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地广人稀,江河密布,是一个洪灾多发的国家。美国受洪水威胁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7%,影响人口3000多万(占总人口的12%)。因此,洪水灾害是美国政府最为關注的自然灾害。
与人类治水的发展历程相似,美国治水大体也经历了以解决人们生存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为主要目标的原始水利阶段,以建设工程来改造河川、调蓄洪水、制止洪水危害的传统治水阶段和以“人与自然相和谐”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治水阶段,相应的,其洪水管理策略随不同的治水阶段也历经了多次重大的调整,取得了很好的防洪减灾成效。
防洪策略
美国在对防洪的认识过程中,经过了各自独立而零散的防洪行为、“堤防万能”的治河防洪、多种工程集成“控制”洪水的防洪措施、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的防洪策略、“给洪水以回旋空间”防洪理念的形成等阶段,有成功也有失败。每次大灾过后,美国人都在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1993年的中西部大洪水后,他们首先意识到了自己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安全的關系。自此便促使美国走上了一条从流域范围着手,重视多部门协作,追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平衡的道路——实行更全面、更协调的措施保护并管理人与自然系统,以确保长期的经济运行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与历史上发生大洪水后的反应不同,美国在1993年创记录的大洪水发生后,并没有出现工程建设的热潮,而是修订了国家洪泛区管理综合规划,将“制订更全面、更协调的措施,保护并管理人与自然构成的系统,以确保长期的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洪水管理的任务。更注重防洪工程特别是堤防的质量,而非刻意追求可防御这次洪水的更高的防洪标准,同时,有意不修复某些被洪水破坏的堤防,“给洪水以回旋空间”成为洪泛区管理的一种新的动向,至此,美国防洪减灾进入了新时期,即防洪工程措施一非工程措施向减灾行为的社会化推进。
洪水预报与警报
美国重视洪水的预报和警报工作,这一工作主要由美国国家气象局和美国地质调查局负责,定期向公众发布气象、水文信息。美国气象局下设13个河流洪水预报中心,在主要河流还设有82个河流分区,可预报全国河流2500多个控制站的流量和水位,全国90%以上的地区可获得预报和警报信息。中心河流的预报预见期达几个小时,大江大河的洪水预见期可达2-3周。美国水文测站布局较密,仅美国地质调查局管理并运行的水文站就达7000多个,还有15000个备用水文站,需要时也可测报水情。其中,60%为自动测报系统,通过卫星传输接收,每10个水文站只有1名管理监测人员。
另外,40%的水文站靠计算机记录水文数据,由管理人员定期收取。水位用浮桶仪测量,采取连续记录方式,用雷达声纳技术测流速及水深等。高新技术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准确性。
美国水情和气象信息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免费公布,指导公众防洪救灾和经济建设。
美国电视台设有专门的气象服务频道,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播放气象服务信息。因此,水文、气象信息均无偿提供,并且,在全国各部门各行业之间实现了信息共享,不但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更重要的是避免了重复建设。
防洪管理与机制
对1993年美国密西西比河发生的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美国政府调研后便全面推进了减灾行为的社会化——洪泛区管理。2005年,卡特丽娜飓风袭击新奥尔良后,美国各界展开了深入的讨论,认为任何水利工程都有风险,不管标准多高,都不可能万无一失,治水一定要高度關注风险。如果局部防洪工程标准提高,其效果可能是转嫁风险,也可能增大防洪系统的整体风险。
美国人在防洪减灾的历程中认识到,社会对灾害的承受力是通过基本政策做出的决策而获得的,而不是一个技术性的操作问题,具体操作不具备这种功效。无论是工程措施还是非工程措施对防御洪水、减轻灾害都是必须的,但任何手段都不可能中止洪水灾害,人类可以企及的目标应是尽可能地减轻水灾风险,而决定各种减灾实际效益的措施主要在于社会对它的支持程度。基于这样的认识,美国在防洪减灾领域建立了联邦应急管理局及其行政体系——减灾管理的集权机制和减灾责任转移与分担——减灾责任分担的制约机制,并得到了全社会的有效支持。
防洪组织体系
美国联邦政府参与防洪救灾的部门主要有陆军工程师团、气象团、地质调查局、垦务局和联邦应急管理局(FederaI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各州及州以下的市、县也同时设有相应的救灾部门,负责处理本州内发生的紧急灾害。
陆军工程师团隶属国防部,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美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防洪标准、规范的制定;气象局隶属商务部海洋大气管理局,主要任务是负责气象监测和水情、气象的预警预报,发布洪水预报等:地质调查局隶属内务部,在防洪方面承担的主要任务是与陆军工程师团、应急管理局及州、地方政府配合,做好垦务局管辖范围内有防洪任务水库的防洪调度和管理工作,垦务局按照陆军工程师团在工程设计阶段确定的防洪调度方案实施调度:应急管理局直接对总统负责,其承担的有關防洪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制订灾害发生前的各种减灾措施,包括拟订国家减灾计划、管理洪泛区、实施洪水保险、培训救灾人员、组织救灾演习、社会防灾意识的宣传教育等。二是灾害发生后,组织抢险救灾。
