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失调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fly6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认知失调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行为动因。思想政治课教学有着品德教育的功能,教师如果适当地运用认知失调理论,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运用认知失调理论应该坚持三个原则:循序渐进,发挥主动性,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词:认知失调 思想政治课 教学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教育的必修课,它承担教育学生、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教育任务。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积极思维与心理互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合理地运用认知失调心理效应,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认知失调的基本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在1957 年的《认知失调论》一书中提出,认知失调的内涵指个体面对新情境,表示自身的态度时,个体在心理上将出现新认知与旧认知相互冲突的状况。这是一种用认知来阐释态度改变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对待任何问题上,人总有一种要保持其各种认知协调的倾向,保持自身态度与行为协调的动机。在谈到如何保持认知协调时,费斯汀格做了两个假定:“当失调存在时,由于个体心理上的痛苦,个体则试图减少失调,达到认知和谐,以减少心理上的不舒适体验;当失调存在时,除了努力减少失调外,个体还积极地避开可能导致增加失调的情景”。本文从第一个假设入手,分析认知失调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在学生的学习中,当学生遇到已有知识与某种新知识的矛盾等问题,会产生认知失调,随之产生为解除认知失调所导致的紧张感。为了减轻这种压力感,学生就会做出某种探索性的行为,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即认知失调是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动因。一旦学生使这些矛盾得到解决,会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会强化认知动机,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运用认知失调论的可行性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的课程,它的教学目标是完成理论传授和品德教育。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有特殊功能,具有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德育功能。就其本质而言,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智育与德育内在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
  由于思想政治课程的特殊作用,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比较概念化和理论化。从实际情况看,中学政治课教学普遍处于尴尬状况,在教学中表现出的是老师难教、学生厌学。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思想政治课教育与学生的距离,不仅是理论知识上的未知与已知的矛盾,而且是思想教育意图与学生心理倾向的矛盾。思想政治课力图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培养正确的道德行为,课堂教学都是自上而下地灌输。同时,课程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较多地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内容脱离了受教育者的生活体验而变得抽象,使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的意义。教师如果适当地运用认知失调理论,学生为了获得心理平衡,会做出探索性的行为,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运用这种策略,整个课堂教学是认知平衡到认知失调,最后建立新的认知平衡的过程。
  
  三、运用认知失调理论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就是将所接受的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教师提出的新命题要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建立联系,学习者才能获得新观念的意义。教材的内容能否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在具体的课堂操作过程中,倘若新旧知识之间没有直接的相互作用点,应引入相关材料来达到由认知的失调到平衡的目的。因为这一相关材料起到了新旧观念相互联系的桥梁作用。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在向学生提供相关材料时,要注意所提供的组织者必须是学生所熟悉的、容易理解、与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材料。否则,为了减少认知失调,学生会避开可能导致增加失调的信息。
  (二)发挥主体性原则
  传统的观点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这就提高了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而教育心理学认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按照这观点,我们就应当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很多知识属于思想教育性的,靠强制不能让学生信服。当一些知识在未被学生接受之前,它对学生来说是无权威可言的。所以,不能用我们对知识正确性的认知作为学生接受它的理由,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们来完成。在政治课的学习中,我们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形成一种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内驱力,更好地实现自我知识的建构。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育心理学认为,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知识总是要适应于它应用的环境和任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保持其所学的知识,就必须让他们在情境中组织学习活动,理论联系生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在运用认知失调理论中,要创设真实情境,任务的真实性使学生容易产生认知失调,教学的结果应该使道德内化为学生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并在日后平常的生活中表现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所以,思想政治课要注意情境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联系。除此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考虑学习者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在分析上述各因素的基础上,创设符合学习者发展规律的情境。只有用符合学生实际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的认知失调与平衡,才能主动实现社会道德规范的真正内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曹培亮.政治教学应生活化[J].安徽教学.2005.(9)
  3.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朱天利.新课程学习论[M].广州:广东高等出版社,2005
  5.程光泉.高中新课程教与学(思想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发展之快让人们目不暇接。我们正处于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新的知识迅猛发展、新的信息与日俱增的高科技时代。要使我们的知识能赶上时代的要求,要使我们的认知结构能适应新的变化,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优化认知结构。因此,教师更要注重培养每个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汲取知识、对老化的知识及时更新换代的能力。现就职业高中物理教学方面,谈谈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供研究讨论。    一、目前能力培养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农村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又是农村初中学生对化学进行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缺少相应的图书和标准实验室。没有资源可以利用,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等受到影响,实验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化学实验的开出率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新课程的落实打了折扣。    一、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涵盖了教育活动中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促进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优化教学设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创新    现代教育技术是人类在信息时代的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称。现代教育技术强调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强调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教育在时间、
李吉林老师首创“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可感的情境,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从交际和生活的情境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实施“情境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开辟英语情境教学的广阔天地。    一、深入生活,在观察中激活情境    小学英语学习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生活,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实施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教学6A Unit 1时,教
新的课程标准的实行需要我们用新的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数学课堂如何体现新理念呢?我们从课堂教学的时间、地点、人物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时间:是否一定要按固定的程序进行    现象一:数学课我们经常沿袭的时间结构是复习(5分钟)、新授(20分钟)、巩固(10分钟)、作业(7分钟)、小结(3分钟)。举行教研活动时,在上课前有经验的老教师常千叮咛万嘱咐年轻教师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授英语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引入,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使学生感兴趣呢?    一、表扬为主,使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心是很重要的,也是很脆弱的,在学习中作用十分重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伤害了学生的自信心,就会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厌倦学习。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势,以强化这些优点使学生改掉坏习惯。这样学生的自信心不但不会受到伤害,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历史教学工作者必须让丰富鲜活的历史“灵动”起来。本文从“抓住课堂主阵地、学生做小老师和参与社会大舞台”这三大方面阐述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诱导让学生参与教学,从而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达成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历史教学 兴趣 诱导参与 “灵动”    知识经济社会决定了当今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是培养更全面的、更高素质的人才。为适应这一趋势的新课程教育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展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职德育课的重要内容。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本人尝试了以“呈示目标、自学探索”,“论理解疑、交流共探”,“精讲点拨、结构归纳”,“多样演练、运用导行”为主要步骤的双主互动教学模式,提高了哲学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哲学 双主互动 教学模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职思品课的重要内容,她不仅给学生以知识,更给予智慧,使学生获得在一切领域驰骋自如的能力。但学习伊始,其抽象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以德育为首,强化人文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更显示其特定的历史要求。语文学科是达到新课标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语文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语文教师应如何把教授学生知识与培育学生人格和发展学生个性在语文课上演绎,使语文课作为对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不可或缺的主角呢?本文就新课标下语文教学需重视的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薄浅的意见和看法。    一、
[摘要]在课程改革中发现问题,问题引发生成课题,课题研究促进课程的实施,改进课程又为课题服务。以教育科研引领课程实施,这样一个互相循环促进的过程,使幼儿园的教育科研越来越被重视,通过课题研究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越来越强,幼儿的深层发展需要越来越得到满足。  [关键词]问题;课题;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