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少儿拉丁舞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y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3
  摘 要 业余少儿拉丁舞是我国拉丁舞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业余拉丁舞发展的主要形式。如何更好的促进业余少儿拉丁舞的水平上升,是一个值得去探讨和研究的话题。本论文采用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和教学实验法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通过反复的实验论证实验方法的科学性,通过业余少儿拉丁舞专项力量训练的实验,得到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1.进行专项力量素质的练习不但不影响舞蹈动作的掌握,反而有利于舞蹈水平的提高。2.踮脚尖、踢腿、肩关节、手位等,可以作为发展业余少儿拉丁舞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的基本训练方法。
  关键词 少儿拉丁舞 业余训练 专项力量素质
  一、实验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人就自己的37名学生进行实验,以培训机构的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为湖南科大舞奇迹少儿拉丁舞培训班(21人、平均年龄11.5岁、平均身高125.6),对照组为湘潭新苗艺校少儿拉丁舞培训班(16人、平均年龄10.7、平均身高130.4)。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尚舞杂志、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官网以及中国期刊数据库中查阅相关文献,为本文提供参考依据。
  2.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文采用SPSS17.0软件,对少儿的力量素质项目成绩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
  3.实验法
  将37名学生按照不同的培训班分为两组,实验组21人,对照组16人,实验组进行踮脚尖、踢腿、肩关节、手位和拉丁舞教学及练习,对照组则直接上课进行拉丁舞教学与练习。实验时间为六个月,每周2次课,每次课90分钟,实验组在课前做该练习。
  二、实验假设
  实验组在进行力量素质的练习不但不影响舞蹈动作的掌握,反而有利于舞蹈水平的提高。
  三、实验目的
  本论文主要研究踮脚尖、踢腿、肩关节、手位等力量素质练习对少儿拉丁舞水平的影响,为了检验笔者提出的力量素质训练对拉丁舞的水平提高具有推进作用。因而采用教学对比实验方法进行验证,笔者是本次教学实验的设计者,同时又是本次教学实验的实施者。
  四、实验的操作
  笔者是本次實验的设计者同样也是实验的执行者,但却不是实验的评价者。为了保证所得到的数据准确、所分析的结果能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因此笔者将聘请五位专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打分。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设计好教学实验,详细的向各位评委老师进行介绍并解答相关的问题。第二步,参照儿童力量素质标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前测。第三步,在六个月的教学实验后,邀请各位评委老师对两组的学生舞蹈技术的学习效果进行打分评价。第四步,对最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果。
  五、实验结果的评定办法
  聘请三名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和两名少儿拉丁专职教师作为裁判,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拉丁舞技术动作中的节奏感、力度、速度、动作稳定性以及视觉冲击力进行评价计分,以达到验证实验结果的客观公正性。进行评分时,将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起进行练习,在事先不说明哪个是实验组,哪个是对照组的情况下请评委老师进行打分。评分时两组跳同一个舞种,同一个舞蹈套路,同一首舞曲,以保证评价打分的客观条件是相同的。计分标准:优秀为8分以上;良好6以上至8分;一般6分;较差6分以下;10分为满分。
  六、实验的实施
  (一)实验的前测
  实验的前测:是指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身体力量素质方面的进行测试。包括:原地立定跳远、俯卧撑(30s)、仰卧起坐(30s)。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三项成绩统计数据,并利用SPSS 17.0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均来自湘潭,并且有的还就读于同一学校,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差不多。从表1实验前测得的数据统计结果F值为0.546,sig值为0.465表示方差齐性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即两组的方差齐性。而后者T检验结果t=0.878,p=0.386,p>0.05由此可以看出,两组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无明显的差异,所测学生下肢爆发力处于同质水平。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都是居住在市区的孩子,从事体力劳动的机会均不多,从表2实验前测得的数据统计结果F值为0.001,sig值为0.976表示方差齐性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后者T检验结果t=0.433,p=0.688,p>0.05由此可以看出,两组学生的俯卧撑成绩无明显的差异,所测学生上肢力量处于同质水平。
