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区域软实力的概念,结合山东省发展的实际状况,构建了操作性较强的区域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8年山东省的有关统计年鉴的数据,运用z-score标准化方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17地市的区域软实力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
关键词:区域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因子分析
一、 引言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它不仅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的实力较量,也包含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激烈竞争。对一个地区来说,可以用区域软实力这一指标来评判其经济发展状况,同时还可以用于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这些的前提都是要求建立一个较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011年山东省的GDP位居全国第三,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区域软实力的作用尤为重要。
二、 区域软实力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一)区域软实力的概念
对区域软实力这一概念较权威的定义来自于2007年出版的 《区域软实力的理论与实践》 。在这本书中,区域软实力被定义为:"在区域竞争中,建立在区域文化、政府公共服务、人力素质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区域政府公信力、区域社会凝聚力、特色文化的感召力、居民创造力和对区域外吸引力等力量的总和"。
(二)区域软实力的构成要素
根据以上的定义,大部分学者将区域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归纳为四个方面:区域文化、人力素质、区域形象和公共服务。本文除了包括上述的四个方面之外,还加入了技术创新这一要素。
三、 区域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的设计
根据区域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其评价体系由三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为区域软实力综合指数,下设5个二级指标,即区域文化、人力素质、区域形象、公共服务和技术创新。区域文化下的三级指标为文化事业机构数、图书馆数和博物馆数;人力素质下的三级指标为普通高等院校数量、科技活动人员数量、适龄儿童入学率和高校毕业人数比重;区域形象下的三级指标为入境旅客人数、出口总值、专利申请授权数和星级饭店个数;公共服务下的三级指标为卫生机构数、有线电视入户率和每万人拥有公共电汽车;技术创新下的三级指标为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R&D人员折合全时人员、专利授权数、科学家和工程师、外商直接投资。此外,所有指标均为正指标。
(二)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年鉴2009》、《山东科技统计年鉴2009》和山东省十七地市的统计年鉴。
(三)评价方法
为消除三级指标量纲不同的影响,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z-score标准化方法进行预处理:新数据=(原数据-均值)/标准差
四、 山东省区域软实力综合评价分析
(一)区域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
对三级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之后,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到各因素的综合得分,根据各因素的得分继续使用因子分析法为各个因素的权数赋值,最后计算得到区域软实力的综合得分,如表1所示:
(二)山东省各地区区域软实力综合得分的分析评价
根据表1可以看出,区域软实力综合得分最高的是青岛,济南仅次于青岛,最低的是莱芜。青岛的区域文化、区域形象、公共服务和技术创新四个因素得分均位于首位,只有人力素质得分低于济南,所以,青岛的综合得分是最高的。这也说明青岛在区域软实力的建设中各方面均衡发展,没有偏颇。济南的区域软实力综合得分居于第二位,其人力资源得分是最高的,但是其他因素得分均低于青岛,尤其是区域文化得分较低,所以,济南为了加强软实力建设,应着重文化建设,并且加强地区形象的宣传,努力吸引外商投资。菏泽和莱芜的区域软实力得分较低,为了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在区域文化、人力素质、区域形象、公共服务和技术创新五个方面加强建设。
五、 结论
本文从区域文化、人力素质、区域形象、公共服务和技术创新五个方面评价了山东省17地市的区域软实力,选用了19项评价指标,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层次性、可操作性强的区域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这一评价指标体系,各个市既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还可以通过纵向比较总结软实力取得进步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战略,提过区域软实力,从而提高本地区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 马庆国,楼阳生.区域软实力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 陶莹,陈钰芬.浙江省11市区域软实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测度[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5):21-23.
[3] 周晓宏,王小毅.区域软实力及其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技术经济,2007(6):58-60.
关键词:区域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因子分析
一、 引言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它不仅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的实力较量,也包含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激烈竞争。对一个地区来说,可以用区域软实力这一指标来评判其经济发展状况,同时还可以用于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这些的前提都是要求建立一个较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011年山东省的GDP位居全国第三,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区域软实力的作用尤为重要。
二、 区域软实力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一)区域软实力的概念
对区域软实力这一概念较权威的定义来自于2007年出版的 《区域软实力的理论与实践》 。在这本书中,区域软实力被定义为:"在区域竞争中,建立在区域文化、政府公共服务、人力素质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区域政府公信力、区域社会凝聚力、特色文化的感召力、居民创造力和对区域外吸引力等力量的总和"。
(二)区域软实力的构成要素
根据以上的定义,大部分学者将区域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归纳为四个方面:区域文化、人力素质、区域形象和公共服务。本文除了包括上述的四个方面之外,还加入了技术创新这一要素。
三、 区域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的设计
根据区域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其评价体系由三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为区域软实力综合指数,下设5个二级指标,即区域文化、人力素质、区域形象、公共服务和技术创新。区域文化下的三级指标为文化事业机构数、图书馆数和博物馆数;人力素质下的三级指标为普通高等院校数量、科技活动人员数量、适龄儿童入学率和高校毕业人数比重;区域形象下的三级指标为入境旅客人数、出口总值、专利申请授权数和星级饭店个数;公共服务下的三级指标为卫生机构数、有线电视入户率和每万人拥有公共电汽车;技术创新下的三级指标为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R&D人员折合全时人员、专利授权数、科学家和工程师、外商直接投资。此外,所有指标均为正指标。
(二)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年鉴2009》、《山东科技统计年鉴2009》和山东省十七地市的统计年鉴。
(三)评价方法
为消除三级指标量纲不同的影响,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z-score标准化方法进行预处理:新数据=(原数据-均值)/标准差
四、 山东省区域软实力综合评价分析
(一)区域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
对三级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之后,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到各因素的综合得分,根据各因素的得分继续使用因子分析法为各个因素的权数赋值,最后计算得到区域软实力的综合得分,如表1所示:
(二)山东省各地区区域软实力综合得分的分析评价
根据表1可以看出,区域软实力综合得分最高的是青岛,济南仅次于青岛,最低的是莱芜。青岛的区域文化、区域形象、公共服务和技术创新四个因素得分均位于首位,只有人力素质得分低于济南,所以,青岛的综合得分是最高的。这也说明青岛在区域软实力的建设中各方面均衡发展,没有偏颇。济南的区域软实力综合得分居于第二位,其人力资源得分是最高的,但是其他因素得分均低于青岛,尤其是区域文化得分较低,所以,济南为了加强软实力建设,应着重文化建设,并且加强地区形象的宣传,努力吸引外商投资。菏泽和莱芜的区域软实力得分较低,为了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在区域文化、人力素质、区域形象、公共服务和技术创新五个方面加强建设。
五、 结论
本文从区域文化、人力素质、区域形象、公共服务和技术创新五个方面评价了山东省17地市的区域软实力,选用了19项评价指标,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层次性、可操作性强的区域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这一评价指标体系,各个市既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还可以通过纵向比较总结软实力取得进步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战略,提过区域软实力,从而提高本地区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 马庆国,楼阳生.区域软实力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 陶莹,陈钰芬.浙江省11市区域软实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测度[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5):21-23.
[3] 周晓宏,王小毅.区域软实力及其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技术经济,2007(6):58-60.