美国防洪主要依靠州政府和州以下的县、地方政府组织完成,联邦政府只是负责协助并提供救灾物资与资金。对于发生的一般洪水灾害,各州政府均有相应的应急处理减灾计划,由各州自行处理。当洪水灾害超过州政府的处理能力时,由州政府向联邦应急管理局报告,联邦应急管理局立即派人到达现场调查,在向总统报告灾害情况的同时,应急管理局协调各部门做好进入灾区一切准备,一旦总统发出命令,联邦应急管理局根据联邦应急计划(Federal Response Plan)立即指挥各部门救灾。
抢险救灾的组织实施
美国的防洪抢险工作原则上以地方政府为主,堤防、水库及其他水利工程的抢险工作由地方政府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及工程保护范围的居民和志愿人员来进行。
美国陆军工程师团在抢险加固工作中主要是为当地提供技术指导。对于重要的堤防、河段,美国陆军工程师团与地方政府共同协商处理险情。由双方人员共同组成防洪专家组,分区、分段负责巡回检查,每年一般检查2次以上,如发现险情则及时协调处理,所需经费和物资由地方政府承担:在工作配合上双方能密切合作,相互尊重,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在技术问题上共同讨论研究,如有意见分歧,则以美国陆军工程师团的意见为准。 发生洪涝灾害时,美国采取的抢险救灾程序是:首先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各方力量进行自救,采取各种减灾和救援措施。如地方力量不及,可向州政府求援。州长根据情况可实施应急对策,必要时可动用州警察、国民警卫队或其他力量。如州政府力不从心,州长可请求总统宣布“重大灾害”或“紧急状态”,从而获得联邦援助。州长的请求必须符合《斯坦福特法》的有關规定,说明灾害的范围和程度、私人和公共财产的损失情况,以及要求联邦政府提供援助的类别和数量等。
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对美国州长的请求进行快速评估后,尽快呈报美国总统,并提出建议,总统通常在几小时内作出决策。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署总部根据美国总统指令,立刻在当地成立“救灾中心”。该中心由联邦紧急事务署总部指定官员负责,当地政府也派专人参加,共同负责救灾工作。
同时,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署负责协调美国联邦政府26个机构,根据各自不同的职责向灾区派遣人员、调运物资、安排资金等。救灾资金由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署提供,一部分用于灾民的个人救助,由灾民填报损失及补助要求,经核准后拨给;另一部分用于公共事业救灾,这部分资金主要用在水毁工程和公共设施的修复以及灾后重建等方面。
在军队参加抗洪抢险救灾方面,美国国民警卫队应美国地方政府的请求可以参加抢险救灾工作,但受灾地区所在州政府需要支付有關费用。若美国总统宣布所经受的灾害为“国家重大灾害”,则救灾费用由美国联邦政府负责。
防洪减灾靠保险
洪水是美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美国国土面积的7%受到洪水威胁,1/6的城市处在百年一遇的洪泛平原内,2万个社区易受洪灾。每年有960万个家庭和3900亿美元的财产受到洪水威胁。美国总统每年宣布的灾区中,洪灾就约占2/3。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国家强制性洪水保险体制的国家。早在1968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国家洪水保险法》,并于次年制定了《国家洪水保险计划》。1973年,美国国会又通过《洪水灾害防御法》,对《国家洪水保险法》进行修改,并把洪水保险计划由自愿性改为强制性。1979年起,国家洪水保险计划归属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统一管理。
为了便于洪水保险计划的实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还组织绘制了洪水保险图。该保险图把行洪河道划分为行洪区和非行洪区,并规定在行洪区内不准建任何建筑,在非行洪区内可以修建建筑物,但修建前必须购买洪水保险。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美国已经建成较为完善的全国性洪水保险体制。这一由专职机构专项管理、私营保险公司参与,并具有强制性特点的制度,不仅提高了防洪减灾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效益。
洪水预警是美国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的核心内容之一。预测洪水并及时发出预警对于防洪减灾意义重大。美国把全国分为13个流域,每个流域均建立了洪水预警系统,每天进行1次洪水预报(可实时预报),最长的洪水预报是3个月。短期预报由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向社会发布,中长期预报一般不向社会发布,仅限于联邦政府内部公布。在全美2万多个洪水多发区域中,3000个在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预报范围内,1000个由当地的洪水预警系统预报,其余由县一级系统预报。
此外,美国还利用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对洪水可能造成的灾害进行及时预测,发布警示信息,并逐步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为核心的“3S”洪水预瞽系统。
