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自由歌
阿翔做流浪歌手纯属意外。23岁那年,他大学毕业,从南京到上海,找了份广告公司的工作,做了几个月觉得没意思,辞了。
一天,他去新公司面试,路过中山公园地铁站,看到一个流浪歌手在唱歌,歌声让他有所触动。从高中起,阿翔就喜欢音乐,自学吉他,跟同学组过乐队。他看了一会儿,有点儿手痒,上前问:“哥们儿,能不能借我唱一会儿?收入全归你。”那人爽快地答应。不到十分钟,就收获了五十多元钱。阿翔心想,这活儿挺不错。
在常人看来,流浪歌手和卖唱的乞丐差不多,他们为生活所迫,走投无路才来唱歌,靠别人的同情和施舍过活。
其实不然。33岁的刘健曾在陆家嘴地铁站做过半年多的流浪歌手。他每天晚上8点来,唱两个小时,只唱自己创作的歌曲。
“我把它当成自己的表演时间,如果有人要点唱,就跟他说,等到10点以后。”在刘健的印象里,上海很多人都懂得欣赏音乐。那时,他每天的收入有五六百元。
流浪歌手心里有自己的音乐梦。为了实现这个梦,他们选择在街头唱歌,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经历,积累创作灵感,另一方面也是过渡性的赚钱手段。在阿翔看来,做流浪歌手是件挺快乐的事,每天都觉得很充实:“和别的工作相比,它自由,我喜欢唱什么就唱什么。也不用赶时间,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也是我学习音乐的一种方式。我想找个地方,通过音乐表达我内心的想法。”
为地盘忙
流浪歌手在街头唱歌,会遇到很多麻烦和困难。阿翔第二天背着吉他再去中山公园地铁站唱歌时,被原先在那里唱歌的哥们儿赶了出来。那哥们儿说:“这是我的地盘,你要唱去别的地方。”阿翔觉得没道理,既然是公共场所,为什么要分你的和我的?混久了他才明白,这是江湖规矩。流浪歌手找地方都是有讲究的,既要人多,又要不堵塞交通,最好是白领经过的地方。一旦找到这样的好地方,他们就不会轻易离开。
阿翔在网上看了一个帖子:《适合流浪歌手唱歌的地点》。他去了几个地方,发现都已经被人占领,好不容易才找到现在唱歌的地方——浦东正大广场门口的天桥上。这个地方的缺点是受天气影响大,下雨天肯定不行,大冬天风太大,吹得声音都散了,双手还冷得发抖,多少会影响表演效果。
刘健的地盘就好很多,他至今仍对陆家嘴地铁站的三号出口念念不忘。那个通道长,人来人往不会被打扰,唱歌的回声效果还很好。只是,他第一次在那里唱歌,就遇上值勤的警察劝他走。他不服气,和警察争执起来,被带到地铁的办公室里。他以为要吃苦头了,没想到警察的态度缓和下来:“我们有规定,这个地方不能唱歌。你的歌倒是唱得不错。”刘健说了自己的经历:曾是个军人,因为喜欢音乐,从军校退学后,做了流浪歌手。他唱了一首自己创作的《奶奶》,把在場的人都感动了。
一个女民警送他出来时,说:“小伙子,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刘健按自己的理解去做。每当警察来巡逻时,他就收拾一下避开,规矩是死的;等警察巡逻完,他再回来唱,人是活的。
多年后,刘健去纽约,看到那里的流浪歌手都是持证上岗的,由政府安排在特定的地方表演。他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海的警察也是对我审查和考核之后,才让我在地铁站唱歌的,这其实是个管理流浪歌手不错的方法。”
为梦想唱
晚上11点,阿翔收工了,数数袋子里的钱,有两百多元,还不错。流浪歌手的收入不稳定,要靠运气。“在对的时间唱对的歌,经过的人刚好喜欢这首歌,他们就会支持你。如果你一直在不对的时间唱一首歌,经过的人都不喜欢,那真的就没办法了。我最惨的时候,一晚上才赚了三四十元钱。”
在内蒙古老家的父母并不知道他在做流浪歌手,一直以为儿子在上海的公司当白领。阿翔不想让他们失望和担心,迟迟不敢告诉他们。
“好在我现在的收入能维持日常的开销,不用向他们要钱。”他无奈地摇摇头,“希望哪天成功的时候再告诉他们吧。”
