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神经鞘瘤10例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提高对恶性神经鞘瘤的认识.方法 对该院2005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0例恶性神经鞘瘤临床资料、病理免疫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期内,全组患者死亡2例,均为肿瘤相关性死亡.2例发生复发,2例发生肺转移,1例发生颌下淋巴结转移,6例未见复发转移.结论 组织学形态是恶性神经鞘瘤诊断重要依据,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辅助和鉴别诊断.完整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N-myc下游调节基因1(NDRG1)蛋白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肾细胞癌及相应癌旁正常肾组织NDRG1和CD34表达,采用CD34染色进行MVD计数.结果 NDRG1为细胞质和(或)膜表达蛋白,在正常肾近曲小管、远曲小管表达率为100%(49/49),显著高于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51%(25/
目的 分析术前放化疗( NCRT)、术后放化疗(PCRT)对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58例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法分成两组,NCRT组(79例)予以NCRT,PCRT组(79例)予以PCRT.分析两组复发时间、生存率.结果 NCRT组中位复发时间高于PCRT组[41(5~ 78)个月比13(5~22)个月](x2=5.319,P=0.01);
目的 研究颊部鳞状细胞癌( BSCC)中CD44v6和p63蛋白表达与BSCC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BSCC、10例颊部非典型增生和10例正常黏膜组织中CD44v6和p63蛋白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在颊黏膜正常组织、非典型增生组织、BSCC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分别为90.0%(9/10)、80.0%(8/10)和
FOXO转录因子参与多种信号传导通路,并在各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包,括增殖、凋亡,因此FOXO转录因子可作为癌症治疗药物的靶点.就FOXO蛋白在癌症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有一定的相关性,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年来随着学者们的深入研究,发现HP对胃癌的作用途径复杂多样,文章主要综述HP对胃癌的作用机制、相关因子及途径等。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 celecoxib)对人类三阴性乳腺癌(TNBC)肿瘤生长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2只裸鼠于背部皮下接种人类TNBC细胞株MDA-MB-231,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塞来昔布组(25、50、100 mg·kg-1·d-1).实验结束后,留取移植瘤标本,观察用药前后裸鼠肿瘤体积的变化;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 B p65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前列腺癌联合治疗中新辅助内分泌疗法( NHT)的理想方案.方法 诊断明确的局部晚期(T3-4N0M0)前列腺癌患者60例,均采用NHT治疗方案.治疗前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各组行不同时间NHT,A组:2周NHT,B组:3个月NHT,C组:6个月NHT.结果 A、B、C组患者NHT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中位值分别为24.88( 6.62~55.86)、0.20(0.05~1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子宫颈癌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的变化,以期对基层子宫颈癌普查、普治工作提出指导.方法 对1989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资料分成1989年1月至1998年12月(A组)和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B组).结果 A组子宫颈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4.6岁,B组平均发病年龄46.9岁.A组发病年龄≤35岁者构成比为4.68%(9/192),B组发病
噬菌体呈现技术近年来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基于loxP-cre系统的细胞内重组技术是最为重要的改进.从双载体系统到单载体系统,从大样本抽样测序到肉眼直观判断,它使大库容量天然抗体库的构建变得简单易行,并有利于高亲和力抗体的获取.现对其改进和完善过程进行综述。
目的 分析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p57kip2及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表达在葡萄胎诊断、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5例葡萄胎组织、20例流产伴绒毛水肿、10例正常胎盘绒毛中CD44V6、MMP-9、p57kip2的表达;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hCG水平.分析CD44V6、MMP-9、p57kip2及hCG对鉴别诊断完全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