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中医药疗法;体会
中图分类号:R25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9--0027--02
过敏性紫癜是侵犯皮肤粘膜及其他器官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多发于下肢关节及臀部,皮疹呈对称性分布,成批出现,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可融合成片。有胃肠道症状,如腹痛,便血等;可有关节肿胀、疼痛;有肾脏损害,如血尿、蛋白尿等,本病多见于青少年及儿童。一般认为本病发病与感染、饮食及其他一些过敏源刺激有关。笔者从中医理论出发,探讨本病的病因病机,运用中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分述如下。
1 病因病机探析
祖国医学虽无“紫癜”的记载,但有类似描述,可归属于“发斑”、“肌衄”范畴,与“斑毒”、“葡萄疫”类似。《诸病源侯论》记载:“……斑毒之病,是热气入胃,而胃主肌肉,其热挟毒,蕴积于胃,毒气蒸发于肌肉,状如蚊蚤所噬,赤斑起,周匝遍体……”,《医宗金鉴·皮肤出血目·肌衄》载:“大小青紫斑点,色状如葡萄,发于全身,惟腿胫居多”。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营卫气血是人体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行脉外,血行脉中,气能生血、行血、统血,血能养气、载气,气血运行通畅,则人体生理和谐,脏腑功能协调。归纳临床资料,过敏性紫癜的成因,主要有以下3型。
1,1风热外感 素体血热之人,外感风热之邪,邪热相搏,炽于血分,热伤血络,溢于络外而成斑。
1,2阴虚火旺 素体阴虚血热,虚火内炽,热伤血络,血溢络外而成斑。
1,3脾虚失摄 素体脾虚,或思虑伤脾,致脾虚不能统血;或劳倦伤气,则气虚不能摄血;统摄无权,血溢脉外而为斑。
2 治疗方法
2,1风热伤营 紫斑发出与消退都很快,突见皮疹,颜色鲜明,分布密集,部位游走不定,伴有瘙痒,或有关节肿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血热则紫斑颜色鲜明,风盛则游走不定,伴有瘙痒,风邪挟湿入络则肢节肿痛。治以清热解毒,凉血祛风,佐以化瘀。方选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用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紫花地丁、赤芍、丹皮、荆芥、蝉蜕、地榆、紫草等。如伴关节肿痛可加防已、木瓜等。
2,2阴虚火旺 紫斑色不鲜明,若隐若现,分布不密,伴见低热、颧红、五心烦热、舌红无苔或光剥,脉细数。属阴虚而非实热,故斑疹虽色红而不鲜,治以滋阴降火,凉血散血,方选凉血地黄汤加减,药用生地、当归、赤芍、天花粉、麦冬、黄连、荆芥、地榆、槐米等。
2,3脾虚失摄 起病缓慢,时愈时发,紫斑颜色暗淡,分布稀疏,迁延日久不愈。如面色萎黄,腹胀便溏,舌淡苔腻者,脾不统血也,当以健脾化湿、活血去瘀,方选健脾丸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砂仁、神曲、山药、肉豆蔻、茜草、忍冬藤、紫草、地榆等。如面白无华,气短,肢倦无力,唇淡,舌淡少苔,脉沉细,气不摄血也,当以益气摄血、活血养血,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大青叶、板蓝根、丹皮、紫草、地榆等。如见身寒肢冷,触之不温,腰膝酸软,舌淡或紫,脉沉迟者,此乃火不生土,脾肾阳虚,可于上方中酌加温阳补肾之品,如仙茅、仙灵脾、肉桂、附子等。
3精神心理疏导
过敏性紫癜因其发病急,病情重,病人就诊时常常心情急躁,惧怕,有些病人因为病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或者因为激素、抗生素应用的一些副作用更是焦虑不安,所以临床治疗时,首先要安抚病人,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白不良情绪是加重本病的一个不利因素。通过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告诉病人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要有正确的防护措施,比如:预防呼吸道感染,饮食调理,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心情的轻松愉快等。
4典型病例
