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绷带包扎
1.绷带包扎的用途
通常在止血之后和搬运之前都需要包扎伤处,它的一般用途有下列几种:
1)固定敷料、夹板与受伤部位。
2)支托伤部,使伤部舒适安定。
3)止血。
4)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和再受伤。
5)防止肿胀。
2.绷带包扎的材料
1)敷料:其作用是盖在伤口上,以使止血,防止感染,吸收渗出液,并保护伤口,一般无菌敷料都有密封的外包装,若封口已打开许久,就不要使用,以免污染伤口,使用敷料前,尽可能先洗手。在紧急情况下,可就地取材,任何干净、干燥、有吸收性的材料,例如手帕、毛巾、纸巾都可应用。
2)滚动条绷带:由纱布、棉布、弹性绷带、自粘绷带等制成,宽度有2.5cm、5cm、7.5cm、10cm、12.5cm和15cm等规格,使用时视伤口大小及伤处部位选择适当宽度的绷带,以能完成包扎伤处的目的为原则。
3)三角巾:一平方公尺布料对折为三角形,沿对角线剪成两块三角巾,可为棉布、麻布,须柔软、坚固、无缝边,它也可当作宽窄绷带使用,及作环形布垫使用。
3.绷带包扎的方法
1)包扎的操作要领:
(1)滚动条绷带展开的一端为带端a,另一端为滚动条b,包扎时右手紧握滚动条,左手提带端,绷带外面贴附患者包扎部位。
(2)包扎时先固定绷带,(A)使带端斜置包扎部位之下方,把绷带环扎,(B)将斜出一角露出,(C)再把斜出部分下折,(D)环扎2~3圈。
(3)包扎完毕可用下列方法固定:
A、用胶布或安全别针固定之。
B、以绷带留适当长度剪开。
C、再打平结。
(4)包扎完毕固定时须注意:
不可在受伤面或炎症部位打结;
不可在关节面或骨突处打结;
不可在受压部位或肢体内侧打结;
不可在常磨擦处打结。
2.基本绷带包扎法:
A.环状包扎法:用于固定或结束,及包扎粗细相同部位。
B.螺旋包扎法:用于粗细相差不大的肢体。
C.疏松螺旋包扎法:如绷带长度不够时可用。
D.螺旋回返法:用于细长或粗细不同肢体。
E.“8”字形包扎法:多用于固定关节敷料。
四、骨折和脱位
1.骨折
1)骨折的急救要点
骨折的临时固定,是对伤处加以稳定不使活动,使伤员在运送过程中不因搬运、颠簸时断骨刺伤血管、神经,免遭额外损伤,减轻伤员痛苦,其要点是:
(1)止血:要注意伤口和全身状况,如伤口出血,应先止血,后包扎固定。
(2)加垫:为使固定妥贴稳当和防止突出部位的皮肤磨损,在骨突处要用棉花或布块等软物垫好,要使夹板等固定材料不直接接触皮肤。
(3)不乱动骨折的部位:为防止骨断端刺伤神经、血管,在固定时不应随意搬动;外露的断骨不能送回伤口内,以免增加污染。但是,现场急救时,搬动伤员伤肢是难免的,如为避免伤员再次受伤的危险,要先将伤员搬到安全地方,在包扎固定时也不可避免要移动伤肢,这时可以一人握住伤处上方,另一人握住伤处下端沿着肢体的纵轴线作相反方向的牵引,在伤肢不扭曲的情况下让骨断端分离开,然后边牵引边同方向移动,另外的人可进行固定,固定应先捆绑断处上端,后绑下端,然后再固定断端的上下两个关节。
(4)固定、捆绑的松紧要适度,过松容易滑脱,失去固定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固定时应外露指(趾)尖,以便观察血流情况,如发现指(趾)尖苍白或青紫时,可能是固定包扎过紧,应放松重新包扎固定。固定完成后应记录固定的时间,并迅速送医院作进一步的诊治。
2)骨折固定的材料:
(1)夹板:用于扶托固定伤肢,其长度宽度要与伤肢相适应,长度一般要跨伤处上下两个关节。没有夹板时可用健侧肢体、树枝、竹片、厚纸板、报纸卷等代替。
(2)敷料:用于垫衬的如棉花、布块、衣服等,用于包扎捆绑夹板的可用三角巾、绷带、腰带、头巾、绳子等,但不能用铁丝、电线。
3)常见不同部位骨折的临时固定方法
A.肩部骨折:可将上臂固定于胸侧,前臂用颈腕带悬吊。
B.上臂骨折:上臂骨折可用前后夹板固定,屈肘悬吊前臂于胸前。如无夹板,也可屈肘将上臂固定于胸部。
