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克劳斯:极限软绳之旅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1385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万丈悬崖上踏着细软的尼龙绳,与死神来一场心跳游戏,光看这些照片就足以令人望而却步。但在这些影像的背后,记录者所身处的环境却并不比极限运动员好多少。2014年,克劳斯历尽辛苦完成了一部走软绳主题摄影项目《极限软绳——从海岸到山峰》(Slacklust:Coast to Crest)。他冒着这么大风险进行拍摄不仅出于对极限运动的热爱,也在挑战自我。
  跨越:冒险成为生活方式
  在高中时期,克劳斯就与摄影结缘,开始拍摄照片并在暗房中拿捏影像。大学学习新闻摄影的克劳斯在毕业后很顺利地开始了新闻摄影师职业生涯,先后为《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和盖蒂图片社等大型媒体供稿,然而危栅哨然而至。
  在数字技术的不断冲击下,传统新闻行业正经受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2012年,美国太阳时报媒体集团宣布,旗下的《芝加哥太阳时报》将裁撤整个摄影部门共28人,其中还包含曾经的普利策奖得主约翰H·怀特(John H.White)。2013年9月,路透社发布公告,解除所有拍摄北美地区体育赛事的自由摄影师合约。与此同时,克劳斯的生活也日渐受到影响。
  “如果还是赚不了多少钱的话,我就去拍同样不挣钱但自己很感兴趣的内容。”天性乐观的克劳斯把目光转向极限运动。从小就喜欢挑战自我的克劳斯曾经在童年一次滑冰中受了重伤,但这并不影响他在大学期间,满怀热情地参与攀岩、走软绳等极限运动。
  不过,爱好归爱好。想要把极限运动摄影转变为职业,无疑要冒风险。克劳斯从新闻摄影转入这一行当,意味着脱离原有的资源去寻找新的客户。于是,克劳斯开始策划一个拍摄项目作为样片,这样就可以为潜在客户做展示。于是,克劳斯不久之后便开始策划拍摄走软绳的旅程,把行走的路线选定在加利福利地区。
  加利福利亚位于美国西海岸。由于北美大陆板块与北太平洋板块的不断挤压,这里拥有美国最为多样化的景观和山区,陡峭的内华达山脉与深深的河流峡谷都在此。这里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Yosemite National Park)也曾经是早期美国风光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等人最为青睐的拍摄地之一。“所以,环绕加利福利亚的攀岩冒险和走软绳之旅,这听起来一定很酷。”
  克劳斯找到了他非常信任的搭档和运动员朋友参与这次行动。不过,这和普通的个人旅行不同,他们不仅需要在彻夜寒冷的山区解决住宿和生活问题,还要为攀岩和走软绳解决必要的装备和运输问题,同时,寻找资金也是一切行动的前提。克劳斯说,这次旅程准备的周期长达几个月,有些费用不得不自己掏腰包,不过最终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拍摄:心跳加速与安全第一
  克劳斯一行人驱车穿越广袤的加州大地,在壮丽的山峦间拍摄了一系列挑战极限的精彩画面。不过,尽管事先做好了安排,出行后还是遇到了难以预料的困难。
  首先是不得不改变拍摄地点。“我们原本计划在约书亚树国家公园(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里走一次软绳,不过由于螺栓不配套的问题,我们没法搭出稳定的绳桥,所以只好转移到其他地方。”
  克劳斯一行人行走的软绳与钢丝绳相比尽管形式类似,但由于走软绳通常是在户外临时进行的,所以绳桥需要现场安装。并且,软绳所使用的是弹性较大的尼龙绳,行走起来除了左右摇晃外还容易产生上下跳跃。所以在行走前,必须确保各种设备连接牢固,避免意外发生。
  为了能在崇山峻岭间寻找到满意的拍摄角度,有时克劳斯也需要通过绳索转移到合适的位置。“有一次,我在约塞米蒂的酋长岩为朋友拍摄照片,这是一块拔地而起的巨型花岗岩,倾斜面接近90度,从顶端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约1000米。(美国风光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斯曾在此拍摄过许多著名的黑白照片,苹果系统的预制桌面中也有一张夕阳下酋长岩的照片——作者注)。我从顶端速降200多米,身体在空中自由地晃着,如果出了什么意外我真会死的。”克劳斯说,他当时用的绳索是之前别人在那里留下的—根练习绳,这条绳子已经被使用过很多次了,其中一段长期被凸起的岩石摩擦着,为了防止意外,绳子上某些地方还被打了结。
