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厌学的原因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ewgolv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厌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而影响学生厌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推进全民素质的提升,教师必须要及时发现这些问题,积极地探寻学生们出现厌学情况的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来解决厌学的问题,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关键词】家庭;学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039-01
  厌学问题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学工作者,帮助学生们解决厌学的问题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明确学生厌学的原因,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展开引导,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一直以来,教师都在积极地探索影响学生厌学的原因。接下来,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三个方面对学生厌学的原因展开分析,望给广大教师带来帮助。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1.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
  很多农村地区的家长自己在小时候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于是就产生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这些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但是,这些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较低,不知如何辅导孩子,只是向孩子们灌输“努力学习,不学习就没出息”的观念,给他们报补习班,给他们购买辅导书,等等。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无疑是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当他们达不到家长的期望时,就会产生心理落差,久而久之,他们便失去学习的欲望,产生厌学的情绪。
  2.家长的不良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也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很多家长不愿让孩子“受委屈”,便给了他们很多物质层面的支持,但是却没有给孩子们带来“精神食粮”。比如一些农村家长在下班后,会经常邀请三五好友来家里吃喝玩乐,而这些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他们的一直有“上学没用”的观念,而这种对教育的轻蔑,也让孩子们逐步产生错误的观念,逐渐失去学习的激情。
  3.家庭因素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时代,很多农村人都开始外出打工,孩子们只能跟着爷爷奶奶在家生活,这批孩子就成为当今社会在教育方面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留守儿童”。我们知道“隔代亲”,就是祖辈人对孙辈都是极为宠爱的,可以任由孩子调皮,导致孩子们缺乏管教。同时,学生从小生活在一个被宠爱的环境下,他们的内心也逐渐变得脆弱,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想要放弃,进而产生了对学习的抵触心理。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
  新一轮的教改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新课标的“春风”是否吹到了农村地区呢?整体而言,农村地区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条件较为落后,很多教师缺乏完善的科学教育体系做支撑,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老套。以小学数学为例,虽然新教材体现了更多人性化的教学元素,但教师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讲和练”的教学方法。“题海战术”提高了学生们解题能力,但是对小学生而言,无异于压榨。学生们在巨大的压力下,逐渐产生抵触的情绪。
  在教学理念方面,农村地区的教师也是相对落后的。新课程理念强调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把课堂留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要负责引导学生怎样学就好。但就目前而言,教师总是不放心学生,总是担心讲得不详细、不明白,所以在课堂上,都是教师讲的多,采用“灌输式”的方法,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散思维没有得到培养,学生是机械地听、记,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上来。同時,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在学生们的面前摆出一副“威严”的姿态,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课堂上,特别是学习成绩稍滞后的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生怕回答错了,就不敢回答,这样学习就会越来越差。再有,很多教师缺乏一定的指导耐心,没有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辅导,这也造成了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比如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课上听不懂,课后不会做作业,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缺乏辅导的耐心,甚至还会冷嘲热讽,给这些孩子贴上了“笨”的标签,极大地挫败了他们学习的信心。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学校是学生们学习的主要场所,广大农村教师需要深入贯彻新课标理念,与学生们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随时与他们沟通,了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温暖,逐渐建立学习的信心。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地探索更为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保留自己的童真童趣。这样,学生们才能逐步建立学习的兴趣,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三、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家庭环境和学校固然是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但是学生们自身的因素也不可忽视。很多时候,家庭为学生们提供了学习的保障,教师也呕心沥血地教导学生,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在这里,我将学生本身的因素总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学生们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常言道:“态度决定一切。”态度的形成取决于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很多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都有一个共性:他们缺乏学习的动机。比如有些学生很聪明,但是却抱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这种思想严重地侵蚀了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出现了厌学的情绪。
  第二,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有些学生平时“很认真”,但是成绩却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就是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而学习方法没有最好的,只有适不适合,如果学生们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他们的学习效率将会大打折扣,学习的激情也会随之消减。因此,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帮助他们摸索出更为合适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学生有惰性心理。现在的小学生成了家里的“宝贝”、“千金”,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学习探究就好比一场马拉松,如果没有坚韧的性格,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比如很多学生觉得课堂枯燥,就在课堂上睡觉;还有一些学生受到老师的批评后,产生了仇恨心理,开始讨厌某个老师,从而讨厌他的科目。
  总之,影响农村地区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因素又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虽说厌学是目前很多教师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但是厌学的问题并不是不可解决的。广大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努力构建“家庭、学校、学生”三位一体的解决措施,对症下药,帮助孩子们解决厌学问题,让他们都能实现全面的发展,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
  [1]以趣促学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J].张慧.华夏教师.2012(04).
  [2]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学习负担过重[J].郭志芳,苏春,张德乾.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9).
  [3]学校文化中的“蝴蝶效应”——农村青少年辍学现象的群体影响[J].柳叶青.基础教育.2012(06).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不仅在教学理念方面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实现了创新,这使得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得以很大程度的改善。而从新课程改革来说,对于物理课堂教学环节也具有极大的冲击,让教师摆脱教学的误区,使其能够正确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各个环节都是实现了新的教学突破。文章中重点分析了目前新课程改革对物理课堂教学环节的影响,以期推进教学取得新的教学成效。 
【摘要】中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未来发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型学习制度,也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以系统地探索中技文秘专业建设“335”职业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研究了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以企业场景为
【摘要】通过研究调查发现,我国还依旧生活中着大量的智障儿童,这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在教育平等的理念影响下,很多智障儿童也获得了一些到特殊学校进行学习的机会,可由于他们比较特殊,因此也给相关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了诸多影响。而为了促使这些智障学生同样也能学习基本的知识,本文主要就“当前智障学生教学活动如何有效开展”这一主题内容进行探究。  【关键词】智障学生;教学活动;有效开展;进行探究  
【摘要】由于聋哑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因为先天的生理缺陷,他们在心理和智力等方面都与正常的学生相比有显著的差异性。但是他们中间也不乏有杰出的人才,所以培养聋哑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知识经济时代下对特殊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特殊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日常的学习中,对聋哑学生的教育比其他普通学生困难得多,但“成功教育”的理论说明,任何学生只要得到正确的教育,都能获得成功。  【关键词】聋哑学生;教育;工作 
【摘要】在本研究中,通过会宁县郭城驿镇红堡子九年制学校和会宁县郭城驿镇中心小学两个小学的5、6年级学生,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对小学生的作业心理负担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作业心理负担随年级的增高而加重,作业环境与学习成绩的自我评价深度影响作业心理负担;父母和教师的学习要求对学生作业心理负担的影响较弱。建议重构作业负担结构,重点关注减轻学生在作业类型和量方面心理负担的策略,父母和教师为孩
【摘要】在我国经济飞越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中职院校均开设了物流管理这一专业。但企业对物流行业人员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具有高技术、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针对中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低的情况,中职学校应以顺应时代发展为前提,制定物流管理人才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出具有高素质与高技能的物流管理人才,使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能顺应企业的发展需求。故本文则对如何培养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人才的策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