C.前臂及腕部骨折:前臂及腕部背侧放一夹板。用绷带或布带缠绕固定,并屈肘、悬吊前臂于胸前。
D.髋部及大腿骨折:夹板放在上肢外伤,上自腋下,下至踝上,用绷带缠绕固定,也可两侧并拢中间放衬垫,用布带捆扎固定。
E.小腿骨折:内外侧放夹板,上端超过膝关节,下端到足跟。再缠绕固定。
F.躯干部骨折:伤员应平卧于硬板上,最好仰卧位,两侧放沙垫等物防止滚动。
2.关节脱位
脱位或脱臼是指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联系。关节脱位在运动中大多是由于间接外力所致,一般以肩关节前和肘关节后脱位最常见。
肩关节前脱位:将患肢肘关节屈曲90度,取两条三角巾,一条用大悬臂带将患肢吊于胸前,另一条折成宽带后,包绕患肢上臂后在健侧腋下打结。
肘关节后脱位:一种方法是将一钢丝夹板弯成135度左右,置于患肘后用绷带缠绕扎紧,用小悬臂带悬于胸前。另一种方法是用两条三角巾折成宽带,一条悬挂患臂后斜挎于胸背部在健肩上打结,另一条则绕过患肢上臂后在健侧腋下打结。
五、伤员转运
1.搬运病人注意事项
必须先急救,妥善处理后才能搬动。
运送时尽可能不摇动伤(病)者的身体。
若遇脊椎受伤者,应将其身体固定在担架上,用硬板担架搬送。切忌一人抱胸,一人搬腿的双人搬抬法,因为这样搬动易加重脊髓损伤。
运送患者时,随时观察呼吸、体温、出血、面色变化等情况,注意患者姿势,给患者保暖。
在人员、器材未准备完好时,切忌随意搬动。
2.现场搬运伤病者的正确方法
1)单人方法:
A.单人背负:适于稍长距离病人的搬运(脊椎损伤、骨折的病人不能使用)。
B.单人抱持:用于短距离的救护,适合于儿童、体重较轻的病人(脊椎损伤、骨折的病人不能使用)。
C.单人搀扶:适用于神志清醒、行动困难者。
2)双人方法:
A.手坐法:两个救助者用双手搭成座位,分四手坐和两手坐两种方法。
四手坐:神志清醒者。
两手坐:意识不清者。
(不适合骨折病人的搬运)。
B.拉车式:适于意识不清的伤病者。
C.搀扶法:适用于神志清醒、行动困难者。
3)多人方法:
担架法:适用于各种伤者和危重病人
1.绷带包扎的用途
通常在止血之后和搬运之前都需要包扎伤处,它的一般用途有下列几种:
1)固定敷料、夹板与受伤部位。
2)支托伤部,使伤部舒适安定。
3)止血。
4)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和再受伤。
5)防止肿胀。
2.绷带包扎的材料
1)敷料:其作用是盖在伤口上,以使止血,防止感染,吸收渗出液,并保护伤口,一般无菌敷料都有密封的外包装,若封口已打开许久,就不要使用,以免污染伤口,使用敷料前,尽可能先洗手。在紧急情况下,可就地取材,任何干净、干燥、有吸收性的材料,例如手帕、毛巾、纸巾都可应用。
2)滚动条绷带:由纱布、棉布、弹性绷带、自粘绷带等制成,宽度有2.5cm、5cm、7.5cm、10cm、12.5cm和15cm等规格,使用时视伤口大小及伤处部位选择适当宽度的绷带,以能完成包扎伤处的目的为原则。
3)三角巾:一平方公尺布料对折为三角形,沿对角线剪成两块三角巾,可为棉布、麻布,须柔软、坚固、无缝边,它也可当作宽窄绷带使用,及作环形布垫使用。
3.绷带包扎的方法
1)包扎的操作要领:
(1)滚动条绷带展开的一端为带端a,另一端为滚动条b,包扎时右手紧握滚动条,左手提带端,绷带外面贴附患者包扎部位。
(2)包扎时先固定绷带,(A)使带端斜置包扎部位之下方,把绷带环扎,(B)将斜出一角露出,(C)再把斜出部分下折,(D)环扎2~3圈。
(3)包扎完毕可用下列方法固定:
A、用胶布或安全别针固定之。
B、以绷带留适当长度剪开。
C、再打平结。
(4)包扎完毕固定时须注意:
不可在受伤面或炎症部位打结;
不可在关节面或骨突处打结;
不可在受压部位或肢体内侧打结;
不可在常磨擦处打结。
2.基本绷带包扎法:
A.环状包扎法:用于固定或结束,及包扎粗细相同部位。
B.螺旋包扎法:用于粗细相差不大的肢体。
C.疏松螺旋包扎法:如绷带长度不够时可用。
D.螺旋回返法:用于细长或粗细不同肢体。
E.“8”字形包扎法:多用于固定关节敷料。
四、骨折和脱位
1.骨折
