特征。可见,校企联合已不能仅仅停在简单的沟通上面,深度融合势在必行,而技能大赛正逐渐成为校企深度融合的纽带,成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平台。
我院数控技术专业与郑州宇通客车有限公司的合作,是“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范例。具体的合作方式是:在第三学期,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学已经完成,专业课即将开始之际,数控技术专业选派两个班的学生到郑州宇通客车有限公司进行工学交替。工学交替为期半年,两个班的学生轮流上岗和上课。上岗期间,学生与公司员工同等待遇,上课期间,学生还享有全勤补助和食宿费用全免等优惠。具体的教学实施步骤是: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
二、推动数控实训场地的建设
随着技能大赛与企业实际生产要求的逐步贴近,在参加了技能大赛过后,学校都会对实训场地的建设高度反思与重视,并根据赛况对实训场地的规划进行调整,适当加大设备的投入,对落后的机床进行淘汰。另外,为了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效用,同时满足教学、比赛和就业的需求,学校还会逐步健全数控实训场地的运行模式,把基础操作實训、仿真实训、生产顶岗实训合为一体。在这样利好的形势推动下,实训场地的建设又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充实课堂与实训教学的内容
由于当今工业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对零部件的集成化和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实现产品的功能,加工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导致加工工艺日趋复杂。学校的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光靠教科书里几个简单的加工实例是不够的,还应该结合社会实际生产的情况,给学生补充一些新的技术和加工方法的知识,技能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知识获取途径。数控技能大赛的命题通常会较多地涉及到复杂零件的多轴加工技术,CAD/CAM中的三维造型、仿真模拟和多轴联动加工技术,具体还包括工艺和加工程序的编写,以及复合刀具夹具的使用。这些无疑是现代数控加工的前沿技术,学校通过技能大赛,可以把握住数控专业发展的方向,并把集训题目和赛题作为实例充实到课堂和实训教学的内容里,有针对性地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求的人才。
四、构建起学校间教学改革和学术交流的桥梁
参加全区性的技能大赛能使学校间有更多相互学习、观摩、交流的机会,通过比赛的形式互相切磋技艺,不仅能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以激发其学技术、比技能的热情,还能锻炼学生的胆量,让其充分展示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学校的层面来说,可以让教学和管理部门看到学校间的差距,在数控专业的教学中有一个改进和提高的过程,并加强同类部门的联系,以促进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而且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学校和学生能接触许多企业,了解企业需求。通常比赛的评委大部分都来自企业,他们按照企业的需求、用人标准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为参赛学生日后就业面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企业选拔数控类人才提供了便捷而有效的途径。
五、三个“度”的把握
数控比赛讲究三个“度”――速度、精度、粗糙度。在日常培训中,指导老师应时刻检查学生的工艺编排、程序编辑、切削用量选择及操作规范性等,因为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到三个“度”。怎样更好地保证这三个“度”呢?首先,一定要提高学生手工编程的能力,确保万无一失。在正式比赛中由于心理等因素,程序出错再去修改往往很难找到错误的地方,既浪费时间、加剧紧张又影响到速度。其次,对工艺的分析,有些学生一拿到图纸就盲目加工,对工艺细节考虑不够周到,加工到一半时发现工艺出错,不能继续加工,前功尽弃。在培训时一定要使学生养成习惯,宁可花十分钟认真分析工艺而不为图一时之快乱了大局。最后,切削用量的选择,加工不同材料,使用不同刀具都有不同的切削用量。有些学生为了抓紧时间而不断提高切削用量,这样精度难以保证而且会引起严重后果。当然切削用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学会及时调整。机床主轴的电机功率往往会被一些老师忽视掉,不同的主轴电机功率所选用的切削用量也是不一样的,选择不当会出现崩刀,甚至断刀等现象,在正式比赛前指导老师一定要及时提醒。
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综合素质,拓宽就业前景
学生参加技能比赛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竞赛的主角是学生,受益最大的是学生,受影响最大的也是学生。比赛项目都是经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数控专家认真挑选和精心设计的,不仅要求参赛选手有较深的数控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机床操作能力和新知识、新技术的获取能力,这对学生而言是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机会。通过技能大赛的项目导入,任务驱动,能够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不断丰富自身的经验和技能,让学生提前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日后可以从容地应对用人单位和当前的就业形势,为将来的事业指明发展的方向。