与人类治水的发展历程相似,美国治水大体也经历了以解决人们生存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为主要目标的原始水利阶段,以建设工程来改造河川、调蓄洪水、制止洪水危害的传统治水阶段和以“人与自然相和谐”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治水阶段,相应的,其洪水管理策略随不同的治水阶段也历经了多次重大的调整,取得了很好的防洪减灾成效。
防洪策略
美国在对防洪的认识过程中,经过了各自独立而零散的防洪行为、“堤防万能”的治河防洪、多种工程集成“控制”洪水的防洪措施、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的防洪策略、“给洪水以回旋空间”防洪理念的形成等阶段,有成功也有失败。每次大灾过后,美国人都在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1993年的中西部大洪水后,他们首先意识到了自己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安全的關系。自此便促使美国走上了一条从流域范围着手,重视多部门协作,追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平衡的道路——实行更全面、更协调的措施保护并管理人与自然系统,以确保长期的经济运行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与历史上发生大洪水后的反应不同,美国在1993年创记录的大洪水发生后,并没有出现工程建设的热潮,而是修订了国家洪泛区管理综合规划,将“制订更全面、更协调的措施,保护并管理人与自然构成的系统,以确保长期的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洪水管理的任务。更注重防洪工程特别是堤防的质量,而非刻意追求可防御这次洪水的更高的防洪标准,同时,有意不修复某些被洪水破坏的堤防,“给洪水以回旋空间”成为洪泛区管理的一种新的动向,至此,美国防洪减灾进入了新时期,即防洪工程措施一非工程措施向减灾行为的社会化推进。
洪水预报与警报
美国重视洪水的预报和警报工作,这一工作主要由美国国家气象局和美国地质调查局负责,定期向公众发布气象、水文信息。美国气象局下设13个河流洪水预报中心,在主要河流还设有82个河流分区,可预报全国河流2500多个控制站的流量和水位,全国90%以上的地区可获得预报和警报信息。中心河流的预报预见期达几个小时,大江大河的洪水预见期可达2-3周。美国水文测站布局较密,仅美国地质调查局管理并运行的水文站就达7000多个,还有15000个备用水文站,需要时也可测报水情。其中,60%为自动测报系统,通过卫星传输接收,每10个水文站只有1名管理监测人员。
另外,40%的水文站靠计算机记录水文数据,由管理人员定期收取。水位用浮桶仪测量,采取连续记录方式,用雷达声纳技术测流速及水深等。高新技术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准确性。
美国水情和气象信息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免费公布,指导公众防洪救灾和经济建设。
美国电视台设有专门的气象服务频道,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播放气象服务信息。因此,水文、气象信息均无偿提供,并且,在全国各部门各行业之间实现了信息共享,不但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更重要的是避免了重复建设。
防洪管理与机制
对1993年美国密西西比河发生的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美国政府调研后便全面推进了减灾行为的社会化——洪泛区管理。2005年,卡特丽娜飓风袭击新奥尔良后,美国各界展开了深入的讨论,认为任何水利工程都有风险,不管标准多高,都不可能万无一失,治水一定要高度關注风险。如果局部防洪工程标准提高,其效果可能是转嫁风险,也可能增大防洪系统的整体风险。
美国人在防洪减灾的历程中认识到,社会对灾害的承受力是通过基本政策做出的决策而获得的,而不是一个技术性的操作问题,具体操作不具备这种功效。无论是工程措施还是非工程措施对防御洪水、减轻灾害都是必须的,但任何手段都不可能中止洪水灾害,人类可以企及的目标应是尽可能地减轻水灾风险,而决定各种减灾实际效益的措施主要在于社会对它的支持程度。基于这样的认识,美国在防洪减灾领域建立了联邦应急管理局及其行政体系——减灾管理的集权机制和减灾责任转移与分担——减灾责任分担的制约机制,并得到了全社会的有效支持。
防洪组织体系
美国联邦政府参与防洪救灾的部门主要有陆军工程师团、气象团、地质调查局、垦务局和联邦应急管理局(FederaI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各州及州以下的市、县也同时设有相应的救灾部门,负责处理本州内发生的紧急灾害。
陆军工程师团隶属国防部,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美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防洪标准、规范的制定;气象局隶属商务部海洋大气管理局,主要任务是负责气象监测和水情、气象的预警预报,发布洪水预报等:地质调查局隶属内务部,在防洪方面承担的主要任务是与陆军工程师团、应急管理局及州、地方政府配合,做好垦务局管辖范围内有防洪任务水库的防洪调度和管理工作,垦务局按照陆军工程师团在工程设计阶段确定的防洪调度方案实施调度:应急管理局直接对总统负责,其承担的有關防洪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制订灾害发生前的各种减灾措施,包括拟订国家减灾计划、管理洪泛区、实施洪水保险、培训救灾人员、组织救灾演习、社会防灾意识的宣传教育等。二是灾害发生后,组织抢险救灾。
