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棍山药苯丙氨酸解氨酶特性及褐变控制

来源 :湖北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铁棍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CV.Tiegun)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其与褐变相关的山药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特性以及不同抑制剂对PAL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铁棍山药PAL的最适pH为8.6,不耐碱,更不耐酸;最适温度为50℃,有一定的高温耐受性,即使在80℃条件下保温30min仍有约12%的活力残存:L一半胱氨酸盐酸盐和柠檬酸对铁棍山药PAL活力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植酸对PAL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而氯化钠能促进PAL活力。为有效抑制PAL引起的鲜切铁棍
其他文献
对漆斑菌(Myrotheciumsp.IMER1)菌株液体发酵产胆红素氧化酶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硝酸铵,pH为7,温度为28℃和最有效促进产酶的金属离子
通过对不同掺量混合材料制作的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氯离子渗透的比较,实验得出混合材料对得出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氯离子渗透的影响,为生产提供依据。
利用10L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进行了分批和分批补料高密度培养.补料使用了全营养和部分营养两种培养基。结果表明,补料策略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有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在襄阳市对粳稻品种WDR129进行了营养特性与施肥效应研究,基本查明了该品种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规律,该品种N、P2O5、K2O的经济施用量分别为300 kg/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