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技进步推动了社会发展,使人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从而对媒体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时政新闻是传递党的方针、政策,呈现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新闻,想要拓宽时政新闻的受众范围,就要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创新传播传播内容和方式,本文对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力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媒体融合;时政新闻;传播力
一、媒体融合的含义和时政新闻报道的现状
媒体融合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将多种媒体融合在一起实现功能的统一。在信息化时代,媒体融合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其真正的含义就是将不同媒介的形态进行融合,不管是传播手段还是功能都可以进行融合,也是互联网与传统媒体进行整合与创新的表现形式。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互联网的普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媒体形式,传播的“宽度”“广度”“深度”也在日益拓展。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大多通过杂志、报纸等纸质媒体了解时政新闻,然而在当今信息化发展迅速的时代下,传统媒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渴望通过便捷的途径,看到更加贴近生活、更加亲民的时政报道。因此,时政新闻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从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有效提升传播力和感染力,这样才能拓宽受众范围,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二、当前吋政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时政新闻报道的采编方式比较传统。从目前的时政新闻报道来看,大多新闻记者只是依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从常见的新闻角度进行报道,而忽视了新闻真正的价值。不仅如此,目前时政新闻报道的主题基本上都是与党委、政府或领导有关,与人民群众生活相关的时政新闻内容较少。因此,目前的时政新闻虽然已经运用了媒体融合的模式,但是采编方式依然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
其次,时政新闻本身的报道内容多是以会议或领导的讲话内容为主。新闻记者有时一天需要去往多个地方采访不同的会议和领导活动,即使是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写出的稿件也没有创新,报道内容太过于枯燥,没有办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达不到拓展时政新闻受众范围目标。因此,在采访写作中,新闻记者应丰富时政新闻的报道内容,了解受众的想法和兴趣,依据他们的需求对时政新闻进行改进,这样不仅能够凸显媒体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的特色,对于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媒体融合背景下许多新闻记者对于政策和方针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没有达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最好的效果。新闻记者在报道时政内容时,对会议或者领导讲话内容没有进行深挖其本质意义,就会使时政新闻的报道内容过于片面,就会导致受众在观看新闻时也不能了解其真正想要传达的信息,因此,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应在客观报道时政新闻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时政新闻的结构、挖掘时政新闻的深度,增强报道内容对公众的引导力和传播力。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提升时政新闻传播力的有效途径
(一)改变传统呈现内容方式
新闻报道的种类有很多,而时政新闻主要报道的是党和政府相关的重要新闻,是连接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的纽带,直接引导着群众思想的转变。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要改变传统的写作思路,顺应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了解受众的需求,创新时政新闻的内容,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从而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力。
时政新闻工作者在撰写稿件的过程中,在客观报道的基础上可以加入一些主观内容,使观看者有亲身体验的感觉,文字的表达上也要尽可能生动活泼。同时,在信息化时代,新闻记者也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制作图片和视频,创新时政新闻的呈现形式。相对于文字来说,人民群众更喜欢观看图片或视频,这样能增强新闻的“体验感”,既方便群众理解,又不显得枯燥无味,更好地激起受众欲望,从而拓宽受众范围。
例如,中央电视台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在融媒体背景下成立微视频工作室,打造“快看”短视频平台,精心策划微视频生产等。在APEC会议期间,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时政微视频专栏《V观》,通过对新闻素材的加工制作避免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时政节目播放相同的内容,经过重新剪辑,更适合人民群众运用智能手机观看,可以与其他时政节目进行互补,形成立体多元的传播矩阵。同时,《V观》还依托中央电视台在时政新闻上的资源优势,给大众呈现出独家的时政画面、重要的议程现场、领导人活动全程等等。在叙事方面,《V觀》也应用了丰富的叙事符号,人们通过观看原生态的影像能直观地感觉到现场的氛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将时政新闻变得更生动鲜活、易感可知。