美国防洪主要依靠州政府和州以下的县、地方政府组织完成,联邦政府只是负责协助并提供救灾物资与资金。对于发生的一般洪水灾害,各州政府均有相应的应急处理减灾计划,由各州自行处理。当洪水灾害超过州政府的处理能力时,由州政府向联邦应急管理局报告,联邦应急管理局立即派人到达现场调查,在向总统报告灾害情况的同时,应急管理局协调各部门做好进入灾区一切准备,一旦总统发出命令,联邦应急管理局根据联邦应急计划(Federal Response Plan)立即指挥各部门救灾。
抢险救灾的组织实施
美国的防洪抢险工作原则上以地方政府为主,堤防、水库及其他水利工程的抢险工作由地方政府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及工程保护范围的居民和志愿人员来进行。
美国陆军工程师团在抢险加固工作中主要是为当地提供技术指导。对于重要的堤防、河段,美国陆军工程师团与地方政府共同协商处理险情。由双方人员共同组成防洪专家组,分区、分段负责巡回检查,每年一般检查2次以上,如发现险情则及时协调处理,所需经费和物资由地方政府承担:在工作配合上双方能密切合作,相互尊重,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在技术问题上共同讨论研究,如有意见分歧,则以美国陆军工程师团的意见为准。 发生洪涝灾害时,美国采取的抢险救灾程序是:首先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各方力量进行自救,采取各种减灾和救援措施。如地方力量不及,可向州政府求援。州长根据情况可实施应急对策,必要时可动用州警察、国民警卫队或其他力量。如州政府力不从心,州长可请求总统宣布“重大灾害”或“紧急状态”,从而获得联邦援助。州长的请求必须符合《斯坦福特法》的有關规定,说明灾害的范围和程度、私人和公共财产的损失情况,以及要求联邦政府提供援助的类别和数量等。
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对美国州长的请求进行快速评估后,尽快呈报美国总统,并提出建议,总统通常在几小时内作出决策。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署总部根据美国总统指令,立刻在当地成立“救灾中心”。该中心由联邦紧急事务署总部指定官员负责,当地政府也派专人参加,共同负责救灾工作。
同时,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署负责协调美国联邦政府26个机构,根据各自不同的职责向灾区派遣人员、调运物资、安排资金等。救灾资金由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署提供,一部分用于灾民的个人救助,由灾民填报损失及补助要求,经核准后拨给;另一部分用于公共事业救灾,这部分资金主要用在水毁工程和公共设施的修复以及灾后重建等方面。
在军队参加抗洪抢险救灾方面,美国国民警卫队应美国地方政府的请求可以参加抢险救灾工作,但受灾地区所在州政府需要支付有關费用。若美国总统宣布所经受的灾害为“国家重大灾害”,则救灾费用由美国联邦政府负责。
防洪减灾靠保险
洪水是美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美国国土面积的7%受到洪水威胁,1/6的城市处在百年一遇的洪泛平原内,2万个社区易受洪灾。每年有960万个家庭和3900亿美元的财产受到洪水威胁。美国总统每年宣布的灾区中,洪灾就约占2/3。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国家强制性洪水保险体制的国家。早在1968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国家洪水保险法》,并于次年制定了《国家洪水保险计划》。1973年,美国国会又通过《洪水灾害防御法》,对《国家洪水保险法》进行修改,并把洪水保险计划由自愿性改为强制性。1979年起,国家洪水保险计划归属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统一管理。
为了便于洪水保险计划的实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还组织绘制了洪水保险图。该保险图把行洪河道划分为行洪区和非行洪区,并规定在行洪区内不准建任何建筑,在非行洪区内可以修建建筑物,但修建前必须购买洪水保险。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美国已经建成较为完善的全国性洪水保险体制。这一由专职机构专项管理、私营保险公司参与,并具有强制性特点的制度,不仅提高了防洪减灾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效益。
洪水预警是美国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的核心内容之一。预测洪水并及时发出预警对于防洪减灾意义重大。美国把全国分为13个流域,每个流域均建立了洪水预警系统,每天进行1次洪水预报(可实时预报),最长的洪水预报是3个月。短期预报由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向社会发布,中长期预报一般不向社会发布,仅限于联邦政府内部公布。在全美2万多个洪水多发区域中,3000个在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预报范围内,1000个由当地的洪水预警系统预报,其余由县一级系统预报。
此外,美国还利用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对洪水可能造成的灾害进行及时预测,发布警示信息,并逐步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为核心的“3S”洪水预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