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新课改的普及深入,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更高要求。为保质保量完成教学目标,需要数学教师摒弃传统观念,积极改善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考,还能帮助学生在探索中找出数学规律,理解数学内涵。因此,需要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引入数学课堂。本文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有效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进行探讨,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前言:数学是高中阶段的基础性学科,蕴含诸多概念定理,学生理解起来着实不易。再加上学生正值思维发展阶段,各项能力均有所欠缺,无法准确把握数学知识。当前不少教师课堂教学急于求成,重完成,轻过程,通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效率低,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想。甚至会让学生心生畏难情绪,心生抵触,从而拒绝学习数学,失去数学学习兴趣,欲速则不达。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环境下,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素质提升,需要进行革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可转换师生角色,对提升学习效率很有帮助,因此,本文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价值入手,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索,旨在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和良性发展。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激发学习兴趣
以往数学学习,学生大多单兵作战,不仅学习难度大,还容易积累问题。伴随时间推移,问题越积越多,学生内心就会产生自己不行的想法,从而对数学学科失去兴趣,产生畏惧感。常言道:“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唯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他们才会自主开展探究活动[1]。设置问题是激发兴趣的有效手段,能让学生对教学活动满怀期待。同时,借助数学悬念可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
(二)培养合作意识
传统课堂中教师作为主导,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不仅学习效率不高,合作意识也会欠缺。合作学习模式,会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中有一名小组长,负责统筹协调学习任务。组内成员之间会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三)转变师生角色
在新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掌握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并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针。在数学课堂,教师会发现有些学生表现出似懂非懂的神情,这是学生心中产生疑惑的表现。教师还能发现在发言阶段有些学生交头接耳,说明这位学生有不一样的想法。有的学生会欲言又止,说明学生尚不确定自己的想法等等现象,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这些特殊状况,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推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
(四)促进思维发展
触类旁通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而这项能力的形成需要经过千锤百炼[2]。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不单一,角度不同,解决思路不同。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发生碰撞,从而产生多种解题思路。在思维交流中,学生会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在概念课中的应用
数学学科蕴含大量的概念,但由于这些概念比较抽象,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在解决问题时,学生的思路较为混乱。数学概念并非针对个别对象,而是体现相似事物的本质特征。为培养学生科学认知,需要应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以《数列的概念》为例,阐述如何开展教学活动。
第一步,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一则故事,故事名为“五猴分桃”。到了桃子丰收的季节,5只猴子将桃从树上摘下,放在一起。第1只猴子尝试分桃,分好后发现还剩1个。它认为自己付出劳动,桃子理应归自己,随即吃了这个桃子,抱着属于自己那份桃子就走了。第2只猴子并未看到之前那一幕,以为桃子还没有分,随即投入到分桃大业中。最后发现剩下一个,它选择将其吃掉,也抱着一堆桃子离开。后面来的猴子,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待学生阅读完,教师问学生:最初有多少桃子?最后这一堆有多少桃子?学生纷纷陷入沉思。这时,教师问:“你们想知道答案吗?”学生说:“想。”见学生已经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则进行下一步。
第二步,合理分配小组,推进自主探究。众所周知,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学习水平有高有低。为保证合作探究有效果,需要教师合理划分小组。教师要掌握学生学情、了解学生興趣特点,尽可能让各小组的实力均衡。待分组完毕后,教师布置学习任务。任务1:自行阅读课本,并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1)数列概念中的关键词都是什么?(2)数列的一般形式是什么?a1是数列的第几项?an被称作数列的什么?(3)将表格内容补全,见表1。(4)在特殊情况下,可将数列看作是一类函数,定义域是什么,成立条件又是什么?
