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全国蓬勃展开。我以为,所谓“有效教学”,不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也不可以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多少来衡量教学是否“有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构建
新课标的实施,课程改革的推进为数学课堂注入了勃勃生机。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目前,我们的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工作是低效或是无效的。因此,如何在把握新课标理念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课改热点问题之一。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呢? 下面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
一、建立新颖融洽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而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首要的任务是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可见,建立一个新颖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并且能自觉去钻研,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和谐、生动、自然的学习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产、生活中,应有意识地将现实生活中数学素材渗透于教学中,学生学习起来可避免枯燥无味而且有亲切感和浓厚的兴趣,直观趣味和知识实用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兴奋的状态下进入学习的佳境,放下包袱,学有所得,而且能激励他们养成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们数学教师不一定按教材顺序讲课,而应寻找学生最易于接受的方式和顺序。有时五节课完成的内容三节课就能解决,学生就可拥有更多的时间循环体会、突破难点、化解疑点。如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教材是按应用——方程解法——应用的顺序编写,而我尝试这样讲:先讲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最后讲应用,因为后讲应用既讲授了新知识,又复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各种解法,比书上绕个圈儿的顺序节省了很多时间,并且这样也符合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获得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学习交往理论认为,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宽,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热烈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以达到训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地。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也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变式训练,提高效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操作活动是不可缺少的,首先要有模仿、记忆形成基本技能的过程,但低层次的活动并不能形成数学能力,通过变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提炼和组织,把底层次的知识变为高层次的常识,再把数学放到现实中使用,这时数学活动才是最有效的。所以,我们应该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梯度清晰的適度的“变式”,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不同组成部分和完善知识结构。
六、利用多煤体技术进行教学
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感官进行的,多媒体技术能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实现友好的人机对话,因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某些现象的发生或再现某些事物时,可以超越时空,重视事物的再生或发生过程,由于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人的认知过程接近自然。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
以上是我对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些认识。正所谓教学相长,教然后知不足。在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应该更多的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形成新的理念,踏踏实实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追求每一节课的高效,才能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好数学。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构建
新课标的实施,课程改革的推进为数学课堂注入了勃勃生机。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目前,我们的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工作是低效或是无效的。因此,如何在把握新课标理念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课改热点问题之一。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呢? 下面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
一、建立新颖融洽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而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首要的任务是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可见,建立一个新颖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并且能自觉去钻研,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和谐、生动、自然的学习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产、生活中,应有意识地将现实生活中数学素材渗透于教学中,学生学习起来可避免枯燥无味而且有亲切感和浓厚的兴趣,直观趣味和知识实用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兴奋的状态下进入学习的佳境,放下包袱,学有所得,而且能激励他们养成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们数学教师不一定按教材顺序讲课,而应寻找学生最易于接受的方式和顺序。有时五节课完成的内容三节课就能解决,学生就可拥有更多的时间循环体会、突破难点、化解疑点。如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教材是按应用——方程解法——应用的顺序编写,而我尝试这样讲:先讲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最后讲应用,因为后讲应用既讲授了新知识,又复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各种解法,比书上绕个圈儿的顺序节省了很多时间,并且这样也符合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获得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学习交往理论认为,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宽,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热烈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以达到训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地。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也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变式训练,提高效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操作活动是不可缺少的,首先要有模仿、记忆形成基本技能的过程,但低层次的活动并不能形成数学能力,通过变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提炼和组织,把底层次的知识变为高层次的常识,再把数学放到现实中使用,这时数学活动才是最有效的。所以,我们应该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梯度清晰的適度的“变式”,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不同组成部分和完善知识结构。
六、利用多煤体技术进行教学
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感官进行的,多媒体技术能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实现友好的人机对话,因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某些现象的发生或再现某些事物时,可以超越时空,重视事物的再生或发生过程,由于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人的认知过程接近自然。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
以上是我对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些认识。正所谓教学相长,教然后知不足。在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应该更多的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形成新的理念,踏踏实实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追求每一节课的高效,才能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