(二)突出重点抓住受众眼球
人们在看新闻的过程中,第一眼就是关注新闻标题的内容,然后决定继不继续阅读,因此如果新闻标题内容新颖,就会吸引人们进行阅读,对于时政新闻来说也是一样的。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时政新闻想要提升传播力,在新闻的标题上就要注重创新,简单明了,突出重点,同时要了解受众的关注点,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新闻的表达,吸引群众的注意力,让群众有继续读下去的意愿。
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都是将新闻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这虽然体现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却让群众失去了阅读的兴趣,觉得内容枯燥无味,也理解不了新闻本质上想要传递给受众的信息,从而无法拓宽时政新闻的受众范围。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时政新闻记者应该掌握受众的关注点,寻找具有话题性并且与民生有关的时政新闻,同时在撰写新闻的过程中,要注重标题的运用,采用有吸引力的标题,并且在内容上运用风趣的语言,让人们感受到时政新闻也是“有趣”的,时政活动和领导的讲话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时政新闻,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力。
例如,在传统媒体时代,《人民日报》的传播形式只是报纸,比较单一。在融媒体背景下,《人民日报》的记者主动拓宽了传播领域,通过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手段,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贴近性新闻。新颖的标题、客观的图片和反映新闻真实情况的视频广泛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让受众在茶余饭后浏览手机中,了解了党和政府的最新动态和政策走向,很好地促进了时政新闻传播力的提升。
(三)拓宽时政新闻报道领域
传统媒体背景下,时政新闻的报道内容基本以会议以及领导活动为主。而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应该拓宽时政新闻的报道领域,将时政观念树立起来,把时政新闻的报道对象扩展到与时政相关的人或事物上,同时不断丰富报道的内容,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群众关注时政新闻,从而扩大时政新闻的舆论范围。
时政新闻记者道时要选取最恰当的道角度,根据人民群众的需求,从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出发,对新闻进行有角度的报道。不仅如此,政府制定的新政策的实施也要通过时政新闻的报道体现出来,这些信息往往都具有权威性。因此,时政新闻记者要以更广的视野,拓展时政报道领域,把握好新闻的发掘和跟踪,既拓展新闻本身的实际价值,还帮助群众更多更好地了解政策,从而获取人民群众的信任与喜爱。
四、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媒体融合是必然的趋势。时政新闻报道要积极顺应这样的趋势,多角度发掘好新闻内容,全方位运用好多种媒体融合形式,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方法,广泛引起群众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和喜爱,从而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力。
关键词:媒体融合;时政新闻;传播力
一、媒体融合的含义和时政新闻报道的现状
媒体融合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将多种媒体融合在一起实现功能的统一。在信息化时代,媒体融合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其真正的含义就是将不同媒介的形态进行融合,不管是传播手段还是功能都可以进行融合,也是互联网与传统媒体进行整合与创新的表现形式。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互联网的普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媒体形式,传播的“宽度”“广度”“深度”也在日益拓展。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大多通过杂志、报纸等纸质媒体了解时政新闻,然而在当今信息化发展迅速的时代下,传统媒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渴望通过便捷的途径,看到更加贴近生活、更加亲民的时政报道。因此,时政新闻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从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有效提升传播力和感染力,这样才能拓宽受众范围,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二、当前吋政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时政新闻报道的采编方式比较传统。从目前的时政新闻报道来看,大多新闻记者只是依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从常见的新闻角度进行报道,而忽视了新闻真正的价值。不仅如此,目前时政新闻报道的主题基本上都是与党委、政府或领导有关,与人民群众生活相关的时政新闻内容较少。因此,目前的时政新闻虽然已经运用了媒体融合的模式,但是采编方式依然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
