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启发式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笔者就多年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一谈启发式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与要求,以及怎样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启发式教学。
关键词:点拨、引导、自主、互动、探究
Abstract: the heuristic teaching is the most basic teaching way and method. The author tries to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to talk about the heuristic teaching of the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and requirements, and how to implement the heuristic teaching the language classroom.
Keywords: inspiration, direct, and independent, interactive and explored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好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启发式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科学的教学方式,它的精髓是“重在点拨,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因此,每一位教师都想成功地运用。笔者就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粗浅的谈一谈启发式教学的涵义、特点、种类、原则及要求,重点阐述怎样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启发式教学,与同仁们以此共勉。
一、启发式教学的涵义
“启发”一词最早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一句教学格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南宋教育家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后来,人们概括孔子和朱熹的思想就合称为“启发”或“启发式”,其原意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师要造成学生一种“愤”、“悱”状态,才去启发他。
因此,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用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总之,只要是贯彻了启发式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质疑探究启发式教学、情感启发式教学、媒体启发式教学等等。
启发式教学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它有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在于促进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造型”人才。因此,实施启发式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启发学生思维,教师怎样做到:重在点拨,贵在引导,妙在开窍。
二、实施启发式教学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法,还必须要遵循一些原则:(1)在教学观上,确立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为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通过教师启发、诱导,主要是依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师生互动,教学相长;(2)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不是消积的接受知识,而是依靠自己动口、动手、动脑来获得知识,增加创造力;(3)在教学手段上,能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潜能,不断的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能力,而不是靠死记硬背、大搞题海战术、加班加点等方法来提高学生成绩;(4)在教学目标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视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即新课改中的三维度),把学生培养成全方位发展的有创造力的人才。
三、实施启发式教学对师生的要求
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对教师与学生的各方面语文素质要求都很高。
1、对教师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理论修养水平和文化素养,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其次,要有责任感和乐教的心理品质,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再次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素养和教学机智,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独立、自主、富有个性的学习,把学生从“满堂灌”和繁重的课业负担的重压下解放出来,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在实践活动中学习。
2、对学生的要求:首先,要求學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加学习的责任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对学习上的问题要勤于思考和探究,处于愤悱境地;其次,是学生要站得高看得远、树雄心、立壮志,产生既旺盛又顽强的斗志,而且还要有充沛的精力来调动自己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把繁杂的学习任务当作一种乐趣。
四、怎样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启发式教学
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循循善诱、学生孜孜以求的互动、合作、交流过程。现代教学思想确立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引导者”,教师要完成好“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即为“导师”是引导学生去攀登科学知识高峰,寻“幽”探“宝”的“向导”。正如钱梦龙先生讲的“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
1、质疑探究启发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就是要教师巧妙质疑,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的热情,使课堂气氛活跃,达到学生获取新知识的目的。因此,在教学《孔乙己》时,我要求学生找出最能刻画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同学们很容易就准确地找出了“挪”、“罩”、“摸”、“张”、“显出”、“恳求”等词,体会了鲁迅的锤炼词句的特色,这样相机的教学就使语文知识的教学有的放矢,将单项的课堂教学延伸到多项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去。于是再进一步提问:上述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生活?一个能在科举制度中爬上去的人打一个未能爬上去的(孔乙己),在本文中有何深意?这些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各抒己见,广泛讨论,思想非常活跃,多向思维得到了训练,破除了以讲代想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一种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了新的知识与能力。
对初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要理解文章的内涵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新版七年级教材文言文文章比例增多,这就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师如果不准确的解决问题,将会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在教学《卖油翁》时,只向学生提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用卖油翁的“微颔”去评论康肃公陈尧咨射箭的本领呢?进而引导学生回答:(1)因为他们都精通某种技能;(2)他们都有娴熟的技巧。再问“他们高超的本领、娴熟的技巧是怎么得来的?”这样学生就会得出如:“经常练”、“熟悉”的答案,于是本文的主题“熟能生巧”的成语就得出来了。通过质疑探究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寓意,由启发引导而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比教师直抒寓意的效果要好得多。正如《礼记·学记》说:“道而弗牵”、“开而弗达”,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得出结论。富有启发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其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实质在于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可见教学中启发方式是不拘一格的,正是“教亦多术,运用在于人。”
2、情感启发式教学
作者缘情而发,教师应披文入情,并且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卖炭翁》一诗中作者这样写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我当时启发学生:“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不正是为了天气越寒冷炭越能卖上个好价钱吗?这种矛盾的心理,蕴含着卖炭翁的多少辛酸和痛苦啊!难道当时社会上只有一个卖炭翁吗?卖炭翁的遭遇正是千千万万穷苦人民悲惨命运的缩影!”这种情感启发式教学激起了学生对卖炭翁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强烈的不满。
3、媒体启发式教学
所谓媒体启发,主要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脑课件、幻灯、录音、图片等,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内容直观形象,学生易感知,如我在教学《听潮》一课时,让学生听配有音乐的录音朗读,同时播放有关涨潮的课件画面,就可以把学生带入作者所绘声绘色描写的如梦如幻、平和愉悦与如怒如吼、雄浑壮美的艺术境界,感受到语言的艺术魅力。又如在教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我制作了五幅春景图的课件,在教授该课时,用多媒体播放、一幅幅春天的形、音、色画面跃然眼前,让学生亲身感受了春景的无限美好,立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媒体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经常运用类似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更应深入探索、认真贯彻和实施启发式教学思想与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⑴《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 曾琦、陈向明 编教育出版社,2003年
⑵《新课程课堂教学百问》 傅道春 著海南出版社,2003年
关键词:点拨、引导、自主、互动、探究
Abstract: the heuristic teaching is the most basic teaching way and method. The author tries to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to talk about the heuristic teaching of the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and requirements, and how to implement the heuristic teaching the language classroom.