在实际操作竞赛中,由于选手对场地和机床性能的不熟悉,加上心理紧张和疏忽大意等因素,往往会出现程序编好后不能运行,加工中切削用量选择不当刀具突然断裂等现象。所以日常培训中不能一味追求技能的提高而忽略了应变能力及心理素质的培养。竞赛的题目都有一定的难度,里面都有一些难点的设置,用常规的编程模式或许加工不出来,培训中不能限制学生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思路去编程,可以尝试不同的编程方法来加工同一个工序。有些老师忌讳学生在平时训练时断刀或发生刀具干涉等现象,我认为这些情况的发生不一定就意味着学生差,反而可以锻炼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当出现问题后,指导老师不要忙于解决,一定要让学生弄清楚问题出现的原由。不过一定要在保证学生和机床安全的前提下。
当然,我们还要参加一些培训,提高学生的素质,培训时也应注意:
1劳逸结合:不要为了出成绩而搞得学生身心疲惫,合理的时间安排更有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训内容尽量少而精:有些老师采取“题海战术”,但里面很多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更应注重培训质量而不是题目的多少,学生的技能不是老师“教”进去的,而是学生“学”进去的,也就是说学生必须愿意学,能够将学到的东西进行内化才是最主要的。
3安全问题:必须时刻提醒学生做到胆大心细,程序里一个数字的错误或者操作失误都会酿成大祸,轻者零件报废,重者造成机床受损或人生伤害
4及时总结、提高:不但指导老师要及时总结,选手也要及时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从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更多的经验,快速的提高。
结语:总之,通过数控技能大赛,数控技术向着高速、高精、高效、高复合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作为数控技术职业教育者的我们具备更高、更强的综合能力,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顾力平.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第二版数控车床分册)[M].北京: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金福吉.现代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关键词:数控技能大赛 中职 教学改革 数控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 A
数控类技能大赛作为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的重要窗口,突出职教特色、重视综合能力、展示专业技能。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教学成果的展示平台,既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又考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因此,技能大赛对数控专业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和深刻的教学启示:
一、形成新的办学模式
几年来,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赛题每年都有新变化,从刚开始单一的零件加工过渡到了配合面加工,如今竞赛赛题逐步走向完成一定功能的组合装配件加工,竞赛赛件越来越贴近企业生产实践,且来源于企业典型零件特征,外形借鉴航天、液压及模具行业零件特征。可见,校企联合已不能仅仅停在简单的沟通上面,深度融合势在必行,而技能大赛正逐渐成为校企深度融合的纽带,成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平台。
我院数控技术专业与郑州宇通客车有限公司的合作,是“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范例。具体的合作方式是:在第三学期,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学已经完成,专业课即将开始之际,数控技术专业选派两个班的学生到郑州宇通客车有限公司进行工学交替。工学交替为期半年,两个班的学生轮流上岗和上课。上岗期间,学生与公司员工同等待遇,上课期间,学生还享有全勤补助和食宿费用全免等优惠。具体的教学实施步骤是: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
二、推动数控实训场地的建设
随着技能大赛与企业实际生产要求的逐步贴近,在参加了技能大赛过后,学校都会对实训场地的建设高度反思与重视,并根据赛况对实训场地的规划进行调整,适当加大设备的投入,对落后的机床进行淘汰。另外,为了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效用,同时满足教学、比赛和就业的需求,学校还会逐步健全数控实训场地的运行模式,把基础操作實训、仿真实训、生产顶岗实训合为一体。在这样利好的形势推动下,实训场地的建设又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充实课堂与实训教学的内容
由于当今工业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对零部件的集成化和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实现产品的功能,加工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导致加工工艺日趋复杂。学校的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光靠教科书里几个简单的加工实例是不够的,还应该结合社会实际生产的情况,给学生补充一些新的技术和加工方法的知识,技能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知识获取途径。数控技能大赛的命题通常会较多地涉及到复杂零件的多轴加工技术,CAD/CAM中的三维造型、仿真模拟和多轴联动加工技术,具体还包括工艺和加工程序的编写,以及复合刀具夹具的使用。这些无疑是现代数控加工的前沿技术,学校通过技能大赛,可以把握住数控专业发展的方向,并把集训题目和赛题作为实例充实到课堂和实训教学的内容里,有针对性地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求的人才。