  心理压力不光来自要克服自己的恐惧,有时还会出于对他人安危的担忧。“同样是在约塞米蒂,我为好友布兰德·高布莱德(Brad Gobright)拍摄攀岩时,他没有做任何安全措施就上去了。”克劳斯说,“他看来似乎一点都不紧张,不过我在旁边看着真是胆战心惊,边拍摄边祈祷。这要是出了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心怀余悸、小心谨慎外,这次拍摄中遇到的另一个大问题是严重的体力透支。因为作为极限运动摄影师,有时会比那些专业的运动员走得更远。“如果你需要拍摄一支团队或者运动员的正面照,就需要不停地移动位置寻找拍摄角度,这会给自己的体力带来很大压力。”
  为了节省体力,克劳斯通常只会携带一台数码单反相机搭配24~105毫米变焦镜头拍摄,这样器材不至于太重,成像也会有保障。有时为了取得比较浅的景深,克劳斯也会多戴上两只50毫米和135毫米焦距的大光圈镜头,但前提是背包尽可能轻便。
  收获:挑战不可能
  经历了为期两周的冒险后,克劳斯总共积攒了近一万张照片。最终他们挑选出了30余张图片作为最终成果展示。
  克劳斯提到自己最崇拜的摄影师是美国知名体育摄影师蒂姆肯普尔(Tim Kemple),他拍摄的一系列震撼人心的专业极限运动场景,始终是克劳斯创作的灵感之源。
  不过,我们在克劳斯的这组作品中,看到的并不单纯是一系列令人惊奇的画面,从中还能感受到沉浸在自然中的轻松和愉悦,以及超越自我的惊险与刺激。这是一场狂欢,而不是专业运动员的个人表演。
  “我希望这组作品能够鼓励人们走出去,并尝试类似的活动,能修炼你的灵魂、挑战你的极限,并且推动自己去做一些曾经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在克劳斯看来,与他人竞争的价值远没有与自己竞争的意义重大。
  “每天都有新的纪录被打破,很多人都会宣称自己打破了某人的极限运动记录,难道我们外出仅仅是为了打破一个数字而已么?相比之下,我更会为他人突破自己的一个小小成就而欣喜,哪怕是你第一次通过软绳走到对面,当脚步重新移回到坚实的地面时,瞪大的眼睛、迷茫的表情、恐惧又稍带颤抖的身躯,这是超越了自己的极限才会有的状态。我对这样的旅程充满热情,与自己竞争,并享受其中的每一秒。”
  如今,克劳斯依然在不停地挑战自我,刚刚在加拿大的艾伯塔省为当地的旅游局拍摄完宣传照片,近日又马不停蹄地前往温哥华旁的斯阔米什地区,为未来为期一周的攀岩拍摄活动做准备。对于未来,克劳斯并没有做太详细的规划,因为他自己并不知道明天会有什么新的挑战在等着他。
  “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继续超越自己。”
其他文献
提到冲浪,追逐浪花的刺激、阳光沙滩下的浪漫、帅哥美女的陪伴便即刻浮现脑海,让人心神向往。与冲浪相关联的摄影,也因此披上浪漫色彩。然而,作为冲浪摄影师是怎样一种体验,有哪些常人无法感受的经历,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冲浪摄影师,则鲜为人知。我们采访了冲浪摄影师中的代表人物——布莱恩·贝尔曼(Brian Bielmann),让他为我们介绍冲浪摄影及其背后的故事。  刀尖上的摄影门类  作为冲浪摄影圈儿的顶
期刊
我们谈到婚礼摄影时,头脑中总会闪现摄影师手持专业相机,配备硕大闪光灯的标准职业形象。实话说,尽管这些价格昂贵的专业摄影器材是出好片的硬件保障,但一大堆沉重的专业设备不仅会提前透支体力,拍摄的乐趣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在每次出门前,摄影师总会根据拍摄任务尽量精简自己的装备。  而来自美国的婚礼摄影师杰西卡·希琳(Jessica Schilling)出行时总会多带上一台玩具相机。尽管这种塑料材质,且成像效
期刊
《康科德箴言报》(Concord Monitor)的女摄影记者普莱斯顿·甘纳维在30岁那年赢得了自己的普利策专题摄影奖。普利策奖评委会这样评价她的获奖作品《请,记住我》(Remember Me):“甘纳维的作品描述了一个亲密家庭面对最终死亡时的动人情感。”  在项目自述中,甘纳维这样写道:  卡洛琳·皮埃尔知道自己希望以怎样的方式死去——躺在家人的怀抱中。在她走向死亡的过程中,她希望能有人记录下这