张某,女,22岁,于2007年11月3日初诊。双下肢反复出现紫红色斑点2月余。患者于2月前突然发现双下肢有紫红色斑点,压之不退色,不痛不痒,在某医院服西药治疗1周后皮疹消退,半月后又出现新疹,并有逐渐增多之势,随后服药2周,皮疹消退。1周前曾患扁桃体炎,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3天。患者烦躁,咽痛,口渴、无腹痛、便血。检查:患者双下肢皮肤有大小不等的紫斑,针尖至钱币大,皮损稍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脚踝及脚背可见大片紫斑,脚踝肿胀,活动受限,血小板计数:170×109/L,尿常规:红细胞+/HP。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诊断:过敏性紫癜,证属风热伤营,治则: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方药:生地15g,赤芍10g,丹皮15g,紫草15g,牛蒡子15g,板蓝板30g,防己10g,牛膝15g,银花15g,连翘15g,陈皮10g,甘草3g。5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皮疹颜色明显变暗,脚踝肿胀减轻,咽痛、口渴症消,守上方去牛蒡子、银花、连翘,加天花粉15g,地榆15g,5剂,继服。三诊:皮疹大部分消退,脚踝肿胀己消,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复查血尿常规正常。处方:生地15g,赤芍10g,丹皮15g,紫草15g,板蓝根15g,天花粉15g,地榆15g,生黄芪12g,生薏苡仁15g,陈皮10g,甘草3g。10剂,巩固疗效。嘱病人勿劳累,防感冒,清淡饮食,保持心情舒畅。随访1年无复发。
5 体会
过敏性紫癜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血不循经,溢出孙络,瘀于肌肤而成的紫斑。目前治疗上西医多采用抗过敏、降低血管通透性、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但治疗周期长,易反复,且副反应大,尤其是对皮质激素的反应及依赖性,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笔者认为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病机不外热、虚、瘀,临证时一定要辨明虚实,实证属血热,虚症属气虚、脾虚、阳虚,同病异治,当以细辨。急症时以止血为要,恢复时以活血散瘀为主。尤其是瘀血,是本病缠绵不愈,反复发作的主要因素,因此,化瘀就是贯彻始终的治疗关键。
中图分类号:R25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9--0027--02
过敏性紫癜是侵犯皮肤粘膜及其他器官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多发于下肢关节及臀部,皮疹呈对称性分布,成批出现,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可融合成片。有胃肠道症状,如腹痛,便血等;可有关节肿胀、疼痛;有肾脏损害,如血尿、蛋白尿等,本病多见于青少年及儿童。一般认为本病发病与感染、饮食及其他一些过敏源刺激有关。笔者从中医理论出发,探讨本病的病因病机,运用中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分述如下。
1 病因病机探析
祖国医学虽无“紫癜”的记载,但有类似描述,可归属于“发斑”、“肌衄”范畴,与“斑毒”、“葡萄疫”类似。《诸病源侯论》记载:“……斑毒之病,是热气入胃,而胃主肌肉,其热挟毒,蕴积于胃,毒气蒸发于肌肉,状如蚊蚤所噬,赤斑起,周匝遍体……”,《医宗金鉴·皮肤出血目·肌衄》载:“大小青紫斑点,色状如葡萄,发于全身,惟腿胫居多”。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营卫气血是人体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行脉外,血行脉中,气能生血、行血、统血,血能养气、载气,气血运行通畅,则人体生理和谐,脏腑功能协调。归纳临床资料,过敏性紫癜的成因,主要有以下3型。
1,1风热外感 素体血热之人,外感风热之邪,邪热相搏,炽于血分,热伤血络,溢于络外而成斑。
1,2阴虚火旺 素体阴虚血热,虚火内炽,热伤血络,血溢络外而成斑。
1,3脾虚失摄 素体脾虚,或思虑伤脾,致脾虚不能统血;或劳倦伤气,则气虚不能摄血;统摄无权,血溢脉外而为斑。
2 治疗方法
2,1风热伤营 紫斑发出与消退都很快,突见皮疹,颜色鲜明,分布密集,部位游走不定,伴有瘙痒,或有关节肿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血热则紫斑颜色鲜明,风盛则游走不定,伴有瘙痒,风邪挟湿入络则肢节肿痛。治以清热解毒,凉血祛风,佐以化瘀。方选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用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紫花地丁、赤芍、丹皮、荆芥、蝉蜕、地榆、紫草等。如伴关节肿痛可加防已、木瓜等。
