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故事对儿童有普遍的吸引力。运用故事进行教学的方法,被广大教师赞同和认可。我们可从故事的选择策略、故事的呈现时机、故事的呈现方式等三方面进行小学品德课程运用故事进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品德课堂;故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03-0058-02
运用故事进行教学有利于小学生直观地接受道德观念,并具体地受到健康的思想感染。借助于故事,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其效果往往比冗长的理论阐述好得多。《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也强调了通过典型事例、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的要求。可见,运用故事进行教学是既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又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那么,怎样有效地运用故事进行教学,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优化呢?结合教学实践与课堂观察,笔者谈自己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选择合适的故事
故事是为教学服务的,一堂课只有40分钟,因此,教师要精选故事,不能随意。所谓最合适的故事,笔者认为,该故事应该有利于组织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故事要有针对性。教师选择故事前应注重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认知,然后认真研读教材,在整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精心挑选学生身边的故事进行教学。比如:教学《心中有规则》一课,可让学生观看一组视频故事: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酿成的悲剧,从而引导学生认识规则在生活的重要性,在心中树立起规则意识,并在生活中努力做到遵守规则。这样,由于呈现的是发生在身边的真实的故事,增强了说服力。
2.故事要有时代性。联系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 上好思想品德课,是品德课程的生命力所在。这是由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决定的,也是强化学生时代责任感的客观要求。为此,我们在遵循课程要求和使用教材的同时,还要拓宽教学资源,加强教学与当前生活的融合,使生活融入教学。如教学《心中有颗“星”》,可以向学生讲述《星光灿烂的背后》——有关杨利伟他们长达5年的超重训练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成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要经过长年累月的努力才能获得。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讲述自己崇拜的名人故事或人物传记,交流自己崇拜他们的原因,树立健康高尚的价值取向。
3.故事要反映生活。选用的故事必须源于生活,做到真实可信,现实感强,这更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悟出其中所要阐述的深刻道理。例如,学习《网络连接你我他》一课,为了让学生明白网上有许多“陷阱”,要懂得自我保护,不要误入歧途,可以向学生讲述有关引以为戒的故事,如《网上受骗的少女》等,使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沉湎于网络对身心容易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认识到在学会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同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极因素对自身的不良影响或侵害。
4.讲故事要把握方向。选用故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也就是说要多弘扬正义、讴歌正义,以利于对学生产生正面的教育效果。当然,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故事并不是不能用,而是应慎用、少用。
二、找准恰当的切入点
故事运用的关键在于结合教学内容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有效启动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我们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课堂情况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选准合理时机引入故事。
1.新课导入时引入故事。成功的新课导入,无疑是为整节课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采用学生爱听、爱讲的故事进行导入,无疑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教学《家里的烦人事》时,一上课教师就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同学,名叫小璇,她现在非常苦恼,因为她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她整天心神不宁,上课时,一句话也听不进去,下课后也总是躲着同学;回到家,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直哭到睡着了。她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离婚,他们还会不会爱自己,同学们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笑话她,她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你们能帮助她吗?”于是学生抢着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导入,学生的注意被牢牢吸引,不知不觉地融入了故事,参与了故事的情节发展,为整节课增色不少。
2.讲解知识点时引入故事。如教学《天有不测风云》,展现因人类行为引发或加剧自然灾害的案例,以及讲述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一些感人的救护故事,从而引出该课的知识点,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理解在危难中社会互助的作用,学到一些在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
3.解决重难点时引入故事。如教学《可怕的物种入侵》这一课,我们可以用故事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时,师先设疑:“大家看到过‘加拿大一枝黄花’吗?”并边说边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这种植物。然后,向学生播放一段园林工人消灭“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录像,观看后问学生:“看起来挺漂亮的花,为什么有关部门要想办法治理它、清除它?”这个疑惑让学生充满了学习的热情,进入到主动探索新知的过程。经过讨论及相关资料的补充,学生明白了,“加拿大一枝黄花”是外来生物,被引入新的生态环境后,由于繁殖能力特别强、传播速度快,与周围植物争阳光、争肥料,直至致使其它植物死亡,从而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有“黄花过处,寸草不生” 的恶名,故被称为生态杀手、霸王花,被称为“外来有害物种”。为防止其进一步扩散,各地才会采取人工拔除、喷洒药水等方法来除灭。由于合理地引用了“治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故事,学生很快地明白了什么是“外来有害物种”,明确了对待它的正确态度。
三、采取多样的形式