期刊
阿希姆·利普兹(Achim Lippoth)生于1968年,现居于德国科隆,是德国最知名的儿童摄影师之一。他的儿童摄影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画面中流露出的质朴与天真。他的创作方式大多是摆拍,摄影师创造故事,而孩子们则是故事的“主演”。然而,虽然孩子们是在情境中“表演”,但阿希姆·利普兹仍然会以抓拍的方式撷取瞬间。  利普兹自1992年起开始以自由摄影师为职业,专门拍摄儿童。在1995年,他创立了
期刊
在非洲西南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能和一帮朋友被非洲斑马、跳羚、捻角羚等野生动物环绕,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2014年,澳大利亚九零后摄影师托比·考利(Toby Cowley)和同伴们便经历过一次。  托比考利是一位年轻的极限运动摄影师,主要受雇于知名自行车品牌Trek、瑞士运动品牌SCOTT Sports、运动饮料品牌红牛、FMB世界巡回赛和多家自行车运动媒体,拍摄山地自行车运动。他入行的时间并不长
期刊
作为人类借助现代科技进行自我挑战与自我超越的体育运动,极限运动的技巧性与危险性毋容置疑。虽然目前参与其中的人数仍然较少,但借助同样勇于挑战极限的摄影师们的努力,极限运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了解并喜爱。  极限运动本身就是一场冒险,一次对胆识的考量,无论是攀岩、冲浪、滑雪,还是赛车、跳伞等,在一般摄影技巧之外,都对摄影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在观看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极限运动影像时,不禁会发问:摄
期刊
2013年,张晓在香港Blindspot画廊举办了个人展览,不仅艺术圈朋友们来捧场,相机企业也来捧场,当时尚未倒闭的香港宇宙电子公司送给他了一台Holga相机,原因是张晓曾使用Holga相机完成了两部非常重要的作品《他们》和《西安》,虽然这两部作品都是他在重庆做摄影记者时拍摄的,但当他辞职转为职业艺术家的新身份,它们成为其在中国当代摄影领域崭露头角的代表作,其中《他们》获得了2010年三影堂摄影奖
期刊
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2015财年,富士一共卖出14万台数码相机,比上年销量下降;与此同时,一次成像相机“趣奇”系列产品却卖出了约500万台,成为富士最受欢迎的相机产品。而富士预计2016财年“趣奇”相机的销售量将会是650万台。1998年富士推出“趣奇”系列时,恐怕也想不到这种功能简单的玩具相机能够如此受欢迎。与此很相近的一段历史是:1948年到1953年,宝丽来卖出了90万台世界首款一次成
期刊
安德鲁库尼(Andrew Cooney)是一个帅气的澳大利亚男孩,年纪轻轻,却已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自由体育摄影师。他的生活令人羡慕,常年在世界各地旅行拍照,捕捉自己眼中的完美景致。无论是拍摄自然风光,还是拍摄赛车、冲浪等极限运动,抑或是拍摄婚礼视频短片,安德鲁库尼都全情投入,他很享受创作影像的过程,收获的不仅仅是成功的作品,还有满满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安德鲁·库尼在14岁时第一次使用单反相机,而那
期刊
拼凑几个艺术家,找个场地把艺术品一摆,这可不是办展览该干的事。  自1990年代初期开始,当代艺术领域的展览制作和策展方式发生很大转变,即从主要围绕对博物馆藏品的保管、解释、陈列,发展成十分有创造性的劳动。策展工作的发展也自然参与到艺术史的写作中——选择艺术家的标准,展览的主题往往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学术判断,为美术史研究提供背景以及分析坐标。  英国艺术史学家T.J.克拉克(Timothy Ja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