  从表3实验前测得的数据统计结果F值为0.470,sig值为0.497表示方差齐性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即两组的方差齐性。而后者T检验结果t=0.329,p=0.744,p>0.05由此可以看出,两组学生的仰卧起坐成绩无明显的差异。
  由此从以上三个表的结果得出,本次教学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立定跳远、俯卧撑、仰卧起坐这三个项目中两组学生成绩都均处于同一个水平。排除了影响实验结果的一定因素。
  (二)实验中外部因素的控制(干扰变量)
  本次实验对象均处于低年级学生,该水平领域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等特点,且少儿普遍运用模仿的方式学习动作,在此基础上确定同样的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进行教学实验,再者教学课的流程一样、教学舞种、时间、套路以及音乐都是一样的。在尽量保证外部因素不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进行实验。
  (三)力量素质练习内容
  踮脚尖练习、踢腿练习、肩关节练习、手位练习。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六个月的实验结束后,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基础力量的测试中出现了差别,以及在评委老师对舞蹈技术动作的要素和不同舞种的打分中也出现了同样的差别。这三项数据的差别说明了踮脚尖、踢腿、肩关节、手位、绕肩练习确实起到了作用。这些练习确实提高了实验组的拉丁舞水平,使得实验组在各项数据中的均值都远远高于对照组。   1.基础力量变化的分析
  经过六个月的实验,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础力量(立定跳远、俯卧撑、仰卧起坐)的均值数据进行了测试和统计结果。得出:
  对照组:立定跳远均值=102.1250cm;仰卧起坐均值=10.3750/30s;俯卧撑均值=20.1875/30s;
  实验组:立定跳远均值=124.7143cm;仰卧起坐均值=14.4286/30s;俯卧撑均值=25.7619/30s。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清晰看出实验组的立定跳远、仰卧起坐、俯卧撑比对照组的强,也就是实验组在下肢力量、腰腹力量和上肢力量都强与对照组。
  在该力量素质练习中踮脚尖、踢腿都是发展下肢力量的。踮脚尖练习主要是提高少儿的踝关节力量,是拉丁舞水平提高的一个关键点。踝关节力量主要是对加强脚下的制动能力而设计的,拉丁舞最基本的速度都是通过脚压地板给身体和四肢的,从而脚压地板的能力高低对踝关节力量的大小取决定性作用。踢腿练习是对腿部力量的练习,主要是提高腿部支撑的能力,以及出腿时腿部的线条,让每一个出腿都显得力度十足,加快出腿的速度和节奏感。
  实验组30s内仰卧起坐的均值比对照组要强,这是因为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对身体姿态的要求都是为了加强身体的控制能力,身体的控制就离不开腰腹力量的作用,在快速的练习当中腰腹力量充当动作的稳定基础,强有力的腰腹力量使得四肢在快速运动中可以保持相对的稳定,这也是拉丁舞训练中重要的因素。这也是实验组腰腹力量强于对照组的原因。
  可以看出实验组的俯卧撑的均值比对照组好,这是进行肩关节和手位练习的作用。肩关节练习主要是加强肩关节的力量,拉丁舞中手位的动作很重要,它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手的动作要做好,就得解放肩关节的束缚,所以肩交替上下可以打开肩关节的束缚,轻松的进行快速的手部动作。手位练习主要是加强手臂力量,我们知道拉丁舞手位的动作很直观就能让裁判看到,当肩关节解放出来了,我们就还得加强手臂定位的能力,定位定的好和快,才能体现节奏感好,要想手能够定位定好就需要手臂力量的支持。对照组大部分少儿在跳舞的时候双手都是随意的摆放,随着舞蹈的进行手臂不断的无节奏晃动,给裁判的感觉很随意,没有力度,没有速度,自然也会显得没有节奏感。
  2.舞蹈动作的要素分析
  经过六个月的实验后,评委老师对两组少儿拉丁舞技术动作要素均值(节奏、力量、速度、动作稳定性、视觉冲击力)打分情况的统计,得出:
  对照组:节奏=5.6;力量=5.4;速度=5.0;动作稳定性=6.0;视觉冲击力=5.1。
  实验组:节奏=9.2;力量=9.6;速度=9.3;动作稳定性=9.1;视觉冲击力=9.5。