1)骨折的急救要点
骨折的临时固定,是对伤处加以稳定不使活动,使伤员在运送过程中不因搬运、颠簸时断骨刺伤血管、神经,免遭额外损伤,减轻伤员痛苦,其要点是:
(1)止血:要注意伤口和全身状况,如伤口出血,应先止血,后包扎固定。
(2)加垫:为使固定妥贴稳当和防止突出部位的皮肤磨损,在骨突处要用棉花或布块等软物垫好,要使夹板等固定材料不直接接触皮肤。
(3)不乱动骨折的部位:为防止骨断端刺伤神经、血管,在固定时不应随意搬动;外露的断骨不能送回伤口内,以免增加污染。但是,现场急救时,搬动伤员伤肢是难免的,如为避免伤员再次受伤的危险,要先将伤员搬到安全地方,在包扎固定时也不可避免要移动伤肢,这时可以一人握住伤处上方,另一人握住伤处下端沿着肢体的纵轴线作相反方向的牵引,在伤肢不扭曲的情况下让骨断端分离开,然后边牵引边同方向移动,另外的人可进行固定,固定应先捆绑断处上端,后绑下端,然后再固定断端的上下两个关节。
(4)固定、捆绑的松紧要适度,过松容易滑脱,失去固定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固定时应外露指(趾)尖,以便观察血流情况,如发现指(趾)尖苍白或青紫时,可能是固定包扎过紧,应放松重新包扎固定。固定完成后应记录固定的时间,并迅速送医院作进一步的诊治。
2)骨折固定的材料:
(1)夹板:用于扶托固定伤肢,其长度宽度要与伤肢相适应,长度一般要跨伤处上下两个关节。没有夹板时可用健侧肢体、树枝、竹片、厚纸板、报纸卷等代替。
(2)敷料:用于垫衬的如棉花、布块、衣服等,用于包扎捆绑夹板的可用三角巾、绷带、腰带、头巾、绳子等,但不能用铁丝、电线。
3)常见不同部位骨折的临时固定方法
A.肩部骨折:可将上臂固定于胸侧,前臂用颈腕带悬吊。
B.上臂骨折:上臂骨折可用前后夹板固定,屈肘悬吊前臂于胸前。如无夹板,也可屈肘将上臂固定于胸部。
C.前臂及腕部骨折:前臂及腕部背侧放一夹板。用绷带或布带缠绕固定,并屈肘、悬吊前臂于胸前。
D.髋部及大腿骨折:夹板放在上肢外伤,上自腋下,下至踝上,用绷带缠绕固定,也可两侧并拢中间放衬垫,用布带捆扎固定。
E.小腿骨折:内外侧放夹板,上端超过膝关节,下端到足跟。再缠绕固定。
F.躯干部骨折:伤员应平卧于硬板上,最好仰卧位,两侧放沙垫等物防止滚动。
2.关节脱位
脱位或脱臼是指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联系。关节脱位在运动中大多是由于间接外力所致,一般以肩关节前和肘关节后脱位最常见。
肩关节前脱位:将患肢肘关节屈曲90度,取两条三角巾,一条用大悬臂带将患肢吊于胸前,另一条折成宽带后,包绕患肢上臂后在健侧腋下打结。
肘关节后脱位:一种方法是将一钢丝夹板弯成135度左右,置于患肘后用绷带缠绕扎紧,用小悬臂带悬于胸前。另一种方法是用两条三角巾折成宽带,一条悬挂患臂后斜挎于胸背部在健肩上打结,另一条则绕过患肢上臂后在健侧腋下打结。
五、伤员转运
1.搬运病人注意事项
必须先急救,妥善处理后才能搬动。
运送时尽可能不摇动伤(病)者的身体。
若遇脊椎受伤者,应将其身体固定在担架上,用硬板担架搬送。切忌一人抱胸,一人搬腿的双人搬抬法,因为这样搬动易加重脊髓损伤。
运送患者时,随时观察呼吸、体温、出血、面色变化等情况,注意患者姿势,给患者保暖。
在人员、器材未准备完好时,切忌随意搬动。
2.现场搬运伤病者的正确方法
1)单人方法:
A.单人背负:适于稍长距离病人的搬运(脊椎损伤、骨折的病人不能使用)。
B.单人抱持:用于短距离的救护,适合于儿童、体重较轻的病人(脊椎损伤、骨折的病人不能使用)。
C.单人搀扶:适用于神志清醒、行动困难者。
2)双人方法:
A.手坐法:两个救助者用双手搭成座位,分四手坐和两手坐两种方法。
四手坐:神志清醒者。
两手坐:意识不清者。
(不适合骨折病人的搬运)。
B.拉车式:适于意识不清的伤病者。
C.搀扶法:适用于神志清醒、行动困难者。
3)多人方法:
担架法:适用于各种伤者和危重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