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制造》杂志:在全球制造业中,中德之间的合作势在必行,但是,这其间也有别样的声音。一些德国的企业家担心,中国制造的迅速崛起,会影响和改变世界制造市场,从而触及德国的传统优势。一些中国的学术界和企业界人士担心,在工业 4.0的浪潮中,中国企业的起点和基础低,会盲目购买大量德国、美国的先进制造设备和软件,中国自主的技术产业会被威胁和忽视,而中国的大量工业数据会在这一过程中被外方掌握。这两种担心都影响着中德合作的进程。诸位专家怎么看待这两种担心?未来如何快速营造双方共赢的局面?
德国专家(克劳斯·米特尔巴赫):
问题很复杂,但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在未来世界的工业发展中,中德之间的合作是必然的选择,对合作的前景,我个人十分看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去年到访德国期间,曾在柏林与德国工业 4.0平台的相关机构就加强中德制造业创新合作进行过座谈。今年,苗部长和与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能源部部长加布里尔在京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经济和能源部推动中德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及生产过程网络化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对于德国工业而言,中国的巨大市场非常重要,与中国的合作是必然的选择,即使有困难,也要努力克服。
工业 4.0的实现基于大量、广泛的基础建设,特别依赖于大量工业标准的建立,这方面,中德合作也必须注重标准的建设,同时,制定明确的合作目标。谈到竞争,在德国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同的意见。不过,竞争是全球范围的,各国都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尽管如此,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中德之间是必须克服各种过程中的艰难、开展合作。
德国专家(艾卡特·古纳特·乌尔曼):中德之间可以开展很多学术研究方面方面的合作。德国在发展工业 4.0,中国提倡制造 2025。同时,中国也在完善工业 2.0和工业 3.0。这方面,德国有很多可借鉴的标准,中德可以开展标准建设方面的合作。另外,德国也有先进的检测和测试设备,帮助中国的企业提升效率,提高产品水平,优化企业的管理。坦率的说,目前中德企业之间产品的竞争还不明显。
德国专家(莱纳·格拉茨):在机械制造装备领域,竞争是促进发展的必然过程。中德之间,在某些层面存在竞争。其实,德国的产品在全球范围都面临竞争。中德竞合,建立统一的标准,有助于共同拓展广泛的市场,有助于促使我们提供更好质量、更好性能、更好价格、更低成本的产品。
德国专家(沃尔夫冈·多尔斯特):关于工业 4.0方面的合作,我们在互联互通方面,需要更多的努力。德国向中国出口大量的软件和硬件(自动化设备),以保障信息安全,提高制造的效率。但是,我们发现,去年开始,我们遇到了一些贸易壁垒。在其他一些领域的互联互通,这样的障碍也同样存在。我们希望,中德之间开展工业 4.0的合作,签订相关的协议后,能逐步跨越这些障碍。
《智能制造》杂志:中小企业在德国制造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单体规模虽然不大,但数量庞大,在各自小领域内的技术实力雄厚,甚至处于垄断地位。中国则相反,中国制造的主角是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滞后,大多数生存状态并不好。诸位来自德国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能否谈谈,你们是如何给德国的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的?这些工作也许对中国制造的发展有所借鉴。
德国专家(克劳斯·米特尔巴赫):德国确实有大量的中小企业(SME),工业 4.0帮助中大企业取得在 TQCS方面的优势,但同时也给中小企业创造机会。工业 4.0的实现需要坚实的工业基础,而德国的中小企业为此提供了基础性工业支撑,他们是蛋糕中的一部分。作为研究机构,并不能实际参与到每个企业的创新研发中,我们的目的是提供标准化的研究方案,为各类型的企业提供类似的支撑。
德国专家(莱纳·格拉茨):德国的行业协会会为中小企业提供非常具体的帮助,包括技术和流程管理等多个层面的,而且,协会会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提供不同层级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德国专家(克劳斯·米特尔巴赫):
问题很复杂,但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在未来世界的工业发展中,中德之间的合作是必然的选择,对合作的前景,我个人十分看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去年到访德国期间,曾在柏林与德国工业 4.0平台的相关机构就加强中德制造业创新合作进行过座谈。今年,苗部长和与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能源部部长加布里尔在京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经济和能源部推动中德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及生产过程网络化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对于德国工业而言,中国的巨大市场非常重要,与中国的合作是必然的选择,即使有困难,也要努力克服。
工业 4.0的实现基于大量、广泛的基础建设,特别依赖于大量工业标准的建立,这方面,中德合作也必须注重标准的建设,同时,制定明确的合作目标。谈到竞争,在德国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同的意见。不过,竞争是全球范围的,各国都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尽管如此,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中德之间是必须克服各种过程中的艰难、开展合作。
德国专家(艾卡特·古纳特·乌尔曼):中德之间可以开展很多学术研究方面方面的合作。德国在发展工业 4.0,中国提倡制造 2025。同时,中国也在完善工业 2.0和工业 3.0。这方面,德国有很多可借鉴的标准,中德可以开展标准建设方面的合作。另外,德国也有先进的检测和测试设备,帮助中国的企业提升效率,提高产品水平,优化企业的管理。坦率的说,目前中德企业之间产品的竞争还不明显。
德国专家(莱纳·格拉茨):在机械制造装备领域,竞争是促进发展的必然过程。中德之间,在某些层面存在竞争。其实,德国的产品在全球范围都面临竞争。中德竞合,建立统一的标准,有助于共同拓展广泛的市场,有助于促使我们提供更好质量、更好性能、更好价格、更低成本的产品。
德国专家(沃尔夫冈·多尔斯特):关于工业 4.0方面的合作,我们在互联互通方面,需要更多的努力。德国向中国出口大量的软件和硬件(自动化设备),以保障信息安全,提高制造的效率。但是,我们发现,去年开始,我们遇到了一些贸易壁垒。在其他一些领域的互联互通,这样的障碍也同样存在。我们希望,中德之间开展工业 4.0的合作,签订相关的协议后,能逐步跨越这些障碍。
《智能制造》杂志:中小企业在德国制造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单体规模虽然不大,但数量庞大,在各自小领域内的技术实力雄厚,甚至处于垄断地位。中国则相反,中国制造的主角是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滞后,大多数生存状态并不好。诸位来自德国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能否谈谈,你们是如何给德国的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的?这些工作也许对中国制造的发展有所借鉴。
德国专家(克劳斯·米特尔巴赫):德国确实有大量的中小企业(SME),工业 4.0帮助中大企业取得在 TQCS方面的优势,但同时也给中小企业创造机会。工业 4.0的实现需要坚实的工业基础,而德国的中小企业为此提供了基础性工业支撑,他们是蛋糕中的一部分。作为研究机构,并不能实际参与到每个企业的创新研发中,我们的目的是提供标准化的研究方案,为各类型的企业提供类似的支撑。
德国专家(莱纳·格拉茨):德国的行业协会会为中小企业提供非常具体的帮助,包括技术和流程管理等多个层面的,而且,协会会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提供不同层级的技术支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