流浪歌手如何才算成功?刘健应该算一个吧。他在做音乐的朋友圈里小有名气,已是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老板,出了两本书,属于创作型歌手。
一次,几个朋友聊天,谈起上海的摇滚音乐为什么没有北京火,既没什么有名的乐队,也没什么有名的场子。“不如我们来组织一个吧。”有人提议。刘健被推举为这个组织的领导者,因为他当过兵,执行力强,出过书,有才华。
2005年,“上海东区势力”民谣团队成立,刘健召集十来个歌手,策划了一场演出,地点在复旦大学附近的一家酒吧。活动当天,来了一百多人,大部分是学生,把场子都挤爆了。有些人来晚了买不到票,就在门口央求保安。保安问刘健:“要不要放他们进来?”刘健看到这些身背吉他的学生,二话不说就挥挥手示意让他们进来。
“上海东区势力”就这样发展起来。2008年,刘健又把队伍扩大,创办了“上海民谣联盟”。现在,这个组织共有四十多人,每月固定办一场演出。因为属于非正规演出,所以售票都在网上预订,或者当天卖票。一般每场演出总有几十个人来看,票价在四五十元左右。去掉场地租金,收入就分给当天演出的歌手,每个人大概能拿几百元。刘健说:“意思意思,其实没人在意这些。对于做音乐的人来说,能有个舞台就很高兴了。”
“上海民谣联盟”里的很多流浪歌手和刘健一样,都有工作,有的在金融行业,有的在媒体。一个从纽约来的流浪歌手在上海学哲学,看了“上海民谣联盟”的演出后很感兴趣,主动要求参加。刘健说,“上海民谣联盟”是一个平台,让有音乐梦想的流浪歌手聚集起来,安排一些演出,没有盈利目的,只为了梦想,演出时,说不定无意间就被唱片公司相中了。
流浪歌手都在等待一个被发现的机会,被路人发现,或者被星探发现……农民工流浪歌手组合旭日阳刚因为一段翻唱《春天里》的视频走红了,在北京地铁站里唱了很多年的西单女孩任月丽,因为参加《加油!东方天使》的选秀节目走红了。这是对流浪歌手的肯定和赞誉,只是,又有谁知道这条被发现的路走起来有多漫长?
(摘自《现代家庭》2011年第3期图/Jansty)
阿翔做流浪歌手纯属意外。23岁那年,他大学毕业,从南京到上海,找了份广告公司的工作,做了几个月觉得没意思,辞了。
一天,他去新公司面试,路过中山公园地铁站,看到一个流浪歌手在唱歌,歌声让他有所触动。从高中起,阿翔就喜欢音乐,自学吉他,跟同学组过乐队。他看了一会儿,有点儿手痒,上前问:“哥们儿,能不能借我唱一会儿?收入全归你。”那人爽快地答应。不到十分钟,就收获了五十多元钱。阿翔心想,这活儿挺不错。
在常人看来,流浪歌手和卖唱的乞丐差不多,他们为生活所迫,走投无路才来唱歌,靠别人的同情和施舍过活。
其实不然。33岁的刘健曾在陆家嘴地铁站做过半年多的流浪歌手。他每天晚上8点来,唱两个小时,只唱自己创作的歌曲。
“我把它当成自己的表演时间,如果有人要点唱,就跟他说,等到10点以后。”在刘健的印象里,上海很多人都懂得欣赏音乐。那时,他每天的收入有五六百元。
流浪歌手心里有自己的音乐梦。为了实现这个梦,他们选择在街头唱歌,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经历,积累创作灵感,另一方面也是过渡性的赚钱手段。在阿翔看来,做流浪歌手是件挺快乐的事,每天都觉得很充实:“和别的工作相比,它自由,我喜欢唱什么就唱什么。也不用赶时间,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也是我学习音乐的一种方式。我想找个地方,通过音乐表达我内心的想法。”
为地盘忙
流浪歌手在街头唱歌,会遇到很多麻烦和困难。阿翔第二天背着吉他再去中山公园地铁站唱歌时,被原先在那里唱歌的哥们儿赶了出来。那哥们儿说:“这是我的地盘,你要唱去别的地方。”阿翔觉得没道理,既然是公共场所,为什么要分你的和我的?混久了他才明白,这是江湖规矩。流浪歌手找地方都是有讲究的,既要人多,又要不堵塞交通,最好是白领经过的地方。一旦找到这样的好地方,他们就不会轻易离开。