故事呈现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尽快体验和进入故事情景,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或现象。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呈现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教师讲故事是最常用的方式。因此,教师要注意想办法提高自己讲故事的水平。在讲故事的时候,尤其要注意“情”,就是要讲述生动、感情真挚、语言简练、“动之以情”。缺乏感情的故事是很难打动学生的。
2.学生阅读故事。将故事作为一种拓展资料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并进行思考与分析,在分析中发现问题,提高认识。如学习《许多物种消失了》一课,在学到“谁是凶手”这一内容的时候,发给学生《藏羚羊的跪拜》一文,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学生经过静静阅读与思考,懂得要善待生命,要与动物和谐相处。在此基础上,播放影片《可可西里》的片段,使学生对藏羚羊的悲惨遭遇以及藏羚羊保护者们与偷猎者进行斗争,不惜牺牲生命保护藏羚羊的大无畏精神有一个较为直观的印象。这样,就最大可能地发挥了故事的作用,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学生叙述故事。教师应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根据课程的需要,选取适当的故事,交给一两个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他们站上讲台给同学们讲故事。开始时,教师要加强辅导,后期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准备故事,教师仅给予指点。这样的作用非常明显,既可以使学生受教育,还可以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能力。
4.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故事。运用多媒体呈现故事,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它通过文本、图象、动画、声音等方式,将整个故事演活了,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故事情景中,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如教学《我是独生女(子)》一课,可将中央电视台视播放过的《开学第一课》中的马鹏飞的故事再次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爱是承担”的涵义,引导每个孩子要克服身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通过观看视频故事,学生受益很大。
5.学生表演故事。情境教学能使学生在既定环境下将自身投入到一定的环境中去,增强真实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课堂上让学生表演故事就是一种较好的情境,可让学生在演练中领悟道理,增加感性认识。如在教学《法律保护我成长》一课时,以故事为依据,创设情境,模拟小法庭,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原告、被告人、律师等角色。这样,在仿真的状态下,通过对所选择事件的重演,使学生了解司法审判的实际过程,从而进一步知法、懂法、守法。
运用故事进行教学,一定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巧妙地选择故事,有效运用故事,让学生在活动化、生活化的品德课堂中,使其道德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M].课程标准及课程标准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标准研制组.课程标准及课程标准解读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张家军,等.论故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2).
[4]郑金洲.故事教学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责任编辑 冯荣光】
关键词:品德课堂;故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03-0058-02
运用故事进行教学有利于小学生直观地接受道德观念,并具体地受到健康的思想感染。借助于故事,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其效果往往比冗长的理论阐述好得多。《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也强调了通过典型事例、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的要求。可见,运用故事进行教学是既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又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那么,怎样有效地运用故事进行教学,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优化呢?结合教学实践与课堂观察,笔者谈自己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选择合适的故事
故事是为教学服务的,一堂课只有40分钟,因此,教师要精选故事,不能随意。所谓最合适的故事,笔者认为,该故事应该有利于组织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故事要有针对性。教师选择故事前应注重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认知,然后认真研读教材,在整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精心挑选学生身边的故事进行教学。比如:教学《心中有规则》一课,可让学生观看一组视频故事: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酿成的悲剧,从而引导学生认识规则在生活的重要性,在心中树立起规则意识,并在生活中努力做到遵守规则。这样,由于呈现的是发生在身边的真实的故事,增强了说服力。
2.故事要有时代性。联系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 上好思想品德课,是品德课程的生命力所在。这是由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决定的,也是强化学生时代责任感的客观要求。为此,我们在遵循课程要求和使用教材的同时,还要拓宽教学资源,加强教学与当前生活的融合,使生活融入教学。如教学《心中有颗“星”》,可以向学生讲述《星光灿烂的背后》——有关杨利伟他们长达5年的超重训练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成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要经过长年累月的努力才能获得。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讲述自己崇拜的名人故事或人物传记,交流自己崇拜他们的原因,树立健康高尚的价值取向。
3.故事要反映生活。选用的故事必须源于生活,做到真实可信,现实感强,这更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悟出其中所要阐述的深刻道理。例如,学习《网络连接你我他》一课,为了让学生明白网上有许多“陷阱”,要懂得自我保护,不要误入歧途,可以向学生讲述有关引以为戒的故事,如《网上受骗的少女》等,使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沉湎于网络对身心容易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认识到在学会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同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极因素对自身的不良影响或侵害。
4.讲故事要把握方向。选用故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也就是说要多弘扬正义、讴歌正义,以利于对学生产生正面的教育效果。当然,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故事并不是不能用,而是应慎用、少用。