任务2:以小组为单位探讨问题。(1)2,4,6,8,10和10,8,6,4,2是不是相同数列?(2){an}与an有何区别?(3)假设an=n(n-2),其中n∈N+,请说出{an}的第五项、第九项、第十一项分别是什么。(4)请写出1,2,4,8,16,32...的通项公式。
学生在探究学习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先由学生自行解决,如若解决不了,再由教师答疑解惑。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对于个性问题,教师可在巡视中发现并指导或私下解决。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将问题全部解决,说明学生已基本掌握数列概念。
第三步,巧设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要精心准备练习题目,以此加深学生记忆。习题1:观察四个选项,判断其是否属于数列,并阐述理由。A.2,4,6,8,10;B.6,5,2,3,4,7;C.1,3,5,6,7,2;D.6,14,2,13,7,9。习题2:判断这两种说法的对错,并陈述理由。A.所有整数均可以构成数列;B.{1,3,...,2n-1,2n+1}属于无穷数列范畴。习题3:写出这三个数列的通项公式。A.2,5,8,11,14,17...;B.3,33,333,3333....;C.1,2,1,2,1,2,...。待学生解答完毕后,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各小组选派一名学生说明习题答案。最后,由教师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二)在定理课中的应用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数学定理最大的作用就是揭示这种关系[3]。定理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改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所在。受传统思想束缚,很多教师采取讲解方法,无法让学生领略其中奥秘,导致学生不能准确运用。为扭转这个局面,需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正弦定理》为例,阐述如何开展教学活动。
第一步,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欲望。教师在屏幕上展示情境创设,内容是有一个三角形,其有三个顶点,分别为A、B、C。假设将BC边和∠B固定住,而AC边围绕C点做旋转运动,请问∠C大小和AB边长度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如若存在,这种关系又是什么?学生阅读完题目后,会在本上画出草图。对照草图,进行思考。经过思考后,仍找不出答案。此时,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当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即可开展下一步工作。
第二步,回顾已学知识,推导正弦定理。教师先帮助学生回忆直角三角形知识,主要围绕边角关系展开。当然,边角关系的变形方式也要进行总结。待学生记忆被唤醒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即变形式是否适用于其他三角形?由学生推导答案。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负责巡视监督与指导。待学生解答问题后,教师让学生填写表格内容。
第三步,布置课堂练习,加深学生理解。当学生填写无误后,说明学生已基本掌握定理,这时就可借助习题加深理解。问题1:任何三角形都符合正弦定理要求吗?问题2:在△ABC中,sin∠A>sin∠B,∠A所对边也会长于∠B所对边,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如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问题3:假设某个三角形中两边长度和一个角的角度(并非这两边夹角),请说出这个三角形一共有多少个解?为提升解题效率,教师要组织合作学习。在思维碰撞中,学生的认知逐渐完善,对正弦定理的把握更加准确。
(三)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复习课的主要目的是回忆已学知识,梳理知识架构,最终达到融会贯通。受限于方法老旧,导致复习效率不佳。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借助该模式加深学生理解,促进完整架构的形成。以数列复习课为例,阐述如何运用该教学方法。
第一步,明确复习内容,推动合作学习。按原先划分小组,完成回顾这几方面内容:一是數列概念,包括定义、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前n项和公式、数列的分类、数列的函数刻画。二是探讨区别,见表3、表4。
第二步,精心准备习题,增强学生认知。待唤醒学生的回忆后,教师需准备一些习题巩固知识基础。习题1:已知{an}是一个数列,其前n项和为Sn=2n-1,求an。习题2:{an}是等差数列,{bn}是等比数列,a1与b1均为1,a2加a4等于b3,b2乘以b4等于a3,请分别计算{an}和{bn}的前十项和。习题3:已知f1(x)=2x-1,f2(x)=x2,{an}的前n项和等于f2(n),{bn}的b1为2,bn等于f1(bn-1),请给出{an}的通项公式,并通过验证获得一个结论,即{bn-1}是等比数列。
第三步,鼓励学生发言,归纳解题技巧。当习题解答完毕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享解题技巧。教师将方法一一列出,并欢迎学生补充。只有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才能又快又好的解决问题。当然,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用不同人,学生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结语
在新时期下,传统数学教学弊端日益突出,不利于学生的素质发展,因此需要数学教师及时调整思路,创新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一经问世就备受关注,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有力助手。教师将其应用在方方面面,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全面掌握数学规律。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就会养成,这对其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杨娟娟.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J].才智,2020(05):61.