其次,时政新闻本身的报道内容多是以会议或领导的讲话内容为主。新闻记者有时一天需要去往多个地方采访不同的会议和领导活动,即使是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写出的稿件也没有创新,报道内容太过于枯燥,没有办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达不到拓展时政新闻受众范围目标。因此,在采访写作中,新闻记者应丰富时政新闻的报道内容,了解受众的想法和兴趣,依据他们的需求对时政新闻进行改进,这样不仅能够凸显媒体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的特色,对于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媒体融合背景下许多新闻记者对于政策和方针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没有达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最好的效果。新闻记者在报道时政内容时,对会议或者领导讲话内容没有进行深挖其本质意义,就会使时政新闻的报道内容过于片面,就会导致受众在观看新闻时也不能了解其真正想要传达的信息,因此,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应在客观报道时政新闻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时政新闻的结构、挖掘时政新闻的深度,增强报道内容对公众的引导力和传播力。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提升时政新闻传播力的有效途径
(一)改变传统呈现内容方式
新闻报道的种类有很多,而时政新闻主要报道的是党和政府相关的重要新闻,是连接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的纽带,直接引导着群众思想的转变。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要改变传统的写作思路,顺应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了解受众的需求,创新时政新闻的内容,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从而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力。
时政新闻工作者在撰写稿件的过程中,在客观报道的基础上可以加入一些主观内容,使观看者有亲身体验的感觉,文字的表达上也要尽可能生动活泼。同时,在信息化时代,新闻记者也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制作图片和视频,创新时政新闻的呈现形式。相对于文字来说,人民群众更喜欢观看图片或视频,这样能增强新闻的“体验感”,既方便群众理解,又不显得枯燥无味,更好地激起受众欲望,从而拓宽受众范围。
例如,中央电视台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在融媒体背景下成立微视频工作室,打造“快看”短视频平台,精心策划微视频生产等。在APEC会议期间,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时政微视频专栏《V观》,通过对新闻素材的加工制作避免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时政节目播放相同的内容,经过重新剪辑,更适合人民群众运用智能手机观看,可以与其他时政节目进行互补,形成立体多元的传播矩阵。同时,《V观》还依托中央电视台在时政新闻上的资源优势,给大众呈现出独家的时政画面、重要的议程现场、领导人活动全程等等。在叙事方面,《V觀》也应用了丰富的叙事符号,人们通过观看原生态的影像能直观地感觉到现场的氛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将时政新闻变得更生动鲜活、易感可知。
(二)突出重点抓住受众眼球
人们在看新闻的过程中,第一眼就是关注新闻标题的内容,然后决定继不继续阅读,因此如果新闻标题内容新颖,就会吸引人们进行阅读,对于时政新闻来说也是一样的。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时政新闻想要提升传播力,在新闻的标题上就要注重创新,简单明了,突出重点,同时要了解受众的关注点,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新闻的表达,吸引群众的注意力,让群众有继续读下去的意愿。
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都是将新闻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这虽然体现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却让群众失去了阅读的兴趣,觉得内容枯燥无味,也理解不了新闻本质上想要传递给受众的信息,从而无法拓宽时政新闻的受众范围。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时政新闻记者应该掌握受众的关注点,寻找具有话题性并且与民生有关的时政新闻,同时在撰写新闻的过程中,要注重标题的运用,采用有吸引力的标题,并且在内容上运用风趣的语言,让人们感受到时政新闻也是“有趣”的,时政活动和领导的讲话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时政新闻,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力。
例如,在传统媒体时代,《人民日报》的传播形式只是报纸,比较单一。在融媒体背景下,《人民日报》的记者主动拓宽了传播领域,通过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手段,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贴近性新闻。新颖的标题、客观的图片和反映新闻真实情况的视频广泛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让受众在茶余饭后浏览手机中,了解了党和政府的最新动态和政策走向,很好地促进了时政新闻传播力的提升。
(三)拓宽时政新闻报道领域
传统媒体背景下,时政新闻的报道内容基本以会议以及领导活动为主。而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应该拓宽时政新闻的报道领域,将时政观念树立起来,把时政新闻的报道对象扩展到与时政相关的人或事物上,同时不断丰富报道的内容,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群众关注时政新闻,从而扩大时政新闻的舆论范围。
时政新闻记者道时要选取最恰当的道角度,根据人民群众的需求,从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出发,对新闻进行有角度的报道。不仅如此,政府制定的新政策的实施也要通过时政新闻的报道体现出来,这些信息往往都具有权威性。因此,时政新闻记者要以更广的视野,拓展时政报道领域,把握好新闻的发掘和跟踪,既拓展新闻本身的实际价值,还帮助群众更多更好地了解政策,从而获取人民群众的信任与喜爱。
四、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媒体融合是必然的趋势。时政新闻报道要积极顺应这样的趋势,多角度发掘好新闻内容,全方位运用好多种媒体融合形式,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方法,广泛引起群众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和喜爱,从而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