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金关小学的不解之缘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ar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黄高等级公路金关出入口处,坐落着一所经历了六十多年风雨的学校——金关小学。童年时,我的家就在金关村附近的马王庙。成年后,又前前后后在金关小学工作了近三十年,我与这所乡村小学有着不解的情缘。
  金关小学始建于1952年,当时只有一个班,一名教师,60余名学生,创办人冯素珍,在位于金关新寨的永兴寺办学。该寺庙分为下殿、中殿、上殿三部分,从下殿入口到上殿为阶梯状,三殿之间有两个天井,记得跨进寺庙高高的门坎,就会看到许多光滑的大圆柱支撑着屋顶,屋顶上盖着小青瓦,房与房之间全是用木板作为间隔。庙宇前方是用方形的石块铺成的院坝,后面便是学校操场,这就是往昔的金关小学。
  1958年成立了野鸭人民公社,金关与当时的马王街,高坡哨(现在的金鸭村)同属野鸭人民公社下属的高级社,那边的娃儿都在金关小学就读,当时由于校舍不够,只得实行二部制,即一、三、五年级上午上课,二、四、六年级下午上课,所以只能开设语文算术两门课程。那时,有公办民办教师六人,王昌华任金关小学首任校长。那时学校无围墙,村民们出工、收工都得经过操场,第二、三生产队有几辆拉粪的马车,也只得从学校操场通过。老师们在教室里上课时,只要一刮風,屋顶上小青瓦的缝隙里就会掉下许多灰尘,弄得眼睛都睁不开。五十年代末,上级主管部门出资在寺庙操场下方盖起了几间简易平房,金关村终于有了一所像样的学校,就不用再实行二部制了。记得1962年,年轻的我还曾在学校创办人冯素珍老师的指导下,上过低年级的拼音识字课。
  八十年代初,刚刚富裕起来的金关村在乌当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拆除了寺庙,加上寺庙周围的地皮,及采取货币补偿的方式,搬迁三户村民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的房屋,在如今的“明德楼”处建起了一栋两层的教学楼,共十个教室。九十年代初,上级主管部门将“普九”纳入各村党总支及村委的年终目标考核,时任金关村党总支书记的陈绍祥及村委会各部门,相当重视和支持学校工作,当时金关村村办企业如日中天,村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几乎家家都盖起了小洋楼。
  金关村致富不忘教育,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在硬件设施上狠下功夫,投入大量的资金,将上操场小二楼拆除,建成了现在的“明德楼”。2000年后,由高新区教育局,野鸭乡政府等多个部门合作,由金关村承建了现在下操场的“知礼楼”。不仅如此,当年村委还连续多年为村民子女代缴书本杂费,并为住在市区的教师办理了附近“贵州轮胎厂”的乘车证,解决了老师们上下班的交通问题,让老师们更安心于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建校60多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2008年行政管辖划归云岩区后,在区政府、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学校在硬件设施和管理上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
  我很庆幸,自己目睹了金关小学建校六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见证了金关小学是如何从解放前的一座寺庙,发展为今天这样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校。
  如今的校园里,腰鼓、太极、美术、书法、英语课本剧等十几个社团的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闲不住的我会经常回去看看,和孩子们一起打打腰鼓,和在职的年轻老师们聊聊天。
  现在,金关小学全体教职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敬业创新的精神,努力开创金关小学更加美好的明天!
