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视神经损伤后,所处的微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如何通过基因治疗的手段调整这些变化,使其更好地发挥对损伤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是近期研究的热点。视神经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
【机 构】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神经损伤后,所处的微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如何通过基因治疗的手段调整这些变化,使其更好地发挥对损伤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是近期研究的热点。视神经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与相关的视觉通路作为一种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研究模型,其研究结果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积极的意义。拟从视神经损伤后RGCs死亡的特点、所处微环境的改变、基因治疗工具及治疗损伤常见的基因干预等方面进行综述。
After optic nerve injury, the microenvironment in which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How to adjust these changes by means of gene therapy and make it play a better role in protecting optic nerve damage is a recent research hotspot. Optic nerve and 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 and related visual pathways as a matur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research model, the findings of the treatment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have a positive meaning.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GCs death after optic nerve injury, the microenvironment in which they are located, the gene therapy tools and gene interventions common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injury are reviewed.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人海绵状血管瘤内皮细胞在形态、表型和功能方面的改变.方法 从人海绵状血管瘤组织分离、纯化血管内皮细胞,并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 评价患儿口服可乐定术前用药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儿45例,年龄2~8岁,体重10~27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D组、C2组和C4组分别于麻醉前90 min口服安定0.2 m
目的 对中国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基因20、28、29、39号外显子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及评价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异源双链(PCR-SSCP/HA)技术在NF1基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PCR-SSCP/HA技术,结合DNA测序,筛查56例患者NF1基因20、28、29、39号外显子的突变或多态性.结果 在20号外显子发现一个家系父子3人的SSCP/HA出现泳动异常,DNA测序证实为2
目的评价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前开始应用曲美他嗪(TMZ)对再灌注治疗的影响。方法 60例接受再灌注治疗的 AMI 患者随机分为 TMZ 组和对照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血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复发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2年住院非瓣膜病性房颤伴缺血性卒中患者386例,随访收集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复
目的评价微腹腔镜和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队列分析2004年8月至2006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住院实施保守性手术的子宫内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 ,介入性操作在临床诊断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为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除采用一次性卫生医疗用品外 ,更重要的是加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 7
为探索和构建适合地方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和办学模式,采取了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包括修订教学计划、制订课程教学目标、改革实验课和理论课教学、改进临床教学方法、加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肿瘤的转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其中的明胶酶类在肿瘤转移的多个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明胶酶的结构、功能及其与消化系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