阿翔在网上看了一个帖子:《适合流浪歌手唱歌的地点》。他去了几个地方,发现都已经被人占领,好不容易才找到现在唱歌的地方——浦东正大广场门口的天桥上。这个地方的缺点是受天气影响大,下雨天肯定不行,大冬天风太大,吹得声音都散了,双手还冷得发抖,多少会影响表演效果。
刘健的地盘就好很多,他至今仍对陆家嘴地铁站的三号出口念念不忘。那个通道长,人来人往不会被打扰,唱歌的回声效果还很好。只是,他第一次在那里唱歌,就遇上值勤的警察劝他走。他不服气,和警察争执起来,被带到地铁的办公室里。他以为要吃苦头了,没想到警察的态度缓和下来:“我们有规定,这个地方不能唱歌。你的歌倒是唱得不错。”刘健说了自己的经历:曾是个军人,因为喜欢音乐,从军校退学后,做了流浪歌手。他唱了一首自己创作的《奶奶》,把在場的人都感动了。
一个女民警送他出来时,说:“小伙子,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刘健按自己的理解去做。每当警察来巡逻时,他就收拾一下避开,规矩是死的;等警察巡逻完,他再回来唱,人是活的。
多年后,刘健去纽约,看到那里的流浪歌手都是持证上岗的,由政府安排在特定的地方表演。他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海的警察也是对我审查和考核之后,才让我在地铁站唱歌的,这其实是个管理流浪歌手不错的方法。”
为梦想唱
晚上11点,阿翔收工了,数数袋子里的钱,有两百多元,还不错。流浪歌手的收入不稳定,要靠运气。“在对的时间唱对的歌,经过的人刚好喜欢这首歌,他们就会支持你。如果你一直在不对的时间唱一首歌,经过的人都不喜欢,那真的就没办法了。我最惨的时候,一晚上才赚了三四十元钱。”
在内蒙古老家的父母并不知道他在做流浪歌手,一直以为儿子在上海的公司当白领。阿翔不想让他们失望和担心,迟迟不敢告诉他们。
“好在我现在的收入能维持日常的开销,不用向他们要钱。”他无奈地摇摇头,“希望哪天成功的时候再告诉他们吧。”
流浪歌手如何才算成功?刘健应该算一个吧。他在做音乐的朋友圈里小有名气,已是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老板,出了两本书,属于创作型歌手。
一次,几个朋友聊天,谈起上海的摇滚音乐为什么没有北京火,既没什么有名的乐队,也没什么有名的场子。“不如我们来组织一个吧。”有人提议。刘健被推举为这个组织的领导者,因为他当过兵,执行力强,出过书,有才华。
2005年,“上海东区势力”民谣团队成立,刘健召集十来个歌手,策划了一场演出,地点在复旦大学附近的一家酒吧。活动当天,来了一百多人,大部分是学生,把场子都挤爆了。有些人来晚了买不到票,就在门口央求保安。保安问刘健:“要不要放他们进来?”刘健看到这些身背吉他的学生,二话不说就挥挥手示意让他们进来。
“上海东区势力”就这样发展起来。2008年,刘健又把队伍扩大,创办了“上海民谣联盟”。现在,这个组织共有四十多人,每月固定办一场演出。因为属于非正规演出,所以售票都在网上预订,或者当天卖票。一般每场演出总有几十个人来看,票价在四五十元左右。去掉场地租金,收入就分给当天演出的歌手,每个人大概能拿几百元。刘健说:“意思意思,其实没人在意这些。对于做音乐的人来说,能有个舞台就很高兴了。”
“上海民谣联盟”里的很多流浪歌手和刘健一样,都有工作,有的在金融行业,有的在媒体。一个从纽约来的流浪歌手在上海学哲学,看了“上海民谣联盟”的演出后很感兴趣,主动要求参加。刘健说,“上海民谣联盟”是一个平台,让有音乐梦想的流浪歌手聚集起来,安排一些演出,没有盈利目的,只为了梦想,演出时,说不定无意间就被唱片公司相中了。
流浪歌手都在等待一个被发现的机会,被路人发现,或者被星探发现……农民工流浪歌手组合旭日阳刚因为一段翻唱《春天里》的视频走红了,在北京地铁站里唱了很多年的西单女孩任月丽,因为参加《加油!东方天使》的选秀节目走红了。这是对流浪歌手的肯定和赞誉,只是,又有谁知道这条被发现的路走起来有多漫长?
(摘自《现代家庭》2011年第3期图/Jans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