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我们先来想象一系列全新的社会生活:幼儿园家长会上出现了不少两鬓斑白的又老又年轻的父母,朋友圈里会动的熊孩子数量要乘以2,90后的月嫂界KOL在知乎上各种谢邀,既写职业规划也写面经攻略;成长类真人秀节目火爆,兄弟姐妹们演完爱恨情仇再以“我们毕竟是一家人”的正能量收尾……
哈哈有点乱,但竟然也感觉有点期待是怎么回事?
全面开放二胎的政策宣布以来,社会各界的反响可谓热烈:妈妈们开始纠结,祖父祖母们开始二次动员,独生子女一代开始缅怀自己独特的社会学属性,单身的男女青年认为这是明显的双重伤害,二胎概念股纷纷涨停,连美国迪士尼总裁也在公开场合表示了对党中央的感谢。
当然,前述关于二胎世界的热闹场景纯属猜想,因为参照现实状况,有根据的预测是,二胎生育权放开和下一波婴儿潮之间不会有必然联系,这就跟你是不是孤独和你有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必然联系一样。我们这空前绝后的独生一代虽说少了点儿手足情谊,但想想也是体验到了人类史上罕见的独自生长和备受呵护啊,这标本意义可谓我们对社会学的特殊贡献了,绝对够载入史册,所以大家也不用太自怨自艾。再说,眼下而立、不惑这代人且指着同胞们现在能多造点儿人出来到时为自己养老呢,不然难道大家还真的指望靠社保基金入市吗?
所以嘛,这事儿总的来说正面效应大于负面。尽管看起来政府是被动放开政策的,但结果毕竟是把原先就属于你的一部分权利还给你了。如果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看,大家现在各种养不起的操心和顾虑,往前推30年,对每家每户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何况现在各方面条件都好太多。而且你如果真的自我评估养不起也可以不生嘛,政策说的是允许二胎,又不是至少要生两个。
不过荒诞感还是时不时会跳出来。比如消息发布不过一周,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指导司司长就公开表示:我们的新规落地工作会很快,大家现在可以开始怀了……这有一种强烈的“各就各位等我发令枪响”的既视感,并且还是附加在人类天然的生育繁衍问题上,被计划约束的感觉实在是很糟糕。所以关于生第二个小孩竟然要被允许以及生第三个和更多小孩仍然违法的事儿,这里讨论再多也没啥意义,都是白瞎。
我们还不如更理性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比如,生不生和生出来怎么养都能自己做决定,理性看待亲情和血缘关系,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和生活,不被别人情感绑架也不绑架别人,遵循内心,量力而行,承受结果,这人口素质才算是好歹没有辜负当年我们被计划生育的目标吧—大家还记得那句熟悉的口号吗:实行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
最后,给现在就打算开始努力的准爸妈提个醒,能让孩子在9月前出生的机会已经不多了。再晚一点…………就得晚一年读小学了(哈哈,你以为我们又要伤害处女座吗?)。
受伤害群体一览
育龄女性
作为生第二个孩子的当事人,女性无疑是主观和客观都纠结最多的人。要不要生第二个的思想斗争、家人想要我生的压力、怀着第二个还要照顾第一个的现实窘境以及今后20年要同时照顾两个小孩的双重负担全都扑面而来。而所有已经年届高龄产妇的女性还会面临诸如高龄妊娠的风险,以及和高龄妊娠直接相关的婴儿健康的风险。
公司HR
“全面二胎政策”出台之后,公司里的HR们估计也跟着挑灯夜战,重新安排人力资源计划了。以前只要把生的没生的排一排就行了,现在还要随时面对已经生了的又要去生的情况。不仅各种人员安排得调整,各种福利保障得跟上,还得面对可预见的短时间内集中爆发,也是头有点大啊。
