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学历史教学应注重学法的掌握,注重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包括课堂教学、课堂表演、动手制作、活动课、课堂辩论等。
关键词: 合作学习 中学历史 课堂教学
长期以来,历史教学中存在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能力的培养,重知识的获取而轻学法的掌握,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合作等现象,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历史老师要改变这一状况,倡导灵活、有趣、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是有效途径之一。
一、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
课改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很大空间,在新的教学理念支配下,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展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如在学习《缔约结盟的狂潮》这课时,因为头绪较复杂,我就把每课一得的内容提到前面讲。先和同学们一起熟悉课本内容,然后将全班同学按自然组的顺序,做了分工。1~2组围绕“萨拉热窝事件”学习,第1组讨论如果没有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就不会发生“一战”;第2组讨论即使没有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一战会不可避免地发生;第3~4组围绕“一战的过程”学习,其中第3组为战胜国的一方,第4组为战败国一方,任务安排后,同学们积极讨论有关内容。各组推选一名代表上讲台介绍本组的学习成果,最后请一名同学点评四个小组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发言,同学们把一战讲得很清晰,然后教师对一战的有关内容再进行补充,这样就更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合作学习与课堂表演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和多边的活动,既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又有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变被动接受的过程为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角色扮演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桥梁之一。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是课堂教学表现形式的创新。扮演者更需要在过程中配合,这既是一种合作,又是学生表演才能的体现。历史课有很多内容可以通过历史剧的形式表现,进行历史剧的表演,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而且锻炼各种能力,如口头表达能力、美术设计能力及舞台表现能力等,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合作学习与动手制作
在许多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具较为缺乏,动手制作教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真正体现新课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理念。教学中,历史图片、文物、模型、音像等历史教具或资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巩固历史知识。但有时缺乏教具,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因地制宜,自制历史教具。比如用小黑板画地图,用纸张描绘三国鼎立时的三国,用泥巴制陶器,等等,尽管许多教具很粗糙,也不够逼真,但在动手、动脑自制教具的同时,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勉励、共同提高,增进了团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合作学习与活动课
新课程强调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在教材中安排不少活动课及“活动与探究”的思考题,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故事会,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辩论会,编排历史短剧,给历史画配文讲解,举行历史知识竞赛活动,等等。老师在活动课前开展活动设计方案,划分表演小组,担任不同角色,布置有关任务,让学生课前广泛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并及时了解各学习小组的准备情况,给予必要帮助。无论是在课前准备还是活动过程中,小组间和组内都需要充分合作和密切配合。比如:上“新航路的初探”这节活动课,就可以先让同学们进行分组准备,一个组扮演哥伦布一行人,一个组扮演西班牙王室,一个组扮演印第安人,一个组扮演当时西班牙的国民。经过准备,第二步进行分组交流,再由每组选派代表参加表演活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和展示,最后教师评各组的课前准备和课堂表现,并给各组打分。
五、合作学习与课堂辩论
课堂辩论是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所讨论的历史题目,给予灵活恰当的讨论引导、扼要明确的归纳总结与充分的辩论时间,采取一些其他手段。比如上拿破仑帝国时,我就设计了讨论题:你认为拿破仑的成功,是靠他个人的能力,是因为当时的机遇,还是既有个人的能力,又有特定的社会环境因素吗?课堂辩论中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三个组;人人可以充当辩手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教师担任记录员,同学们的座位可以坐成马蹄形,便于面对面展开辩论。当然,教师在设计题目进行引导,进行概括时都要注意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使多数学生能够在辩论中得到锻炼,分享成功的喜悦,获取真理的满足。
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组合作学习已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式。实践证明,开展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从沉闷、枯燥的记忆中解脱出来,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既充分发挥他们个人的才能和智慧,又增进同学们的团结协作,更有助于学生学到获取各种知识的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许文华.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李卫英.历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初探.
[3]于春燕,王文丰.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
关键词: 合作学习 中学历史 课堂教学
长期以来,历史教学中存在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能力的培养,重知识的获取而轻学法的掌握,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合作等现象,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历史老师要改变这一状况,倡导灵活、有趣、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是有效途径之一。
一、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
课改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很大空间,在新的教学理念支配下,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展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如在学习《缔约结盟的狂潮》这课时,因为头绪较复杂,我就把每课一得的内容提到前面讲。先和同学们一起熟悉课本内容,然后将全班同学按自然组的顺序,做了分工。1~2组围绕“萨拉热窝事件”学习,第1组讨论如果没有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就不会发生“一战”;第2组讨论即使没有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一战会不可避免地发生;第3~4组围绕“一战的过程”学习,其中第3组为战胜国的一方,第4组为战败国一方,任务安排后,同学们积极讨论有关内容。各组推选一名代表上讲台介绍本组的学习成果,最后请一名同学点评四个小组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发言,同学们把一战讲得很清晰,然后教师对一战的有关内容再进行补充,这样就更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合作学习与课堂表演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和多边的活动,既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又有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变被动接受的过程为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角色扮演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桥梁之一。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是课堂教学表现形式的创新。扮演者更需要在过程中配合,这既是一种合作,又是学生表演才能的体现。历史课有很多内容可以通过历史剧的形式表现,进行历史剧的表演,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而且锻炼各种能力,如口头表达能力、美术设计能力及舞台表现能力等,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合作学习与动手制作
在许多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具较为缺乏,动手制作教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真正体现新课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理念。教学中,历史图片、文物、模型、音像等历史教具或资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巩固历史知识。但有时缺乏教具,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因地制宜,自制历史教具。比如用小黑板画地图,用纸张描绘三国鼎立时的三国,用泥巴制陶器,等等,尽管许多教具很粗糙,也不够逼真,但在动手、动脑自制教具的同时,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勉励、共同提高,增进了团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合作学习与活动课
新课程强调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在教材中安排不少活动课及“活动与探究”的思考题,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故事会,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辩论会,编排历史短剧,给历史画配文讲解,举行历史知识竞赛活动,等等。老师在活动课前开展活动设计方案,划分表演小组,担任不同角色,布置有关任务,让学生课前广泛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并及时了解各学习小组的准备情况,给予必要帮助。无论是在课前准备还是活动过程中,小组间和组内都需要充分合作和密切配合。比如:上“新航路的初探”这节活动课,就可以先让同学们进行分组准备,一个组扮演哥伦布一行人,一个组扮演西班牙王室,一个组扮演印第安人,一个组扮演当时西班牙的国民。经过准备,第二步进行分组交流,再由每组选派代表参加表演活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和展示,最后教师评各组的课前准备和课堂表现,并给各组打分。
五、合作学习与课堂辩论
课堂辩论是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所讨论的历史题目,给予灵活恰当的讨论引导、扼要明确的归纳总结与充分的辩论时间,采取一些其他手段。比如上拿破仑帝国时,我就设计了讨论题:你认为拿破仑的成功,是靠他个人的能力,是因为当时的机遇,还是既有个人的能力,又有特定的社会环境因素吗?课堂辩论中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三个组;人人可以充当辩手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教师担任记录员,同学们的座位可以坐成马蹄形,便于面对面展开辩论。当然,教师在设计题目进行引导,进行概括时都要注意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使多数学生能够在辩论中得到锻炼,分享成功的喜悦,获取真理的满足。
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组合作学习已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式。实践证明,开展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从沉闷、枯燥的记忆中解脱出来,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既充分发挥他们个人的才能和智慧,又增进同学们的团结协作,更有助于学生学到获取各种知识的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许文华.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李卫英.历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初探.
[3]于春燕,王文丰.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