四、构建起学校间教学改革和学术交流的桥梁
参加全区性的技能大赛能使学校间有更多相互学习、观摩、交流的机会,通过比赛的形式互相切磋技艺,不仅能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以激发其学技术、比技能的热情,还能锻炼学生的胆量,让其充分展示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学校的层面来说,可以让教学和管理部门看到学校间的差距,在数控专业的教学中有一个改进和提高的过程,并加强同类部门的联系,以促进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而且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学校和学生能接触许多企业,了解企业需求。通常比赛的评委大部分都来自企业,他们按照企业的需求、用人标准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为参赛学生日后就业面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企业选拔数控类人才提供了便捷而有效的途径。
五、三个“度”的把握
数控比赛讲究三个“度”――速度、精度、粗糙度。在日常培训中,指导老师应时刻检查学生的工艺编排、程序编辑、切削用量选择及操作规范性等,因为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到三个“度”。怎样更好地保证这三个“度”呢?首先,一定要提高学生手工编程的能力,确保万无一失。在正式比赛中由于心理等因素,程序出错再去修改往往很难找到错误的地方,既浪费时间、加剧紧张又影响到速度。其次,对工艺的分析,有些学生一拿到图纸就盲目加工,对工艺细节考虑不够周到,加工到一半时发现工艺出错,不能继续加工,前功尽弃。在培训时一定要使学生养成习惯,宁可花十分钟认真分析工艺而不为图一时之快乱了大局。最后,切削用量的选择,加工不同材料,使用不同刀具都有不同的切削用量。有些学生为了抓紧时间而不断提高切削用量,这样精度难以保证而且会引起严重后果。当然切削用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学会及时调整。机床主轴的电机功率往往会被一些老师忽视掉,不同的主轴电机功率所选用的切削用量也是不一样的,选择不当会出现崩刀,甚至断刀等现象,在正式比赛前指导老师一定要及时提醒。
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综合素质,拓宽就业前景
学生参加技能比赛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竞赛的主角是学生,受益最大的是学生,受影响最大的也是学生。比赛项目都是经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数控专家认真挑选和精心设计的,不仅要求参赛选手有较深的数控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机床操作能力和新知识、新技术的获取能力,这对学生而言是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机会。通过技能大赛的项目导入,任务驱动,能够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不断丰富自身的经验和技能,让学生提前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日后可以从容地应对用人单位和当前的就业形势,为将来的事业指明发展的方向。
在实际操作竞赛中,由于选手对场地和机床性能的不熟悉,加上心理紧张和疏忽大意等因素,往往会出现程序编好后不能运行,加工中切削用量选择不当刀具突然断裂等现象。所以日常培训中不能一味追求技能的提高而忽略了应变能力及心理素质的培养。竞赛的题目都有一定的难度,里面都有一些难点的设置,用常规的编程模式或许加工不出来,培训中不能限制学生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思路去编程,可以尝试不同的编程方法来加工同一个工序。有些老师忌讳学生在平时训练时断刀或发生刀具干涉等现象,我认为这些情况的发生不一定就意味着学生差,反而可以锻炼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当出现问题后,指导老师不要忙于解决,一定要让学生弄清楚问题出现的原由。不过一定要在保证学生和机床安全的前提下。
当然,我们还要参加一些培训,提高学生的素质,培训时也应注意:
1劳逸结合:不要为了出成绩而搞得学生身心疲惫,合理的时间安排更有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训内容尽量少而精:有些老师采取“题海战术”,但里面很多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更应注重培训质量而不是题目的多少,学生的技能不是老师“教”进去的,而是学生“学”进去的,也就是说学生必须愿意学,能够将学到的东西进行内化才是最主要的。
3安全问题:必须时刻提醒学生做到胆大心细,程序里一个数字的错误或者操作失误都会酿成大祸,轻者零件报废,重者造成机床受损或人生伤害
4及时总结、提高:不但指导老师要及时总结,选手也要及时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从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更多的经验,快速的提高。
结语:总之,通过数控技能大赛,数控技术向着高速、高精、高效、高复合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作为数控技术职业教育者的我们具备更高、更强的综合能力,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顾力平.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第二版数控车床分册)[M].北京: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金福吉.现代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