[2]陈小娟.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亚太教育,2019(07):86.
[3]冯洪涛.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开展方法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78.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前言:数学是高中阶段的基础性学科,蕴含诸多概念定理,学生理解起来着实不易。再加上学生正值思维发展阶段,各项能力均有所欠缺,无法准确把握数学知识。当前不少教师课堂教学急于求成,重完成,轻过程,通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效率低,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想。甚至会让学生心生畏难情绪,心生抵触,从而拒绝学习数学,失去数学学习兴趣,欲速则不达。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环境下,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素质提升,需要进行革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可转换师生角色,对提升学习效率很有帮助,因此,本文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价值入手,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索,旨在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和良性发展。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激发学习兴趣
以往数学学习,学生大多单兵作战,不仅学习难度大,还容易积累问题。伴随时间推移,问题越积越多,学生内心就会产生自己不行的想法,从而对数学学科失去兴趣,产生畏惧感。常言道:“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唯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他们才会自主开展探究活动[1]。设置问题是激发兴趣的有效手段,能让学生对教学活动满怀期待。同时,借助数学悬念可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
(二)培养合作意识
传统课堂中教师作为主导,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不仅学习效率不高,合作意识也会欠缺。合作学习模式,会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中有一名小组长,负责统筹协调学习任务。组内成员之间会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三)转变师生角色
在新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掌握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并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针。在数学课堂,教师会发现有些学生表现出似懂非懂的神情,这是学生心中产生疑惑的表现。教师还能发现在发言阶段有些学生交头接耳,说明这位学生有不一样的想法。有的学生会欲言又止,说明学生尚不确定自己的想法等等现象,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这些特殊状况,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推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
(四)促进思维发展
触类旁通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而这项能力的形成需要经过千锤百炼[2]。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不单一,角度不同,解决思路不同。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发生碰撞,从而产生多种解题思路。在思维交流中,学生会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在概念课中的应用
数学学科蕴含大量的概念,但由于这些概念比较抽象,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在解决问题时,学生的思路较为混乱。数学概念并非针对个别对象,而是体现相似事物的本质特征。为培养学生科学认知,需要应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以《数列的概念》为例,阐述如何开展教学活动。
第一步,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一则故事,故事名为“五猴分桃”。到了桃子丰收的季节,5只猴子将桃从树上摘下,放在一起。第1只猴子尝试分桃,分好后发现还剩1个。它认为自己付出劳动,桃子理应归自己,随即吃了这个桃子,抱着属于自己那份桃子就走了。第2只猴子并未看到之前那一幕,以为桃子还没有分,随即投入到分桃大业中。最后发现剩下一个,它选择将其吃掉,也抱着一堆桃子离开。后面来的猴子,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待学生阅读完,教师问学生:最初有多少桃子?最后这一堆有多少桃子?学生纷纷陷入沉思。这时,教师问:“你们想知道答案吗?”学生说:“想。”见学生已经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则进行下一步。
第二步,合理分配小组,推进自主探究。众所周知,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学习水平有高有低。为保证合作探究有效果,需要教师合理划分小组。教师要掌握学生学情、了解学生興趣特点,尽可能让各小组的实力均衡。待分组完毕后,教师布置学习任务。任务1:自行阅读课本,并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1)数列概念中的关键词都是什么?(2)数列的一般形式是什么?a1是数列的第几项?an被称作数列的什么?(3)将表格内容补全,见表1。(4)在特殊情况下,可将数列看作是一类函数,定义域是什么,成立条件又是什么?