二、找准恰当的切入点
故事运用的关键在于结合教学内容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有效启动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我们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课堂情况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选准合理时机引入故事。
1.新课导入时引入故事。成功的新课导入,无疑是为整节课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采用学生爱听、爱讲的故事进行导入,无疑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教学《家里的烦人事》时,一上课教师就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同学,名叫小璇,她现在非常苦恼,因为她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她整天心神不宁,上课时,一句话也听不进去,下课后也总是躲着同学;回到家,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直哭到睡着了。她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离婚,他们还会不会爱自己,同学们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笑话她,她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你们能帮助她吗?”于是学生抢着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导入,学生的注意被牢牢吸引,不知不觉地融入了故事,参与了故事的情节发展,为整节课增色不少。
2.讲解知识点时引入故事。如教学《天有不测风云》,展现因人类行为引发或加剧自然灾害的案例,以及讲述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一些感人的救护故事,从而引出该课的知识点,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理解在危难中社会互助的作用,学到一些在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
3.解决重难点时引入故事。如教学《可怕的物种入侵》这一课,我们可以用故事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时,师先设疑:“大家看到过‘加拿大一枝黄花’吗?”并边说边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这种植物。然后,向学生播放一段园林工人消灭“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录像,观看后问学生:“看起来挺漂亮的花,为什么有关部门要想办法治理它、清除它?”这个疑惑让学生充满了学习的热情,进入到主动探索新知的过程。经过讨论及相关资料的补充,学生明白了,“加拿大一枝黄花”是外来生物,被引入新的生态环境后,由于繁殖能力特别强、传播速度快,与周围植物争阳光、争肥料,直至致使其它植物死亡,从而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有“黄花过处,寸草不生” 的恶名,故被称为生态杀手、霸王花,被称为“外来有害物种”。为防止其进一步扩散,各地才会采取人工拔除、喷洒药水等方法来除灭。由于合理地引用了“治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故事,学生很快地明白了什么是“外来有害物种”,明确了对待它的正确态度。
三、采取多样的形式
故事呈现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尽快体验和进入故事情景,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或现象。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呈现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教师讲故事是最常用的方式。因此,教师要注意想办法提高自己讲故事的水平。在讲故事的时候,尤其要注意“情”,就是要讲述生动、感情真挚、语言简练、“动之以情”。缺乏感情的故事是很难打动学生的。
2.学生阅读故事。将故事作为一种拓展资料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并进行思考与分析,在分析中发现问题,提高认识。如学习《许多物种消失了》一课,在学到“谁是凶手”这一内容的时候,发给学生《藏羚羊的跪拜》一文,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学生经过静静阅读与思考,懂得要善待生命,要与动物和谐相处。在此基础上,播放影片《可可西里》的片段,使学生对藏羚羊的悲惨遭遇以及藏羚羊保护者们与偷猎者进行斗争,不惜牺牲生命保护藏羚羊的大无畏精神有一个较为直观的印象。这样,就最大可能地发挥了故事的作用,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学生叙述故事。教师应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根据课程的需要,选取适当的故事,交给一两个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他们站上讲台给同学们讲故事。开始时,教师要加强辅导,后期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准备故事,教师仅给予指点。这样的作用非常明显,既可以使学生受教育,还可以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能力。
4.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故事。运用多媒体呈现故事,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它通过文本、图象、动画、声音等方式,将整个故事演活了,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故事情景中,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如教学《我是独生女(子)》一课,可将中央电视台视播放过的《开学第一课》中的马鹏飞的故事再次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爱是承担”的涵义,引导每个孩子要克服身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通过观看视频故事,学生受益很大。
5.学生表演故事。情境教学能使学生在既定环境下将自身投入到一定的环境中去,增强真实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课堂上让学生表演故事就是一种较好的情境,可让学生在演练中领悟道理,增加感性认识。如在教学《法律保护我成长》一课时,以故事为依据,创设情境,模拟小法庭,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原告、被告人、律师等角色。这样,在仿真的状态下,通过对所选择事件的重演,使学生了解司法审判的实际过程,从而进一步知法、懂法、守法。
运用故事进行教学,一定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巧妙地选择故事,有效运用故事,让学生在活动化、生活化的品德课堂中,使其道德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M].课程标准及课程标准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标准研制组.课程标准及课程标准解读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张家军,等.论故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2).
[4]郑金洲.故事教学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责任编辑 冯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