招女员工时的顾虑估计也要变多了。在问完打算几时结婚、有没有孩子这些问题之后还得留个心问一下,如果有了第一个,还打不打算要第二个。过去靠聊育儿经就能套出候选人有没有生过,现在还得研究一套新话术来刺探对方是不是真的生了俩。
即将不再独生的子女
粗略地估算了一下,大概1995年以后出生的孩子的爸妈只要努力一把,基本都还有心有力创造第二个人类。可怜1995年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们,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心理建设,一辈子可以享尽爸妈全部的爱的价值观瞬间被打破了。然后还得面对一个年龄跨度诡异的家庭结构,保不齐还会过上“下班了要去接我弟/妹”的生活。
我们甚至可以大胆预测一下,再过几年青春小说里,弟弟妹妹出生后“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童年阴影搞不好也会成为一种叛逆的理由。
杜蕾斯们
我们认真地去翻了一下杜蕾斯的微博。10月29日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宣布那天,从早上11点31分到下午19点53分,8个多小时,杜杜一共就憋出了8个字:人口越多,责任越大。底下则是一水儿的网友在替杜杜担心销量下滑怎么办。好啦杜杜不哭,等人口上去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富二代们
有些段子手把王思聪称为了计划生育的最大受益者。为啥呀?因为王健林努力一辈子的成果理论上将来毫无悬念的就都是思聪的呀。但现在,政策变了。看看那么多明星都有两个甚至多个孩子就能知道,生活条件还算不错的家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想要多一点小孩。但这样一来,TVB的经典豪门争产大戏保不齐就会搬到内地上演了。
妇产科医院的医护人员
这是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尤其在北上广这些城市,现在的生育资源就已经供不应求,甚至出现了两个孕妇挤一张床、医生护士忙不过来的情况,生育增长对于医院来说基本是可预见的“压力山大”。加上这两年医患关系紧张,今年高考结束后又有些“医科招生遇冷”的声音开始出现,难免让人为妇产科医院里的人才队伍能不能顶得住捏一把汗。
卫生计生委
不解释。但不出意外的话,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很快又能找到业务新方向的,例如把优生优育宣传力度提高一倍之类。
感到眼前一亮的群体一览
母婴产业
对于做妈妈和孩子生意的行业来说,这可是一项长远的利好消息啊。像金佰利、花王、宝洁这些做母婴产品的公司眼下就能看到起色了。稍远一点的卖玩具、卖童装的老板心里应该也都乐开了花。你看,连迪士尼的CEO都激动地说要给中国领导人写信,“感谢你们给我们送来了孩子。”
哈哈有点乱,但竟然也感觉有点期待是怎么回事?
全面开放二胎的政策宣布以来,社会各界的反响可谓热烈:妈妈们开始纠结,祖父祖母们开始二次动员,独生子女一代开始缅怀自己独特的社会学属性,单身的男女青年认为这是明显的双重伤害,二胎概念股纷纷涨停,连美国迪士尼总裁也在公开场合表示了对党中央的感谢。
当然,前述关于二胎世界的热闹场景纯属猜想,因为参照现实状况,有根据的预测是,二胎生育权放开和下一波婴儿潮之间不会有必然联系,这就跟你是不是孤独和你有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必然联系一样。我们这空前绝后的独生一代虽说少了点儿手足情谊,但想想也是体验到了人类史上罕见的独自生长和备受呵护啊,这标本意义可谓我们对社会学的特殊贡献了,绝对够载入史册,所以大家也不用太自怨自艾。再说,眼下而立、不惑这代人且指着同胞们现在能多造点儿人出来到时为自己养老呢,不然难道大家还真的指望靠社保基金入市吗?