任务2:以小组为单位探讨问题。(1)2,4,6,8,10和10,8,6,4,2是不是相同数列?(2){an}与an有何区别?(3)假设an=n(n-2),其中n∈N+,请说出{an}的第五项、第九项、第十一项分别是什么。(4)请写出1,2,4,8,16,32...的通项公式。
学生在探究学习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先由学生自行解决,如若解决不了,再由教师答疑解惑。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对于个性问题,教师可在巡视中发现并指导或私下解决。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将问题全部解决,说明学生已基本掌握数列概念。
第三步,巧设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要精心准备练习题目,以此加深学生记忆。习题1:观察四个选项,判断其是否属于数列,并阐述理由。A.2,4,6,8,10;B.6,5,2,3,4,7;C.1,3,5,6,7,2;D.6,14,2,13,7,9。习题2:判断这两种说法的对错,并陈述理由。A.所有整数均可以构成数列;B.{1,3,...,2n-1,2n+1}属于无穷数列范畴。习题3:写出这三个数列的通项公式。A.2,5,8,11,14,17...;B.3,33,333,3333....;C.1,2,1,2,1,2,...。待学生解答完毕后,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各小组选派一名学生说明习题答案。最后,由教师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二)在定理课中的应用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数学定理最大的作用就是揭示这种关系[3]。定理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改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所在。受传统思想束缚,很多教师采取讲解方法,无法让学生领略其中奥秘,导致学生不能准确运用。为扭转这个局面,需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正弦定理》为例,阐述如何开展教学活动。
第一步,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欲望。教师在屏幕上展示情境创设,内容是有一个三角形,其有三个顶点,分别为A、B、C。假设将BC边和∠B固定住,而AC边围绕C点做旋转运动,请问∠C大小和AB边长度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如若存在,这种关系又是什么?学生阅读完题目后,会在本上画出草图。对照草图,进行思考。经过思考后,仍找不出答案。此时,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当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即可开展下一步工作。
第二步,回顾已学知识,推导正弦定理。教师先帮助学生回忆直角三角形知识,主要围绕边角关系展开。当然,边角关系的变形方式也要进行总结。待学生记忆被唤醒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即变形式是否适用于其他三角形?由学生推导答案。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负责巡视监督与指导。待学生解答问题后,教师让学生填写表格内容。
第三步,布置课堂练习,加深学生理解。当学生填写无误后,说明学生已基本掌握定理,这时就可借助习题加深理解。问题1:任何三角形都符合正弦定理要求吗?问题2:在△ABC中,sin∠A>sin∠B,∠A所对边也会长于∠B所对边,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如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问题3:假设某个三角形中两边长度和一个角的角度(并非这两边夹角),请说出这个三角形一共有多少个解?为提升解题效率,教师要组织合作学习。在思维碰撞中,学生的认知逐渐完善,对正弦定理的把握更加准确。
(三)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复习课的主要目的是回忆已学知识,梳理知识架构,最终达到融会贯通。受限于方法老旧,导致复习效率不佳。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借助该模式加深学生理解,促进完整架构的形成。以数列复习课为例,阐述如何运用该教学方法。
第一步,明确复习内容,推动合作学习。按原先划分小组,完成回顾这几方面内容:一是數列概念,包括定义、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前n项和公式、数列的分类、数列的函数刻画。二是探讨区别,见表3、表4。
第二步,精心准备习题,增强学生认知。待唤醒学生的回忆后,教师需准备一些习题巩固知识基础。习题1:已知{an}是一个数列,其前n项和为Sn=2n-1,求an。习题2:{an}是等差数列,{bn}是等比数列,a1与b1均为1,a2加a4等于b3,b2乘以b4等于a3,请分别计算{an}和{bn}的前十项和。习题3:已知f1(x)=2x-1,f2(x)=x2,{an}的前n项和等于f2(n),{bn}的b1为2,bn等于f1(bn-1),请给出{an}的通项公式,并通过验证获得一个结论,即{bn-1}是等比数列。
第三步,鼓励学生发言,归纳解题技巧。当习题解答完毕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享解题技巧。教师将方法一一列出,并欢迎学生补充。只有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才能又快又好的解决问题。当然,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用不同人,学生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结语
在新时期下,传统数学教学弊端日益突出,不利于学生的素质发展,因此需要数学教师及时调整思路,创新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一经问世就备受关注,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有力助手。教师将其应用在方方面面,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全面掌握数学规律。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就会养成,这对其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杨娟娟.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J].才智,2020(05):61.
[2]陈小娟.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亚太教育,2019(07):86.
[3]冯洪涛.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开展方法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