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数学建模 发展学生思维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us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建模是指用数学语言、符号和图形等形式来刻画、描述反映特定的问题或具体事物之间关系的数学结构。建模思想就是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构造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研究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新教材的实施者,下面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凸显数学建模思想,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实践。 1.做好模型准备,唤起学生的知识储备。 要建模首先必须对实际原形有充分的了解,明确原型的特征。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简化。由于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所以不可能每教一个知识点都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的过程。我认为教师在提供问题的背景时,首先必须考虑这些背景材料学生是否熟悉,学生是否对这些背景材料感兴趣。为此,我们可以根据目前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所熟悉的或了解的一些生活实例作为解决问题教学的问题背景,这样既可以实现对实际问题的简化,又能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炼出清晰的数学问题。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我就出示我们学校校园的情境图,然后问:“要在校园内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每隔5米栽1棵杨树。如果两端都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杨树?”我力求在模型准备阶段,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2.建立模型,即引导学生用操作、分析、比较、综合、猜想、验证、概括等方法自主构建数学模型。
  (1)增加感性材料,抽象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的原型,为了某一个特定目的,作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和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一个数学结构。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去建构新知识。如在执教《相遇问题》时,通过现实情境的演示之后,学生提出问题:小明家和小强家相距多少米?在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答案之前,教师提供材料,并提出要求,请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模拟小明家到小强家的一段路、多段红色的条格、多段绿色的条格、小旗,一段红色的条格代表50米,一段绿色的条格代表40米,小旗表示相遇点,把小明和小强走路的过程演示出来,并且借助演示的过程,画出简单的线段图。
  这种教学能在具体的操作中借助原有的经验理解分析问题,使每一个学生对相遇问题数学模型的构建成为一种可能。之后,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合作交流,反思,初步形成解决相遇问题的基本数学模型。
  (2)运用多种策略,促进模型内化
  数学建模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数学结论,更重要的是在建模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内化、思想的升华发展。如教学“60人参加团体操表演,先平均分成2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平均分成5个小组,求每个小组有多少人?”三年级的同学认为用连除的方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先乘后除的方法呢?是不是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怎样培养学生多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可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具体的情景动态化、直观化,并逐步抽象,建立基本的连除模型。
  有了这种直观的平均分的过程,就降低了学生建构新知的难度,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就迎刃而解了。
  看到了这种建构数学模型的策略,线段图也是一种解答《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改之前,线段图作为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手段被广大师生广泛运用,新课标教材是基本舍弃了线段图,普遍的观点认为使用线段图说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高,一般不要求学生画线段图。但是,我们认为线段图是可以上升到数学模型策略的高度的。
  3.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引导学生利用抽象出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1)剖析思维过程,拓展重塑模型。
  如执教《植树问题》在引导学生建立“植树棵数=间隔数+1”的模型后,设计以下两个练习题让学生完成。A“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之间的距离都是1千米,这条路上一共有几个车站?”B“在学校的画展长廊内从一端到另一端一共放了24盆花,每隔3米放一盆,两端都放,这条长廊一共长多少米?”解决这一类问题时,在应用模型的过程中,不能让学生简单地套模型,而应引导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并对程序的各个部分进一步进行剖析,对模型进行适度的生成、拓展与重塑,派生出新的数学模型。
  (2)关注个性体验,促进内化模型。
  如在“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做一做”练习中,教科书的插图是一架秋千上有四个座位,每个座位上有两个小朋友。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按成人的思维应该是4个2相加,所列加法算式是:2+2+2+2=8,乘法算式是2×4=8或4×2=8。而学生对图意的理解方式则各不相同,算法也是多样的:
  A.一架秋千上有8个人,是1个8,用1×8或8×1表示。
  B.有8个同学是8个1,用加法算式1+1+1+1+1+1+1+1=8表示,用乘法算式1×8=8或8×1=8表示。
  C.有4个男生,4个女生,是2个4,用4+4=8,2×4=8或4×2=8表示。
  D.秋千中间有一根立柱,把大秋千分成了两个小秋千,每个小秋千上有4个小朋友,就是2个4。
  在应用模型的过程中,学生不是简单地套模型,而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模型的理解,促进模型的内化。
  从具体教学角度看,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活动,从方法论角度看,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工具。无论是作为一种数学活动还是一种数学思想,都要求学生对数学模型的数学本质做到深入理解并灵活应用,从而逐步走向融会贯通的最高境界。
其他文献
【摘要】时下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发展的加速,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职高教育。但是很多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却大都在感叹:现在的职高学生素质越来越差,课堂上呈现出“万马齐喑”的局面。学生要么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对语文科目知识敷衍而过,造成职高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对学生的学习兴
摘要:我国幼教培养日趋高教化,而幼教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却在整体上有所下降,出现了高学历低能力的问题。文章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引导的角度,介绍了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构成、价值和作用,为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技能找到更加明确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 音乐审美心理 音乐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音乐技能的基本知识,以发展音乐审美能力为基础,通
【摘要】高中历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了解以往历史、学习祖国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历史中涉及的知识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也有重要的指导与辅助意义。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很多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兴趣并不浓厚,这一方面是高中时期学生学习科目较多,学生兴趣外移,另一方面我认为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过于枯燥、乏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本文就笔者数年来的高中历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应培养学生“具有日常的口语交际的基础能力,在各中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际,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是学生综合的能力的体现。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是当前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一翼,是教师教学实践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方法 探究  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概括的说包括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从社会现实
摘要:在数学教学领域中,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识图能力的培养成了数学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学生的认图能力就成了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正确理解题目意思的关键,是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低年级 识图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循序渐进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图文并茂、形式多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教学教改的形势和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指出了实施创新能力教育与教育观念转变的关系,详细地论述了物理模型的种类、特点和功能,提出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使用模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思路。  关键词:物理模型创新能力创新意识  我国的中学物理教学十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说还很不够。教师在教学中也较少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
研究背景:  先天性唇腭裂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出生缺陷,世界范围内统计的发病率约为1.7/1000,拉丁美洲国家和亚洲国家的发病率高而非洲南部,欧洲中部及以色列国家的发病率较低。中
【摘要】文言文是祖国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学习文言文知识,对于学生了解我国文化的发展趋向、掌握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对于他们的认知、观念都是一个很有效的熏陶过程。文言文中的很多言语词汇都被用来当做名言警句,学习文言文知识,对于追寻这些知识的来源、懂得其中的深层含义可谓意义非凡。本文就笔者数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简要谈一下如何做好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