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下早熟晚粳水稻不同播期研究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进行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下早熟晚粳水稻不同播期研究,结果表明:气象条件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导因素,在水稻生产管理方面,应及时根据今后一阶段的天气情况,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发挥水稻品种的优势;秸秆还田田块基肥应早施、重施,确保秸秆软化、分解过程中能正常供给水稻生长所需氮肥;早熟晚粳品种不同播期其抽穗进程不一,适期播栽一方面要考虑品种的生育特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品种的抗逆性情况。
  关键词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早熟晚粳水稻;播期;生育特性;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026-02
  随着耕作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稻麦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作为一种简易、经济、生态的秸秆处理方式符合生态农业发展方向。秸秆还田一方面改变了土壤结构,但肥效滞后效应、病虫害偏重发生将影响着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为探讨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情况下,水稻适宜播栽期间,不同播期对其生育特性、经济性状的影响[1-3],2015年开展了6个水稻品种不同播期的对比展示。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层有机物具有良好效果,但是秸秆全量还田也给后茬水稻生长带来负效应,主要是秸秆腐烂后带来水源污染,影响根系发育和肥料吸收,造成僵苗不发,扎根不牢,水稻生育进程滞后。通过比较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早熟晚粳水稻不同播期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当地水稻品种利用和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武运粳23号、武运粳29号、武运粳30号、武运粳31号、常农粳8号、镇稻18号,均为早熟晚粳品种;种子处理剂:沈阳化工研究院(南通)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咪鲜胺种衣剂,有效成分含量0.5%,种药比40∶1,可浸种;育秧硬盘若干。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播期处理,6个品种为一组,即分5月14日、5月29日、6月18日3批落谷,移栽期分别为6月18日、6月18日、7月4日。标准硬盘育秧,暗化催芽后置秧床湿润管理,适期人工移栽,每组每个品种种植2个小区、小区面积20 m2。
  1.3 田间管理
  试验田小麦收获时,秸秆切碎撒落田间,及时用旋耕机将麦秸秆与土壤混合,上水沤田,促使秸秆软化,7 d后耙田,耙田前施碳铵,第1组移栽前1 d喷丁草胺封闭除草,移栽后10 d,用68%苯噻·苄(喜除乐)可湿性粉剂750 g/hm2(50 g/包) 10%苄磺隆可湿性粉剂150~300 g/hm2均匀拌尿素187.5 kg/hm2撒施,7月2日施复合肥(15-15-15)187.5 kg/hm2,7月28日施复合肥(15-15-15)187.5 kg/hm2,8月12日施尿素150 kg/hm2。试验种子于5月8日人工包衣,阴干备用,根据各播期计划核定盘用种量,大致盘播量分3种:70 g/盘、80 g/盘、90 g/盘,浸种、露白后落谷。大田期间只治虫不防病,虫害防治严格执行当地植保部门意见。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每组每个品种取2点,每点5穴,记录苗情动态;测定株高、记录各处理各品种始穗期、齐穗期;灌浆中、后期各选取代表性稻穗2穴,测定每穗粒数、结实率[4-6];对不易定量记录的各处理品种相关特性做简单描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期水稻的基本苗情
  从定点苗情监测的结果来看,各处理基本苗相仿,其中播期5月14日及5月29日同期栽插,高峰苗相仿(表1),播期5月29日因晚播分蘖节位低、成穗率高而有效穗数相应较高;播期6月18日晚播适龄栽插,分蘖节位低,高峰苗虽较播期5月14日、5月29日迟,但有效穗数显著高于播期5月14日、5月29日。
  2.2 不同播期水稻的生育特性
  从各处理生育特性情况来看,播期5月14日、5月29日抽穗情况相仿,无显著差异,播期5月29日株高较播期5月14日略有降低;播期6月18日较播期5月14日、5月29日抽穗情况有显著差异、株高下降显著。播期6月18日较播期5月14日、5月29日分别晚播35、20 d,抽穗期约推迟8 d,其中5月底前播种,抽穗期推迟现象不显著,6月15日前落谷期间,晚播种3 d抽穗期约推迟1 d;同时,因早熟晚粳品种感光性强,6月15日后播种,因晚播抽穗期推迟时间缩短,这一点也是部分地区将早熟晚粳品种作为瓜后稻、救灾稻的理论依据。同时,因晚播而造成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株高下降(表2),株高也是植株生长量大小的重要标志,一般生长量大、在经济系数一定的情况下,产量相对要高。
  2.3 不同播期水稻的经济性状及产量情况