2,2阴虚火旺 紫斑色不鲜明,若隐若现,分布不密,伴见低热、颧红、五心烦热、舌红无苔或光剥,脉细数。属阴虚而非实热,故斑疹虽色红而不鲜,治以滋阴降火,凉血散血,方选凉血地黄汤加减,药用生地、当归、赤芍、天花粉、麦冬、黄连、荆芥、地榆、槐米等。
2,3脾虚失摄 起病缓慢,时愈时发,紫斑颜色暗淡,分布稀疏,迁延日久不愈。如面色萎黄,腹胀便溏,舌淡苔腻者,脾不统血也,当以健脾化湿、活血去瘀,方选健脾丸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砂仁、神曲、山药、肉豆蔻、茜草、忍冬藤、紫草、地榆等。如面白无华,气短,肢倦无力,唇淡,舌淡少苔,脉沉细,气不摄血也,当以益气摄血、活血养血,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大青叶、板蓝根、丹皮、紫草、地榆等。如见身寒肢冷,触之不温,腰膝酸软,舌淡或紫,脉沉迟者,此乃火不生土,脾肾阳虚,可于上方中酌加温阳补肾之品,如仙茅、仙灵脾、肉桂、附子等。
3精神心理疏导
过敏性紫癜因其发病急,病情重,病人就诊时常常心情急躁,惧怕,有些病人因为病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或者因为激素、抗生素应用的一些副作用更是焦虑不安,所以临床治疗时,首先要安抚病人,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白不良情绪是加重本病的一个不利因素。通过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告诉病人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要有正确的防护措施,比如:预防呼吸道感染,饮食调理,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心情的轻松愉快等。
4典型病例
张某,女,22岁,于2007年11月3日初诊。双下肢反复出现紫红色斑点2月余。患者于2月前突然发现双下肢有紫红色斑点,压之不退色,不痛不痒,在某医院服西药治疗1周后皮疹消退,半月后又出现新疹,并有逐渐增多之势,随后服药2周,皮疹消退。1周前曾患扁桃体炎,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3天。患者烦躁,咽痛,口渴、无腹痛、便血。检查:患者双下肢皮肤有大小不等的紫斑,针尖至钱币大,皮损稍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脚踝及脚背可见大片紫斑,脚踝肿胀,活动受限,血小板计数:170×109/L,尿常规:红细胞+/HP。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诊断:过敏性紫癜,证属风热伤营,治则: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方药:生地15g,赤芍10g,丹皮15g,紫草15g,牛蒡子15g,板蓝板30g,防己10g,牛膝15g,银花15g,连翘15g,陈皮10g,甘草3g。5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皮疹颜色明显变暗,脚踝肿胀减轻,咽痛、口渴症消,守上方去牛蒡子、银花、连翘,加天花粉15g,地榆15g,5剂,继服。三诊:皮疹大部分消退,脚踝肿胀己消,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复查血尿常规正常。处方:生地15g,赤芍10g,丹皮15g,紫草15g,板蓝根15g,天花粉15g,地榆15g,生黄芪12g,生薏苡仁15g,陈皮10g,甘草3g。10剂,巩固疗效。嘱病人勿劳累,防感冒,清淡饮食,保持心情舒畅。随访1年无复发。
5 体会
过敏性紫癜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血不循经,溢出孙络,瘀于肌肤而成的紫斑。目前治疗上西医多采用抗过敏、降低血管通透性、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但治疗周期长,易反复,且副反应大,尤其是对皮质激素的反应及依赖性,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笔者认为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病机不外热、虚、瘀,临证时一定要辨明虚实,实证属血热,虚症属气虚、脾虚、阳虚,同病异治,当以细辨。急症时以止血为要,恢复时以活血散瘀为主。尤其是瘀血,是本病缠绵不愈,反复发作的主要因素,因此,化瘀就是贯彻始终的治疗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