  从以上的各项数据是两组少儿在练习拉丁舞时五名裁判给出的各项动作技术中所表现出的节奏、力度、速度以及整体练习中整齐度和视觉冲击力的评定结果的均值(M),我们根据评分标准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各项得分均在9.0分以上,均处于优秀等级,而对照组除了动作流畅该项目得分为6.0分以外,其他均处于6.0分以下,处于不及格的等级。这说明对照组各项得分大部分都是较差,在六个月的踮脚尖、踢腿、肩关节、手位中的要求都是为了提高动作的质量,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组力量都大大提升了,而力量的加强就提高了少儿的动作定位速度,有了力量速度,节奏就显而易见了。身体各部分力量的上升还体现在对舞蹈动作的控制上,有了力量,少儿在做每个动作时就会更加稳定,不会出现摇摇晃晃情况,少儿的每个拉丁舞动作有力度、速度、节奏、又稳定,而经过这些练习后少儿的身体姿态以及身体线条都很优美,种种的这些使得少儿在跳拉丁舞时所表现出的视觉冲击力就大。
  3.不同舞种的分析
  经过六个月的实验,两组学生练习不同舞种(伦巴舞、恰恰舞)的得分情况统计,得出:
  对照组:伦巴舞=6.0;恰恰=5.3。
  实验组:伦巴舞=9.2:恰恰=9.3。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六个月的力量素质练习后,力量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再从1.3.2中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拉丁舞具体动作中的速度、力量、节奏、稳定性、视觉冲击力的得分都高于对照组。综合以上就可以看出两组在两种不同风格的拉丁舞中的表现不同,但不管是在哪个舞种中都是一样的结果,以上的评分表明没有进行该力量素质练习的对照组,其舞蹈水平显然没有比实验组高。综合三组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该力量素质练习可以使少儿力量素质加强,并且能够提高少儿的拉丁舞水平。
  七、结论
  (一)进行专项力量素质的练习不但不影响舞蹈动作的掌握,反而有利于舞蹈水平的提高。(二)踮脚尖、踢腿、肩关节、手位,可以作为发展业余少儿拉丁舞專项力量素质训练的基本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 卡梅伦?布林克斯.儿童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贵州体育科技.1990(4).
  [2] 杨鸥.论舞蹈力量能力的类型划分[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1).
  [3] 何忠,许志琳.体育舞蹈的运动技术特征及其专项力量训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8).
  [4] 吴广亮.福建省青少年皮艇1000米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5] 丛艳华.拉丁舞训练对少儿身体素质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05(1).
  [6] 管鸣.论舞蹈节奏[J].艺海.2005(4).
  [7] 贾琳.浅谈舞蹈的速度[J].美与时代.2004(7).
  [8] 郑永才.我国优秀男子百米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1  摘 要 本文认为,要提高我国帆船赛事运营水平,必须加强帆船文化媒体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完善赛事的贊助体系以提高赛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造多元化的竞赛经营类型并完善配套设施,制定和完善我国帆船赛事运营政策、法规。  关键词 帆船 赛事 运营 发展  帆船赛事是一项富有激情的水上运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2  摘 要 探讨“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提出长沙采用“非均衡协调发展方式”。在“两型”社会背景下,基于长沙市体育产业“内、外要素”分析,构建了以三个体育产业资源“集化区”、“区域发展时序”和“区域体育产业主导部门”三维结构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2  摘 要 通过探讨中国竞技篮球运动各阶段的训练指导思想,发现各时期我国的篮球训练指导思想在形成风格,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方面起到良好的宏观引领作用,但对制胜因素的动态变化特征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 浅析 中国竞技篮球 训练指导思想 变迁  中国竞技篮球运
中图分类号:G88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2  摘 要 随着国内中国式摔跤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完善、竞赛规则的改变、对抗性的增加,中国式摔跤因其技术具有实战性、观赏性,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国式摔跤爱好者的喜爱。本文笔者是中国式摔跤的老教练员,深知基层中国式摔跤训中,其训练方法和手段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希望对今后
目的研究用硫酸吗啡缓释片控制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0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使用硫酸吗啡缓释片进行止痛治疗,初始剂量10~30 mg/次,每12小时用药1次,个体化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