  从各处理经济性状情况来看,播期5月14日、5月29日、6月18日之间在结实率、千粒重方面差异不显著,但在每穗粒数方面有显著差异,播期5月29日较播期5月14日减少约7粒,播期6月18日较播期5月14日、5月29日分别减少36.9、30.0粒(表3)。播期5月14日、5月29日因其生殖生长情况较一致,每穗粒数主要受群体结构情况影响,而播期6月18日在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方面明显缩短而导致每穗粒数显著下降。
  从各处理产量情况来看,播期5月29日产量较高、其次为播期5月14日、6月18日,播期5月29日因其群体结构合理,纹枯病、稻瘟病轻度发生,获得了较好的产量;播期5月14日因其生长量较大,郁闭度高,纹枯病、稻瘟病略偏重发生,对产量有一定影响;播期6月18日因晚播个体生长量偏小,有较好的群体结构,仍取得了较好的产量(表3)。
  3 结论与讨论
  2015年水稻本田生长前期因低温、阴雨、寡照及秸秆还田影响分蘖进程显著推迟,与常年相比,有效茎蘖数推迟10 d左右,高位分蘖及再生分蘖比例较高;生长中、后期温、光条件较好,水稻成穗率高、穗粒数显著提高,但总体灌浆情况一般,穗下部青籽较多,原因可能是后期气温适宜、延缓水稻生理衰老。因此,在水稻生产管理方面,应及时根据今后一阶段的天气情况,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发挥水稻品种的优势。秸秆全量还田降低了水稻分蘖前期的供氮水平。从田间表现情况来看,水稻转色较慢,转色明显转好接近20 d(部分可能是温光条件较差),一般肥水条件正常情况下,水稻栽后7~10 d转色就比较好。因此,秸秆还田田块基肥应早施、重施,确保秸秆软化、分解过程中能正常供给水稻生长所需氮肥。适期播栽是提高水稻生产潜力的有效途径。早熟晚粳品种不同播期其抽穗进程不一,适播期内平均推迟3 d左右、抽穗期推迟约1 d,同时个体长势、穗粒数相应降低或减少,过早播种因营养生长期长群体较大、植株偏高,会降低水稻抗逆性,不利于水稻高产、稳产的实现。因此,适期播栽一方面要考虑品种的生育特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品种的抗逆性情况,在抗逆性情况较好的情况下,可适期早播,以便获得较好的群体,反之,应适当推迟播种。
  晚茬或救灾备荒水稻种子应选择感温性、感光性强的品种。晚茬或救灾备荒水稻种子因适播期推迟、抽穗期相应推迟,选择感温性、感光性强的品种可提高安全齐穗的保障。同时,为获得较好的产量,在品种方面还要考虑选择大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在播期推迟的情况下,较易获得适宜的穗型。水稻播期推迟,植株个体呈稳步下降趋势,这一点是指导水稻生产合理密植水稻生理基础,早播早栽可降低穴数、基本苗数,晚播晚栽应增加栽插穴数、基本苗数,一般早插田块有21.0万~22.5万穴/hm2即可,晚插(较适播期推迟15 d以上)田块可增加至30万穴/hm2以上。
  4 参考文献
  [1] 朱红霞,杨沈斌,吴鹏飞,等.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3):240-243.
  [2] 田霞,蒋家昆,郭永生.江淮地区杂交中籼水稻不同播期试验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52-57.
  [3] 王宇,李旭,吕小红,等.不同播期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5(3):12-14.
  [4] 张元虎,潘典进,吴继洪,等.籼型和粳型水稻品种不同播期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1):5211-5216.
  [5] 王晓梅,江晓东,杨沈斌,等.不同播期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102-105.
  [6] 方怀信,张红叶,崔岭,等.水稻不同播(栽)期对产量结构的影响[J].北方水稻,2016,46(1):31-33.
其他文献
9月29日,受江西上饶红海集团邀请,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姚兵、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模板脚手架委员会副主任丁振中,到红海集团视察并指导工作。
浚单509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浚50X为母本,浚M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5年通过湖北省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优质、综合抗逆性强,尤其高抗玉米南方锈病,在湖北省生
摘要 2015年西吉县田坪乡黄岔村膜侧糜子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8个新品种中有5个品种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内糜5号,以宁糜10号、固糜1号和宁糜11号等3个品种表现较好,在农业生产中应示范推广,以进一步筛选和推广适宜的种植品种。  关键词 糜子;膜侧栽培;品比;宁夏西吉;黄岔村;田坪乡;2015年  中图分类号 S516.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
繁昌县早在2010年实施万亩早稻高产创建示范项目,以提高早稻产量为突破口,以推广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为任务,取得了显著效果。从实施成效、主要做法等方面了介绍了繁昌县早稻
新美洲星是安徽省农科院引进美国有机矿化技术研制成功的液体肥,在农作物上使用具有增产、早熟、抗灾、防病、减灾等多重效果,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产品。笔者之前已经接触与了解新美洲星系列产品,以及从奥普尔到美洲星、庄福星到新美洲星的成长过程。20世纪90年代,笔者在寿西湖农场种子公司工作,据农场职工反映,奥普尔很畅销,深受农场使用者的欢迎,经常因为断货而购买不到,很多职工都提前购买以免耽误喷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