其他文献
江姐的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但仍然有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位女英雄的真名。2019年是江姐牺牲70周年。70年前,当她终于盼来新中国成立的曙光,却把所有愿望与爱久久地埋在了新中国的土地上。  江竹筠原名江竹君,1920年出生于今天的四川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江竹筠是她被捕后用的名字。  1939年夏天,19岁的江竹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秋,被中共川东特委指派担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单线联
期刊
聂荣臻用22年时间完成南昌起义经验教训的总结  聂荣臻元帅从1958年10月到1980年底,用22年的时间完成《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为再现这一伟大的历史,聂荣臻查阅了叶挺、彭湃、邓中夏、恽代英、周逸群、谭平山等领导人参加南昌起义的历史档案。他说:“我们的战友们和烈士们的革命精神和他们所献身的革命事业,随着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发展,正在整个亚洲,在东方,在
期刊
开国将军曾是警卫员 枪林弹雨中两救了“徐老虎”  1915年4月的一个深夜,詹大南出生在大别山里。小时候的詹大南就是苏维埃政府的小小交通员,他是儿童团的骨干力量。16岁时,詹大南和弟弟以及十几位同乡一起报名参加红军,开始了为穷苦百姓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  1934年4月,鄂豫皖省委召开会议期间,时任红25军长的徐海东见他年龄不大却是个机灵鬼,军事方面的素质很不错,就把他调了过去做警卫员。  徐海东
期刊
毫无疑问,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党史军史上恢弘的一章,肯定是滚滚长江有史以来最壮观的一日——1949年4月20日晚至21日晚上,我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以及华东和中原的地方部队,兵力总计上百万,分别从南京以东的江阴到安徽的安庆千里江面,开始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决战。  大江东去,惊涛拍岸,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与故事,應当成为我们永远的记忆。  谁是真正的“渡江第一船”  我们都敬仰“渡江第一船”上的
期刊
出生于1949年4月22日的帥正林回忆起70年来的生活和巨变,有太多太多的感慨......风雨中,苦累间,日子虽有波折,但他无怨无悔,有的更多的是满足感。
期刊
陈元荣,1949年7月18日生于兴义市。1968年8月毕业于兴义市师范学校。先后在望谟大观小学及兴义市向阳路小学任教长达35年。作为一名新中国的同龄人,跟随祖国走过了70个春秋。  “忆往昔勿忘党恩”这是父亲及我们一家人的家教宗旨。造就了我們这个家庭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努力工作、善待他人的良好家风。  回顾我的成长历程与新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出生在一个城市贫民家庭,有七兄妹,我排行第五。解放前,
期刊
1934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至1935年新年的两个多月里,跋山涉水,英勇战斗,连续突破国民党军队四道封锁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之际,我们重温红军长征起始阶段红军壮烈的牺牲故事,感奋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气概,感受红军长征何以取得最后胜利。  不畏牺牲  红军战略转移先遣队的出发,比中央红军还要早两个月。1934年8月,红六军团9700余人,由江西遂川的横石和新江口出
期刊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有些人,一和他聊天,他就抱怨、吐槽,抱怨生活不顺、工作不爽、家庭不幸福、自己不够厉害……在他眼里,似乎什么都不顺,似乎什么人都对他不好,似乎所有都是命运不公。遇到事情,第一反应不是寻求解决方法,而是下意识地吐槽。  还有些人,看谁都不爽,每天吐槽别人,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面对生活,消极、悲观、颓废。  生活中,像这样的负能量携带者,不在少数。他们常常有意无意地把悲观消极的情
期刊
军旗,既是领军的旗帜,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象征,它激励全体官兵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是在革命战争时期产生和逐步定型的。  1927年9月初,为筹备秋收起义,刚成立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奉命研制了起义的旗帜样式。旗幅为红色,象征革命;中央为白色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星内嵌交叉的镰刀斧头,表示工农大众紧密团结;靠旗杆一侧旗幅的白布条上竖写“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19
期刊
“‘生于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说的就是我们这一辈人,每每听到这句话,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出生于1949年4月22日的帅正林回忆起70年来的生活和巨变,有太多太多的感慨。新中国元年,是他生命的发端,他生命的轨迹正是伟大祖国鲜活的历史篇章。他感受过新中国火红年代凯歌行进的豪迈,也经受过新中国风雨坎坷的曲折艰辛。帅正林说,“新中国同龄人”这个称号让他们这一辈人身上平添了与生俱来的民族自豪感,这种骄傲、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