所以嘛,这事儿总的来说正面效应大于负面。尽管看起来政府是被动放开政策的,但结果毕竟是把原先就属于你的一部分权利还给你了。如果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看,大家现在各种养不起的操心和顾虑,往前推30年,对每家每户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何况现在各方面条件都好太多。而且你如果真的自我评估养不起也可以不生嘛,政策说的是允许二胎,又不是至少要生两个。
不过荒诞感还是时不时会跳出来。比如消息发布不过一周,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指导司司长就公开表示:我们的新规落地工作会很快,大家现在可以开始怀了……这有一种强烈的“各就各位等我发令枪响”的既视感,并且还是附加在人类天然的生育繁衍问题上,被计划约束的感觉实在是很糟糕。所以关于生第二个小孩竟然要被允许以及生第三个和更多小孩仍然违法的事儿,这里讨论再多也没啥意义,都是白瞎。
我们还不如更理性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比如,生不生和生出来怎么养都能自己做决定,理性看待亲情和血缘关系,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和生活,不被别人情感绑架也不绑架别人,遵循内心,量力而行,承受结果,这人口素质才算是好歹没有辜负当年我们被计划生育的目标吧—大家还记得那句熟悉的口号吗:实行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
最后,给现在就打算开始努力的准爸妈提个醒,能让孩子在9月前出生的机会已经不多了。再晚一点…………就得晚一年读小学了(哈哈,你以为我们又要伤害处女座吗?)。
受伤害群体一览
育龄女性
作为生第二个孩子的当事人,女性无疑是主观和客观都纠结最多的人。要不要生第二个的思想斗争、家人想要我生的压力、怀着第二个还要照顾第一个的现实窘境以及今后20年要同时照顾两个小孩的双重负担全都扑面而来。而所有已经年届高龄产妇的女性还会面临诸如高龄妊娠的风险,以及和高龄妊娠直接相关的婴儿健康的风险。
公司HR
“全面二胎政策”出台之后,公司里的HR们估计也跟着挑灯夜战,重新安排人力资源计划了。以前只要把生的没生的排一排就行了,现在还要随时面对已经生了的又要去生的情况。不仅各种人员安排得调整,各种福利保障得跟上,还得面对可预见的短时间内集中爆发,也是头有点大啊。
招女员工时的顾虑估计也要变多了。在问完打算几时结婚、有没有孩子这些问题之后还得留个心问一下,如果有了第一个,还打不打算要第二个。过去靠聊育儿经就能套出候选人有没有生过,现在还得研究一套新话术来刺探对方是不是真的生了俩。
即将不再独生的子女
粗略地估算了一下,大概1995年以后出生的孩子的爸妈只要努力一把,基本都还有心有力创造第二个人类。可怜1995年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们,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心理建设,一辈子可以享尽爸妈全部的爱的价值观瞬间被打破了。然后还得面对一个年龄跨度诡异的家庭结构,保不齐还会过上“下班了要去接我弟/妹”的生活。
我们甚至可以大胆预测一下,再过几年青春小说里,弟弟妹妹出生后“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童年阴影搞不好也会成为一种叛逆的理由。
杜蕾斯们
我们认真地去翻了一下杜蕾斯的微博。10月29日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宣布那天,从早上11点31分到下午19点53分,8个多小时,杜杜一共就憋出了8个字:人口越多,责任越大。底下则是一水儿的网友在替杜杜担心销量下滑怎么办。好啦杜杜不哭,等人口上去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富二代们
有些段子手把王思聪称为了计划生育的最大受益者。为啥呀?因为王健林努力一辈子的成果理论上将来毫无悬念的就都是思聪的呀。但现在,政策变了。看看那么多明星都有两个甚至多个孩子就能知道,生活条件还算不错的家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想要多一点小孩。但这样一来,TVB的经典豪门争产大戏保不齐就会搬到内地上演了。
妇产科医院的医护人员
这是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尤其在北上广这些城市,现在的生育资源就已经供不应求,甚至出现了两个孕妇挤一张床、医生护士忙不过来的情况,生育增长对于医院来说基本是可预见的“压力山大”。加上这两年医患关系紧张,今年高考结束后又有些“医科招生遇冷”的声音开始出现,难免让人为妇产科医院里的人才队伍能不能顶得住捏一把汗。
卫生计生委
不解释。但不出意外的话,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很快又能找到业务新方向的,例如把优生优育宣传力度提高一倍之类。
感到眼前一亮的群体一览
母婴产业
对于做妈妈和孩子生意的行业来说,这可是一项长远的利好消息啊。像金佰利、花王、宝洁这些做母婴产品的公司眼下就能看到起色了。稍远一点的卖玩具、卖童装的老板心里应该也都乐开了花。你看,连迪士尼的CEO都激动地说要给中国领导人写信,“感谢你们给我们送来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