Keywords: inspiration, direct, and independent, interactive and explored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好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启发式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科学的教学方式,它的精髓是“重在点拨,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因此,每一位教师都想成功地运用。笔者就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粗浅的谈一谈启发式教学的涵义、特点、种类、原则及要求,重点阐述怎样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启发式教学,与同仁们以此共勉。
一、启发式教学的涵义
“启发”一词最早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一句教学格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南宋教育家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后来,人们概括孔子和朱熹的思想就合称为“启发”或“启发式”,其原意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师要造成学生一种“愤”、“悱”状态,才去启发他。
因此,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用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总之,只要是贯彻了启发式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质疑探究启发式教学、情感启发式教学、媒体启发式教学等等。
启发式教学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它有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在于促进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造型”人才。因此,实施启发式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启发学生思维,教师怎样做到:重在点拨,贵在引导,妙在开窍。
二、实施启发式教学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法,还必须要遵循一些原则:(1)在教学观上,确立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为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通过教师启发、诱导,主要是依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师生互动,教学相长;(2)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不是消积的接受知识,而是依靠自己动口、动手、动脑来获得知识,增加创造力;(3)在教学手段上,能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潜能,不断的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能力,而不是靠死记硬背、大搞题海战术、加班加点等方法来提高学生成绩;(4)在教学目标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视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即新课改中的三维度),把学生培养成全方位发展的有创造力的人才。
三、实施启发式教学对师生的要求
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对教师与学生的各方面语文素质要求都很高。
1、对教师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理论修养水平和文化素养,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其次,要有责任感和乐教的心理品质,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再次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素养和教学机智,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独立、自主、富有个性的学习,把学生从“满堂灌”和繁重的课业负担的重压下解放出来,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在实践活动中学习。
2、对学生的要求:首先,要求學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加学习的责任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对学习上的问题要勤于思考和探究,处于愤悱境地;其次,是学生要站得高看得远、树雄心、立壮志,产生既旺盛又顽强的斗志,而且还要有充沛的精力来调动自己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把繁杂的学习任务当作一种乐趣。
四、怎样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启发式教学
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循循善诱、学生孜孜以求的互动、合作、交流过程。现代教学思想确立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引导者”,教师要完成好“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即为“导师”是引导学生去攀登科学知识高峰,寻“幽”探“宝”的“向导”。正如钱梦龙先生讲的“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
1、质疑探究启发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就是要教师巧妙质疑,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的热情,使课堂气氛活跃,达到学生获取新知识的目的。因此,在教学《孔乙己》时,我要求学生找出最能刻画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同学们很容易就准确地找出了“挪”、“罩”、“摸”、“张”、“显出”、“恳求”等词,体会了鲁迅的锤炼词句的特色,这样相机的教学就使语文知识的教学有的放矢,将单项的课堂教学延伸到多项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去。于是再进一步提问:上述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生活?一个能在科举制度中爬上去的人打一个未能爬上去的(孔乙己),在本文中有何深意?这些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各抒己见,广泛讨论,思想非常活跃,多向思维得到了训练,破除了以讲代想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一种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了新的知识与能力。
对初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要理解文章的内涵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新版七年级教材文言文文章比例增多,这就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师如果不准确的解决问题,将会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在教学《卖油翁》时,只向学生提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用卖油翁的“微颔”去评论康肃公陈尧咨射箭的本领呢?进而引导学生回答:(1)因为他们都精通某种技能;(2)他们都有娴熟的技巧。再问“他们高超的本领、娴熟的技巧是怎么得来的?”这样学生就会得出如:“经常练”、“熟悉”的答案,于是本文的主题“熟能生巧”的成语就得出来了。通过质疑探究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寓意,由启发引导而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比教师直抒寓意的效果要好得多。正如《礼记·学记》说:“道而弗牵”、“开而弗达”,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得出结论。富有启发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其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实质在于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可见教学中启发方式是不拘一格的,正是“教亦多术,运用在于人。”
2、情感启发式教学
作者缘情而发,教师应披文入情,并且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卖炭翁》一诗中作者这样写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我当时启发学生:“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不正是为了天气越寒冷炭越能卖上个好价钱吗?这种矛盾的心理,蕴含着卖炭翁的多少辛酸和痛苦啊!难道当时社会上只有一个卖炭翁吗?卖炭翁的遭遇正是千千万万穷苦人民悲惨命运的缩影!”这种情感启发式教学激起了学生对卖炭翁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强烈的不满。
3、媒体启发式教学
所谓媒体启发,主要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脑课件、幻灯、录音、图片等,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内容直观形象,学生易感知,如我在教学《听潮》一课时,让学生听配有音乐的录音朗读,同时播放有关涨潮的课件画面,就可以把学生带入作者所绘声绘色描写的如梦如幻、平和愉悦与如怒如吼、雄浑壮美的艺术境界,感受到语言的艺术魅力。又如在教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我制作了五幅春景图的课件,在教授该课时,用多媒体播放、一幅幅春天的形、音、色画面跃然眼前,让学生亲身感受了春景的无限美好,立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媒体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经常运用类似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更应深入探索、认真贯彻和实施启发式教学思想与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⑴《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 曾琦、陈向明 编教育出版社,2003年
⑵《新课程课堂教学百问》 傅道春 著海南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